地点
诗文库
降旨加赈畿南去岁被水州县及浙江潮州县诗以志事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三
寰区广幅员,水旱时或有。
惟当不讳灾,乃足福黔首。
既用励已怀,亦勖民父母。
喜咸悉予心,有灾无不奏(叶)
昨岁率报收,额庆天恩厚。
畿南遭沴,斯则近腋肘(直属去被水之区保定等处尚轻武清东安天津静海等十一州县所属较重均有例赈)
浙东被风潮,大吏腾章剖(浙省滨海被潮地方及勘不成灾之仁和安吉长兴三州县虽系偏隅凡自七分以上者并命分别加赈)
虽皆属一隅,亦已伤田亩。
例赈纵早施,加赒未可后。
十行此宜先,肯靳司农(直𨽻灾地前已拨帑截漕加意抚绥入春青黄不接复行展赈俾裕口食浙江分数有限非直属比然自常赈展赈而外即不成灾地亩亦令酌借籽种口粮)
仍教妥承宣,实惠俾均受。
弗以丰忘歉,弗以多遗偶。
幸即在其中,屯膏非所取。
钱镠进取海南刘岩 后梁 · 朱友贞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
敕曰。朕闻越纪乱常。
前王无赦。惩恶劝善。
有国不私。苟罪恶以显彰。
在刑名而何逭。其有身当殊宠。
既受国恩。敢行不轨之心。
具验速辜之迹。颁行典宪。
仍令诘诸。靖海建武等军节度使上柱国平南王刘岩
顷因乃父。发迹本藩。
寻赖其兄。致身宾席。
受先朝之拔擢。极上将之宠权。
念其尊奖之诚。许继藩宣之任。
乃自行军之职。继膺推毂之恩。
秩进三司。位同四辅
自朕获承大宝。累进崇资。
一门无比其超荣。百世岂畴其宠耀。
而敢飞章不纪。希宠无厌。
始求都统四邻。后请封王南越。
贪饕斯甚。踰僭无阶。
朕每含容。再伸优渥。
授之东镇。加以南平
比罔思止足。益恣凶狂。
妄称汉室遗宗。欲继尉佗丑迹。
结连淮海。阻塞梯航。
徒惑远方。僭称大号。
在人情而共弃。岂天道以能容。
宜命讨除。用清逆乱。
尔天下兵马都元帅钱镠。志扶社稷。
总兵师。每兴愤激之辞。
愿举诛夷之令。是用俾尔元老。
讨彼叛臣。先行夺爵之文。
爰举摧凶之典。刘岩在身官爵。
并宜削夺。于戏。
将相重任。子孙殊荣。
不能常守于藩修。而乃自干于国典。
指凶残而必取。念染污以将新。
非我无终始之恩。实彼有满盈之罪。
凡百珍重。悉体朕怀。
佐正匡国功臣节度左押衙亲卫第三都指挥使静海镇遏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史上柱国朱府君墓志铭 五代 · 谢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八
府君讳行先字蕴之
吴郡人也。曾祖凭。
皇不仕。祖真。
皇不仕。父敬端。
皇不仕。妣陈留阮氏太夫人。
扬名立身。光于祖宗者。
府君耳。府君少亲戎律。
长习武经。有摧锋破敌之坚。
蕴戡难济时之策。猿臂燕颔
完备将才。始隶职于建宁都从高公彦。
所在征讨。累有功绩。
高太傅分符霅渚。府君亦随于治所。
太傅用为心膂。或邻境有寇。
总握兵柄。仗剑前驱。
无不望风瓦解。减灶之谋。
投醪之义。备尽其妙。
以是闻于圣听。謺被宠嘉。
荐历珥貂。累升八座。
益为霅守所重。自渤海公厌世。
高澧乱行。府君奋臂一呼。
率众归国。时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
亲统全师。抚宁郡县。
以有功者宜加爵赏。遂封协力勤王功臣
寻封佐正匡国功臣。加封右仆射
仍委之静海剧镇。府君之屯细柳也。
锄耰荆棘。版筑城垒。
不日而就。不恃其宠。
不劳于民。卒乘辑睦。
镇县和同。商农工贾。
不改其业。亲载耒耜。
植桑麻。以备祗奉使臣
供承南北。十五年内外无间言。
盖恩威并行。宽猛得所矣。
宝大元年夏四月得疾弗兴至秋七月二十三日终于静海镇之官舍。
享年七十有二。府君汝南周陇西彭氏清河张氏。
三夫人皆肃雍和鸣。内外婉顺。
主丧祭者。惟彭氏张氏居其右焉。
有子八人。长曰从训。
耽味云泉。不乐仕宦。
侍膳于周氏之侧。次曰智铭。
在方袍之下。次曰元晟
节度使散将。为人温恭。
尤尚儒雅。娶诸暨镇遏使楚牧韩章司徒爱女。
次曰元杲。节度散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
状貌瑰伟。智略出众。
识量宏博。不拘小节。
亲族间咸曰有父风。娶闻人氏。
次曰元升节度□将。
犷悍好勇。直将军之器。
娶郑氏。次曰元宝
氏。次曰元胜元赟。
未娶。皆堂堂之躯。
或亲弓马。或阅诗书。
分掌家事。无不干济。
女三人。长适颍川西都军将都知兵马使明川罗□使陈师仆射之子某。
先府君逝。次适清河建宁都虞候全尚书之子某。
次适上亭镇遏使翁锡尚书孙节度讨击使上亭镇遏将元昉之子继贞。弟三人。
行存行勤行忠。初府君之寝疾也。
殿下遣中使三赐汤药。及启手足。
命侍臣持祭奠。厚加赙赠。
内外亲戚。莫不感泣。
有以见君亲之道。始终两全矣。
明州都侯太傅奠赠尤异焉。府君世墓在湖州乌程县。
不克归葬。续致桑梓在开元府海盐县
其年岁次甲申十一月乙未朔六日庚子。厝于本县德政乡通福里澉墅村之原。
礼也。鹗与府君
幸同王事。备熟德美。
洎有葬日。令子元晟元杲泣血而拜。
请予撰铭志。坚免不从。
遂命笔聊纪年代。安敢饰词。
乃摭实而为志。铭曰。
挺生英特。邈尔奇形。
素蕴豹略。能精武经。
