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论郤俭等事 其四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颍川郤俭能辟谷,饵伏苓。
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
庐江左慈补导之术。
并为军吏。
初,俭之至,韨伏苓价暴数倍。
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水中寒(《华佗传》注,「寒」字在「水中」上,今依《博物志》乙转。),中泄利,殆至陨命。
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
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
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
阉竖真无事于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于是。
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术,自以当仙。
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
会和平病死,因葬之东陶,有书百馀卷,药数囊,悉以送之。
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
至今恨不取其宝书仙药。
刘向惑于鸿宝之说,君游眩于子政之言,古今愚谬,岂唯一人哉(《三国志‧华佗传》注、连江叶氏本《傅物志》七、今本五。)
论郤俭等事 其五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陈思王(此当是后人所改,论内称文帝太子,则其时临菑侯也。)辩道论》云:世有方士,吾王悉招至之。
甘陵甘始庐江左慈阳城有郤俭。
能行气,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人
自王与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为调笑,不全信之。
然尝试郤俭辟谷百日,犹与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
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能如是!
左慈修房中之术,差可以终命,然非有志至精,莫能行也。
甘始老而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
王使郤孟节主领诸人连江叶氏本《博物志》七、今本五。案︰《三国志‧华佗传》注、《艺文类聚》七十八、《辨正论》、《广宏明集》并载此论,录之,得千二百数十字,尚有佚脱。《典论》未必全载,故但据《博物志》录之。)
诸物相似乱者(案:《博物志》言魏文帝所记,而上文多引《典论》,明此亦《典论》也。)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武夫怪石似美玉,蛇床乱蘼无,荠苨乱人参,杜衡乱细辛,雄黄似石留;
黄鳊鱼相乱,以有大小相异;
敌休乱门冬,百步似门冬,房葵似狼毒;
钩吻菫与华相似,拔楔与卑解相似,一名狗脊
有二种,苗花如一,唯味小异,苦者不中食。
野葛食之杀人,家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连江叶氏本《博物志》七。)
博物志序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八
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
出所不见,粗言远方。
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征,诸国境界,犬牙相入。
春秋之后,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
博物之士,览不卸焉(《博物志》宋连江叶氏本,以此为序。)
长洲刘少府南巴使牒留洪州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
曩子之尉于是邦也。
傲其迹而峻其政。
能使纲不紊。
吏不欺。
夫迹傲则合不苟。
政峻则物忤。
故绩未书也。
而谤及之。
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
子于是竟谪为南巴
而吾子直为已任。
愠不见色。
于其胸臆。
未尝虿芥。
会同谴有叩阍者。
天子命宪府杂鞫。
且廷辨其滥。
故有后命。
俾除馆豫章
俟条奏也。
是月也。
舣船吴门
