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述征赋 其一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
建安之十三年荆楚傲而弗臣。
命元司以简旅,予愿奋武乎南邺。
伐灵鼓之草硼隐兮,建长旗之飘摇。
跃甲卒之皓盱,驰万骑之浏浏。
扬凯悌之丰惠兮,仰乾威之灵武。
皇衢之遐通兮,维天纲之毕举。
南野之旧都,聊弭节而容与。
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
镇江汉之遗民,静南畿遐裔(《艺文类聚》五十九)
与阴中夏书 其一 曹魏 · 应璩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
从田来,凡南野之中,有徒步之士,怪而问之,乃知郎君顷有微疴,告祠社神将以祈福,闻之怅然,以增叹息,虚社高树能有灵应(《御览》五百三十二)
傅子补遗下 其二十六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
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仇,转斗千里,心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及极继其业,有张子面以为腹心,有陆议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朱然以为爪牙,分任受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三国·吴孙权传》注)
又陈宜选择东宫师傅 其一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相国虽已保傅东宫,保其安危。
至于旦夕训诲,辅导出入,动静劬劳,宜选寒苦之士,忠贞清正,老而不衰,如城门校尉梁柳、白衣南安朱冲比者,以为师傅。
其侍臣以下文武将吏,且勿复取盛戚豪门子弟,若太妃家室及贾、郭之党。
如此之辈,生而富溢,无念修己,率多轻薄浮华,相驱放纵,皆非所补益于吾少主者也。
皆可择寒门笃行、学问素士、更履险易、节义足称者,以备群臣,可轻其礼仪,使与古同,于相切磋为益。
魏文帝之在东宫徐干刘桢为友,文学相接之道并如气类。
太子登,顾谭为友,诸葛恪为宾,卧同床帐,行则参乘,交如布衣,相呼以字,此则近代之明比也。
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贵,不患人不敬畏,患于骄盈,不闻其过,不知稼穑之艰难耳。
至于甚者,乃不知名六畜,可不勉哉!
周公亲挞伯禽曹参笞窋二百,圣考慈父皆不伤恩,今不忍小相维持,令至阙失顿相罪责,不亦误哉!
在礼,太子朝夕视膳,昏定晨省,跪问安否,于情得尽,五日一朝,于敬既简,于恩亦疏,易致构间。
故曰“一朝不朝,其间容刀”。
五日之制,起汉高祖,身为天子,父为庶人,万机事多,故阙私敬耳。
今主上临朝,太子无事,专主孝养,宜改此俗。
文王世子》篇曰:“王季一饭亦一饭,再饭亦再饭”。
安有逸豫五日一觐哉(《晋书·阎缵传》)
已下各书引见篇名缺 其二十三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袁子》曰: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张飞关羽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足重故也。
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群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召公也。
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诸葛亮有焉。
又问:诸葛亮始出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应之,若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有也,而徐行不进;
既而官兵上陇,三郡复,无尺寸之功,失此机,何也?
袁子曰:兵轻锐,良将少,始出,未知国中强弱,是以疑而尝之;
且大会者不求近功,所以不进也。
曰:何以知其疑也?
袁子曰:初出迟重,屯营重复,后转降未进兵欲战,勇而能斗,三郡反而不速应,此其疑征也。
曰:何以知其勇而能斗也?
袁子曰: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屯去数里,不救;
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之行军,安静而坚重;
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
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
曰:帅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
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劳费而徒为饰好,何也?
喜子曰:人轻脱,故坚用之。
曰:何以明其然也?
袁子曰: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
曰: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此非急务,何也?
袁子曰:小国贤才少,故欲其尊严也。
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哗,路无醉人。
夫本立故末治,有余力而后及小事,此所以劝其功也。
曰:子之论诸葛亮,则有证也。
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
袁子曰:,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
故不敢用其短。
曰:然则吾子美之,何也?
