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淳于长夏承建宁三年六月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一
君讳字仲充东莱府君之孙,大尉掾之中子,右中郎将弟也。
累叶牧守,印绂典㨿,十有馀人,皆德任其位,名丰其爵,是故宠禄传于历世,策勋著于王室。
君钟其美,受性渊懿,含和履仁,治《诗》、《尚书》,兼览群艺,靡不寻畅。
州郡更请,屈己匡君,为主薄督邮五官掾功曹上计掾、守令冀州从事,所在执宪、弹绳纠枉,忠洁清肃,进退以礼,允道笃爱,先人后己,克让有终。
察孝不行,大傅胡公歆其德美,旌招俯就,羔羊在公,四府归高。
淳于长,到官正席,流恩褒善,纠奸示恶,旬月化行,风俗改易︶。
轩六辔,飞跃临津,不日则月。
皓天不吊,歼此良人,年五十有六,建宁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呜呼痛哉!
臣隶辟踊,悲动左右,百姓号咷,若丧考妣,孩孤愤泣,忉怛伤摧,勒铭金石,惟以告哀。
其辞曰:
于穆皇祖,天挺应期。
佐时理物,绍纵先轨。
积德勤约,燕于孙子。
君之群戚,并时繁祉。
明明君德,令问不已。
高山景行,慕前贤列。
庶同如,意愿未止。
中遭冤夭,不终其纪。
夙世霣祚,早丧懿宝。
抱器幽潜,永归蒿里。
痛矣如之,行路感动。
傥魂有灵,垂后不朽(碑拓本。)
陬操 汉 · 无名氏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孔丛子》曰:赵简子使聘。夫子将至焉。及河。闻鸣犊窦犨之见杀也。回舆而旋之卫。使鄹。遂为操曰:
周道衰微,礼乐陵迟。
文武既坠,吾将焉归。
周游天下,靡邦可依。
凤鸟不识,珍宝枭鸱。
眷然顾之,惨然心悲。
巾车命驾,将适唐都
黄河洋洋,攸攸之鱼。
临津不济,还辕息鄹。
伤予道穷,哀彼无辜。
翱翔于卫,复我旧庐。
从我所好,其乐只且(○《孔丛子》记问篇。又《乐府诗集》五十八引后四句作将归操。《诗纪前集》四作息鄹操。○逯案。《史记》之前。陬操一曲。盖有弦无辞。孔业子乃托为此歌。《乐府诗集》以末尾四句当将归操。是郭茂倩所见琴操。又与北朝传本不同。又孔子《家语》称孔子临河不济。还息于邹。作槃操云云。然尚无歌辞。扬慎风雅逸篇杂凑四言六句。目为槃操。非是。)
节欲 曹魏 · 桓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七
夫人生而有情,情发而为欲;
物见于外,情动于中。
物之感人也无穷,而情之所欲也无极:是物至而人化也。
人化也者,灭天理矣。
夫欲至无极,以寻难穷之物,虽有圣贤之姿,鲜不衰败,故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
《传》曰:「欲不可纵」。
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
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之居,士阶三等,夏日衣,冬日鹿裘。
禹卑宫室而菲饮食。
此数帝者,非其情之不好,乃节俭之至也。
故其所取民赋也薄,而使民力也寡;
其育物也广,而兴利也厚。
故家给人足,国积饶而群术也,以(「以」衍文。)义兴而四海安。
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且夫闭情无欲者上也。
咈心消除者次之。
帝舜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抵珠玉于深川之底,及仪狄献旨酒而禹甘之,于是疏远仪狄,纯(当作「绝」。)上旨酒,此能闭情于无欲者也。
楚文王悦妇人而废朝政,好獠猎而忘归,于是放逐丹姬,断杀如黄,及共王破陈而得夏姬,其艳国色,王纳之宫,从巫臣之谏,坏后垣而出之,此能咈心消除之也。
既不能闭情欲,能抑除之,斯可矣,故舜、禹之德,巍巍称圣,楚文用朝邻国,恭王谥为恭也(《群书治要》)
戒言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八
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
修行则仁义兴焉,饰辩则大伪起焉,此必然之征也。
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
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
先王知言之易,而悦之者众,故不尚焉。
不尊贤尚德,举善以教,而以一言之悦取人,则天下之弃德饰辩以要其上者不鲜矣。
何者?
