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闲居赋 西晋 · 潘岳
 出处:文选卷十六
尝读《汲黯傅》,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叹。曰:嗟乎!巧诚有之,拙亦宜然。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
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
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
今天子谅暗之际,领太傅主簿
府主诛,除名为民。
俄而复官,除长安
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
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
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
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固谓拙于用多。
称多则吾岂敢,言拙信而有徵。
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时,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
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
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灌园粥蔬,以供朝夕之膳;
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
其辞曰:傲坟素场圃,步先哲之高衢。
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
有道吾不仕,无道吾不愚。
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馀也。
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
身齐逸民,名缀下士
陪京溯伊,面郊后市
浮梁黝以径度,灵台杰其高峙
窥天文之秘奥;
究人事之终始。
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
溪子巨黍,异絭同机。
炮石雷骇,激矢䖟飞。
以先启行,耀我皇威。
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
环林萦映,圆海回渊
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
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
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
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
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
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
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两学齐列,双宇如一。
右延国冑,左纳良逸。
祁祁生徒,济济儒术。
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故髦士投绂,名王怀玺
训若风行,应如草靡
里仁所以为美,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
长杨映沼,芳枳树篱。
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张公大谷,梁侯乌椑之,周文弱枝之房陵朱仲,靡不毕殖。
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曜丹白之色。
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侧。
梅杏郁棣之属,繁荣丽藻之饰。
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
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
堇荠甘旨,荾芬芳。
蘘荷依阴,时藿向阳
绿葵含露,白䪥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
体以行和,药以劳宣。
常膳载加,旧痾有痊。
长筵,列孙子。
垂阴,车结轨。
陆擿紫房,水挂赪鲤。
或宴于林,或禊于汜。
昆弟班白,儿童稚齿。
万寿献觞,咸一惧而一喜。
寿觞举,慈颜和。
浮杯乐饮,丝竹骈罗。
顿足起舞,抗音高歌。
人生安乐,孰知其佗?
退求己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
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