戈鋋再举。氛祲廓清。
从兹勇冠。大播家声。
盛绩既彰。威名遂振。
静守谦敬。动知逆顺。
惟此侯王。赏其忠信。
不有殊功。畴迁剧镇。
匡吴志大。佐越功全。
一人注意。百辟推贤。
方务剖竹。宜分重权。
孰谓梁木。俄题逝川。
生作忠臣。没留遗策。
眷彼令嗣。恭承帝泽。
丹旐斯引。元宫已辟。
万岁千秋。芳尘永隔。
杯渡山纪略元祐四年 北宋 · 蒋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
广州图经》:杯渡山在屯门界三百八十里,旧传有杯渡师来此。
《高僧传》云:「宋元嘉时杯渡常来赴齐谐家,后辞去,云:『贫道去交广之间』」。
退之诗云:「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所谓屯门者,即杯渡山也。
旧有军寨在北之麓。
今捕盗廨之东,有伪刘大宝十二年己巳二月十八日汉封瑞应山勒碑在焉。
榜文刻:「汉乾和十一年岁次甲寅,开翊卫指挥、同知屯门镇检点防遏、右靖海都巡陈巡,命工镌杯渡禅师像供养」。
杯渡事,余已删定著于篇。
汉大宝己巳至今元祐己巳,盖一百二十一年矣,事之显晦有时哉。
昔余读李白南陵隐静诗》:「岩种郎公,门深杯渡松」。
以为杯渡迹见江淮间,不知又应现交广云。
为赋之曰:吾闻杯渡师,常来交广间。
至今东莞县,犹有杯渡山
兹山在屯门,相望横木湾。
往昔韩湘州,赋诗壮险艰。
飓风真可畏,波浪没峰峦。
伪刘昔营军,攘摽防蛋蛮。
镌碑封瑞应,苏痕半斓斑。
南邦及福地,达摩初结缘。
灵机契震旦,乘航下西天。
长江一苇过,峤只履还。
渡也益复奇,一杯当乘船。
大风忽怒作,滚滚惊涛掀。
须臾到彼岸,垒足自安然。
掷杯入青云,不见三四年。
安得荷芦图,相从救急患。
累迹巨浪侧,真风杳难攀。
鲸波岂小患,浮游如等閒。
仰止路行人,不辞行路难。
按:嘉庆《(广东新安县志》卷二三下,民国十九年铅印本。
中书舍人谢执政(代)1091年7月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一时承乏,方惭越俎以代庖;
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才微任过,恩重惧滋。
兹盖伏遇某官,以仁义兴《韶》、《韶》,载赓岩廊;
以礼乐易干戈,爰靖海宇。
故众美之备具,宜诸福以沓来。
俊人向臻,曾何殊于皋朔;
颂声胥穆,盖远继于猗那。
微健笔其谁宜为,岂老生敢专数事?
芜词累句,亦复见收;
延阁崇名,猥加褒贲。
在于流俗,至所宠光。
某敢不体朝廷含垢之慈,励畎亩愿忠之志?
指青山而长往,忍自弃于明时?
镂白玉以纪封,尚窃期于后日。
按:王敬之等刻《淮海集·补遗》。
镇州靖海军节度大观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七、《宋会要辑稿》方域七之二七(第八册第七四三八页)
国家际天所覆,悉主悉臣,薄海之南,增置郡县,凡前世羁縻而弗可隶属者,莫不稽颡𧼯蹶,顺附王化,奄有夷峒殆千馀所,怀保丁民踰十万计。
锡多列壤,中直黎山,控扼六州,为一都会。
顾惟形胜,实据上游,俾升督府之雄,庸示节旄之寄。
式昭文德,永载舆图。
可以靖海军为额。
才元长乐倅1132年 宋 · 苏籀
七言排律 押麻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东省西台吏目,轶才勿谓得途赊。
孰云相贰徒劳职,政恐东南弗复加。
常衮颁宣礼翘秀,仲翔好事走幽遐。
口占十吏传州檄,指画千条靖海涯。
榕木覆街飞皂盖,荔园供饷赫凝霞。
政平讼简清如水,能赋登高墨似鸦。
咻彼夷音姑洛咏,归来越橐换吴娃。
抠衣岑范钦高致,谈舌澜翻泼贡茶。
泉州晋江徐公寿循资制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九、《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六
海鹘之患,古人深忧;
尼子之横,前哲所叹。
日者闽部有扶胥警,官吏望风服弁,尔乃能执馘执俘,以靖海氛。
加秩策劳,庸昭懋赏。
李宝节度使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六、《东窗集》卷一四
门下:率貔貅而远讨,独高靖海之功;
鼓钟镈以凯还,宜懋策勋之典。
眷予良将,克著显庸,有光盟府之藏,爰峻斋坛之拜。
诞敷命綍,遍告廷绅。
左武大夫宣州观察、改添差权发遣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江阴军驻劄李宝,气劲以雄,才全而果。
结发而与敌角,勋收百战之多;
执戈而为士先,勇冠万夫之表。
维兹边衅,启自敌人,弃好背盟,残民逞欲。
萃干戈于淮甸,方深窥伺之图;
潜舟楫于海堧,欲肆包藏之计。
乃授成于虎旅,俾遐陟于云涛。
忠诚仗义而鼓行,豪杰闻风而响应。
千艘水击,威名远继于伏波;
万舸灰飞,伟迹更高于赤壁
俘获靡容于数计,招降何啻于千群。
一空虎穴之屯,永息鲸波之涌。
第功居最,锡宠宜优。
启巨屏以建旄,分诸道而置使,肇新封爵,倍敦户租。
用壮戎容,益昭予眷。
于戏!