袁子曰:此固贤者之远矣,安可以备体责也。
夫能知所短而不用,此贤者之大也;
知所短则知所长矣。
夫前识与言而不中,之所不用也,此吾之所谓可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注)
永嘉中长安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张寔。轨之子也。轨卒。授凉州刺史。进大都督刘曜逼迁天子。太府司马韩璞东赴国难。璞次南安。诸羌断军路。击破之。斩级数千。时焦崧、陈安寇陇右。东与刘曜相持。雍秦之人死者十八九。初永嘉中长安语云云。至是验矣。乐府云。三十国春秋曰永嘉中童谣也。
秦川中。
血没腕。
唯有凉州倚柱观(《御览》作看。《诗纪》云。一作看。○《晋书》张寔传。《御览》四百六十五引刘敬叔《异苑》。乐府计集八十八引三十国春秋。《诗纪》四十四。)
诸葛亮五事 晋 · 郭冲
 出处:全宋文卷十七、全晋文 卷七十五
其一事曰: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
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计。
稍欲亲近,刺者未得便会,既而入,魏客神色失措。
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
须臾,客如厕,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
问所在,曰:「起者其人也」。
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已越墙而走。
三事曰,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而与军错道,径至前,当六十里所,侦候宣帝在城中,兵少力弱。
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宣帝常谓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候逻还白,如所言。
宣帝后脂深以为恨。
四事曰,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
人皆贺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
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于是蜀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
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
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椰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时魏军始陈,幡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遣令去。
于是去者感悦,愿留一战,住者愤踊,思致死命。
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刀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宣王,一战大克,此久之由也(《蜀志·诸葛亮传》注引王隐《蜀记》云:晋初扶风王骏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是谭者多讥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金城郭冲以为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五事,殁不闻于世者,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东晋 · 陶潜
