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杜道坚宋末元初 1237 — 13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7—1318 【介绍】: 宋末元初道士
太平州当涂人字处逸号南谷子
十四岁出家。
度宗时赐号辅教大师
修道武康计筹山升元报德观
后为元世祖召见,上疏言求贤养贤用贤之道。
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扬宫。
成宗大德七年,授杭州路道录教门高士真人,仍领升元观事。
仁宗皇庆元年,授隆道冲真崇正真人。
有《老子原旨》、《原旨发挥》、《关尹阐玄》、《文子缵义》等。
翟耆年宋末元初
全宋文·卷四二四八
翟耆年字伯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汝文长子。
好古文及言。
以父任入仕,介褊不苟合。
质不任吏,少即退休,放浪山谷间,以著书自娱。
既老,环舍植桐百本,自号󶺺老隐
著有《籀史》二卷(今存上卷)。
见所撰《翟忠惠家传》及《嘉定镇江志》卷一八。
李京
字景山河间人
早岁起家掌故枢府,不数年,遂长其幕,遽坐废。
大德五年春,奉命宣慰乌蛮,寻升乌撒乌蒙宣慰副使,佩虎符,兼管军万户,悉其见闻为《云南志略》四卷,三年而报使,因以其书上之,即移病归乡里卒。
景山于书,酷好《老子》,独慕白乐天之为人,平生为诗凡数百篇,而云南诸作,尤为世所传诵,总题曰《鸠巢漫稿》,鸠巢,其自号也。
袁伯长谓其诗「质而不倨,绮而不踰,袭众芳之英,融寄于穷厓绝域之地。
虞伯生云南之诗,「虽悲宕动人,而无怨尤忿厉之气,其所存庶几不缪于古人。
」余观景山之自叙曰:其词或传,幸得托于中州人士之末。
其自命可知已。
释无照
无照
南诏人。
初习教。
辨博英发。
每曰。
吾闻中国有禅宗。
使审是耶吾将从其学。
使或未当。
吾将易其宗旨。
由其国万里来。
一言而悟彻法源
方图归以倡道。
而殒于中吴
春秋仅三十有七也。
幻住
祭而哭之以文曰。
无照
于吾道有所悟兮。
真机历掌。
其谁敢欺。
无照
于吾道无所悟兮。
大方极目。
云胡不迷。
笑德山之焚疏钞兮。
何取舍之纷驰。
鄙良遂之归罢讲兮。
徒此是而彼非。
惟吾无照总不然兮。
即名言与实相。
互融交涉而无亏。
出入两宗大匠之门兮。
孰不叹美而称奇。
屈指八载之相从兮。
靡有间其毫釐。
我阅人之既多兮。
求如无照者。
非惟今少。
于古亦稀。
我不哀无炤之亡兮。
哀祖道之既隳。
而今而后。
孰与扶颠而持危。
对炉熏于今夕兮。
与山川草木。
同怀绝世之悲。
读此文酸鼻。
苟其人非真有大过人者。
不足致老子惜之至是也。
然南诏之有禅宗。
实自无炤始。
周德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海昌人号广莫子
幼遭兵乱,流落塞外。
年五十余,学道于吴兴计筹山老子,后住持越州龙瑞宫六年。
谢事后退隐计筹山中。
僧元长元 1284 — 1357年6月14日
千岩禅师
讳元长
萧山董氏子也。
出天目中峰本和尚之门。
开化乌伤伏龙山圣寿寺
其接物利人。
灼类于
当元季时。
其著我田衣者。
无不藉赖。
朝廷褒重。
而高其声价。
公居伏龙。
惟力田博饭而已。
王三锡徽号。
公终身不署焉。
于是。
识者以狂澜砥柱而称公。
公性英敏。
初弃家。
问戒于灵芝律主。
中峰本和尚
寓杭城云居兰若。
会赴丞相府斋。
公得拜见于斋筵。
曰。
上人是何法讳。
对曰。
元长
曰。
日逐何所用心。
公乃再拜请益。
本以狗子无佛性示之。
公即庐北高峰顶。
琢磨己躬。
屡走见
惟叱之无他语。
灵隐雪庭傅禅师
记室
以款公。
公来往云居灵隐
荏苒法缘。
十载不发。
乃私叹曰。
饥虎望几上之肉。
宁自甘耶。
遂禁足峰顶。
闻雀声有省。
急走质
公呈所以。
又被叱。
愤归据关枯坐。
简点所省处。
竟不可得。
徘徊中夜。
或行或立。
忽鼠翻猫器。
堕地有声。
乃彻见本公相为处。
即弃庐归本。
云。
赵州何故言无。
对曰。
鼠食猫饭。
曰。
未也。
对曰。
饭器破矣。
曰。
破后如何。
对曰。
筑碎方甓。
曰。
善哉。
此事非细。
承当者须是其人。
于是。
公服勤一十三载。
别隐天龙东庵。
垢衣粝食无剩语。
人或鄙之。
石溪空禅师
大建松云阁。
绘三教圣贤影相。
并藏其书。
以资三教学者流览。
徵文于当世铭之。
无敢命笔者。
空素知公。
乃邀游松云。
叙其所以。
公弗少辞逊。
