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河激歌 先秦 · 无名氏
《列女传》曰:女娟者。赵河津吏之女也。简子南击。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怒。欲杀之。娟惧。持楫走前曰:愿以微躯易父之死。简子遂释不诛。将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拳操楫而请简子。遂与渡。中流为简子发河激之歌。简子归。纳为夫人。
升彼河兮而观清。水扬波兮冒冥冥。
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
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
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列女传》辨通篇。《书钞》百六。《文选》二十二车驾幸京口诗注。《诗纪前集》二。又《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清、冥、醒、惊、归、疑六韵。)
水战法 其一 春秋楚国 · 伍员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大翼一艘,广一丈五尺二寸,长十丈。
中翼一艘,广一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六尺。
小翼一般,广一丈二尺,长九丈(《文选》颜延年《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诗注》)
上林苑令箴 西汉 · 扬雄
四言诗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茫茫大田(《文选·东京赋》注、《御览》作「天田」),芃芃作谷
山有径陆(《御览》作「陵陆」),野有林麓。
夷原污薮,禽兽攸伏。
鱼鳖以时,刍荛咸殖。
国以殷富,民以家给。
昔在帝羿,共田径游。
弧矢是尚,而射夫封猪。
不顾于愆,卒遇后忧。
是以田获三驱,不可过差。
麀鹿攸伏,不如德至。
衡臣司虞,敢告执指(《古文苑》、《御览》二百三十二。)
谨案:《后汉·胡广传》,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刘騊駼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乃悉撰次首目,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如传此言,则子云仅存《二十八箴》,今遍索群书,除《初学记》之《润州箴》、《御览》之《河南尹箴》显误不录外,得《州箴》十二,《官箴》二十一,凡三十三箴,视东汉时多出五箴,纵使司空尚书太常博士四箴可属崔骃崔瑗,仍多出一箴,与《胡广传》未合,猝求其故而不得。覆审乃明,所谓亡阙者,谓有亡有阙,侍中太史令国三老太乐令太官令五箴多阙文,其四箴亡,故云九箴亡阙也。《百官箴》收整篇不收残篇,故子云仅二十八篇,群书征引据本集,本集整篇残篇兼载,故有三十三篇,其司空尚书太常博士四箴,《艺文类聚》作扬雄,必可据信也。
述征赋 其一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
建安之十三年荆楚傲而弗臣。
命元司以简旅,予愿奋武乎南邺。
伐灵鼓之草硼隐兮,建长旗之飘摇。
跃甲卒之皓盱,驰万骑之浏浏。
扬凯悌之丰惠兮,仰乾威之灵武。
皇衢之遐通兮,维天纲之毕举。
南野之旧都,聊弭节而容与。
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
镇江汉之遗民,静南畿遐裔(《艺文类聚》五十九)
上疏逊位 东晋 · 郗鉴
 出处:全晋文
臣疾弥留,遂至沈笃,自忖气力,差理难冀。
有生有死,自然之分。
但忝位过才,曾无以报,上惭先帝,下愧日月。
伏枕哀叹,抱恨黄泉,臣今虚乏,救命朝夕,辄以府事付长史刘遐,乞骸骨归丘园。
惟愿陛下崇山海之量,弘济大猷,任贤使能,事从简易,使康哉之歌复兴于今,则臣虽死,犹生之日耳。
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
宣国恩,示以好恶,处与田宅,渐得少安。
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
常臣谟,平简贞正,素望所归,谓可以为都督徐州刺史
臣亡兄息晋陵内史迈,谦爱养士,甚为流亡所宗,又是臣门户子弟,堪任兖州剌史。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是以敢希祁奚之举(《晋书·郗鉴传》)
奏中兴赋上疏 东晋 · 王廙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
臣托备肺腑,幼蒙洪润,爰自龆龀,至于弱冠,陛下之所抚育,恩侔于兄弟,义同于交友,思欲攀龙鳞附凤翼者,有年矣。
是以昔忝濮阳,弃官远迹,扶持老母,携将细弱,越长江归陛下者,诚以道之所存,愿托馀荫故也。
天诱其愿,遇陛下中兴。
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司马相如不得睹封禅之事,慷慨发愤,况臣情则骨肉,服膺圣化哉!