几陋身之不保,尚奚拟于明哲。
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撰征赋 南朝宋 · 谢灵运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
盖闻昏明殊位,贞晦异道,虽景度回革,乱多治寡,是故升平难于恒运,剥丧易以横流。皇晋(缺二字。)河汾,来迁吴楚,数历九世,年逾十纪,西秦无一援之望,东周有三辱之愤,可谓积祸缠衅,固以久矣。况乃陵茔幽翳,情敬莫遂,日月推薄,帝心弥远。庆灵将升,时来不爽,相国宋公,得一居贞,回乾运轴,内匡寰表,外清遐陬。每以区宇未统,侧席盈虑。值天祚攸兴,昧弱授机,龟筮元谋,符瑞景征。于是仰祗俯协,顺天从兆,兴止戈之师,躬暂劳之讨。以义熙十有二年五月丁酉,敬戒九伐,申命六军,治兵千京畿。(《艺文类聚》作「京甸」。)次师于汳上。灵樯千艘,雷辎万乘,羽骑盈途,飞旌蔽日。别命群帅,诲谟惠策,法奇于《三略》,义秘于《六韬》。所以钩棘未曜,殒前禽于金墉,威弧始彀,走钑隼于滑台。曾不逾月,二方献捷。宏功懋德,独绝古今。天子感《东山》之劬劳,庆格天之光大,明发兴于鉴寐,使臣遵于原隰。余摄官承乏,谬充殊役,《皇华》愧于先《雅》,靡监于征人。以仲冬就行,分春反命。途经九守,路逾千里。沿江乱淮,逆薄泗、汳,详观城邑,周览丘坟,眷言古迹,其怀巳多。昔皇祖作藩,受命淮、徐,道固苞桑,勋由仁积。年月我历,市朝巳改,永为洪业,缠怀清历。于是采访故老,寻履往迹,而远感深慨,痛心殒涕。遂写集闻见,作赋《撰征》,俾事运迁谢,托此不朽,其词曰:
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
畴庸命而顺位,锡宝圭以彻疆。
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
业服道而德徽,风行世而化扬。
投前踪以永冀,省輶质以远伤。
暌谋始于蓍蔡,违用舍于行藏。
庇常善之罔弃,凭曲成之不遗。
昭在幽而偕煦,赏弥久而愈私。
顾晚草之薄弱,仰青春之葳蕤。
引蔓颖于松上,擢纤枝于兰逵。
施隆贷而有渥,报涓尘而无期。
欢太阶之休明,穆皇道之缉熙。
惟王建国,辨方定隅,内外既正,华夷有殊。
惟昔《小雅》,逮于班书,戎蛮孔炽,是殛是诛。
是以宣王用棘于猃狁,高帝方事于匈奴
然侵镐至泾,自塞及平。
窥郊伺鄙(缺四字。)慕携王之矫虔,阶丧乱之末宁。
窃强秦之三辅,陷隆周之两京
雄崤、渑以制险,据绕霤而作扃。
家永怀于故壤,国愿言于先茔。
俟太平之旷期,属应运之圣明。
坤寄通于四渎,乾假照于三辰。
水润士以显比,火炎天而同人。
上相之睿哲,当草昧而经纶。
总九流以贞观,协五材(传注五才,从《艺文类聚》改)而平分。
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于生民。
龟筮允臧,人鬼同情。
顺天行诛,司典详刑。
树牙选徒,秉钺抗旌。
弧矢罄楚孝之心智,戈棘单吴子之精灵。
三翼以鱼丽,襄两服以雁逝。
阵未列于都甸,威已振于秦、蓟。
洒严霜于渭城,被和风于洛戚。
就终古以比猷,考坟册而莫契。
昔西怨于东徂,今北伐而南悲。
岂朝野之恒情,动万乘之幽思。
歌零雨于《豳风》,兴《采薇》于周诗。
庆金墉之凯定,眷戎车之迁时。
伫千里而感远,涉弦望而怀期。
诏微臣以劳问,奉王命于河湄。
夕饮饯以俶装,旦出宿而言辞。
岁既晏而繁虑,日将迈而恋乖。
阙敬恭于桑梓,谢履长于庭阶。
冒沈云之晻蔼,迎素雪之纷霏
凌结湍凝清,风矜籁以扬哀。
情在本而易阜,物虽末而难怀。
眷余勤以就道,苦忧来其城颓。
尔乃经雉门,启浮梁,眺钟岩,越查塘。
永嘉之紊维,寻建武之缉纲
于时内慢神器,外侮戎狄。
君子横流,庶萌分析
主晋有祀,福禄来格。
明两降览,三七辞厄。
元诞德以膺纬,肇回光于阳宅。
明思服于下武,兴继代以消逆。
简文因心以秉道,故冲用而刑废。
孝武舍己以杖贤,亦宁外而治内。
观日化而就损,庶雍熙之可对。
闵隆安之致寇,伤龟玉之毁碎
漏妖凶于沧洲,缠衅难而盈纪。
时焉依于晋、郑,国有蹙于百里。
赖英谟之经营,弘兼济以忘己。
主寰内而缓虞,澄海外以渍滓。
至如昏祲蔽景,鼎祚倾基。
黍离》有叹,《鸿雁》无期,瞻天命之贞符,秉顺动而履机。
率骏民之思效,普邦国而同归。
荡积霾之秽氛,启披阴之光晖。
平陵之杳蔼,复七庙之依稀。
务役简而农劝,每劳赏而忠甄。
变时雍于祖宗(缺六字。)
扫逋丑于汉渚,涤僭逆岷山
羁巢处于西木,引鼻饮于源渊。
惠要襋而思韪,援冠弁而来虔。
冶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收扬。
匪元首之康哉,孰股肱之惟良。
譬观曲而识节,似缀组以成章。
业弥缠而弥微,事愈有而莫伤。
次石头之双岸,究孙氏之初基。
幸汉庶之漏网,恁江介以抗维。
初鹊起于富春,果鲸跃于川湄。
匝三世而国盛,历五伪而宗夷。
察成败之相仍,犹唇亡而齿寒。
载十二而谓纪,岂蜀灭而吴安。
众咸昧于谋兆,羊独悟于理端。
广武诲情,树襄阳以作藩。
建业其如遗,沿万里而谁难。
疾鲁荒之诐辞,恶京陵之谮言。
责当朝之惮贬,对曩籍而兴叹。
敦怙宠而判违,敌既勍而国圮。
彼问鼎而何阶,必先贼于君子。
原性分之异托,虽殊途而归美。
或卷舒以愚智,或治乱其如矢。
谢昧迹而托规,卒安身以全里。
周显节而犯逆,抱正情而丧己。
薄四望而尤眄,叹王路之中鲠
蠢于越之妖烬,敢凌蹈于五岭
崩双岳于中流,拟凶威于荆郢。
隐雷霆于帝坐,飞芒镞于宫省
于时朝有迁都之议,人无守死之志。
师旅痛于久勤,城墉阙于素备。
安危势在不侔,众寡形于见事。
于赫渊谋,研其神策。
缓辔待机,追奔蹑迹
雷池而振曜,次彭蠡而歼涤。
穆京甸以清晏,撒多垒而宁役。
造白石之祠坛,怼二竖之无君。
践掖庭以幽辱,凌祧社而火焚。