 押词韵第七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降封宋世公侯诏 南齐 · 萧道成
 出处:全齐文卷一
继世象贤,列代盛典,畴庸嗣美,前载令图。
宋氏通侯,乃宜随运省替。
但钦德怀义,尚表坟闾,况功济区夏,道光民俗者哉?
降差之典,宜遵往制。
南康县公、华容县公可为侯,萍乡县侯可为伯,减户有差,以继刘穆之王弘何无忌(《南齐书·高帝纪》下)
临川王子晋、南康侯子恪迁授诏永元元年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六
门下:侍中临川子晋志业清敏,器尚夷通;
秘书监、右领军、南康县开国侯子恪,理识闲悟,思怀韵警。
宜出闻朝政,入侍帷幄。
子晋左民尚书子恪侍中,王侯并如故。
主者速施行(《文苑英华》三百八十)
河南国献舞马赋应诏 南梁 · 张率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四
臣闻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故礼称骊,诗诵骝骆,先景遗风之美,世所得闻,吐图腾光之异,有时而出。洎我大梁,光有区夏,广运自中,员照无外,日入之所,浮琛委贽,风被之域,越险效珍,軨服鸟号之骏,騊駼豢龙之名,而河南又献赤龙驹,有奇貌绝足,能拜善舞,天子异之,使臣作赋曰:
维梁受命四载,元符既臻。
协律之事具举,胶庠之教必陈。
檀舆之用已偃,玉辂之御方巡。
改帝文而率通,披皇图以大观。
庆惟道而必先,灵匪圣其谁赞。
见河龙之瑞唐,瞩天马之祯汉。
叶符而比德,且同条而共贯。
询国美于斯今,迈皇王于曩昔。
散大明以烛幽,扬义声而远斥。
固施之于不穷,谅无所乎朝夕。
承流以请吏,咸向风而率职。
纳奇贡于绝区,致龙媒于殊域。
伊况古而赤文,爰在兹而朱翼。
既效德于炎运,亦表祥于尚色。
资皎月而载生,祖河房而挺授。
种北唐之绝类,嗣西宛之鸿胄。
禀妙足而逸伦,有殊姿而特茂。
善环旋于齐夏,知蹈于躧金奏。
超六种于周闲,逾八品于汉。
伊自然之有质,宁改观于肥瘦。
岂徒服皂而养安,与进驾以驰骤。
尔其挟尺县凿之辨,附蝉伏免之别。
十形五观之姿,三毛八肉之势。
臣何得而称焉,固已详于前制。
徒观其神爽,视其豪异。
轶跨野而忽逾轮,齐秀骐而并末驷。
贬代盘而陋小华,越定单而少天骥。
信无等于漏面,孰有取于决鼻。
可以迹章亥之所未游,逾禹益之所未至。
将不得而屈指,亦何暇以理辔。
若迹遍而忘反,非我皇之所事。
方润色于前古,邈深文而储思。
既而机事多暇,青春未移。
时惟上巳,美景在斯。
镐饮之故实,陈洛宴之旧仪。
伊川而分派,引激水以回池。
集国良于民俊,列树茂于皇枝。
纷高冠以连衽,锵鸣玉而肩随。
清辇道于上林,肃华台之金座。
望发色于绿苞,伫流芬于紫裹。
听磬镈之毕举,聆韶夏之咸播。
承六奏之既阕,及九变之已成。
均仪禽于唐序,同舞兽于虞廷。
怀夏后之九代,想陈王之紫骍。
乃命涓人,效良骏,经周卫。
入钩陈,言右牵之已来,宁执朴而后进。
既倾首于律同,又蹀足于鼓振。
擢龙首,回鹿躯。
睨两镜,蹙双凫。
既就场而雅拜,时赴曲而徐趋。
敏躁中于促节,捷繁外于惊桴。
骐行骥动,兽发龙骧。
雀跃燕集,鹄引凫翔。
七盘之绰约,陵九剑之抑扬。
岂借仪于褕袂,宁假器于髦皇。
婉眷投倾,俯膺合雅。
露沫喷红,沾汗流赭。
乃却走于集灵,驯惠养于丰夏。
郁风雷之壮心,思展足于南野
若彼符瑞之富,可以臻介丘而昭卒业,搢绅群后,诚希未光。
天子深穆为度,未之访也。
何则?