将涉江而西。
夫行止者时。
得丧者机。
飞不抟不高。
矢不激不远。
何用知南巴之不为大来之机括乎。
图南而致九万
吾惟子之望。
但春水方生。
孤舟鸟逝。
青山芳草。
奈远别何。
同乎道者
盍偕赋诗。
以贶吾子。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一作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一作贾岛诗)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又过梅岭上,岁岁此(一作北)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将赴南巴馀干李十二 中唐 · 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初贬南巴鄱阳李嘉祐江亭759年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李嘉祐江亭
巴峤南行远(一作南出巴人峤)长江万里随。
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一作知)
地远明君弃(一作瘴近馀生怯),天高酷吏欺。
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
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
猜嫌(一作谗)伤薏苡,愁暮向江蓠。
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一本无此二句)
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
白首(一作泪尽)看长剑,沧洲(一作心闲)寄钓丝。
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一本无此二句)
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
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一作容发老南枝)
中书门下云南军破吐蕃剑山保定城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四
臣某等言。伏见剑南西川节度使具官某所奏。
兵马使宋晃前月十八日与云南军合势攻破吐蕃剑山保定城。当日斩城使者
伏以声教所被。遐迩大同。
蠢兹西戎。尚有遗类。
或犯亭鄣。且稽灵诛。
陛下睿算无穷。天威远震。
以夷裔感恩之众。佐藩隅制胜之臣。
取以多方。累献戎捷。
事皆前定。必禀圣谟。
斩将搴旗。出于料外。
坚城便地。尽落彀中。
通荒服会朝之途。绝馀孽窥觎之隙。
奉威怀之命。以律而臧。
兼夷夏之师。在和而克。
此皆陛下神武潜运。妖氛永清
由是成擒。自当尽敌。
臣等谬当枢近。愧乏庙谋。
幸睹成功。不胜大庆。
无任欣抃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
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一作忆)元九821年 唐 · 白居易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去岁清明日南巴郡楼
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并上新人直,难随旧伴游。
诚知视草贵,未免对花愁。
鬓发茎茎日,光阴寸寸流。
经春不同宿,何异在忠州
黔中归新安 唐 · 李频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朝过春关辞北阙,暮参戎幕向南巴
却将仙桂东归去,江月相随直到(一作至)家。
春中途中寄南巴(一作巴东崔使君 唐末 · 周朴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子玉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西林寺水阁院经藏铭 唐 · 僧云真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湛湛佛身。不离三界。明明经卷。只在一尘。剖一尘而经卷舒。岂俟于贝多叶上。了三界而佛身现。宁居于娑婆树间。楚金范以非。海墨书而莫尽。是曰恭敬。是曰受持。不亏不崩。无丧无得。四魔以之恐惧。二乘以之震惊。然后从智起悲。回入俗。于圆常路。开方便门。导彼出生死之源。令其践圣贤之辙。就泯相而示相。向绝言而演言。报化于是乎垂形。渐顿于是乎立教。忉利未下。优填遂琢于旃檀。俱尸已灭。迦叶乃集于妒露。金容螺髻。瞻之者万福攸同。玉轴琅函。闻之者百禄是总。津梁六趣。耳目偫生。天上人间。何莫由斯者矣。