文康之罪己,嘉忠武之立勋。
道有屈于灾蚀,功无谢于如仁。
讯落星之飨旅,索旧栖于吴馀。
迹阶今而不见,横奔以荒除。
彼生成之乐辰,亦犹今之在余。
慨齐吟于爽鸠,悲唐歌于《山枢》。
吊伪孙于涂首,率君臣以奉疆。
时运师以伐罪,偏投书于武王
迄西北之落纽,乏东南以振纲。
钜平之先觉,实中兴之后祥。
左史之攸征,胡影迹之可量。
江乘而责始,知遇雄之无谋。
厌紫微之宏凯,甘陵波而远游。
越云梦而南溯,临浙河而东浮。
彀连弩于川上,候蛟龙于中流。
薄方与,乃届欧阳。
入夫江都之域,次乎广陵之乡。
易千里之曼曼,溯江流之汤汤,荐赤圻以经复,越二门而起涨。
北路以兴思,看东山怡目
林丛薄,路逶迤,石参差,山盘曲
激濑而骏奔,日映石而知旭。
审兼照之无偏,怨归流之难濯。
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在飞沈其顺从,顾微躬而缅邈。
于是抑怀荡虑,扬榷易难。
利涉以吉,天险以艰。
于敌伊阻,在国斯便。
勾践行霸于琅邪夫差争长于黄川
相发叹而思正,曹后愧心于千魂。
登高堞以详览,知吴濞之衰盛。
戒东南之逆气,成刘后之宋圣。
藉盐铁之殷阜,临淮楚之剽轻。
盛几杖而弭心,怒抵局而遂争。
忿駴盎之扶祸,惜徒伤于家令
条侯忠毅,将七国之陵正。
褒汉藩之治民,并访贤以昭明。
侯文辩其谁在,曰邹阳与枚生。
据忠辞于吴朝,执义说于梁庭。
敷高才于兔园,虽正言免刑
阙里既已千载,深儒流于末学
仲舒之睟容,遵缝掖于前躅
对园囿而不窥,下惟帢莫而论属。
相端、非之两骄,遭弘、偃之双慝。
恨有道之无时,步险途以侧足。
宣武之大阅,反师旅于此廛。
自皇运之都东,始昌业以济难。
抗素旄于秦岭,扬朱旗于巴川
惧帝系之坠绪,故黜昏而崇贤。
嘉收功以垂世,嗟在嗣而覆旃。
德非陟而继宰,衅逾禹其必颠。
造步丘而长想,钦太傅之遗武。
思嘉遁之馀风,绍素履之落绪。
民志应而愿税,国屯难而思抚。
譬乘舟之待楫,象提钓之假缕。
总出入于和就,兼仁用于默语。
弘九流以拮四维,复先陵而清旧宇。
西州之成功,指东山之归予。
惜图南之启运,恨鹏翼之末举。
发津潭而回迈,逗白马以憩舲。
射阳而望邗沟,济通淮而薄角城
城坡陀兮淮惊波,平原远兮路交过。
艽野兮悲桥梓,溯急流兮苦碛沙
夐千里而无山,缅百谷而有居。
被宿莽以迷径,睹生烟而知墟(缺六字。)
谓信美其可娱。
身少长于乐土,实长叹于荒馀(缺四字。)具瘁。
直岁寒之穷节。
视层云之崔巍,聆悲飙之掩屑。
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
望新晴于落日,起明光于跻月。
眷转篷之辞根,悼朔雁之赴越。
披微物而疚情,此思心其可说(《艺文类聚》作「而可歇」。)
问徭役其几时,骇阅景于兴没。
感曰归于《采薇》,予来思于雨雪。
岂初征之惧对,冀鹳鸣之在垤。
(缺四字。)逾宿,骛吾楫于邳乡。
奚车正以事夏,虺左相以辅汤。
绵三代而享邑,厕践土之一匡。
嗟仲几之宠侮,遂舍存以征亡。
宰之善对,美士弥之能纲。
升曲垣之逶迤,访淮阴之所都。
原入跨之达耻,俟遭时以远图。
西楚以择木,迨南汉以定谟
乱孟津而灭,攀井陉而赵徂。
播灵威于齐横,振馀猛于龙且
观让通而告豨,曷始智而终愚。
迄沂上而停枻,登高杞而不进。
幽期而知贤,张揣景而示信。
本文成之素心,要王子于云仞。
岂无累于清霄,直有概于贞吝。
始熙绩于武关,卒敷功于皇胤。
处夷险以解挫,弘忧虞以时顺。
矜若华之翳晷,哀飞骖之落骏。
伤粒食而兴念,眷逸翮而思振。
戾臣山而东顾,美相公之前代。
嗟残虏之将糜,炽馀猋于海济。
驱鲐稚于淮曲,暴鳏孤于泗澨。
托末命(缺二字。)云,冀灵武之北阅。
惟授首之在晨,当盛暑而选徒。
肃严威以振响,渐温泽而沾腴。
既云撒于朐城,遂席卷于齐都。
曩四关其奚阻,道一变而是孚。
伤炎季之崩驰,长逆布以滔天。
假父子以诈爱,借兄弟以伪恩。
魏武以谲狂,宄谟奋于东藩。
桴未噪于东郭,身已馘于楼门。
审贡牧于前说,证所作于旧徐。
聆泗川之浮磬,玩夷水之𧏖珠。
草渐苞于炽壤,桐孤干于峄隅。
慨禹迹于尚世,惠遗文于《夏书》。
纷征迈之淹留,弥怀古于旧章。
伯文于故服,咸征名于、殇
灵壁之曾峰,投吕县之迅梁。
想蹈水之行歌,虽齐汨其何伤。
仲尼之嘉问,告性命以依方。
岂苟然于迂论,聆寓言于达庄。
于是滥石桥,登戏台
策马钓渚,息辔城隅。
永感四山,零泪双渠。
怨物华之推驿,慨舟壑递迁
谓徂岁之悠阔,结幽思之方根。
感皇祖之徽德,爰识冲而量渊。
降俊明以镜鉴,回风猷以昭宣
道既底于国难,惠有覃于黎元。
颂歌于政教,民谣咏于渥恩。
兼《采芑》之致美,协《汉广》之发言。
强虎氐之搏翼,𭲫云网于所禁。
驱黔萌以蕴崇,取园陵而湮沈。
锡残落于河西,序沦胥于汉阴。
方城而折扃,扰谯颍其谁任。
世阙才而贻乱,时得贤而兴治。
救祖考之邦壤,在幽人而枉志。
体飞书之远情,悟犒师之通识。
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
渊谟于潜机,骋神锋于云旆。
驱斥泽而风靡,蹙坑谷而鸟窜。
中华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缓带。
既克黜于肥六,又作镇于彭沛。
晏皇途于国内,震天威于河外。
扫东齐而巳宁,指西崤而将泰。
值秉均而代谢,实大业之兴废。
心无忝于乐生,事有像于燕惠。
抱明哲之不伐,奉宏勋而是税。
捐七州以爰来,归五湖以投袂。
屈盛绩于平生,申远期于暮岁
访曩载于宋鄙,采《阳秋》于鲁经。
晋申好于东吴,郑凭威于南荆
故反师于曹门,将以塞于夷庚。
纳五叛以长寇,伐三邑以侵彭。
美西锄之忠辞,快韩厥之奇兵。
项王之故台,迹霸楚之遗端。
挺宏志于总角,奋英势于弱冠。
气盖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倾湍。