歌《出车》以劳还卒,朕方施不次之恩;
誓击楫以清中原,尔尚建非常之绩。
往祗显渥,伫奏肤公。
可特授靖海军节度使,充浙东西路通、泰、海州沿海制置使京东路招讨使,依旧江阴军驻劄,武功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主者施行。
李宝绍兴三十一年冬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七
率貔貅而远讨,独高靖海之功;
鼓钟镈以凯还,宜懋策勋之典。
眷予良将,克著显庸。
有光盟府之藏,爰峻斋坛之拜。
诞敷命綍,遍告廷绅。
左武大夫宣州观察使、改添差权发遣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江阴军驻劄李宝,气劲以雄,才全而果。
结发而与虏确,勋收百战之多;
执戈而为士先,勇冠万夫之表。
蠢兹羯虏,恣彼狼心。
欺天背盟,残民逞欲。
萃犬羊于淮甸,方深窥伺之图;
潜舟楫于海堧,欲肆包藏之计。
乃授成于虎旅,俾遐陟于云涛。
忠诚仗义而鼓行,豪杰闻风而响应。
千艘水击,威名远计于伏波;
万舸灰飞,伟迹更高于赤壁
俘获靡容于数计,招降何啻于千群。
一空蚁穴之屯,永息鲸波之勇。
第功居最,锡宠宜优。
启臣屏以建旄,分诸道而置使
肇新封爵,倍敦户租。
用壮戎容,益昭予眷。
于戏!
歌出车以劳还卒,朕方施不次之恩;
誓击楫以清中原,尔尚建非常之绩。
往祗显渥,伫奏肤功嘉靖江阴县志》卷二一,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舆地纪胜》卷九。)
臣:似当作「巨」。
除阁职谢宰相 南宋 · 程敦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一
幽谷孤音,陶太和而俱作;
严宸茂渥,忽非据以疏荣。
祗服恩灵,弥深震惧。
兹盖伏遇某官以仁义兴韶濩,载赓岩廊;
以礼乐易干戈,绥靖海县
故众美之备具,宜诸福以沓来。
俊乂向臻,曾何数于皋朔;
颂声胥穆,盖远继于倚那。
微健笔其谁宜为,岂老生敢专数事?
芜词累句,亦复见收;
延阁崇名,猥加褒赏。
在于流落,至斯宠光。
某敢不体朝廷含垢之慈,励畎亩愿忠之志?
指青山而长往,忍自弃于明时;
镂白玉以纪封,尚窃期于后日。
故安民靖难功臣太师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清河郡食邑一万五千七百户食实封六千六百户致仕追封循王谥忠烈张俊神道碑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三、《海陵集》卷二三、《海陵文徵》卷三
循王既葬之四年,其子子颜泣而言于朝曰:「先臣幸备位三公,儋爵析圭,勋在盟府。
今丘木拱矣,图所以较德焯勤者犹未称,惧弗绍以泯前人光,请得以碑立于隧」。
皇帝曰:「噫!
惟尔父有劳于我国家,予弗尔忘,惟尔从」。
遂诏臣曰:「汝典内史,近命尔直寓于某林,改为之铭」。
后数日谕宰相曰:「功臣张某宜赐谥。
朕念其蚤以忠力,屡经委任,平敌捍难,功勤尤著,可取危身奉上、安民有功之义,谥曰忠烈」。
翼日,臣进对于垂拱殿,上曰:「张某自元帅府提兵从槔,备罄心膂。
至为大将,总戎旅于外,独知奉君上,尊朝廷。
及释师而归,受命惟谨。
其终始恭顺,诚不与他帅比。
故报恤追荣,恩礼特异。
汝其志之,朕将有劝焉」。
臣仰佩圣训,既退叹息。
然后知公之明光盛大,福禄永终,盖一本于恭顺。
以是而著之碑,章视来世,用为天下劝,臣不敢辞。
乃端拜而言曰:自古帝王之兴,所与戡定祸乱,菑攘四方,捍固丕业,必一时人豪,感会风云,翼戴其上,助成万世之功。
尝观唐间,元勋宿将以异姓王显者彪列简册,代不乏人,然求其能以功名克终,为后世称慕,实无几。
高祖时,惟鄱君不失正道,庆流支庶,令书其忠。
至德以后,惟郭尚父全名高节,烂然独著,议者莫之贬。
今圣主中兴,总挈英杰,克剪多难,惟故循王张公以忠诚槔上,保有成绩,富贵寿考,哀荣无穷,居一代之冠。
海内崇仰之而莫知所以致然者,此其为恭顺之至欤!