庐山者。影摇汇泽。根蘸湓江。既曰洞天。亦称德镇。名花吐其锦绣。幽鸟呜其笙簧。雨过长空。积翠出数州之外。春来平陆。凝烟当万户之前。西林寺者。昙现访落已来。惠永经纶之后。陶范光禄为檀越于晋朝欧阳率更撰丰碑于隋代。年既绵邈。事亦周详。水阁院者。即贞元间齐朗律师之所居也。朗师精通律部。宏护法门。屡陟香坛。广度缁侣。江西佛法。于焉而昌。天下鸿名。于焉而振。逮乎皇唐再造。上德中兴风颓而复扬。慧日昏而更晓。斯院藏经。即褒国孝定公烈祖元宗之仙驾。答今上之睿恩。舍其俸金之所造也。爰是鲤飞东海。马化南朝。郁为帝宗。兼开相府。器度高邈。识量宏深。孝以承家。忠以奉上。阖门雍睦。棣萼和谐。然而谛信佛乘。归依法宝。虽广阳辅魏。竟陵佐齐。无以尚之。念斯院也。每萃徒。犹亏海藏。藏之弊者。以其行之密。宇之小。施之忙。工之攘所致矣。我则加其墨。增其纸。伟其轴。恢其函。俾眉寿之僧。腊高之士。或雨昏凭几。雪夜临灯。无眇视之艰哉。孝定公于是亲洒神毫。遍题经目。结因缘事。表殷重心。缃帙己周。锦绦告僝。追二圣在天之驾。祝吾皇无疆之休。庆赞云毕。不幸孝定公薨。当不渝之时。自书遗诫。嘱累是经矣。保定县公安吉县公。情切友于。心存求矣。欲资冥祐。兼助良缘。由斯建其藏殿矣。市徂徕。度豫章木。般输献艺。离朱督绳。兽拿绮钱。花分藻井。荧荧列宿。夜逼璇题。潺潺系湍。和金铎。凡行宫之内藏。藏心之佛像。供养什物。靡不毕备。兼置真堂。迎孝定公真容于其西序耳。亦既见止。忽惊魏邴贞姿。望之俨然。似得刘雷高趣。斯院即上京右街教大师为他年肥遁之所。经藏将毕。亦命而尸之。夫报天伦之义。怀陟冈之情。结胜事于名蓝。树良因于宝藏。使其览之者。因指见月。自教明心。此之为福。福亦大矣。此之为报。报无加焉。何止荐香魂于安养之都。助真识于欢喜之地。故贾琼问恕。文中子曰。为人之弟者。以其兄之心。推而达于天下。斯可矣。二县公其恕乎。云真才愧披文。词非尚宝。叨蒙英顾。令纪芳猷。辄率愚怀。谨为铭曰。
佛即三界,经在上尘。
一尘经卷,三界佛身。
悟则无上,剖则正真。
不垢不净,无我无人。
般若观空,区和涉有。
象王回,类狮子吼
八藏流通,三叶传授
诠以真心,生从佛口。
峨峨庐阜,郁郁西林。
惠永遁迹,齐朗修心。
水击清响,松偃繁阴。
香灯熠耀,台殿嵚岑。
懿哉定公,建斯经藏。
字粗轴伟,邪恢函壮。
齯齿之僧,庞眉之相。
披阅研精,实为现量。
定公薨矣,畴荐重泉。
怡怡情切,绰绰心专。
架树绀殿,成就元诠
惟二县公,毕此良缘。
日映绮窗,云凝绣闼。
楶棁穹隆,栾栌轇轕。
胜果克臻,福田弥阔。
用荐贞魂,永归解脱。
封钱宏俶为吴越国王玉册文 后汉 · 汉隐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一
乾祐二年岁次己酉十月庚午朔十九日戊子。皇帝若曰。
我先帝顺天致罚。大拯黎元。
享万灵于无主。解兆庶之倒悬。
较定世勋。以吴越居右。
伊朕眇末。虔奉先训。
嗣位之始。即畴懋功
前命为元帅。按地图授武节。
东南之境。得行征伐。
今册为真王。驾大辂。
执桓圭。牛斗之乡。
尽荒土宇。询于有位。
佥曰克谐。咨尔匡圣广运同德保定功臣东南面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浙江东西等道管内观察处置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营田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食邑一万户实封一千户钱宏俶。
象纬炳灵。公王袭庆
横江负海者三千里。开国承家者六十年。
而能望辰极以骏奔。奉天朝之师律。
充庭纳贡。则外府告盈。
下濑宣威。则前茅献捷。
忠信著于群后。礼让行于一方。
故元冕九章。为王之服。
昭其名也。朱轮驷马。
为王之驭。昭其器也。
而又三吴百越。列土分疆。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
恢祖祢之令图。实典礼之钜著。
劝夫忠孝。以御邦家。
今遣正议大夫右散骑常侍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张煦左补阙崔颂持节备礼。册尔为吴越国王
呜呼。品秩甚尊。
名数尤重。肃广庭而备物。
练吉日以覃恩。尔其正厥位。
事大以敬。教民以顺。
驭众以恩。神其福之。
礼曰惟王建国。诸侯所以守旧邦。
书曰惟帝念功。王者于是出好爵。
匡我尧绪。永为汉藩
浙江如带。稽山如砺。
福禄无穷。贻厥百世。
汝往钦哉。对扬我休命。
礼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梁适姊故度支员外郎直史馆洪鼎保定县梁氏可安康郡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九
敕:朕祼清庙,奠泰坛,非惟荐馨德于神天,亦以兴民孝行。
而辅弼群公,有能将明予美,辍闺门之庆,施于近亲,朕甚嘉焉。
具官某姊,生于华阀而天咨哲淑,嫔于君子而壸仪雍肃。
惟尔悌弟,以台宰之重,相厥禋事,愿回恩典,祗授女兄。
列封华壤,正名小君。
休哉!