又臣昔尝侍坐于先后,说陛下诞育之日,光明映室,白毫生于额之左,相者谓当王有四海。
又臣以壬申岁见用为鄱阳内史,七月,四星聚于牵牛。
又臣郡有枯樟更生。
及臣后还京都,陛下见臣白兔,命臣作赋。
琅邪郡又献甘露,陛下命臣尝之。
骠骑将军导向臣说晋陵有金铎之瑞,郭璞云必致中兴。
之爻筮,虽京房管辂不过也。
明天之历数在陛下矣。
臣少好文学,志在史籍,而飘放遐外,尝与桀寇为对。
臣犬马之年四十三矣,未能上报天施,而愆负屡彰。
恐先朝露,填沟壑,令微情不得上达,谨竭其顽,献《中兴赋》一篇。
虽未足以宣扬盛美,亦是诗人嗟叹咏歌之义也(《晋书·王廙传》。)
禁招魂葬诏四月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夫冢以藏形,庙以安神。
今世招魂葬,是埋神也。
其禁之(《御览》五百五十五又八百八十六引《晋中兴书》:东海王越妃裴,痛棺柩被焚,乃招魂葬丹徒中宗以为非礼,乃下诏。)
晋陵内史张闿太兴中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二千石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
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攻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晋书·张闿传》)
顾荣等书 东晋 · 华谭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九
石冰之乱,朝廷录敏微功,故加越次之礼,授以上将之任,庶有韩卢一噬之效。
而本性凶狡,素无识达,贪荣干运,逆天而动,阻兵作威,盗据吴会,内用凶弟,外委军吏,上负朝廷宠授之,下孤宰辅过礼之惠。
天道伐恶,人神所不祐。
虽阻长江,命危朝露。
忠节令图,君子高行,屈节附逆,义士所耻。
王蠋匹夫,志不可屈;
于期慕义,陨首燕庭。
况吴会仁人并受国宠,或剖符名郡,或列为近臣,而便辱身奸人之朝,降节逆叛之党,稽颡屈膝,不亦羞乎!
龚胜绝粒,不食莽朝;
鲁连赴海,耻为秦臣。
君子义行,同符千载,遥度雅量,岂独是安!
昔吴之武烈,称美一代,虽奋奇宛叶,亦受折襄阳
讨逆雄气,志存中夏临江发怒,命讫丹徒
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
然兵家之兴,不出三世,运未盈百,归命入臣。
今以陈敏部令史,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
诸君垂头,不能建翟义之谋;
顾生俯眉,已受羁绊之辱。
皇舆东轩,行即紫馆,百僚垂缨,云翔凤阙,庙胜之谟,潜运帏幄。
然后发荆州武旅,顺流东下,徐州锐锋,南据堂邑
征东劲卒,耀威历阳
飞桥越横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
威震丹阳,擒寇建邺,而诸贤何颜见中州之士邪!
小寇隔津,音符道阔,引领南望,情存旧怀。
忠义之人,何世蔑有!
夫危而不能安,亡而不能存,将何贵乎!
永长宿德,情所素重;
彦先垂发,分著金石;
公胄早交,恩纪特隆;
令伯义声,亲好密结。
上欲与诸贤效翼紫宸,建功帝籍。
如其不尔,亦可泛舟河渭,击楫清歌。
何为辱身小寇之手,以蹈逆乱之祸乎!
昔为同志,今已殊域;
往为一体,今成异身。
瞻江长叹,非子谁思!