公讳字伯英
其先凤翔人,五世祖徙秦州,子孙遂为秦州三阳人。
曾祖守明,赠太师吴国公
曾祖妣石氏,吴国夫人
祖庆,赠太师、韩国公
祖妣田氏韩国夫人
考密,赠太师鲁国公
妣谢氏,鲁国夫人
公少孤,事母孝谨。
祖母田氏夫人器之,谓其母曰:「是儿必兴吾门」。
既壮,负气节,善骑射,里豪不能诎。
初从官军讨南蛮,再攻夏人,皆贾勇先登,累授保义郎
宣和五年边事兴,郡邑多盗,主帅种师道以沈毅有勇使当寇冲,遂破郓贼李太于咸河子,追至洺州,击平之。
六年,破大名贼于超化寺,追至内黄,又破内黄贼数千人。
七年,破沂贼三万人,追击至密州,袭密贼于莒县,及南楼山,又破之。
还沂,破贼张先于礌鼓山,又破潍州群贼于地方村。
以前后战功迁官至武德郎
八年,济南贼孙列齧据铧子山,众号十万,公讨之。
未陈,以一矢毙其挑战者,破之,馀党亦平。
自是河朔山东无剧盗,公威名益震。
靖康元年,以队将种师中太原
榆次,与敌遇,公乘便击之,夺马千匹。
公力请要战,主帅以日不利退保。
敌谍知之,兵合围,攻且急,榆次陷,师中死之。
公与数百骑溃围而出,至乌河川,敌尾之,公大呼,斩首五百。
武义大夫,权河北十三将。
时上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檄诸道兵入援京师
公乃勒兵勤王,以十二月二十二日北京见上,擢元帅府统制
每语时事,无不当,上意日亲近,待以腹心,出入帷幄。
初,元帅府兵军尚寡,至是军势乃壮。
武功大夫荣州刺史
二年,盗李昱据任城,公为都统讨之。
公控险伺间,与麾下将杨存中数骑驰入贼壁,大军继之,贼歼焉。
右武大夫桂州团练使
上以公忠实可用。
寻迁贵州防御使,独倚公为重。
左丞张證自京师来,诏大元帅趣入觐。
公曰:「此敌人诡谋尔。
大王居外,此乃天授,非人力所为。
慎毋往」。
因请进兵。
自济之鄯,或告高才欲为乱。
公伐其谋,才遁去。
左武大夫徐州观察使
二帝北狩,诸军议劝进。
公言于上曰:「大王人心所归,愿早正位号,以慰天下望」。
且又白耿南仲奏之。
表三上,上乃发济州,至应天,即皇帝位,遣公迎隆祐太后及六宫以归。
上悦,命带御器械
是后,平杜用于淮宁,又平赵万、郭青于镇江,定杭州,擒陈通,取婺州,射杀何三五,缚秀州徐明斩之,闻者詟服。
进宁武军承宣使
建炎三年,上驻跸维扬,召诸将议事。
公曰:「今敌势方张,宜南渡据江为险,练习兵政,抚安民心,俟国势定图之」。
时相不以为然。
未几,敌人至,公亟扈大驾济江。
上幸临安,公屯吴江
入平苗、刘之乱,拜镇西军节度使。
及敌人犯江浙,公率众军从上于明州
銮舆御舟师巡永嘉,留公御之,赐亲札曰:「惟卿忠勇,事朕累年。
朕非卿则倡义谁先?
卿舍朕则前功俱废。
卿宜勠力,共捍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敌至,公乃扼险为陈,令将士曰:「若等于此当以死报国家,不用命者斩」。
部曲闻之争奋。
公亲鼓之,人人殊死斗,敌大奔,杀获数万人。
四年正月,敌悉精锐复至。
公先以轻舟彊弩匿其旁,自高桥纵兵击之。
一日数战,敌失利而还。
诏入槔,拜检校少保,定江、昭庆军节度使。
绍兴改元李成江淮湖湘十馀州连兵百万,与群盗合,欲内向,声势撼中外。
孔彦舟因之,据武陵
张用据湘汉
朝廷患之,议遣将未决。
公慨然请行。
乃以公为江淮招讨使,即日就道。
洪州,径济生采渡,遇贼前锋,击走之。
追及筠州骁将马进以数十万众决战。
公以两军分道翼之,预戒其下秣马蓐食,视旌旗所向。
公冒雨陷陈,金鼓俱振。
两道精骑自山驰下,贼骇乱,死者数万人,俘二万人,逐至奉新,败之于楼子庄,又败之于江州
贼怖走,号公为张铁山
上以亲札赐之曰:「以李成之狡狯,马进之猖狂,盘踞已深,根连已固,卿奋励决策,频有克复。
快士民之意,释朝廷之忧。
且朕待卿最亲,卿事朕最久。
君臣之际,休戚是同。
宜乘贼势之已衰,当官军之已振,驱除剿戮,连收全功」。
时成在蕲州,公亟引兵至黄梅攻之,贼溃。
以匹马奔伪齐,诸郡悉平。
江淮之民德公,至今祠之。
凯旋,拜太尉
四年,以公为浙西江东安抚使,屯建康
时敌人陈江北,公遣将张宗颜潜渡出其后,敌窘蹙。
又遣王进等邀击之,薄诸淮,敌大败,获其二帅以献。
五年正月,拜开府仪同三司江南东路宣抚使
六年,刘豫子麟、猊以十万众寇濠州,诏并以淮西兵马属公,驻盱眙
公遣将杨存中先击猊左右军,胜之。
会大兵鏖战,终日所杀不可胜计。
麟、猊仅以身免,伪齐由是遂亡。
班师,拜少保,加镇洮、崇信、奉宁军节度使。
上亲赐诏曰:「卿专意报国如此,朕复何虑」。
淮南西路宣抚使
九年,金国通和。
上眷公忠劳之绩,拜少傅,加安民靖难功臣
十年,敌人再陷河南,围顺昌
公被命援刘锜,即督军渡江,与势合,敌引去。
公又命将收宿、亳二州,尽复槔、真、鹿邑等地,遣其校献俘阙下。
明年正月,敌将以步骑数十万自合肥和州,将渡采石,江浙大恐。
公先引帐下数十骑夜绝采石,夺和州,众心始安。
明日大军至,敌退守昭关,公又夺关。
师次柘皋,敌人断石梁,面水为垒,解鞍休马。
公谓诸将曰:「急击勿失」!