德难为而言易饰也。
夫贪荣重利,常人之性也。
上之所好,荣利存焉。
故上好之,下必趣之,趣之不已,虽死不避也。
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贪荣而重利,故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
贵其所尚,故礼让兴;
抑其所贪,故廉耻存。
夫荣利者,可抑而不可绝也。
故明为显名高位,丰禄厚赏,使天下希而慕之。
不修行崇德,则不得此名,不居此位,不食此禄,不获此赏,此先王立教之大体也。
夫德修之难,不积其实,不成其名。
夫言撰之易,合所悦而大用,修之不久,所悦无常,故君子不贵也(《群书治要》,《永乐大典》)
季汉辅臣赞 其二十八 王国山李永南马盛衡马承伯李孙德李伟南龚德绪王义强 蜀汉 · 杨戏
四言诗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二
国山休风,永南耽思。
盛衡承伯,言藏言时。
孙德果锐,伟南笃常。
德绪义强,志壮气刚。
济济修志,蜀之芬香。
袁子正 其一 礼政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治国之大体有四: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
四本者具,则帝之功立矣。
所谓仁者,爱人者也。
爱人,父母之行也。
为民父母,故能兴天下之利也。
所谓义者,能辨物理者也。
物得理,故能除天下之害也。
兴利除害者,则贤人之业也。
礼者,何也?
缘人情而为之节文者也。
严父爱亲之情也。
尊亲敬长之义也。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
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何则?
夫礼教之治,先之以仁义,示之以敬让,使民迁善日用而不知也。
儒者见其如此,因谓治国不须刑法,不知刑法承其下,而后仁义兴于上也。
法令者,赏善禁淫,居治之要会,商、韩见其如此,因曰治国不待仁义,不知仁义为之体,故法令行于下也。
是故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苟免,是治之贵贱者也。
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
夫远物难明,而近理易知。
故礼让缓而刑罚急,是治之缓急也。
夫仁者使人有德,不能使人知禁;
礼者使人知禁,不能使人必仁。
故本之者仁,明之者礼也,必行之者刑罚也。
先王为礼以达人之性理,刑以承礼之所不足。
故以仁义为不足以治者,不知人性者也,是故失教。
失教者无本也。
以刑法为不可用者,是不知情伪者也,是故失威。
失威者不禁也。
故有刑法而无仁义,久则民怨,民怨则怒也。
有仁义而无刑法,则民慢,民慢则奸起也。
故曰本之以仁,成之以法,使两通而无偏重,则治之至也。
夫仁义虽弱而持久,刑杀虽强而速亡,自然之治也。
刘超买外厩牛诏(年月未详)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此不足卖与,宜便赐之。
义兴前后辞让,不妄受一赐,今亦必复不受。
可听如所启(《御览》八百二十八。案:此诏当在中书待郎后,《晋书》本传载此事在出为义兴之前,非其实也。)
今付吴兴酢二器 其五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义兴何似?悬情。
慕容遂来据邺,可深忧。
官复遣军,可以示义兴中书
复征许也 其二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此雨足何耳?