进让殊事,岂非帝者之弥文哉?
今四卫外封,五岳内郡。
宜弘下禅之规,增上封之训。
清都而日行,指云郊而玄运。
将绝尘而弭辙,类飞鸟与駏驉
总三才而驱鹜,案五御而超摅。
翳卿云于华盖,翼条风于属车。
无逸御于玉轸,不泛驾于金舆。
中岳之绝轨,营奉高之旧墟。
训厚况于人神,弘施育于黎献。
垂景炎于长世,集繁社于斯万。
在庸臣之方刚,有从军之大愿。
必自兹而展采,将同界于庖辉,悼长卿之遗书,悯周南之留恨(《梁书·张率传》天监四年三月河南国舞马,诏赋之。)
其十一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虞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领得弥勒珍勤(从《天圣广灯录》改)(领得者,马大师让大师处领语也。),离乡日日敷(离乡者,南方也。日日者,昌字也。敷者,演也。马大师归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
移梁来(《天圣广灯录》作「来梁移」)近路(移梁者,梁都也。近路者,洪州观察使姓路,遂请大师虔州南康县,移入洪州开元寺,故言来近路。),余算脚天徒(馀者,我字也。从马大师二十年外,契道者千万,遍行天下,故言脚天徒。)
宣议郎骑都尉曹州离狐县高府君墓志铭691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君讳某。字某
其先渤海蓨人也。因仕居
今为阳翟人。昔赭鞭乘运。
炎帝之宗。苍兕应期。
承太公之允。崇勋霸业。
光烈犹存。曾祖某。
北齐太子中舍人。赠冀州刺史
青宫近侍。光宠朝班。
皂盖追荣。恩崇国礼。
钦仁左亲卫大都督检校秘书郎
带七尺剑。始游天子之阶。
持三寸笔。终入芸香之阁。
父相。江州浔阳县舒州怀宁县令
弦歌之化。身不下堂
神明之威。蝗犹避境。
君即怀宁府君之长子也。黄河一直。
青松万仞。性惟仁孝。
行实温恭。文义必以润身。
名节由其徇物。唐龙朔元年
有制举忠鲠。君对策及第。
永州湘源县。位卑黄绶。
志在清规。秩满。
以常调补凤州黄花县梁竦长怀。
劳州县。桓谭不乐。
空负琴书。又转易州遂城县
管辂之材。从赵典之任。
古人斯在。君子居之。
大周革命。任曹州离狐县
而春秋已高。日月方出。
武尽美矣。不得之臣。
文哉郁乎。自邈商之道。
于是因阶秩满。告老归闲。
闭郊扉于南野。习岩居于东涧
诗书琴酒。以观先达之风。
山水丘园。将为遗老之赏。
天授二年岁在单阏七月二十二日。考终厥命。
卒于陆浑县明高之山庄。时年七十有二。
呜呼哀哉。君雅尚节义。
素履元亨。怀古人之远图。
慕先贤之遗烈。以为桓魋石椁。
非则于礼经。墨翟桐棺。
实宜于圣典。遗令薄葬。
务取随时。即以其年十月日。
葬于北邙山平乐之原。礼也。
嗣子思恭。孝思罔极。
丧制过哀。思封树而缅怀。
恐东西而不志。白楸为椁。
奚遵古葬之仪。丹漆题封。
即表永年之记。铭曰。
泱泱大风。其太公兮。
穆穆君子。绍厥宗兮。
忠鲠察廉。仕汉宫兮。
才高位卑。考永终兮。
哀哀孤子。号苍穹兮
归葬平陵桐兮。
下赣石721年 盛唐 · 孟浩然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
沸声常活活(一作浩浩),荐势亦潺潺。
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
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难。
放溜情弥(一作深)(一作远),登舻目自闲。
暝帆何处宿(一作泊),遥指落星湾。
银青光禄大夫岭南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殿中监南康县开国伯扬州大都督长史张公神道碑 唐 · 萧昕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