始飙起于勾越,中电激于衡关。
兴偏虑于攸吝,忘即易于所难。
忌陈锦而莫照,思反乡而有叹。
且夫杀义害婴,而懮丰疑,绁贤不策,失位谁持。
迨理屈而愈闭,方怨天而怀悲。
对骏骓以发愤,伤虞姝于末词。
陟亚父之故营,谅谋始之非托。
遭衰嬴之崩纲,值威炎之结络。
迄皓首于阜陵,犹谬觉于然诺。
视一人于三杰,岂在己之庸弱。
置丰沛而不举,故自同于俎镬。
发卞口而游历,迄西山弭辔
观终古之幽愤,怀元王之冲粹。
战国之权争,方恬心于道肆。
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类。
洁流始于初源,累仁基于前美。
拨楚族之休烈,传芳素于来祀。
强见誉于清虚,德致称于千里。
或避宠以辞姻,或遗荣而不仕。
政直言以安身,骏绝才以丧己。
驱信道之成终,表昧世之亏始。
悟介焉之已差,则不俟于终日。
既防萌于未著,虽念德其何益。
尔乃孟陬发节,雷隐蛰惊。
散叶荑柯,芳花饰萌。
萋萋于旄丘,柳依依于高城。
相雎鸠之集河,观鸣鹿之食萍
沂泗远兮清川急,秋冬近兮绪风袭。
风流兮水增澜,诉愁衿兮鉴戚颜。
愁盈根而蕴际,戚发条而成端。
嗟我行之弥日,待征迈而言旋。
庆云之优渥,周双七于此年。
陶逸豫于京甸,违险难于行川
转归舷而眷恋,望修樯而流涟。
愿关邺之遄清,迟华銮凯旋
穆淳风于六合,溥洪泽于八埏。
颁贤愚于大小,顺规矩于方圆。
固四民之获所,宜税稷于莱田。
邯郸之难步,庶行迷之易痊。
长守朴以终稔,亦拙者之政焉(《宋书·谢灵运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九。)
上巳华光殿诗 南梁 · 沈约
 押支韵
于维盛世即轩妫。朝酆宴镐复在斯。
朝光灼烁映兰池。春风婉转入细枝。
时莺顾慕声合离。轻波微动漾羽卮。
河宗海若生蛟螭。浮梁径度跨回漪
朱颜始洽景将移。安得壮士驻奔曦(○《类聚》四。《诗纪》七十四。)
光宅寺刹下铭 南梁 · 沈约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
光宅寺,盖上帝之故居,行宫之旧兆,扬丹阳郡秣陵县某乡某里之地。自去兹分毫,来仪京辅,拓宇东第,咫武城闉,圣心留爱闭素,迁负南郭,义等去酆,事均徙镐。及克济横流,膺斯宝运。命帝阍以广辟,即太微而为宇。既等汉高,流连于丰沛;亦同光武,眷恋于南阳。思所以永流圣迹,垂之不朽,令事与须弥等固,理与天地无穷,莫若光建宝塔,式传于后。乃以大梁天监六年岁次星纪月旅黄钟十月二十三日戊寅仲冬之节也,乃树刹玄壤,表峻苍云,下洞渊泉,仰迫星汉。方当销巨石于贤劫,拯未来于忍土。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皇帝乃启扉阊阖,造舟淮涘,接神飙而动骖,越浮梁而径度,芝盖容与,翠华葳蕤,下辇停跸,躬展诚敬,广集四部,揆景同蔬。弘此广因,被之无外;同由厥路,俱至道场。乃作铭曰:
八维悠阔,九服荒茫。
灵圣底止,咸表厥祥。
寿丘叆叆,电绕枢光
周原朊朊,五纬入房。
自兹遐尤,在处弗亡。
安知若水,宁辨穷桑。
自天攸纵,于我惟皇。
即基昔兆,为世舟航。
重檐累构,回刹高骧。
土为净国,地即金床。
因斯太极,溥被翱翔。
岂徒三界,宁止十方。
濡足万古,援手百王
一念斯答,万寿无疆。
如日之久,如天之长(《广弘明集》十六,《艺文类聚》七十七。)
赋得桥诗 南梁 · 萧纲
 押蒸韵
浮梁既冲崄,通波信可陵。
乘空写渭石,跨岸拟河冰。
斜阑隐浊雾,布影入清渑。
方知歌绿水,无待榜苍鹰(○《类聚》九。《诗纪》六十九。)
比丘僧道略等造神碑尊像铭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北齐文卷九
自梦影东翻,金人感帝,像法肇兴,鸠摩启悟;
方知城易穷,五衣时往,云电屡驰,石光何速。
若夫智出非恒,道光大地,德被天中,威罗世界,莫不发迹紫宫,□躯兜率,越度生死之河,飞凭沸流之海。
而四生夥杂,八径纷纶,寿等芭蕉,业同泡沫。
然大鉴降泽,显迹迦夷,应权双树,见从忍土,布慈云于无边,注法雨于六道,悬明镜于重惛,炳金镫于长夜。
然则神珠照灼,映宝塔于空中;
甘露祯祥,润枯萌于世上。
若乃久堕欲海,不识沈厄之苦,长处火山,讵愁焚燎之痛矣。
是以邑师比丘僧道略,体白六道,独怀二觉,雄才勇志,总判三乘。
华皎净,与琉璃合洁;
素质铿锵,与随珠角曜。
故知二鼠之暴不停,四蛇之毒长在。
遂能共邑义三百余人等,托志菩提,建崇弘愿,石出蓝田,求工班尔,敬造神碑一所,尊像八堪。
龙螭巨镂,若云山之烈彩;
丽拔妙形,似七宝之庄严。
而改天动地之奇,穷神尽圣之巧,阎浮婆娑之珍,众生大慈之业。
然则地兼爽垲,比竹林而并丽;
寺带良田,匹鹿菀而不殊。
花果氛氲,兰绮合。
灵芝勺药,布护阶廷,房庑周通,斜□□出,掎觕璧珰,浮梁止雪。
莲钱绕渌井,□楼交葛,甍铎参差,羽翮翳林,餐听妙响,鸳鸾双树,玩好真音。
至于青风朗扇,钟声相和,莫觉擅指,合掌南无,游历四禅之境,观入三脱之中。
内安万练之僧,招精进之士,银炉鼓炎,百和腾锡响赞声,定崩烦恼,有性厥灵,永登宝地,凡命含品,普升净土,藉斯功德,遍沾□劫。
芳谣时歇,铭歌何穷。
其词曰:
玄冲眇邈,正教终归,三明自达,六职云飞。
浮虚兜极,扬影紫微,悬空游息,三界徘徊。
地居胜土,寺绕花莲,周回风观,遍带流渊。
上干浮汉,下际幽泉,方须玉棹,事籍金船。
踵兹洪福,为海舟梁,发心何远,彼岸犹长。
天人觉悟,超投太康,所愿阎浮,同登净乡。
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九月十五日(碑拓本)
奉和春日望海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引用典故:七萃