故当收佳。
云彼甚快大事。
吴义兴(阙)是荡然可叹,知诸患,耿耿,今差也。
华母子佳。
杂帖 其五十六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六
义兴适送此,桓公摧寇,罔不如志,今以当平定。
古人之美,不足比踪,使人叹慨,无以为喻。
国山碑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上阙之□□□子兹格于上下,光被八幽,□飞蠕动,无不归仁,是故□□□□□□□□□□□□□□赂□□□□□□□上尊□□□□□□□□□□□□□□□□□□□□靡不遑假民用不犯,于是□□□□□□□丞相沇□□□□□□□□□率礼备仪尊敬□□□□□□□□□□□大□□□□□□□宫□□□□□□□□□□□□□□□□□□□□□□□□□□所临□徘徊于此,遂基大宫。
玉烛□□□泽□清万民子来,不日□□□□□□延颈跂足,率土来庭。
柔服百神,经纬庶务。
日昃不暇,□观六经。
旁贯百家,思该道根。
数世陵迟,大繇未光。
闿立东观,□纪实言。
建设坟典,采询微间。
穷神极化,无幽不阐。
举逸远佞,宽罪宥刑。
守道尚功,嘉善矜弱。
哀贱悯凶,□□朽枯。
上天感应,□□□□□践阼初升,特发神梦,膺受箓图。
玉玺启自神匮,神人指授金册青玉符者四,日月抱戴老人星见者贰十有贰,五帝瑞气黄旗,紫盖覆拥宫阙显著斗牛者贰十有九,麟凤龟龙衔图负书卅有九,青猊白虎丹鸾彩□凤廿有二,白鹿白羚、白麂白兔卅有二,白雉白鸟白鹊白鸠贰十有九,赤乌赤雀廿有四,白雀白燕廿有木氽,神鱼吐书白鲤腾舡者二,灵絮神蚕弥被原野者三,嘉禾秀颖甘露凝液六十有五,殊干连理六百八十有三,明月火珠璧流离卅有六,大贝余蚔余泉木氽十有五,大宝神璧水青瑴璧卅有八,玉燕玉羊玉鸠者三,宝鼎神钟雍王□柷神鬵卅有六,石室山石闿石印封启九州吉发显天谶彰石镜光者一十有一,神□颂歌庙灵□示者三,畿民惟纪湖泽闿通应谶合谣者五,神翁神僮灵母神女告徵表祥者卅有木氽,灵梦启谶神人授书著验□□者十,秘记谶文玉版纪德者三,玉人玉印文采明发者八,玉□王琯玉王贯玉玦玉钩玉称殊辉异色者卅有三,玉尊玉碗玉盘玉罂清洁,光㫰者九,孔子河伯子肯,王□□,言天平坠,成天子出东门鄂者四,大贤司马微虞翻推步图纬甄匮启缄发事与运会者二;
其馀飞行之类,植生之伦,希古所觌,命世殊奇,不在瑞命之篇者,不可称而数也。
于是旃蒙协洽之岁,月次陬訾之□,日惟重光大渊献,行年所值,寔惟兹岁,帝出虖震,周易实著。
遂受上天玉玺,文曰吴真□帝,玉质青黄,角思理洞彻,拜受祗筵,夙夜惟寅。
夫大德宜报,大命宜彰,乃以柔兆涒滩之岁,钦若上天月正革元,郊天祭地,纪号天玺,用彰明命。
于是丞相沇、太尉璆、大司徒燮、大司空□、执金吾脩、城门校尉歆、屯骑校尉悌、尚书令忠、尚书昏直晃昌、国史莹核等佥以为天道元嘿,以瑞表真。
今从瑞毕至,三表纳贡,幽荒百蛮,浮海慕化,九垓八埏,罔不被泽,率按典繇,宜先行禅礼,纪勒天命。
遂于吴兴国山之阴,告祭刊石,以对扬乾命,广报坤德,副慰天下喁喁之望焉。
口书东观史立中郎将臣苏建所书(碑本。又《云麓漫钞》,又《荆溪外纪》)
晋平西将军周处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君讳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
氏胄曩兴,焕乎坟典,华宗往茂,郁其简书,启三十之洪基,源流定鼎,运八百之远祚,枝叶封桐,轩盖列于汉庭,蝉冕播于阳羡,二南之价,传不朽而纷敷;
大护之音,声无微而必显。
山高海阔,其在斯焉。
祖宾少,折节早亡。
吴初召咨议参军,举郡上计,转为州辟从事别驾步兵校尉光禄大夫广平太守
父鲂,少好学,举孝廉、吴宁国长、奋威长史怀安钱塘县丹阳西部属国都尉、立节校尉,拜裨将军、三部都督太中大夫临川豫章鄱阳太守
君晋故散骑常侍新乎广汉郡太守封关内侯,簪绂扬名,台阁标著,风化之美,奏谏为能。
应往路讴□□□□亭亭孤美,灼灼横劭,徇高位于生前,思垂名于身后
遂以卒意不违,应期出辅,洋洋之风,俯冠来叶,巍巍之盛,仰继前贤。
君乃早孤,不弘礼制(年末弱冠。)
膂力绝于天下,妙气捉于人间,骑猎无畴,时英式慕。
纵情寡偶,俗弊不欣,乡曲诬其害名,改节播其声誉(遂来吴事余,厥弟灌然受诲,向道朝闻。)
方励志而淫诗书,便好学而寻子史,文章绮合,藻思罗开。
吴朝州县交辟太子洗马东观左丞中书右丞、五官郎中左右国史,靖恭夙夜,恪居官次,迁尚书仆射东观太常卿、无难督,匡熙庶绩,朝廷谧宁,使持节大都督涂中京下诸军事封章浦亭侯,国犹多士,君实得贤,汪洋庭阙之傍,昂藏寮审之上,射兽功犹见显,刺蛟名乃远扬,忠烈道自克修,义节情还永布,琳琅梓杞,圭璧栋梁(君著《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并撰《吴书》。于是吴平王浑登建业宫,酾酒既酣,因谓君曰:诸人亡国之馀,得无戚乎,君对曰:汉末分崩,三方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乃大惭。)
