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释慧基南齐 414 — 49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钱唐吕氏。
幼俊迈。
初弃家去。
祇洹寺慧义为童子。
至年十五。
为启宋文帝落发。
立操刻苦洞晓经史。
僧伽跋摩西域来。
入室事之。
蔡州受具足戒。
曰。
汝当道王江东
不可久留京邑
于是遍历江淮讲肆。
精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
爱其纯懿。
久留京师
与之同住。
亡。
钱塘止显明寺。
已而绝浙栖会稽山阴法华寺
学者千馀人。
宋太宗诏之。
以疾力辞。
元徽初又诏。
不得已而行。
浙江疾作。
龟山宝林寺
启普贤忏法。
高士周颙刘瓛张融
并抠衣问道。
文宣王慕仰致书。
讯法华宗旨。
乃著法华疏凡三卷。
注遗教经。
世敬仰其书为僧主
重三吴。
建武三年冬卒。
寿八十三。
释慧基
姓偶
吴国钱塘人。
幼而神情俊逸机悟过人。
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
至年十五。
嘉其神彩。
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
文帝引见顾问允怙。
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
舆驾亲幸公卿必集。
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
学兼昏晓解洞群经。
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
弘赞禅律来游宋境。
乃令入室供事。
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
曰。
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
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
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波若胜鬘等经。
皆思探玄颐鉴勜幽凝。
提章比句丽溢终古。
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荆土。
士庶归依利养纷集。
懿德可称。
乃携共同活。
及义之亡后。
资生杂物近盈百万。
法应获半。
悉舍以为福。
唯取粗故衣钵协以东归。
还止钱塘显明寺。
顷之进适会稽
仍止山阴法华寺
尚学之徒追踪问道。
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
学徒至者千有馀人。
宋太宗遣使迎请。
称疾不行。
元徽中复被徵诏。
始行过浙水
复动疾而还。
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
手叠塼石躬自指麾。
架悬乘险制极山状。
初立三层匠人小拙。
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
遂穷其丽美。
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上
及寺成之后。
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
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
士庶鳞集献奉相仍。
周颙莅剡请讲说。
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
及见访覈日有新异。
刘瓛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训。
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
致书慇勤。
访以法华宗旨。
乃著法华疏。
凡有三卷。
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
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
及注遗教等。
并行于世。
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
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
盖东土僧正之始也。
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
四远从风五众归伏。
性烈而能温。
气清而且穆。
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
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
春秋八十有五。
初基寝疾。
弟子薨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
问所从来。
答云。
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上
后数日而亡。
因窆于法华山南。
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
铭其遗德。
弟子德行慧旭道恢。
并学业优深。
次第敷讲。
各领门徒继轨前辙。
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
谅亡次沙门慧永
风姿瑰雅德行清严。
亦游刃众经。
时当讲说。
后次沙门慧深。
之弟子。
深与同学法洪。
并以戒洁见重。
深后次沙门昙与。
亦沈审有器局。
杜京产南齐 436 — 4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6—499 【介绍】: 南朝齐吴郡钱唐人,字景齐
杜栖父。
世传五斗米道。
少恬静,不乐仕进。
颇涉文义,专修
始宁东山开舍授学,并延请刘瓛等来舍讲书,倾资供待。
后复于会稽门山聚徒教授,朝廷累辟不就。
吴苞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濮阳鄄城人字天盖一字怀德
善《三礼》及《老》、《庄》,宋明帝泰始中过江,与刘瓛共聚徒教学。
齐郁林王隆昌初,征为太学博士,不就。
始安王萧遥光江祏徐孝嗣共为立馆于钟山教授,时称其为儒者。