韩夷愆奉赆,凭险乱天常。
乃神弘庙略,横海剪吞航。
(一作雷)野清玄菟,腾笳振白狼。
连云飞巨舰,编石架浮梁
周游临大壑,降望极遐荒。
桃门通山抃,蓬渚降霓裳。
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
青丘绚春组,丹谷耀华
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俄且旋戎路,饮至肃岩廊。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初唐 · 上官仪
五言排律 押阳韵
上苑通平乐,神池迩建章。
楼台相掩映,城阙互相望。
缇油泛行幔,箫吹浮梁
晚云含朔气,斜照(一作阳)荡秋光。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槿散凌风缛,荷销裛露香。
仙歌临枍诣,玄豫历长杨
归路乘明月,千门开未央。
三月三日王明府山亭(得鱼字。同赋六人,孙慎行为之序。) 唐 · 崔知贤
四言诗 押鱼韵
调露二年,暮春三日,同集于王令公林亭,申交契也。夫尚平远迹,寻五药于西山仲连高蹈,让千金于东海。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洽随时之义。岂若天地交泰,朝野欢娱。元巳迨辰,季阳司月。列芳林而荐赏,控清洛以开筵。追李郭之佳游,嗣之故事。远近送春日,表里壮皇居。曾干霞骞,烛城阴于翠鹢;浮梁雾绝,写川态于文虹。树密如鳞,花繁似霰。鱼纵相忘之乐,莺迁求友之声。景物载华,心神已至。于是恺佳宴,涤烦襟。沿杯曲水,折巾幽径。流波度曲,自谐中散之弦;舞蝶成行,无忝季伦之伎。而岁不我与,人生若浮。挥鲁阳之戈,奔曦可驻;骋山公之骑,馀兴方遒。度志陈诗,式纪良会。仍探一字,六韵成章。
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影媚元巳,和风上除
云开翠帟,水鹜鲜居。
林渚萦映,烟霞卷舒。
花飘粉蝶,藻跃文鱼。
沿波式宴,其乐只且。
皇太子贺瑞木表 初唐 · 崔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八
臣某言。臣闻惟德动天。
无远而不格。惟神感物。
有来而必应。伏惟天皇提乾象。
运斗柄。戴黄屋而临太阶。
正紫宫而开列室。伏见某官奏称。
石门元谷内玉山宫侧。秋水漂木三万馀根。
林衡悚迫。匠人惊视。
仙桂来于月中。灵查下于天上。
开阳门之肇建。飞柱潜移。
太极殿之初营。浮梁远至。
论其壮观。犹尺烬之窥寻木。
喻以皇家。若牛涔之望鳌海。
方见淩云之构。匪日而成。
负黼扆而朝百神。垂衣裳而会万国。
盛矣美矣。轮焉奂焉。
臣德谢元良。滥膺储贰
寝门来谒。常取于鸡鸣。
大厦既成。窃自欢于雀贺。
不任凫藻之至。谨遣某官某奉表称贺。
蒲津桥赞724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蒲津桥
易曰利涉大川
济乎难也。
诗曰造舟为梁。
通乎险也。
域中有四渎。
黄河是其长。
河上有三桥。
蒲津是其一。
隔秦称塞。
临晋名关。
关西之要冲。
河东之辐凑。
必由是也。
其旧制。
横絙百丈。
连舰十艘。
辫修笮以维之。
系围木以距之。
亦云固矣。
然每冬冰未合。
冱初解。
流澌峥嵘。
塞川而下。
如础如臼。
如堆如阜。
或摐或掍。
或磨或切。
绠断航破。
无岁不有。
虽残渭南
陇坻
败辄更之。
罄不供费。
津吏成罪。
县徒告劳。
以为常矣。
开元十有二载(一作九年十二月
皇帝闻之曰。
嘻。
我其虑哉。
乃思索其极。
敷祐于下。
通其变。
使人不倦。
相其宜。
授彼有司。
俾铁代竹。
取坚易脆。
图其始而可久。
纾其终而就逸。
受无疆惟休。
亦无疆惟恤。
于是大匠蒇事。
百工献艺
晋国之一鼓。
法周官之六齐。
飞廉煽炭。
祝融理炉。
是炼是烹。
亦错亦锻。
结而为连锁。
镕而为伏牛。
偶立于两岸。
襟束于中潬。
锁以持航。
牛以絷缆。
亦将厌水物。
浮梁
又疏其舟閒。
画其鹢首。
必使奔澌不突。
积凌不溢。
新法既成。
永代作则。
原夫天意。
有四旨焉。
济人仁也。
利物义也。
顺事礼也。
远智也。
仁以平心。
义以和气。
礼以成政。
智以节财。
心平则应。
谐百神矣。
气和则感。
生万物矣。
政成则乂。
文之经矣。
财节则丰。
武之德矣。
故天将储其祯。
地将阜其用。
人将盈其力。
圣皇之道。
乾乾翼翼
观艺而无穷。
咏功而无极。
端州石室记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二
日者托宿秘篆。寄傲神府。
撰奇讨异。注灵通感。
冥搜海堧。遐瞩坤极。
敞金阙。疏玉堂。
河汉未暩其源。今昔罕聆其语。
曷若宛此山郭。介在江濆。
薄人寰。腾物外。
妙有特起。灵表澒洞。
绮田砥平。锦嶂壁立。
肇衍洞穴。延袤中堂
蹙怪形以万殊。砑地势以千变。
虎奔象。浮梁抗柱。
激涛海而洪波沸渭。欱杳窱而偫峰嵯峨。
飞动逼人。屹耸惊视。
密微微而三分地道。风萧萧而一变天时。
窦乳鍊于玉颜。石床列于仙座。
隔阂尘境。延集福庭。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
使营魄九升。嗜欲双遣。
形若希羽翼。志若摩云天。
秦汉之间。莫知代祀。
羲皇之上。自成遐邈。
当是时也。慕名者执雌而退。
徇物者守心而安。求道者息虑而凝。
怀书者陋古而默。有若邦伯毕公守恭。
广孝闻家。至忠观国。
政门尤迹。谈者不容于口。
义心厚行。游者每藉于名。
故能吏修其方。人乐其业。
流冗归止。介特乂安。
于是命友僚。纵琴酌。
一歌一咏。以遨以游。
莫不解榻于斯。张乐于斯。