稍迁总统
初入拜咨议郎,除讨虏护军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为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虔立评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年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徵散骑常侍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孰以教义,又检尸无玉,及白骨在野,收而葬之,然后就徵,远近称叹。及居近侍,多所规讽,迁御史中丞。)
正绳直笔(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彤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氏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其强直,皆曰: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
庶僚振肃,英情天逸,远性霞骞,陕北留棠。
遂有二天之咏,荆南渡虎,犹标十部之书。
寻转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回轮出于新平,士女挥泪,褰帷望于广汉,鸡犬靡喧,振兹威略,宣其惠和,晋京遥仰,部从迎钦。
是时氐贼作逆(有众七万,屯于梁山。)
朝廷推贤,以君才兼文武,诏授建威将军,以五千兵奉辞西讨,忠概尽节,不顾身命(乃赋诗曰: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梁,期之克令终。言毕而战,自旦及暮,斩首万级,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案剑怒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以退为,我为大臣,以身殉国,不亦可乎。)
韩信背水之军,未遑得喻,工输萦带之势,早拟连踪,莫不梯山架壑,襁负来归。
戎士杆其封疆,农人展其耕纤,秋风才起,追战勇于雷霆,春水方生,挥锸同于云雨(有脱文。)
立功立事名将名臣者乎元康九年,旧疾增加,奄捐馆舍,春秋六十有二,天子以大臣之葬,师传之礼,亲临殡壤。建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赠平西将军封清流亭侯谥曰孝,礼也。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京城地五十亩为第,又赐王家田五顷,诏曰:母年老,加以逆旅远人朕每悯念,给其医药酒米,赐以终年。)
太兴二年岁在己卯正月十日葬于义兴旧原,南赡荆岳,崇峻极之巍峨,北睇蛟川,睿清流之澄澈,娶同郡盛氏。
有四子:靖、玘、札、硕,并皆志性纯孝,过礼丧亲,坟前之树,染泪先枯,庭际之禽,闻悲乃下,遂作铭曰岐山表灵。
叶繁汉室,枝茂晋庭。
皎皎夫子,奇特播名。
幼有异行,世存风烈。
早驰问望,晚怀耿节。
颇尚豪雄,升名禁闼。
舍爵策熏,允归明哲。
辉赫大晋,封豕多故。
式扬庙略,克清天步。
海滨既折,江淮亦激。
汉水作藩,条章斯布。
俗哥揆日,人谣何暮。
忠贞作相,追踪绛侯
将亭嘉茂,扰掩芳猷。
潜光阳甸,返旆吴丘。
旧阙虽入,乡路冥浮。
从荣制墓,终非昼游。
春墟以绿,清淮自流。
深沈素幰,缭绕朱旒。
玄堂寂寂,黄泉悠悠。
书方易折,家揭难留。
镌兹幽石,万代千秋(碑拓本,案,碑在宜兴孝侯,题陆机撰,王羲之书,唐元和六年义兴县陈从谏重树,据文有太兴二年语,明非陆机撰,反覆观之,其骄俪对偶,当属旧文,馀则唐入以新修晋书及他说添补,今以旧文当格,其添补文旁注,以别异之。)
拯恤诏宁康二年四月 东晋 · 康献褚皇后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顷玄象忒愆,上天表异,仰观斯变,震惧于怀。
夫因变致休,自古之道,朕敢不克意复心,以思厥中?
又三吴奥壤,股肱望郡,而水旱并臻,百姓失业,夙夜惟忧,不能忘怀,宜时拯恤,救其雕困。
三吴义兴晋陵会稽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受振贷者即以赐之(《晋书·孝武帝纪》)
念佛三昧诗集序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夫称三昧者何?