公时有寒疾,诸将欲止之,公不听,乃力疾涉浅流登岸,与敌合战。
士马激厉,无不一当百,获万户长、千户长数百人,牛马铠杖以万计。
上遣中使劳军,公感泣。
俄而敌将复犯濠州,王师乘柘皋之锐驰赴之。
敌以步骑三十万相持于濠南,公麾兵进击,敌宵溃,横尸数十里,敌将逃归。
少师封济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十一年,和议成,四月,诏大将诣行在,拜公枢密使,赐玉带。
公闻命而乞兵,自谓不当复领宣抚司,章再上。
论者以为得大臣体。
太傅广国公。
方是时,朝廷以山阳武昌诸屯不安,命公拊循之。
或曰:「彼多反侧,盍为备」?
公笑曰:「何自疑如此」!
至则慰劳士卒,宣布德意,遣人谕武昌军,帖然安堵。
还次镇江,因调护南北使之在道者
上知其能体国,益嘉之。
明年春还朝,四上章乞解枢务,不许。
,梓宫归祐陵,皇太后慈宁宫
公复理前章,又面恳切至。
上不能夺,乃以太傅、镇洮、宁武、奉宁军节度使,进封清河郡王,充醴泉观使奉朝请,赐第一区。
继以郊恩改靖江、宁武、靖海军。
二十一年,上幸第,存劳甚笃,拜太师,子孙各进官加等。
二十四年六月以疾闻,上遣中贵人抚问,命国医朝夕诊视。
七月二日,薨于正寝,享年六十有九。
上震悼,辍视朝三日,追封循王,赐一品礼服,亲奠于赐第,劳恤其孤及宗族,恩各有差。
内侍省押班张去为护丧事,以是年九月十一日葬于常州无锡县塘湾山。
秦国夫人魏氏,先公薨。
继室荣国夫人章氏。
五男:子琦武义大夫
子厚左武大夫康州刺史带御器械
皆早世。
子颜子正右文修撰。
子仁秘阁修撰
四女:长适武功大夫公仅,先公卒。
次适直徽猷阁韩彦朴,次适右承务郎程湜,次适直敷文阁刘尧勋。
宗元尚书驾部郎中。
曾孙镃,直秘阁
公貌雄伟,性浑厚严重,家人莫见其喜愠。
临敌应变,谋无遗策,大小数百战,未尝言功。
征行戍守,师律整齐,纳亡抚降,至得其死力。
尤喜任使,今之名将多出其门。
杨存中田师中赵密,皆公所识用。
馀虽偏裨,布在诸路,分按营垒者亦甚众。
待同列谦下,唯以国事为先,不校小嫌。
此公平生大槩,显显在人耳目者。
若夫密谋秘画,有以契上心,裨庙算,公终身固不以语于人,人亦莫得而窥也。
初,诸大帅各将屯要地,一旦归授以枢筦,四方无不耸动。
公恬然就列,以身先之,安其所处,若未始有兵权在手者。
盖公平日用心惟在于尊奖王室,故能忘私徇公,自始至卒,秉节不渝,无非恭顺之云。
呜呼!
公之积功固多矣,天子之报功亦备。
至于褒表恭顺,则又当具论而显表之,使握兵者知所法焉。
夫恭顺,臣子之大节也。
事亲非此不能致其孝,事君非此不能成其忠,况为帅者乎?
将帅颛阃外之任,权盛则势多陵,功高则志易满,其可不以恭顺持之?
彼拔剑击柱者束之以礼然后定,背阙哗语者绳之以法然后戢,又乌知所谓恭顺者哉!