腾驾五龙。遣去驷马。
岂惟避暑窟室。缔赏林峦。
击石如钟。酌泉如醴。
固亦转丹灶。掇紫芝
迹参寥之远心。推习隐之幽致者也。
将之饶州江浦夜泊798年 唐 · 白居易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一作独卧)舟。
烦冤寝不得,夏夜长于
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
光阴坐迟暮,乡国行阻修。
身病向鄱阳,家贫寄徐州
前事与后事,岂堪心并忧。
忧来起长望,但见江水流。
云树霭苍苍,烟波澹悠悠。
故园迷处所,一念(一作望)堪白头。
送任浩朝散鄱阳景德镇 北宋 · 赵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年留滞尚为郎,乐道无愁解到肠。
去路溪山排古嶂,满囊金玉贮新章。
休论富贵可求事,况得神仙不死方。
官罢钱塘好归矣,濯缨清自有沧浪
每见王太丞邑事甚冗而剸剧之暇犹能过访山馆兼出佳篇为赠仰叹才力因成小诗(一作彭汝砺诗)1058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
我看繁讼频搔首,君富才明见亦常。
尚有闲襟寻水石,更留佳句似池塘
苗地合分高下,凫鹤天教有短长。
徐上青云犹未晚,可无音问及沧浪
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元1058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张本作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自注:见王太丞诗。)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宋舒氏夫人墓志铭治平元年 北宋 · 程矩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
治平元年九月十一日史府君讳琳夫人舒氏卒。
明年十二月二十日葬于饶之鄱阳县龙塘原,卜地之吉也。
其子应机、应之泣状遗懿以请铭云。
夫人既笄,归于史氏。
严恪早夜,殆如弗及,箕帚烦溽,无所辄惮,故妇道有闻。
府君先二十五年而终。
夫人专于家治,教勖诸子,睦和族人,奉长以礼,抚幼以慈,邻比乡党,庆吊馈问,岁时无废,于其乏贫,尤所矜恻,里人称之。
先其卒也,未尝感疾,呼诸子孙亲戚,群萃而告之曰:「吾之诸子,率能虔事,克循先业;
吾之诸孙,多职儒学,当有闻者。
儿曹勉焉,吾魂有知,将享其荣,吾六十有五,不谓不寿,瞑目无憾矣」。
夫人舒钊之孙,舒克勤之女也。
有子五人:应机、应辰、应长、应言、应之。
应辰早世。
女一人,适黎元举。
孙男十七人。
曾孙一人。
铭曰:
夫人之生,妇德母仪,无愧于时。
夫人之终,遗戒子孙,使为令人。
呜呼已而,传之不息,文诸墓石。
按: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历史博物馆藏志石。
勾当景德镇瓷窑奏元丰六年十月 北宋 · 余舜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
臣兄尧臣饶州景德镇瓷窑博易务,蒙朝廷付以使事,推行其法。
方且就绪,以勤官而死,乞委臣勾当
饶州长安县沈氏墓志铭崇宁四年十二月 北宋 · 程遵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四
神宗皇帝道化神变,与天同功,器用群材,风行雷动,无远近幽深之遗,虽山林匹夫,以至妇人女子,鼓舞并作,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元丰中广西择帅,开置幕府,始以宝文阁待制公望,宾划五岭瘴地,闻者莫不畏缩。
夫人欢然勉励,携诸幼稚,闻命相率引道。
宝文至府,果立功以还;
知天造有期,圣时不可失也。
忠壮公陈时,其家母夫人常遇神人,授以灵贶,今有千年木拱其墓,指西南枝本特茂,夫人岂其凭助之馀邪。
夫人沈氏讳宜字宜之,家世尚书令约之后,自吴徙饶,今为鄱阳人
祖、父皆隐德不仕。
夫人幼失父母,奉兄嫂如顾复恩。
性警悟,事一经目,无不能者。
夜听族中群儿诵书,翼日辄能尽诵。
既长,雅好读书,不出闺闼,而经史百家之言亦略知大意。
善字画知诗,温柔端厚,颇有古人之馀风。
未笄,嫁今帅、中大夫宝文阁待制程公节
庄重塞渊,动听莫不由礼。
事舅姑尊而亲,相君子严而顺,羞祭祀必敬而诚,姻睦内外无间言。
宝文公未第,门内无虑千指,竭妆具赒给无惮色。
有器识,知机会。
公在岭南方谙习边事,情伪相次,累职凡十馀年,人皆难之,而公未尝辞。
奉使提师,所至有功烈,盖夫人有以助之也。
教子孙多学问,常贡国学外台,训诸女皆有法,各能通经知诗。
为妇为母,一乡皆矜式焉。
崇宁元年七月二十六日,终于桂林州宅,享年六十有九。
有文集十卷传于家。
夫人少时,尝梦戏于庭,天畀三物皆鲜丽,取之忘其一。
元丰中,封邑长安
逮元符,赐冠帔。
至是郡封未及而逝矣。
男五人:礼,早卒;
邻,知延安府司录参军,充广西经略安抚使司管句书写机宜文字
馀幼亡。
女四人:仲适右班殿直邵州城寨兵马监押沈羔;
季适瀛州防禦推官、知永州零陵县事朱君陟;
馀嫁同里进士史廷、胡经,俱亡。
孙男三人:杲,知真定府司录参军
升,太庙斋郎
昪,郊社斋郎
孙女一人。
曾孙女二人。
将以崇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葬夫人于饶州浮梁县永固乡万户山北、昌江之西。
遵彦久从宝文公岭南之官次,授以行状,使为铭,不敢以鄙陋辞。
铭曰:
熙宁元丰,功与天同。
万物并作,如雷如风。
岂曰帝力,惟道之从。
周南》化行,密用神圣。
《兔苴》好德,《汝坟》勉正。
莫知其然,自与辰竞。
忠壮公,天贶灵授。
巨木千年,西南特茂。
敷荫子程,夫人则有。
材美而大,本固且长。
累行积仁,负阴抱阳。
荡摩云霄,鸾栖凤翔。
胡不如桂,共月在天。
胡不如椿,寿亦八千。
奚岁之寒,随焉。
卫万户,水荣百脉。
应龙所藏,群仙之宅。
何以遗之,灵光休泽。
按:志石藏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历史博物馆。
宋故朝请大夫右文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徽猷阁待制程公墓志铭宣和二年十月 北宋 · 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三
宣和元年岁在己亥五月十七日壬戌朝请大夫、充右文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程公,以疾不起于韶州之传舍。
朝廷闻而惜之,其年八月二十有四日,赐告若曰:「录服采之勤劳,义均存没;
霈饰终之恩渥,理在褒扬。
以尔早以时材,屡膺选任,使华帅阃,多所践更。
顷方得于内迁,念弗忌于国事。
公胡不淑,遽以讣闻。
次对清班,是为异数,用酬尽瘁,以劝庶工。
九泉有知,服我休命。
可特赠徽猷阁待制」。
盖非常典也。
故视赞书之辞,则公之所存概可知矣。
公讳邻,字钦之
其先婴,在春秋时以忠存赵氏之后,本朝元丰中,诏封成信侯
灵洗在陈武帝时,以武烈佐陈开国,赐谥忠壮公
其后,宗姓散在四方,而出黄墩者居多。
高大父自黄墩徙,世为饶州浮梁人
曾祖永复,故不仕。
祖暹,赠光禄大夫
父节,任宝文阁待制,赠正议大夫
公,宝文公之次子也。
以任子恩,补太庙斋郎,初调永州司户参军
公不以近用自嫌,夙夜不懈,一时知名之士,咸器重公,以为后必远到。
会宝文公帅,奏公以延安府司录书写机宜文字
时上方即位,追咎元祐弃地事,以为非是,欲尽复熙丰之旧。
故命宝文公筑桂州义宁县桑江等寨,以控扼诸蛮。
公赞画幕中,动中机会。
宝文公从容每以语人,人始知公之材。
继丁内外艰,服除,除刬刷编估折钞官物,用八宝恩授文林郎
广西经略安抚司奏:安化三州一镇蛮归顺,欲析其地建溪、叙、驯、乐四州。
朝廷分融、平二州合新州,自为黔南路。
以公熟南方事,特授宣义郎提举黔南坑冶。
陛对,上爱其敷奏,不欲使远去,留为大宗正丞
俄迁尚书兵部员外郎
及四州奏版筑毕工,廷议择宽厚能官素为诸蛮所信服者,谕以抚纳之意。
于是不得已,命公以省官抚谕,使事如旨,就除直秘阁、知融州,兼黔南马步军总管、兼经略安抚
蛮人寇围观州,公遣将授以方略,贼溃去,城得以完。
先是,乐州蛮叛,杀官吏兵民几万馀人。
公至,申严纪律,分置部伍,尅日齐进,诸蛮股慄,稍稍引去。
久之,诏并黔南路还广西,公还朝,除知永州,改夔州
未几,再改知桂州、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朝辞,赐对垂拱殿,面赐章服,以宠其行。
磨勘宣德郎
南丹州莫公晟号强盛,他种蛮畏之,每连其众以犯边,然素怀宝文公恩信,闻公之来,相与语曰:「今经略,宝文公子,不可犯也」。
各遣其子弟叩边吏,愿效顺。
公谕以:「叛则讨,服则舍,古之义也,夫何疑之有」?
公晟等遂相率出纳款。
乃建议筑高峰砦,以据其咽领,诏从之。
南丹州至今不敢踰高峰以窥伺省地。
以功转奉议郎
岭右有安化蛮者,最桀黠,且恃险远,距帅司仅千馀里,机会多后时。
公谓不可遥制,乃亲提兵出其不意以图之。
广西乐州之役,兵力单弱,久不振。
公命前后其军多张旗帜,贼望而疑之,且知公在军中,相视褫魄。
公整行阵,鼓噪以前,斩虏数百,得器械以万计。
乃班师,部使者忌其功,且有宿嫌,奏公六月出师非所宜,被责监隆德府酒税。
朝廷徐知其无罪,未赴任,复职,差知夔州,就移知荆南府
荆南暨夔地,阻山溪,连接广南,诸蛮多参错在省户间,威信一不立,则蜂屯蚁聚,或出人意表。
公所至贴妥,夷夏安堵。
自宝文公帅日,右江诸姓每有向化心,未及上其事。
政和中,有黄远者,因缘以闻,朝廷亦欲抚而有之。
议择帅臣,以公为集贤殿修撰,并差知桂州
公既至海南黎人犯顺。
公选将领兵,擒其豪酋,而释馀党。
以功转承议郎磨勘朝奉郎
朝廷颁新乐,公精意协治,远人倾耳,以至交趾诸蛮,恳请愿得预闻。
部使者奏以为一路最,被赏如格。
陵家砦蛮数出为边患,公戒边吏严备禦,不争小利,不以閒暇,及其怠而讨平之。
公既旨抚纳右江,尝语人曰:「彼以诚来,当以诚应」。
乃择将李坦以行,素宽厚,部落信向,图土地一千三百馀处,籍兵民五十馀万人,以为隆、兑二州,安江、金斗、凤怜、朝天、思王五寨。
井邑、居舍、城隍、楼橹不淹时悉完具,遂表于朝。
在廷之臣称天子万年寿,独未及议公赏,公恬默不自言。
时以方冯异宜州思风民三百馀户,频年租赋不能入,自疑逃蛮中。
诸将请诛治,以为后戒。
公曰:「彼直畏罪,为苟免计耳」。
为上其事,丐蠲宿负,许其自新,从之;
宜民复业如初。
初,熙宁中黄璘交趾归明,累官至观察使、知宜州
黄远,平居每不相下,及右江事行,心忌之,阴谋挤
乃取大观中蛮人所献孚州上阳落遏故地,指为初附,规欲要功。
有旨令公措置城寨。
公叹曰:「若尔当再犒赏,今不逆其诈,以故为新,万一馀州必将引孚以自比,是使俱化为生蛮也」。
遂奏上其事。
朝廷下其事,本路诸司体究,咸如公言。
公时年四十有六,久于南方,触热致疾,掞章愿得宫祠,以便医药。
诏以为提举杭州洞霄宫
既归乡州,择郡郭胜地,自出心匠,创为飞阁,以临湖山之上,逍遥幅巾,若将终其身。
无几何,湖北沅州蛮叛,杀守臣张建侯,朝廷急起公再领荆南,以经制其事。
公病未间,舆以就道,且曰:「今贼犯边杀守,岂我自便时邪」?