光荣之泽,贲宠而族。
(《蔡忠惠集》卷一三。)
将明:原缺,据宋本补。
国子监雕印伤寒论等医书牒元祐三年八月 北宋 · 郑穆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国子监尚书礼部元祐三年八月八日符:「元祐三年八月七日酉时都省送下当月六日敕:中书省勘会:下项医册数重大,纸墨价高,民间难以买置。
八月一日奉圣旨:令国子监别作小字雕印
内有浙路小字本者,令所属官司校对,别无差错,即摹印雕版,并候了日广行印造,只收官纸工墨本价,许民间请买,仍送诸路出卖。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前批八月七日未时礼部施行」。
续准礼部符:「元祐三年九月二十日都省送下当月十七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国子监状,据书库状,准朝旨雕印小字《伤寒论》等医书出卖,契勘工钱约支用五千馀贯,未委于是何官钱支给应副使用。
本监比欲依雕四子等体例,于书库卖书钱内借支。
又缘所降朝旨,候雕造了日令只收官纸工墨本价,即别不收息,虑日后难以拨还,欲乞朝廷特赐应副上件钱数支使
指挥
尚书省勘当:欲用本监见在卖书钱,候将来成书出卖每部只收息一分,馀依元降指挥
奉圣旨:依」。
国子监主者一依敕命指挥施行。
治平二年二月四日进呈,奉圣旨镂版施行。
朝奉郎、守太子右赞善大夫、同校正医书、飞骑尉赐绯鱼袋臣高保衡宣德郎、守尚书都官员外郎、同校正医书、骑都尉孙奇朝奉郎、守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护军赐绯鱼袋林亿翰林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宗正寺脩玉牒官兼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兼判秘阁秘书省同提举集禧观公事、兼提举校正医书所、轻车都尉汝南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范镇,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八百户臣赵槩,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臣欧阳修,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庐陵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臣曾公亮,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卫国公食邑一万七百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臣韩琦
兖州录事参军监国子监书库(臣)直卿奉议郎国子监主簿云骑尉(臣)孙准朝奉郎、行国子监丞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臣)何宗元朝奉郎、守国子司业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丰稷朝请郎、守国子司业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盛侨朝请大夫、试国子祭酒直集贤院、兼徐王府翊善护军(臣)郑穆
中大夫、守尚书右丞上轻车都尉保定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胡宗愈中大夫、守尚书左丞上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王存,中大夫、守中书侍郎护军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刘挚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九百户(臣)孙固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臣)范纯仁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汲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臣吕大防