专思寂想之谓也。
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
斯二者,自然之元符,会一而致用也。
是故靖恭闲宇,而感物通灵,御心惟正,动必入微。
此假修以凝神,积习以移性,犹或若兹,况乎尸居坐忘,冥怀至极,智落宇宙,而暗蹈大方者哉。
请言其始。
菩萨初登道位,甫窥元门,体寂无为,而无弗为。
及其神变也,则令修短革常度,巨细互相违,三光回景以移照,天地卷而入怀矣。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
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何者?
穷元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
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
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
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
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而悟相湛一,清明自然;
察夫元音之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
以兹而观,一觌之感,乃发久习之流覆,豁昏俗之重迷。
若以匹夫众定之所缘,固不得语其优劣,居可知也。
是以奉法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颓影,惧来储之未积,于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宵惟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临津济物,与九流而同往。
仰援超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垂策其后,以此览众篇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己哉(《广弘明集》三十九。)
涉湖 晋 · 李颙
 押词韵第四部
旋经义兴境,弭棹石兰渚。
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浦。
图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
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
窈窕寻湾漪,迢递望峦屿。
惊飙扬飞湍,浮霄薄悬岨。
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
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
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初学记》七。《诗纪》三十二。又《类聚》九引渚、浦、睹、缕四韵。)
除三吴租布诏太元四年正月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三吴奥壤,股肱望郡,而水旱并臻,百姓失业。
夙夜惟忧,不能忘怀,宜时赈恤,救其凋困。
三吴、义兴晋陵、及会稽遭水之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赈贷者即以赐之(《咸淳临安志》四十)
璇玑图诗 前秦 · 苏蕙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武功苏道贤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妙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爽之孙。朗之第二子也。神风伟秀。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戍敦煌。会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苏氏。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乃携阳台之任。