贼平,以右文殿修撰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
以隆、兑功,转两官,改朝请郎
海南功,加朝奉大夫
磨勘朝散朝请大夫
在广踰年,复申前请,未报。
会海贼刘花三剽掠海上,往来苦之,公叹曰:「留贼以遗后人,非我志也」。
乃奏候败贼解职。
再除提举杭州洞霄宫
中道疾革,家人问所欲言,终不及家事。
亟呼其子升,口授遗表,以叙恋轩之情。
未逝前两夕,有星陨于中庭,韶人多见之,享年五十。
公面方美髯,身短而神隽,胸腹之间,毫生被肤。
方重严整,而有识度。
博学多能,善于字画。
雅通音律,琴阮臻妙。
喜于辞章,就辄弃去,间有见者,莫不叹伏。
弱冠试太学,被荐上游。
再试漕司,在第一。
会有机宜之命,不果入策于礼部,然人知其为国器必矣。
公事亲孝,出于天性,宝文公尝病渴,而庸医不能为,公忧惧形于词色,夜梦神人,谕以《外台秘要》有地黄散方可用。
公觉,亟取其书,得以疗疾,立愈,盖诚之所感,有如此者。
公自侍宝文公为机宜、为漕、为帅,及身复自为机宜、为帅,前后在岭海者垂三十年。
虽穷徼深峒,无不知公名。
交人德尤深,一日入贡,馆于公宇,中酒离席,起白宝文公曰:「远人被公子机之息,愿以槟榔一屑为寿」。
盖彼方相与之厚礼也。
又尝拿舟经金陵,适逢交州使人,移舟以避公,非至诚悦服,渠得尔耶?
朝廷每择南方帅,未尝后公。
公虽屡自引疾,而终不能少休。
最后自广州归,复奉御笔,起知潭州,命下而公已逝矣。
公母沈氏,封长安县君,赠硕人
公先娶陈氏,赠宜人
再娶熊氏,封宜人吏部侍郎本之季女。
有子男二人,女一人。
长曰升,奉议郎、前管句衢州福堂观。
次曰昪,以广西书写机宜文字
奉隆、兑图籍入奏,中道遇疾,卒于荆门,诏赠宣教郎,官其一子。
女适太学博士张焘
孙男一人,曰源,将仕郎
孙女二人。
将以宣和二年十月十有七日,葬于金龟之原。
朝奉郎同郡徐庚久从公游,公待之如郤嘉宾。
一日升过予,出徐所录勋阀来求予为铭,盖知吾徽猷之详宜莫如徐,故予不敢少有加损,而谨次第之。
予尝谓:士方穷时,痛自砥砺,人人愿以功名自许。
顾锥未得处囊中,则虽有颖锐,犹无有也,譬犹射之有侯,人俱祈中,傥不借之以方寸地,使得支左而屈右,则殆无以措其巧,徒立死于葭菼之中,其谁与明。
如吾徽猷则不然,藉宝文公之绪馀,以材崛起,无所凭依。
之君,因任其能,乃以眇然之一身,当五筦之重轻者,三十许年。
铢铢较之,颇觉马伏波去人不远,视谢宣明诸人,碌碌不足道也。
其盛年壮烈,曾未半百,而所就如此。
呜呼!
司造物者不可由问,公何而重困之,以孱疾夺之,使不得永年。
方当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帆收棹辍,中江而不得济,傍观者宁不气索。
嗟夫!
予之先通奉受宝文公教育之恩,宝文公视予犹子也。
故予于徽猷,友于之情弥敦。
予性拙疏,宦久不进,徽猷不以予为愚。
予每倚声度曲,徽猷必再三歌而和之。
时或被酒更起,捋须而一笑,尝比予于桓野王,个中真有不凡处,他人未必识也。
丁酉春,徽猷为五羊之行,时予方守庐陵,虚馆以待其来,徽猷为予肯为十日之留。
兄弟素领相与乐燕笑歌,见者颇以为盛集。
垂当话别𠕀𠕀,有不能相舍去之色。
予时强为壮语,以亢其志,而泪下浪浪,辄不自禁。
谁谓此段遂成永诀耶!
乃若窀穸之托,将以垂之无穷者,予又安得而辞。
铭曰:
于惟我祖,曰祝融氏。
焞耀天明,司鹑火位。
肆有厥闻,不显亦世。
成信存赵,肃侯翊魏。
忠壮公,佐武开陈。
矫矫仪同,载为世臣。
圣宋承平,收席上珍
风兴气蒸,杂遝要津。
我之群宗,每以武显。
延州军,则有文简
益部遗思,文明未陨。
吴门光禄,侯藩屡偃。
于惟黄墩,受姓之宗。
自高大夫,挈提以东。
庆有攸钟,在宝文公。
宝文谡兴,肇敏戎功。
公有季子,徽猷后起。
经略五筦,世济其美。
交人悍骄,亦克用乂
群蛮伏从,不敢吐气。
三十年间,屡乱齐坛。
八桂之府,是惟世官。
我歌隆州,有声铿鍧。
帝锡赞书,名以不刊。
腾茂飞英,胡不终老。
金龟之原,左回右抱。
徵音攸宜,新书是讨。
尚利于后之人,作召公考。
按: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历史博物馆藏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