按:《仲景全书四种》卷首,明万历己亥赵开美翻宋本(转引自《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七)。
中大夫致仕石公墓志铭元祐八年十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宋名卿,蜀之纯德君子,中大夫致仕石公,享年九十有三,以元祐六年十月某日终于眉州私第之正寝。
八年十月某日,葬于眉山县怀德乡先茔之次,礼也。
维石氏出万石君之后,唐有仲览者,仕至兵部郎。
又六世,曰藏用,大历中羽林大将军,善星纬之学,当朱泚未乱时,已告老,尝谓家人曰:「天下将有变,惟蜀稍安」。
乃携孥而西,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家焉,至公七世矣。
曾祖瑭,隐居守道,爵禄不及。
昌龄,累赠屯田员外郎
待举,赠至开府仪同三司
公讳洵直,字居正
幼有志操,彊学力文,为辞章清赡尚理。
进士,声称翕然。
景祐元年甲科,释褐知泾州保定县
又知并之祁县通判遂、并二州,守凤、归、成、陵、彭五郡,分司南京,遂谢事。
秘书省校书郎五转至太常博士,又八迁为光禄卿
官制行,易中大夫
封开国侯,积勋上柱国,以三品服终。
此出处之大概也。
始,人去五代乱,俗未向儒,屯田君即其居构层台以储书,以经术教子弟,里人化之,弦诵日闻,号「书台石家」。
有子待闻,卒其业,咸平中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科
志大言高,与世多忤,仕竟不显,终检校水部员外郎,乃公之季父也。
公以性质之美,家法之良,深滀厚养,完就德器。
刚不暴于容貌,柔不混于履趣,平居恂恂然,即之甚温,及其遇事决可否,则莫亢其勇。
成州时,宽恤民力之诏下,部使遣官行郡,有杨士元者,持檄而至,作气势,事求索,重为民病。
公以状白转运使,即召之还。
李元瑜者,天资憸刻人也,知彭州永昌县,为公属吏,忽就领常平事,辄依法逞其私,傲上凌下,无愧耻,锐意戕剥。
公以理解譬,使之驯伏,卒无所施,一郡不被其毒。
陵之医挟其技,犯分抵禁,诈为疾,幸恩霈以免,公一日引而榜之。
彭之巫诉于郡僚,构淫祠,诓俗以祸福,公收而置之法。
其敏决举类此,识者畏其勇力。
其少时能安贫重义,不求茍得,既贵,益坚如初。
在我者约,故于物不扰。
秭归漆林之饶,官吏多为髹器,以广资用,耗地产,夺民利,上下习以成俗。
公一切罢去,邦人蒙其惠,殿中御史张唐英因撰漆民语,刻石纪之。
陵阳圭田之入,素号优腆,不问岁美恶,倚办较吏,务登其赢,公尽革之,后人遵以为常,君子服其廉。
夫勇则识者畏,廉则君子服,然皆公之小者、近者,其大且远者,盖未尝发也。
窃尝论之,公少而博学,举进士,为天下第六,风度清懿,从政知治体,茍少露馀蕴以示众,或有资地可凭藉,则推志及物,利泽滋广,功名将赫然,岂特数郡而已!
惟其信道甚笃,处己甚重,待外物甚轻,安晦静默,宝其所有以为高,世所谓进取荣利者,未尝萌于心,出于口,是故人无知者,卒不巨用,亦未尝有毫发不满之意。
其高标令节,足以立懦夫,敦薄俗,乡党赖以主风教,多士仰以为师式,其顾视悖义丧耻,以侥倖锱铢之进者,如粪土也。
公既退休,终日闭门,泊然无所营,不与俗子交。
即城南旧圃为亭沼,植名花异卉,每乘舆往游其间,以诗酒为娱。
其诗尤平畅閒澹,无一语及荣辱。
大中大夫程公浚、史公瑜亦已引年,庞眉鹤发,安车相还往,燕喜赓唱,里人敬之,号「三卿」。
凡如此者二十年,此又非世俗之所能享也。
与夫驰骋于名利之场,一絓世网,终身不复出,回首故乡如逆旅,心欲奋飞而迹不能者,楚乐盖异矣,所得孰为轻重哉!
进退岂不裕哉!
公娶苏氏,累封仁寿郡君,先卒几年。
子二人:长景修宣义郎、知嘉州洪雅县;
次咏,嘉州军事推官、监蜀州陶坝镇,皆亡。
女一人,适朝奉郎郭子皋
孙三人:顺之,承务郎
延之,太庙斋郎
元之,尚幼。
孙女六人:长适进士程舆,次适蜀州永康县苏某,馀未字。
水部有三子,伯与季皆早世,公既贵,各官其一子,田畴室庐均而畀之,尤见其雍睦也。
元祐初,陶为谏官,议事及权贵,得请补外,公之从孙朝奉君嗣庆具以本末告公,公曰:「士之所养有素,动而得一善足矣,安俟其馀」?
斯言其知我哉!
及公将葬,朝奉君状公平生行业,求志其墓,其敢辞乎?