绝苏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辉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裴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能解之。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关中。而具车从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所著文词五千馀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勿获。而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文。聊示将来。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按:【读图内诗括例】
依五色所分章次读之
仁智至惨伤。伦匹至。人贱至圣皇。春阳至殊方。钦岑至如何。
已上七言。四十句。每句为一首。每首反读之计八十首。
诗风至表玄。人贤至凋。光颜至虎龙。日往至寄倾。
已上五言。十六句。以每句反读之成三十二首。
周南至相追年时至无差谗佞至未形牵辜至伯禽
已上四言。二十四首。作两句分读。就成一篇。
宁颜至劳形怀忧至何冤念是至如何悼思至者谁诗情至终始
已上四言。前四首以每句反读。后一首每句反读。成十首。
嗟叹至为荣凶顽至为基游西至摧伤神明至雁归
已上三言十二首。反读成二十四首。
佞因至旧新南郑至遗身旧间佞臣远哀南音
已上七言。凡起头退一字反读之成四首。
厢挑基津嗟中嗟仁基自厢琴
已上七言。自角退一字斜读之成四首。
【再叙】
回文诗图。古无悉通者。予因究璇玑之义。如日星之左右行天。故布为经纬。由中旋外。以旁循四旁。于其交会。皆契韵句。巡还反复。窈窕纵横。各能妙畅。又原五采相宣之说。傅色以开其篇章。其在经纬者。始于玑苏诗始四字。其在节会者。右旋而出。随其所。各成章什。外经则始于仁真。至于音深。中经自钦深至于身殷。内经自诗情至于终始。皆循方回文者也。四角之方。如仁、真、钦、心四韵。成章而回文者也。其经纬之图者。随色自分。则外之四角。窈窕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四旁者相对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及交手成文。而文皆四言也。在中之四角者。一例横读而四言。在中之四旁者。随向横读而五言。惟璇图平氏四字不入章句。观其宛转反复。皆才思精深融彻。如契自然。盖骚人才子所难。岂必女工之尤哉。诗编载驰。史美。才女专静。用志不分。虽皆擅名。此为精赡者也。聊随分篇掇其一隅。以为三隅之反。代久传讹。颇有误字。亦辄证改一二。其他缺谬。不欲以意足之。虽未能尽达玄思。抑庶几不为滞塞云。
【经纬】〖始于玑苏诗始四字。〗
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严幽岑钦。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沈。华英翳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严幽岑钦。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外经】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中经】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沈浮异游颓流沙。
何如将情缠忧殷。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
【内经】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此。端无终始。
始终无端。此作丽辞。理兴义怨。显明情诗。
【四角之方】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四角之间窈窕成文】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四角在中者一例横读】
念是咎愆。谁与独居。贱女怀叹。鄙贱何如。
愆咎是念。谁与独居。叹怀女贱。鄙贱何如。
【四旁相对成文皆六言】
谗人作乱闱庭。奸凶害我忠贞。祸原肤受难明。所恃滋极骄盈。
【四旁相向横读而成五言】
寒岁识凋。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士行别贤仁。容华改衰颜。终始知物真。凋识岁寒。
【交手成文文皆四言】
谗佞奸凶。豁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用色分章】〖止举一隅。馀皆仿此。〗