昔之论将者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使之而观其无隐,诚有取于此也。
今公之功暴耀当世,街谈巷议之徒识与不识皆得以缕数。
惟恭顺一节有诸将之所难能,众人之所弗察者,臣故表而出之,用对扬明天子之休命。
系以铭曰:
多难启圣,维天之仁。
是生杰才,佐佑人民。
如龙之升,滃然其云。
维皇中兴,有此虎臣。
虎臣维何,王胙于循。
矫矫维王,孔武且洵。
自帝初载,执羁扈巡。
入槔宸扆,出澄寇氛。
大敌之乘,虎貔为群。
举麾却之,笑谈策勋。
来归于朝,避擢纳军。
谕我德意,抚安列屯。
密勿机地,委蛇其身。
身则不有,所尊者君。
帝曰恭顺,时莫与伦。
人知其功,我念厥德。
惟恭惟顺,斯德之则。
向也诸帅,怙众而复。
公居其间,谨度自抑。
向也诸帅,动曰吾力。
公居其间,载巽载默。
晚焉奉朝,夙夜祗饬。
宜寿而富,保厥成绩。
何以宠之,受瑞南国。
一命赐衮,带裳幅舄。
三镇联麾,纛钺旂戟。
匪伊宠之,用劝群辟。
锡山之峨,佳城郁郁。
丰碑在道,绚若金石。
垂光无穷,过者必式。
中书舍人兼侍讲直学士院崔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南涧甲乙稿》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二七四一、《海虞文徵》卷一九
乾道九年,思得文学之臣以视草、司诏令,惟翰林学士品秩甚崇,虽或假摄,亦必侍从,将择庶僚之俊异者寓职玉堂,以作古贻后世。
于是诏左宣教郎秘书省正字崔公敦诗,首为翰林权直
通州靖海人也,少年中进士科,早有文名。
用荐者入馆阁,所为制词,一出温润详雅,明白有体要,众以惊叹。
崇政殿说书,兼权给事中,而公以封驳之重资望未称辞焉,上益嘉重其名。
明年十一月,以父忧去位。
未除丧,复遭内艰。
淳熙之五年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周公子充屡请补外,上以为难其人,一日中批以问旧尝荐公吏部尚书韩某曰:「崔今安在」?
然后知公之眷未忘,且复用矣。
因具言:公连有家难,适外除,陛下用之,此其时也。
既召见,即言:「国家治否,系公论废兴。
公论者,众心所在,理之当然,乃天道也。
愿明诏大臣,施舍废置,务合于此」。
上称善,除枢密院编修官,后为权直
公既拜命,从容言曰:「翰林院者,自唐以来,医卜技术皆预直也。
至开元别置学士院,则专待儒臣。
今泛然以翰林权直为名,固不能称,所惧圣朝官名未正尔」。
上悟,即更为学士院权直
著作郎,兼权吏部郎官,又兼崇政殿说书
公具辞曰:「铨曹事剧,非文字讲说所可兼也」。
未几,进国子司业,改权直学士院
八年九月,拜中书舍人,加侍郎直学士院
公赋性端厚,议论疏通,知大体。
始以固人心、振士气为言,且谓「监司郡守以蜂厉之威为强,以敏给办事为能,词讼不理而专事财利,教化不修而专用刑法」,最为知要。
自直宿递讲,遇引对,所陈必剀切,然不务激讦以沽名声,故眷予隆甚。
尝论储蓄将帅二公备边之策,乞用通练持重从臣三四为沿边都转运使,委以边计。
遇军兴,则正以宣抚之名,或用大臣宣抚,则俾为判官参贰。
言宰执日见天下士,而偏裨将校未有登其门者,宜令欸纳,以择其才。
执政从官在帅臣,方面于外,亦责其荐。
侍从台谏初除及三衙都统制、诸路总领,到任半年,各举勇略之士,籍名禁中,以备选用。
皆深契圣意。
进《选德殿六箴》,曰政令听察,财用审慎,极规正之义。
且言:「用人之道,不轻于始,无忽于小。
州县长官,当以教化为务而厚风俗。
群臣章奏,多应事故,诞谩无实,愿依真宗朝籍记其言,以考察是否,则忠言乐输而虚言不敢进矣」。
及在经筵,尝请遇免讲日,则讲读官以所读及讲解之文并随义口奏之事,录本进入,以广圣德,而尽儒臣之蕴。
西省,尤多严执,正色无所顾避。
先是臣下有援例陈乞,既降特旨,虽其比类或不一,中书无敢审覆。
公言此非所以严朝廷也,宜令有司详考而后施行,上皆嘉纳。
属岁旱议荒政,公引太宗皇帝救灾之旧条五事以献,其说则择监司郡守,谨盗贼,严赏罚,逐乡算伤以定分数,而宽税赋之期,量行倚阁,且乞减诸路丁钱米,出空名告身以诱募入粟,宽饥民强贷之党,毋久系囹圄,以召和气,皆切于用者。
又进嘉祐中置宽恤司故事,上顾问甚至,因条上其详,曰:「此固根本、护元气者也,愿置一司于户部,诏中外以民间利病来,付馆职二人编排,而侍从二人看详,陛下举大臣审择罢行之。
岁计之有馀矣,复论和籴之扰、输纳籍没科罚之弊、命令稽缓之由,求安静之吏以宽民力,奖正直之风以作士气」。
因及通判科抑卖盐,以惠其乡。
时方议监司郡守将迎之费,公曰:「此末也,独夤缘互送之馈可革尔」。
悉见听,至造膝密陈,有家人不得觇其藁者,上深器许。
众谓公之柄用可期矣,九年大疫,遽以疾。
五月几日,以不起闻,天子悼叹,士夫吊者皆失声堕泪。
诏赠四品,推恩其后,所以赙恤之特厚。
始公游行,爱溧阳县山水,买田卜居。
及父之丧,得邑之举福乡泉山葬焉。
至是以十年二月丁酉,祔于泉山,敕建康府为办葬事。
公字大雅,其氏族自唐为甲姓。
五代末有师约者,仕南唐,因家靖海
曾祖珙、祖泾,皆隐德于乡。
累世习善行,以不杀为劝,号崔放生家
至父邦哲,始业进士,而教子甚力,以子封承事郎,赠宣教郎
绍兴三十年承事君以累举奏名,而公与兄敦礼联登第,父子三人同日解褐,乡人荣之。
敦礼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病而卒。
不数月,公又物故,人尤哀之。
公初主扬州高邮县簿,次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遂正字秘书省
逮还朝,除擢皆出上选,三年四迁而侍西掖、典内外制、执经劝讲,可谓千载之遇而不究其用,呜呼,得非命耶!