铭曰:
十寻之木,或植于荒,所立不高,视以为常。
我固不竞,谁其度量。
不剖而尊彝,不削而栋梁,不弊于刻剜,不罹于斧斨。
根坚干老,惟日之长。
彼自曰胜,此庸何伤。
所贵在德,久而不忘(《净德集》卷二二。)
永昌:疑为「唐昌」之误,彭州唐昌县而无永昌县
雕印伤寒论牒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
国子监尚书礼部元祐三年八月八日符:「元祐三年八月七日酉时,准都省送下当月六日敕:中书省勘会下项医书,册数重大,纸墨价高,民间难以买置。
八月一日奉圣旨,令国子监别作小字雕印
内有浙路小字本者,令所属官司校对,别无差错,即摹印雕版,并候了日,广行印造。
只收官纸工墨本价,许民间请买,仍送诸路出卖。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前批「八月七日未时,付礼部施行」。
续准礼部符:「元祐三年九月二十日,准都省送下当月十七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国子监状:『据书库状,准朝旨,雕印小字《伤寒论》等医书出卖。
契勘工钱约支用五千馀贯,未委于是何官钱支给应副使用。
本监比欲依雕四子等体例,于书库卖书钱内借支。
又缘所降朝旨,候雕造了日,令只收官纸工墨本价,即别不收息,虑日后难以拨还,欲乞朝廷特赐应副上件钱数支使,候指挥』。
尚书省勘当,欲用本监见在卖书钱,候将来成书出卖,每部只收息壹分,馀依元降指挥
奉圣旨依。
国子监主者一依敕命指挥施行」。
治平二年二月四日进呈,奉圣旨,镂版施行。
朝奉郎、守太子右赞善大夫、同校正医书、飞骑尉赐绯鱼袋臣高保衡宣德郎、守尚书都官员外郎、同校正医书、骑都尉孙奇朝奉郎、守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护军赐绯鱼袋林亿翰林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宗正寺脩玉榜官兼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兼判秘阁秘书省同提举集禧观公事兼提举校正医书所、轻车都尉汝南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范镇,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八百户臣赵槩,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臣欧阳脩,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庐陵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臣曾公亮,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脩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卫国公食邑一万七百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臣韩琦
兖州录事参军监国子监书库臣郭直卿奉议郎国子监主簿云骑尉孙准朝奉郎、行国子监丞上骑都尉赐绯鱼袋何宗元朝奉郎、守国子司业轻车都尉赐绯鱼袋丰稷朝请郎、守国子司业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盛侨朝请大夫、试国子祭酒直集贤院徐王府翊善护军郑穆中大夫、守尚书右丞上轻车都尉保定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胡宗愈中大夫、守尚书左丞上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王存,中大夫、守中书侍郎护军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刘挚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九百户臣孙固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臣范纯仁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汲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臣吕大防
按:《仲景全书》卷首,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刊本。