【横用色】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兖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已上依此顺读成章】
【直用色】
庭闱乱作人。明难受肤原。
荣苟不义。城倾在戒后。
荧犹炎盛兴。形未在谨深。
【已上作两句各添下字倒读成章】
恩感颜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龙旂容衣。虎凋饰绣。
【横用黄色】
奸佞谗人。作乱闱庭。所因祸原。肤受难明。
右举此为例。馀可悉通。元佑三年九月工部何公曲院。见仆书几有此。惊曰:昨日于屯田陈侯所。观书唐真本图。宜皆可求一见。果得出示。凡六幅。右三为若兰所居重楼复屋。户牖间各作著思、练习丝、识锦、遣使处。左三幅为窦滔归第。外为车马相迎。次女妓坐大氍毹。合乐其间。楼阁对饮处。图中近上作远水红桥。窦临高列骑拥旌旄以望。桥之西。毡车从数骑排引。见滔盛礼迎苏。图中近下左书武后序。右写诗图。徐视果有淡色。分其篇章。正与此同。乃知人心不甚相远。而尤可怪矣。青、红、绿、旋所之方。皆不之差。盖理之所在。阴阳五行色味。莫不相假。况情识之运。宜自冥合也。元丰四年四月赵郡李公麟伯时再题。
【又五色读法】〖《诗纪》云。见武功县志。〗
四围纵横。初行、八行、十五、廿二、廿九行及嗟斜亲廊。琴斜基津。以朱画其形如图。按读法。此色凡九图。馀四色。色各一图。共字六百二十五。计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四隅嗟情英多。游长愁。神飞。凶慈持从。从横皆六字。以墨画。正面妃闱蕤悲。移陂赀辞。纵六字。横十三字。庭闱防萌。身我惟新。纵十三字。横六字。以青画。
中方正面。龙旂丽充。衰情暮世。纵四字。横五字。两旁寒岁至行士。诗风至微玄。纵五字。横四字。以紫画。
中方四隅。思情侧梦。婴漫至若我。愆居贱鄙。怀悲至戚知。纵横皆四字。又中纵各五字。诗情显怨。端比至丽辞。横各五字。诗始无端。怨义至理辞。空中心图始平苏氏诗九字。以黄画。(○诗类苍九十六。《诗纪》三十八。)
刑法议 南朝宋 · 王弘
 出处:全宋文卷十八
寻律令既不分别士庶,又士人坐同伍罹谪者,无处无之,多为时恩所宥,故不尽亲谪耳。
义兴适有许、陆之徒,以同符合给,二千石论启丹书,己未间,会稽士人云十数年前,亦有四族坐此被责,以时恩获停。
王尚书云,人旧无同伍坐,所未之解。
恐莅任之日,偶不值此事故邪?
圣明御世,士人诚不忧至苦,然要须临事论通,上干天听为纷扰,不如近为定科,使轻重有节也。
又寻甲符制,蠲士人不传符耳,令史复除,亦得如之。
共相押领,有违纠列,了无等衰,非许士人闾里之外也。
诸议云士庶缅绝,不相参知,则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
若庶民不许不知,何许士人不知。
小民自非超然简独,永绝尘秕者,比门接栋,小以为意,终自闻知,不必须日夕来往也。
右丞百司之言,粗是其况。
如衰陵士人,实与里巷关通,相知情状,乃当于冠带小民。
今谓之士人,便无小人之坐;
署为小民,辄受士人之罚。
于情于法,不其颇欤?
且都令不及士流,士流为轻,则小人令使征预其罚,便事至相纠,闾伍之防,亦为不同。
谓士人可不受同伍之谪耳,罪其奴客,庸何伤邪?
无奴客,可令输赎,又或无奴僮,为众所明者,官长二千石,便当亲临列上,依事遣判。
又主偷五匹,常偷四十匹,谓应见优量者,实以小吏无知,临财易昧,或由疏慢,事蹈重科,求之于心,常有可悯,故欲小进匹数,宽其性命耳。
至于官长以上,荷蒙禄荣,付以局任,当正己明宪,检下防非,而亲犯科律,乱法冒利,五匹乃已为弘矣。
士人无私相偷四十匹理,就使至此,致以明罚,固其宜耳,并何容复加哀矜。
且此辈士人,可杀不可谪,有如诸论,本意自不在此也。
近闻之道路,聊欲共论,不呼乃尔难精。
既众议纠纷,将不如其已。
若呼不应停寝,谓宜集议奏闻,决之圣旨(《宋书·王弘传》,南史二十一。)
西陵遇风献康乐 其五 南朝宋 · 谢惠连
 押歌韵
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
萧条洲渚际,气色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积愤疢痗无萱将如何(三谢诗作何如。《诗纪》同。○《文选》二十五。三谢诗。《诗纪》四十九。又《类聚》二十九作西陵康乐诗。引第二章。)
何偃 南朝宋 · 王徽
 出处:全宋文卷十九
吾与义兴,直恨相知之晚,每惟君子知我。
若夫嘉我小善,矜余不能,惟贤叔耳(《宋书·何尚之传》,叔父悠之为义兴太守侍中太常,与琅邪王徽相善。悠之卒,徽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