公博览强记,为文敏赡。
尝仿汉魏至唐,为铙歌鼓吹曲十二篇,以述祖宗功德之盛,见称于时。
又以司马公《资治通鉴》于治乱得失、忠邪善恶有所未论者,凡一君之后为总说,一代之末为统论,成六十卷,号《通鉴要览》,皆以奏御。
而上命公更定吕祖谦所编《文鉴》中群臣奏议,其增损去留,率有意义。
有文集若干卷,内外制稿若干卷。
所类《制海》十编、《鉴韵》五编,藏于家。
官自朝奉大夫中大夫,年仅四十有四。
母陶氏,赠安人
军器少监钱俣之女,封安人
一男子,端学,几岁。
四女子,长及笄,馀尚幼。
方公兄之没也,公悼之甚,誓以己之恩先与其侄,今钱夫人遂推遗泽以成公之志。
故其葬也,士友相率为之请铭,是重可哀也。
铭曰:
惟文之修言乃立,学而能通济以识。
细焉歌诗钜典册,皇猷帝谟兹润色。
猗嗟崔公学允力,辰哉遇圣誉斯赫。
玉堂增官首其直,温然圭璋蕴其德。
从横词林论皆益,帝眷之隆且丞弼
年方刚强众所惜,生淮之壖葬于溧。
朱府君墓志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三
朱行先字蕴之吴郡人也。
少亲戎律,长习武经。
始隶职于建宁都,从高公彦征讨有功。
寻彦分符霅渚,亦随于治,太守用为心膂。
或邻境有寇,总握兵柄,仗剑前驱,无不望风瓦解。
减灶之谋,投醪之谊,备尽其妙。
以是闻于圣聪,叠被宠加,荐历珥貂,益为霅守所重。
渤海公厌世,高湮乱行,府君奋臂一呼,率众归国。
时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亲统全师,抚宁郡县,以有功者宜加爵赏,遂封协力勤王功臣,寻封右仆射
宝大元年四月,终于静海镇之官舍。
世墓在乌程县,不克归,葬在开元府海盐县,厝于野村。
按:《吴兴备志》卷六。又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六。(此篇刘琳校点。以上除单独署名外,为黄锦君校点)
靖海军官吏军民僧道耆寿等示谕敕书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七、《玉堂类稿》卷一六
朕以杨倓赡智造微,宏材经远,久宣劳于外服,旋登长于禁途。
典赋名曹,具彰富国之绩,通班延阁,稍遂奉祠之游。
兹锡宠于斋坛,亦增华于勋阀。
谅闻休命,咸惬舆情。
游候涛山记 南宋 · 吕祖俭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至正四明续志》卷一一、四明文献考、嘉靖《宁波府志》卷一九、光绪《镇海县志》卷六
予自十五六时,即欲适四方,观名山大川,以开广其志气。
盖尝浮江淮,道闽浙,赤壁之雄胜,小孤之峭奇,庐阜之幽深,闽山之清美,松江太湖之空渺,云门若耶之閒旷,未尝不徘徊眷顾,以慨想前人之遗风。
家于金华山下,双溪依城以为带,暇时即与二三友携筇挟册入深山中,遇会心处,或数日忘返。
得月则襆被出城,棹小舟,听滩声,荡漾清景,终夕不能寐。
忧患以来,视此若非吾事,然馀习未忘,犹欲视大海以快其心目。
壬寅之冬,逐禄甬东,距海六十里,会友人潘端叔定海簿,因趋郡檄言邑中候涛之胜,欲相约偕往而未果。
今年夏四月端叔因谢子畼自临安至,相与会于太白鄮山之閒,已而入城,复刻日以坚此约,果不踰期而来。
康炳道兄弟先往,适以少故出关差晚,遂相会于王季和家。
李叔润、方居敬继至,史丞相之幼子开叔及馆宾杨希度亦偕行,略桃花渡,出三江口,十五里至黄氏塾,风逆浪高,回旋诘曲,咫尺寻丈。
距海既不远,非复江行之比,操舟者势不能平,必偃蹇而后可。
三十里至马子汇,风势尤逆而急。
船上有片,舟人云可钻火,验之信然。
五十里至回乡,六十里至定海,自午至申,阅三时而后抵岸。
有持黄白帜来相迎者,俄而复去,盖误以为总管云。
按图志,定海盖海壖之地,本会稽郡鄞县静海镇梁开平钱氏据吴越閒,邑曰定海,其地三方距海,中微隆,四面斜落,如伏龟之形。
簿廨极宽洁,主人于东庑具诸客供帐甚设。
舒元英与其徒诸葛生亦自大咸来,坐甫定,即登候涛山,距县无半里,山势雄峻,屹然独立,所以捍海势而立郡邑者也。
候涛盖此山之本名,特里俗所道不一,名招宝者,耆旧相传以山下有蚌珠得名,或曰非也,外国大舶之所历,故谓之招宝。
侧有巾子山,踞峙海滨,亦少土多石,不生草木。
徐步而进,海气渐阔,祇觉天宇豁然。
上有一小亭,可以为寓目之地。
最高处有泥墩三,盖海中以此为候望也。
端叔置酒亭上,邑丞赵侯亦来,少焉瞑色半山,波光寖暗,云气飘浮,极目无际。
须臾列星下布,月出天末,诸客散坐山上,酌酒长啸,心閒神适,若置身于蓬莱方丈閒。