文成四百五十言。
自书其壁。
是时松云阁閒士多属名家子弟。
读之大惊服。
于是。
冠盖博学者。
争游东庵。
有传其文至中天竺。
笑隐禅师曰。
中峰有子如此。
临济宗风何虑哉。
即言于行省丞相
以名刹起之。
而公已去东庵矣。
其松云文曰。
见到说到行到。
犹是到到。
未是不到到。
虽是不到到。
未是不到不到。
何也。
世尊四十九年。
噇了现成閒饭。
簸者两片皮。
说是说非。
说长说短。
说出许多閒言长语满世间。
狼狼藉藉。
末后知非。
无著惭惶处。
始从鹿野苑。
终至跋提河。
我于二中间。
未曾说一字。
败也败也。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亦言也。
既非常名。
言之何用。
死也死也。
孔子
乱之所由生。
言语以为阶。
乃欲无言。
谓天何言。
露也露也。
你看他者三个汉。
如向一片净洁地上。
攃屎攃尿了。
有底将灰土盖却。
有底将粪箕笤帚扫却。
有底将水洗却。
任你如何。
只是臭气还在。
引得许多蝇蚋蚤䖟蝼蚁蚤虱之类。
竞来咂啖。
各成窠窟。
头出头没。
脱离无由。
秦坑之。
永平火之。
三武灭之。
愈炽愈盛。
云门杀之。
德山骂之。
临济喝之。
弥高弥大。
树绕藤缠。
至今无个合杀。
石溪本空禅师
奋巨灵劈太华之手。
用芥子纳须弥之机。
建一阁。
扁曰松云。
绘佛祖三教圣贤诸师形像于松云之上。
及取三教之书。
悉藏松云之中。
无彼此之分。
绝人我等见真显圆融广大法门耳。
或谓辨魔拣异。
宗门眼目。
秤斤定两。
向上钳锤。
岂可雷同。
事须甄别。
曰会么。
瓶盘钗钏一金。
毒药醍醐一味。
其人不觉手舞足蹈。
而歌曰。
松云万朵兮。
溪山盘盘。
风一曲兮。
溪月团团。
冰崖笋出。
炎天雪寒。
眼睛只在眉毛上。
分付渠侬仔细看。
乌伤伏龙山
古有圣寿寺
废久。
公乃登伏龙。
喜其涌泉如乳。
奇峰争秀。
就故址棘丛中。
而卓锡焉。
次日。
乡民集者数百人。
俱言。
昨夜梦乘云圣僧至伏龙。
及见公。
与所梦无异。
遂共开荒。
为搆草庐。
久之崇成大厦。
禅者接踵而问道。
三十载如一日。
尝示禅者曰。
当台明镜。
鉴在何人。
露刃吹毛。
逢他敌者。
从上的的相承以来。
无有不因者。
心肝五脏也同。
眉毛鼻孔也同。
眼睛舌头也同。
三百六十骨节也同。
八万四千毫窍也同。
一处同处处同。
只有些子不同。
诸人还简点得出么。
阿呵呵。
纵饶沧海变。
终不与君通。
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甚众。
镇南王亦慕之。
则锡号普应妙智弘辨禅师
帝师又加圆鉴大元济禅师
东朝又赐金襕。
并加师号。
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
其隆典虽经叠下。
于题咏扁额中。
并无其制号也。
晚年钵鐼自涤。
衣衾自补。
侍僧屡窃为之。
公屡不悦。
至正丁酉六月
示微疾。
更衣集众。
书偈曰。
平生饶舌。
今日败缺。
一句轰天。
正法眼灭。
掷笔而逝。
世年七十四。
坐五十六
宋公濂。
久参伏龙。
乃述其道行以立石。
赞曰。
却名易忘名难。
贞节易忘节难。
盖名节亦虚器也。
长公入山。
惟恐不深。
重开伏龙。
一住三十载。
王公褒赠叠至。
公恬若不知。
至其生平说法。
劳劳玉齿。
如怒狮抉圆石于千仞之冈。
莫之能禦。
呜呼。
克嗣天目。
以骏发临济于一时者。
微公其谁与。
田兴元末明初 ? — 13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9 【介绍】: 元明间山东安丘人
以经商遍历江淮南北。
元至正间阻雪于颍州老子集,见朱元璋僵卧草堆,掖至旅舍,为之治汤药、备衣履,厚其资斧,使附豆船返临淮
朱元璋起兵,以客礼待之,坚不入朝。
洪武二年卒于应天。
赵介元末明初 1343 — 1389
全粤诗·卷六五
赵介(一三四三——一三八九)字伯贞
番禺人
南园五先生之一。
洪武初,屡荐不起,发愤读书。
历官医卜之说,浮屠老子之书,靡所不究。
气宇豪迈,与物无芥蒂,兴至即挥毫赋诗,人莫测其涯涘。
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因事被诬,逮赴京师
后事白南还,卒于南昌舟中。
著有《临清集》。
明史》卷二八五、明黄佐广州人物传》亦有传。
赵介诗从明黄佐《南园前五先生诗》诸集中辑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