公讳九皋。
其先范阳人也。
轩辕少子。
以弦弧受氏。
别封于张。
留侯五代相韩。
安世以七叶荣汉。
特生閒气。
钟美大贤。
馀庆遗芳。
袭于令嗣矣。
晋末以永嘉南渡。
迁于江表。
皇朝以因官乐土。
家于曲江
高祖守礼。
钟离郡涂山
曾祖君政。
皇朝韶州别驾
祖子冑。
皇朝越州剡县
烈考宏愈。
皇朝太常卿广州都督
皆世济明德。
不陨令名。
公特禀中和。
诞生淳懿。
恭推色养。
孝自因心。
幼岁丁太常府君忧。
孺慕衔哀。
栾棘无怙。
毁能达理。
志若成人。
及日月外除。
而顾复就养。
思致逮亲之禄。
方求筮仕之阶。
籯金不珍。
琢玉成器。
殖学以明道。
修身以践言。
弱冠孝廉登科。
始鸿渐也。
岭南按察使尚书裴胄先
幕府求贤。
轺车问俗。
以公后进之秀。
藉以从军
表授海丰郡司户
水变贪泉
珠还合浦
时所称也。
其后五溪阻兵。
偫蛮聚略。
帝命按察使裴胄先讨焉。
以公有樽俎之谋。
韬钤之用。
奏授南康郡赣县
于是坐其帷幄。
置以戎车。
公武能宣威。
文可化俗。
军需倚办。
供亿无留。
宣慰使御史梁勋奏公清白有闻。
宣慰使竹承构奏公户口增益。
共称尤异。
褒进上闻。
特加朝散大夫
巴陵郡别驾
丞相曲江
公之元昆。
始安郡太守兼五府按察使
以为越井殊方。
广江剽俗。
怀柔之寄。
实在腹心。
奏公俱行。
可为同气。
遂授南康郡别驾
季弟九章。
以为桂阳郡长史
太夫人在堂。
赐告归宁。
承欢伏腊。
白华共展于朝夕。
衣锦时入于乡闾。
棣萼美于诗人。
德星聚于陈氏。
代所稀也。
无何。
丁于内艰。
柴毁煢煢。
勺饮不纳。
至性闻于州里。
孝感达于神明。
白雀驯狎于倚庐。
黄犬随号于行哭。
表其异也。
服阕。
殿中丞
又迁尚书职方郎中
起草含香。
停车待漏。
位高元象。
职在弥纶。
曲江公翊赞庙谟。
盐梅鼎实。
讲德论道。
求贤审官
以识量通明
与闻其议。
故能致君
克济忠贞。
公之佐也。
及元昆出牧荆镇。
公亦随贬外台
遂历安康淮安彭城睢阳郡守
所莅之邦。
必闻其政。
作人父母。
为国循良。
于是瑞鹊成巢。
嘉禾合颖。
祥乌素翟而狎至焉。
考绩议能。
诏书褒异。
遂迁襄阳郡太守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
以连率之权。
授以澄清之任。
化行江汉
惠及黎元。
进封南康县开国男
赏有功也。
属南夷不龚。
西蜀骚动。
掎角之势。
连于岭隅。
以公有经略之才。
委公以干城之任。
乃除南海太守兼五府节度经略采访处置等使。
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
天书盈箧。
厩马在庭。
恩华宠光。
旁午道路。
公召募敢勇。
缮治楼船。
怀远人
安集犷俗。
或指剑山之路。
或出铜柱之乡。
以回舶运粮。
省泛舟之役。
以于来授甲。
宽土著之人。
寄重务殷。
用省功倍。
天子嘉之。
特赐银青光禄大夫
兼手诏益封开国伯
食邑七百户
旌其能也。
且五府之人。
一都之会。
地包山洞。
境阔海壖。
异域殊乡。
往来辐辏。
金贝惟错。
齿革实繁。
虽言语不通。
而贽币交致。
公禁其豪夺。
招彼贸迁。
远人如归。
饮其信矣。
秩满。
殿中监
皇舆尽饰。
玉食惟精。
六尚委能。
一心主办。
服御器用。
必信必诚。
勤劳不遑。
积忧聚痗。
天宝十四载四月二十日
疾亟薨于西京常乐里之私第。
春秋六十有六。
呜呼哀哉。
哲人其萎。
邦国殄矣。
皇上哀悼。
赙赠盈门。
给递还乡。
首邱归本。
遂赠广陵郡大都督府长史
礼仪哀制。
延素握发。
可谓饰终。
明年葬于始兴郡洪义武陵原。
夫人宏农谭氏。
襄阳郡夫人
国子博士知几之子。
克训母仪。
用光阃则。
粤以永泰三年
南康郡次。
大历四年合祔焉。
礼也。
嗣十一人。
长曰捷。
端州刺史
次曰擢。
右金吾卫兵曹参军
次曰撝。
大理康州刺史
次曰抗。
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朔方邠宁节度行军司马