凌晨,复与二三友同登,适当风怒潮来之时,银涛澎湃,天地改色,如蹙雪,如奔雷,如驰万马,飞舞突怒,搜抉搏啮,奇变壮伟,愈高愈剧。
众皆休于亭上,独予与炳道兄弟及季和不敢爱其足力,行二里许,至山尽处,去海无十步。
天渊相接,滉荡淫液,不复知其为人閒世矣。
二日之游,大概如此,犹恨未能究雨风晦明之变,以极其大观。
又恨不能方舟纵浪于溟渤之中,与波升降,而观其沄奫回薄也。
是山前望小霍、大霍二山,西出澥浦,东北望嘉门烈港。
问之习于海道者,云自虎蹲山七里塾至嘉门,抵石弄,涉羊山,绝海螺礁,又东北过黑水,涉黑山,入高丽封域,日本又在高丽之东。
二国大舶遇南风则可发,风甚顺,不七八日可至城下互市。
其北直趋登、莱、沂、密诸州,想像其处,使人惘然。
须臾风色益厉,海气上溢,不能久留也。
遂刻来者姓字于石壁而去,复还端叔之舍。
少憩即欲投宿育王寺,时巳申后矣。
清泉渡,渡通海口平望㳽渺,风急水危,幸不久耳。
越盐场小浃,又度长山,复经蒲陈新澳,行近四十里,始至寺中。
道遇微雨,主仆皆有饥色。
寺有所谓阿育王舍利塔鳗井,皆迂诞不经,无足深信。
独后倚鄮山,若可观者,亦未暇也。
初欲自是过太白山,以皆欲归,遂止为东湖之游。
诘旦,即行步至宝幢,市舟过下庄石山,系舟钱堰下,日犹未中。
钱堰即东湖之湄也。
登岸休于史丞相之旧居,湖山在前,若几案閒物。
其廊庑位置,大类括苍刺史治所,特屋楹之数不及而已。
听事之左曰湖山胜概。
久之,与叔润诸公循堤而行,遂至梅园,林木疏茂,台榭清深,野色波光,皆可坐致。
又纵步至月波山,即史氏所赐寺也。
中有所创石洞,若天作地生之状。
复还憩。
端叔开叔皆置酒,因泛舟湖中。
风自四山而下,掠茭芦而过,猎猎有声。
俯仰其间,不能舍去。
舟子亦解人意,放舟入深处。
三鼓馀,月色始明。
回思往岁五云樵风之集,恍若一梦。
舍舟登岸,或从容于林下,或容与于轩前,皆有「明日隔山岳」之叹。
东湖广德湖,灌溉民田甚众。
广德湖在西门外,今废为田,以其租入赡水军。
东湖虽存,然久湮弗治。
希度为予言,向尝居于东湖,其东□□地势,盖东高西下,而山涧皆在东。
父老相传,其别有七十二,今独上水下水二派最阔,水性就下,自东趋西,遂以成湖。
其西亦有小山,因两山之閒,筑为六堰以防水,疏为三闸以导水。
堰之首自南而北,一曰莫支,二曰钱堰,三曰高抽,四曰平水,五曰梅湖,六曰栗树塘。
莫支之水号南沧湖,西望寒岭,倚周家屿之中,依山可以居。
居人欲售其地,而未有售之者。
三闸得之,水多而不可先启者,此为最。
东南有二灵、象坎、隐学诸山,及道人茅庵甚众。
希度又为予言,往岁尝大兴工役以浚治之,而不得其道。
去菶泥无尺许,而复积于山閒之隈。
是岁虽平望渺茫,若可以奏功,然未久菶泥复泻注于湖中,茭芦丛生,堙塞尤甚。
有为买菶而运诸海之说者,其利害亦未尝详也。
自东郭还城,过鄮郭,亦不能访其遗迹。
还家日已暮矣。
是行凡四日,始戊申辛亥
希度名篆,家于慈溪
元英名琪,家于奉化
叔润名浃括苍人,今为簿;
季和,今为四明船官;
炳道名文虎,蔚道名文豹,久从先兄游,自金华来游名山,亦会于此。
今俯仰始一时,而端叔临安季和嘉禾,叔润之太末元英奉化炳道兄弟还金华希度亦还慈溪,虽欲再为此游,不可得也。
记之短篇,遗之同志,尚庶几不忘端叔共载游胜之意焉。
丞相寿(集句) 其七 宋 · 戴栩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去年沙觜是江心皇甫松,近日汀洲绿菼李端
龙伯驱风不敢上温庭筠,杨花不动树阴阴白居易(自注:右靖海涛))
靖海县 元 · 范梈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海县春深沙气暄,居人生事不离村。
上梯取斧料桑尾,抽橛移舟系柳根。
已过清明违帝里,不妨红白遍江园。
持杯试与酬风物,深愧樊迟圃言。
次泰监司提兵东广,留别吴中诸友韵二首 其一 元 · 郑元祐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万里南征瘴岭过,夜闻何处竹枝歌?
貂蝉原自兜鍪出,盍斩鲸鲵靖海波?
姜用鲤尚书来访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四
髯姜少相善,久别白无馀。
乍见欲叙旧,眉目照穷庐。
怪我亦头白,色变为欷歔。
人生几会合,岁月方云徂。
老病吾已矣,壮哉方上书。
意在靖海寇,帖然安里闾。
请子自策励,鼎也非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