愿图良策,以存嘉谋也(《晋书·陈敏传》)
列侯不臣蕃国表 东晋 · 张闿
 出处:全晋文
昔为晋陵内史,在东海国封内,时世孙幼小,太妃秉政,前史内迁授除拜日,及当时之官,皆上疏拜阁,纯执臣之礼。
自以虽爵有五等,然执圭受瑞,俱为列国,无相臣之体。
又晋制拜列侯为相内史,于天朝不曰陪,于蕃国不称臣。
臣以从古则惧有行简之讥,随俗有恐失君臣之训。
经国垂范,宜有定准,乞出臣表,下八座参详答报。
《晋阳秋》评 其八 元帝纪总评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东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气」。
于是始皇改曰秣陵,吴人以为孙权帝之表也。
盛案:始皇游岁,至僭号,四百三十七年,考之年数既不合,校之基宇又非伦,岂应帝王之符,而见兆于上代乎?有晋金行,奄君四海,金陵之祥,其在斯乎?且秦东游,至是五百二十六年,所谓「五百年之后当有王者」也。又孙皓将亡吴郡临平湖,一夜草木自除,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尺,广二寸余,上有白「帝」字,时人莫察其祥,意者岂中宗兴五湖之征欤?太康三年建业有寇,馀姚人任振以《周易》筮之曰:「寇已灭矣,后三十八年扬州当有天子。」又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先是岁星镇辰,太白四星聚于斗牛之间,五铎又见于晋陵,冥数玄感,若合符契焉。又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珰,其一口以贮酒,帝先饮佳者,以毒者酖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御览》九十八)
游仙诗 东晋 · 王彪之
 押词韵第十一部
远游绝尘雾,轻举观沧溟。
蓬七阴倒景,昆崙罩曾城(○《文选》二十二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注。)
请追录王浚后表 东晋 · 桓温
 出处:全晋文
臣闻崇德赏功,为政之所先;
兴灭继绝,百王之所务。
故德参时雍,则奕世承祀;
功烈一代,则永锡祚胤。
案故抚军王浚历职内外,任兼文武,料敌制胜,明勇独断,义存社稷之利,不顾专辄之罪,戈长鹜,席卷万里,僭号之吴,面缚象魏。
令皇泽被于九州,玄风洽于区外。
襄阳之封,废而莫续,恩宠之号,坠于近嗣,遐迩酸怀,臣窃悼之。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糊口江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
汉高定业,求乐毅之嗣;
世祖旌贤,建葛亮之胤。
夫效忠异代,立功异国,尚通天下之善,使不泯弃。
建元畅于当年,著嘉庆于身后,灵基托根于南垂,皇祚中兴于江左,旧物克彰,神器重耀,岂不由伊人之功力也哉?
诚宜加恩,少垂矜悯,追录旧勋,纂锡茅土。
则圣朝之恩,宣畅于上,忠臣之志,不坠于地矣(《晋书·王浚传》,有二孙,过江不见齿录,安西将军桓温镇江陵表言。)
京口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王恭京口。诛王国宝。百姓为此谣。按昔年食白饭。言得志也。今年食麦麸。麦麸尘秽。其精已去。明将败也。天公将加谴谪而诛之也。捻咙喉。气不通。死之祥也。败复败。丁宁之辞也。寻死。京都人行咳疾。而喉并喝焉。
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
天公诛谪汝,教汝捻咙喉。
咙喉喝复喝,京口败复败(○《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京口 魏晋 · 无名氏
刘谦之晋纪曰:王恭诛。童谣曰:
昔年食麦屑。今年食豆。
豆不可食。使我枯咙喉(○《御览》八百五十三。○逯案。此当为前谣之一部分。)
孝武帝太元末京口 魏晋 · 无名氏
 押齐韵
《晋书》曰: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谣。寻王恭起兵诛王国宝。旋为刘牢之所败。故言拉飒栖也。
黄雌鸡。莫作雄父啼。
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飒栖(○《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四十四。)
京口民间谣二首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押职韵
《晋书》曰:王恭京口。民间忽有此谣。按黄字上字头也。小字字下也。寻如谣言。
黄头小人欲作贼。阿公在城下指缚得(○《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京口民间谣二首 其二 魏晋 · 无名氏
 押翰韵
黄头小人欲作乱。赖得金刀作蕃捍(同上)
拯恤诏宁康二年四月 东晋 · 康献褚皇后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顷玄象或愆,上天表异,仰观斯变,震惧于怀。
夫因变致休,自古之道,朕敢不克意复心,以思厥中?
又三吴奥壤,股肱望郡,而水旱并臻,百姓失业,夙夜惟忧,不能忘怀,宜时拯恤,救其雕困。
三吴义兴晋陵会稽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受振贷者即以赐之(《晋书·孝武帝纪》)
奏纳孝武王皇后宁康三年 东晋 · 桓冲
 出处:全晋文
臣闻天地之道,盖相须而化成;
帝后之德,必相协而政隆。
然后品物流形,彝伦攸叙,灵根长固,本枝百世。
天人同致,莫不由此。
是以涂山作俪,而族以熙;
妊姒配周,而姬祚以昌。
今长秋将建,宜时简择。
伏闻试守晋陵太守王蕴女,天性柔顺,四业允备。
且盛德之胄,美善先积,臣等参议,可以配德乾元,恭承宗庙,徽音六宫,母仪天下(《晋书·孝武定王皇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