次曰捍。
前宏文生。
皆王之荩臣。
国之多士。
令德之后。
必大其门。
公尝与季弟同泛沧溟。
舳舻艅艎。
凡数百辈。
忽惊飙震发。
骇浪山连。
当呀呷之时。
谓汨没同尽。
为猿为鹤。
曷可保焉。
而中宵返风。
漂泊孤屿
迟明相视。
各在津亭。
同役之人。
仅有存者。
则知商邱蹈信。
入之而不伤。
吕梁履忠。
游之而莫惴。
恺悌君子。
福禄绥之。
宜其克享永年。
亦既逢吉
且公之立身。
可谓尽美。
居丧致哀。
称其孝也。
入幕决胜。
称其才也。
列在藩翰
德化之政闻。
授之斧钺。
则式遏之功著。
佐元昆则润色王业。
睦诸季则致美闺门。
至于推挽忠良。
揄扬俊乂
力行不怠。
时议高之。
夫生死有怀。
古今同尽。
殁而不朽。
君子韪之。
昕忝迹儒林。
尝读旧史。
览贤人之事业。
知盛德之在焉。
敢扬休声。
以志贞石。
铭曰。
轩辕锡羡。
百代蕃昌。
弦弧得姓。
受邑于张。
五代相韩。
七貂居汉。
平子数术。
茂先翊赞。
诞钟馀庆。
克享大名
爰至我公。
天姿挺生。
率礼立身。
依仁从政
学该百代。
官踰三命。
再登幕府
四列藩条。
威行节制。
化合讴谣。
作牧襄阳
授兵南越。
江汉底定。
要荒胥悦。
死生有命
修短靡常。
礼赠殊秩。
魂归故乡。
梧槚成列。
邱陵无改。
夏日冬夜
精灵斯在。
田家即事(一作南野逢田客)。(一作杨发诗) 盛唐 · 储光羲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
高机犹织卧蚕子,下坂饥(一作欣)饷馌(一作未饥逢饲妻)
色满林羊酪熟,麦凉浮垄雉媒低。
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一作旻)天志(一作迥)不迷。
南野 唐 · 戴叔伦
 押词韵第十五部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游四窗 中唐 · 刘长卿
四明山绝奇,自古说登陆。
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
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
箕星分南野,有斗挂檐北。
日月居东西,朝昏互出没。
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
白云本无心,悠然伴幽独。
对此脱尘鞅,顿忘荣与辱。
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
唐故光禄大夫检校太尉中书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夷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上柱国南康郡太师韦公先庙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七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乃立宗庙。以安神明。德厚流光。追养继孝。顺而下之曰义。等而上之曰仁。国家稽合礼文。损益前载。崇功贵仕。得祠四室。于王制酌诸侯二昭二穆之义。于祭统见君子尽志尽物之诚。惟太尉中书令南康郡王。懿文经武。保合昌运。左右德宗。格于皇天。始恢陇坻之旅。终化岷峨之俗。贵为上公。位极元台。克肆忠力。乃图孝享。作新庙于京师大安里。古者扬其功烈。铭于祭器。近古以鲁钟卫鼎。追琢先德。不若镂文字于丽牲之碑之为详也。乃谨而书之云。公姓韦氏。京兆杜陵人。自扶阳重侯用经明至宰相。后裔蕃昌。德与位偕。积十六叶。至六代祖范。字元礼。以字行于代。仕车骑大将军。入隋为沂州刺史。启土郿城。易名曰庄。实生孝恪。