乞废罢安肃永宁保定等军劄子宣和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北宋 · 童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
河北旧沿边州军,多系景德年就升城寨为之,以张形势,控制黠虏。
燕山已抚定,旧边悉成内地。
今相度安肃军改为安肃县知县事安肃军使,隶保州
永宁军依旧为博野县知县事永宁军使,隶祁州
保定军改为保定县知县事保定军使,隶莫州
旧来沿边建诸寨,除信要军所管以东不可减省外,其馀亦合废罢。
措置高雷等州盐事奏绍熙元年十一月 南宋 · 吴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七、《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三○(第六册第五二九三页)
昨臣僚奏,高、雷、化、钦、廉州产盐地分不在官般之数,旧法,只许此五州卖二分盐。
岁月既深,官吏一意掊歛,高其价直,簿历不明,支收伪冒。
得旨,令措置以闻。
一、廉州元额卖二分盐二千三百二十箩,计二十三万二千斤,每斤三十二文,所立价钱太高。
是至民食私盐,却乃计户给历均科,每月主户买盐三斤,客户二斤,寡妇一斤半,及令保甲拘催,甚于二税。
廉州管下石康合浦两县盐丁,元管一千一百八丁,将所纳身丁米每丁折纳盐三箩。
淳熙四年运司见得太重,每丁减盐一箩,每年抱认还本州钱一千二百八十五贯二佰八十文。
实纳二箩,系赴白石场交纳,运司支还本钱二千五百馀贯,拨付本州。
淳熙十二年,方系廉州运司抱钱献与运司,却拨上件盐回本州自行受纳,仍旧发卖与民,每斤价钱二十二文。
以此二分盐外,又添此一项科扰。
与本州守倅面议,将二分盐每斤一例减作二十文,及将身丁盐拨隶运司白石场入纳,却归还三千三百三十六箩价钱,所馀二分盐数更不分户丁,祇自从便发卖,及将盐丁所纳折米盐拨隶白石场交纳。
一、雷州元额发卖二分盐六千二十箩,计六十万二千斤,每斤三十文足。
上件盐系科下三县发卖,内海康县每年主户一丁食盐一十二斤,客户一丁六斤
本县于每斤价钱外又收钱二文,每斤计收钱三十二文。
遂溪县每年主户一丁食盐二十四斤,客户一丁一十二斤。
本县及卖盐官于外每斤又收钱五文,每斤计收钱三十五文。
徐闻县每年主户一丁食盐二十斤,客户一丁一十斤。
本县卖盐官于外每斤收钱一十文,每斤计钱四十文。
州郭每年主户第一等食盐八十四斤,第二等六十斤,第三等四十八斤,第四等三十六斤,客户每年食盐一十八斤。
每斤钱三十文,自合裁减。
欲于元卖盐额减去三千二十箩,计三十万二千斤,只以三千箩计三十万斤为额,每斤一例减作二十五文足,分主、客丁收买。
内主丁每岁额钱一百三十七文足,买盐五斤半;
客丁每岁纳钱六十九文足,买盐二斤一十二两。
本州见管主户四万六百八十七丁,共买盐二十二万三千七百七十八斤半,客户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二丁,共买盐七万五千九百六十斤半外,剩盐二百六十一斤,充本州官吏收买食盐,更不置场发卖。
逐年祗是一次于五月间赍买盐价钱,随身丁钱一顿赴州交纳,就州仓即时支给。
一、化州元买二分盐四千四十箩,计四十万四千斤,系分拨下三县发卖。
吴川县每斤三十文足,石城县每斤三十五文足。
照得于二分盐外,又般卖衣赐盐九百馀箩。
乞将盐额减去一千四十箩,只以三千箩为额,三县盐价每斤并一例减作二十文足,仍住罢逐县卖春冬衣盐。
一、高州元额卖二分盐五千八百七十五箩,计五十八万七千五百斤,系拨下茂名、电白信宜三县,将主、客户作一等计户发卖。
信宜县每斤四十五文足,电白县每斤四十文足,茂名县每斤三十三文足。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终,有未卖尽盐六十九万八千八百八十斤,系淳熙十四年以后每年卖未尽之数。
缘本州私卖春冬衣盐一千三百馀箩,每月每户又科买宽剩盐二斤,致得二分盐数发卖不登。
缘卖二分盐本州只得三分息钱,若自卖衣盐及宽剩盐,本州全得息钱使用,致本州专以衣盐、宽剩盐为意,却有亏下二分盐数。
又缘盐价太高,兼照得运司每岁自有科拨钱付本州充春冬衣赐支遣,今措置合行罢三县衣盐及宽剩盐数,仍减去二分盐额,从旧计户,分主、客等第收买。
本州见管主、客户二万六千四百八十六户,内主户一万八千二十一户,每户一全年买盐一十九斤一十二两,计钱四百九十四文足,共买盐三十五万五千九百一十四斤一十二两;
客户八千四百六十五户,每户一全年买盐九斤一十二两,共钱二百四十四文足,共买盐八万二千五百三十三斤一十二两。
尚剩盐一千五百五十一斤八两,作本州官吏请买,更不置场发卖。
仍将主、客户分上下半年请买,赍钱赴州交纳,就州仓即时支给官盐,仍住罢三县春冬衣盐及宽剩盐。
一、钦州原额卖二分盐二千五百箩,计二十五万斤,每斤五十四文足,系作三等出给历头,每月上户买盐三斤,中户二斤,下户一斤半。
惟是盐价太高,今乞添盐减价,更不须分户分丁,祇作一场从便发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