雅有文宪武德初侍御史洛州别驾。生司农府君讳机。为第一室。端诚正志。休有厥声。专对出疆。艰贞复命。著西征记以献。太宗嘉之。剖符澶州。修起儒术。三典卿曹。陟降屯夷。操持贵倖。不避彊禦。善理宫室。得其时制。史氏书之。为唐名臣。以夫人陇西郡辛氏配。司农坊州府君讳馀庆。为第二室。清和修洁。履道不回。历右饶卫兵曹参军。以至二千石。以夫人武功苏氏配。坊州赠太子少保府君讳岳。为第三室。方严贞干。政事修明。在武后时。以直忤旨。由太原移佐睢阳。出入四纪。绩宣中外。历殿中监。剖符八州。庐海潮虢。眉徐卫陜。所至之邦。有威有怀。凡再追命。以夫人扶风郡夫人窦氏配。少保生赠太子太师府君讳贲。为第四室。盛德循行。含章自牧。历蓝田。淑声流闻。上纂崇厚。下贻风训。凡三追命。以夫人凉国太夫人段氏配。噫嘻。自扶阳郿城。积丕烈于前史。自考庙至显考庙。流炽昌于后叶。列于禘尝。储厥义方。故南康郡苞五常。贞四教。秉灵杰。出含道。中立初誓偏师。建奇功。捍大患。立大节。以儒衣法冠授律凿门。佩亚相之印绶。修元侯之节制。就加宗工。入掌金吾。抚征全蜀。命赐备厚。由地官天官。参总端右。平章宰政。进中书令。加司徒太尉。戚钺秬鬯。銮旂雕戈。有严有翼。乃蔚乃赫。忠厚博大以阜俗。信廉仁勇以成师。南蛮纳邸。西羌解辫。象胥译戎捷。乐府陈夷歌。守正持重。推诚毕力。开地通道九千馀里。生聚教训者二十一年。天文纪功。刻在金石。暨德宗弃天下。太上居谅闇。危言急病。体国忘身。毅然君子之道。卓尔大臣之节。永贞元年秋七月。考终命于理所。策赠太师。有司奏谥曰忠武公。自庙成距今。凡八年矣。以公天子守臣。安危注意。不得视涤濯。承吉蠲。而元兄国子司业聿。实奉朝请。荐其常事。孝友而才。称于士林。初公之仲兄曰晕。屯田员外郎邓州刺史。叔氏曰肇。太子左庶子御史大夫左散骑常侍。咸以器望而延褒锡。公之夫人赠魏国夫人张氏。其祖祢与外王父。皆秉国均。为天下华腴。嗣子工部员外郎行立。衔恤无怙。齐丧中礼。大凡四庙之支。旁尊偫从。烜赫昭融。不可胜书。至若质明光近。沐浴盛服。虚中以理嘉荐。匪懈而无违心。大糦沈齐。馨香条鬯。既思其志意。若闻乎容声。洞洞乎。属属乎。有以见举十伦而备百顺。昔素王之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其斯之谓乎。司业悼手足之凋落。感春秋以悽怆。永怀明发。俾篆斯文。铭曰。
新庙有侐,静深奕奕。
孝孙匪懈,元衮赤舄。
洪阀章章,乃侯乃王。
汉称扶阳,唐有南康
二十三叶,沛然蕃昌。
四室崇崇,斯焉享尝。
烈烈南康,温良能断。
谋猷樽俎,文武桢干。
汧岐之西,祲沴销散。
井络之下,天文昭焕。
抚封全归,冥漠德辉。
聿修孝享,家法无违。
以昭以穆,以嗣以续。
和气婉容,苾芬烹熟。
子孙小大,罔不祗肃。
神之听之,报以介福。
当涂马少府赴官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予始与马生相遇于南徐州。皆以刊校冗员。
涵泳文谊。生以既不得调。
乃反初服与计偕。予放浪于江湖閒。
因为东诸侯辟召。旋忝朝命。
与汉廷臣并行于西垣南宫中。时生穷阎旅食。
射策未中。积岁于灵台之下。
儒衣甚敝。诗思不诎。
亦与其徒三数生。嬉春感秋。
觞酌吟啸。视豪游旷贵者敖如也。
先皇帝不以仆不肖。使操刈楚之柄。
辄以得士自贺。岂惟窃不遗不偷之目而已耶。
今之出青门。结黄绶。
筮仕赋禄于东南之奥区。且曰外兄州尊。
理行充茂。所以利攸往而不薄于中都官。
诚有由也。然则郡斋言诗。
幕廷主画。虽欲勇退。
其可逃乎。清和之月。
草木条畅。京邑气正。
在阳则舒。方宜会合。
坐叹离索。追计旧故。
向三十年。湖塘里巷。
疑在前日。各有班鬓。
怆兹离襟。又何可言也。
为予敬谢中丞君。乃者南康永嘉庐江晋陵
已为二千石表率。今当明天子守臣之寄。
为仁由已。固又与前四郡不侔。
赋政之暇。知君自熟。
岂敢为曹邱耶。但交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