刘琎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沛国相人字子璥
刘瓛弟。
宋明帝泰豫中,为明帝挽郎
齐高帝建元初,为武陵王冠军征虏参军
性方轨正直。
与友人孔澈同舟入东,澈留目观岸上女子,举席自隔,不复同坐。
刘瓛夜呼,不答,下床著衣立,然后应。
怪其久,曰:“向束带未竟。
”官终射声校尉
范元琰南梁 442 — 5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511 【介绍】: 南朝梁吴郡钱唐人,字伯圭一字长玉
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性至孝,为人谦敬,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遽退走,秘其事。
或有涉沟盗其者,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此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沛国刘瓛深加器异,尝表称之。
居家不涉城市。
齐梁间累征不至。
何胤南梁 446 — 5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6—531 【介绍】: 南朝梁庐江灊人字子季
何点弟。
好学,师事刘瓛,受《》、《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通佛学。
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后上表辞职。
,屡征不受。
隐居秦望山
注《周易》、《毛诗总集》、《礼记隐义》等。
范缜南梁 450 — 5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50—约510 【介绍】: 南朝梁南乡舞阴人字子真
少孤贫。
刘瓛
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起家齐宁蛮主簿
竟陵王萧子良宾客
子良崇信佛教,盛称无佛。
著《神灭论》,主张“形谢则神灭”。
子良集众僧与辩,不能屈。
齐武帝永明中,曾出使北魏和亲,与从弟范云等皆著名邻国。
,官至国子博士
梁武帝崇信佛教,曾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并集王公朝贵六十余人驳斥其《神灭论》,终不屈。
有文集,已佚。
今存《神灭论》、《答曹舍人》等。
贺玚南梁 452 — 5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510 【介绍】: 南朝梁会稽山阴人字德琏
贺循玄孙。
少传家业。
齐时刘瓛荐为国子生,举明经,为太学博士
武帝召之说《》义。
武帝天监四年,初开五馆,场兼五经博士
奉命为皇太子定礼,梁初创定礼乐,场所建议,多见施行。
步兵校尉,卒。
场尤精《》,馆中生徒常数百,弟子中明经对策者数十人。
著《礼易老庄讲疏》、《宾礼仪注》等。
释慧约南梁 452 — 535年9月16日
释慧约
字德素
姓娄
东阳乌场人也。
祖世蝉联东南冠族。
有占其茔墓者云。
后世当有苦行得道者帝王师焉。
母刘氏梦。
长人擎金像令吞之。
又见紫光绕身。
因而有孕。
便觉精神爽发思理明悟。
及载诞之日。
光香充满身白如雪。
时俗因名为灵粲。
故风鉴贞简神志凝静。
抚尘之岁有异凡童。
惟聚沙为佛塔。
叠石为高座。
七岁便求入学。
即诵孝经论语。
乃至史传披文见意。
宅南有果园。
邻童竞采常以为患。
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
乡土以蚕桑为业。
常怀悲恻。
由是不服缣纩。
季父憙畋猎化终不改。
常叹曰。
飞走之类去人甚远。
好生恶死此情何别。
乃绝膻腥。
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
梦赤衣使者。
手持矛戟谓曰。
汝终日杀生。
菩萨教化又不能止。
促来就死。
惊觉汗流。
诘旦便毁诸猎具深改前咎。
复至常所猎处。
见麋鹿数十头。
腾倚随之。
若有愧谢者。
所居僻左不尝见寺。
世崇未闻佛法。
而宿习冥感心存离俗。
忽值一僧访以至教。
彼乃举手东指云。
剡中佛事甚盛。
因乃不见。
方悟神人。
至年十二始游于剡。
遍礼塔庙肆意山川。
远会素心多究经典。
故东境谣曰。
少达妙理娄居士
宋泰始四年
上虞东山寺辞亲剪落。
时年十七。
事南林寺沙门慧静
于宋代僧望之首。
律行总持。
特进颜延年司空何尚之所重。
又随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养年踰一纪。
及静之云亡。
尽心丧之礼。
服阕之后。
却粒岩栖。
饵以朮。
蠲疾延华深有成益。
齐竟陵王作镇
风德雅相叹属。
时有释智秀昙纤慧次等。
并名重当锋同集王坐。
既后至年未隆。
王便敛躬尽敬。
众咸怀不悦之色。
曰。
此上人方为释门领袖
岂今日而相待耶。
故其少为贵胜所崇也如此。
中书郎汝南周颙为
钦服道素侧席加礼。
钟山雷次宗旧馆造草堂寺
亦号山茨
屈知寺任。
此寺结宇山椒疏壤幽岫。
虽邑居非远。
而萧条物外。
既冥赏素诚。
便有终焉之托。
颙叹曰。
山茨约主清虚满世。
齐太宰文简公褚渊
太尉文宪公王俭
佐命一期功高百代。
钦风味道共弘法教。
尝请讲净名胜鬘。
亦请开法花大品。
遇疾昼寝见胡僧云。
菩萨当至。
寻有道人来者是也。
俄而造焉。
遂豁然病愈。
即请受五戒。
齐给事中娄幼瑜
少有学术。
约之族祖也。
每见辄趣为礼。
或问。
此乃君族下班
何乃恭耶。
曰。
菩萨出世方师于天下。
岂老夫敬致而已。
时人未喻此旨。
王文宪深以为然。
孝通冥感思归遄返。
而二亲丧亡。
并及临诀。
孺慕婴号不交人世。
积时停乡以开慈道。
后还都又住草堂
少傅沈约
隆昌中外任。
携与同行。
在郡惟以静漠自娱。
禅诵为乐。
异香入室猛兽驯阶。
常入金华山采桔。
或停赤松涧游止。
时逢宿火乍属神光。
程异不思故略其事。
道士德静
于馆暴亡。
传云。
山精所弊。
乃要大治祭酒居之。
妖犹充斥。
长山令徐伯超立议。
移居曾未浃旬。
而神魅弭息。
后昼卧见二青衣女子。
从涧水出礼悔云。
夙障深重堕此水精。
昼夜烦恼。
即求授戒。
自尔灾怪永绝。
及沈侯罢郡。
相携出都。
还住本寺。
恭事勤肃礼敬弥隆。
文章往复相继晷漏。
以沈词藻之盛秀出当时。
临官莅职。
必同居府舍。
率意往来。
未尝以朱门蓬户为隔。
齐建武中谓沈曰。
贫道昔为王褚二公供养。
遂居令仆之省。
檀越为之当复入地矣。
天监元年沈为尚书仆射
启敕请入省住。
十一年丹阳尹。
无何而叹。
有忧生之嗟。
报曰。
檀越福报已尽。
贫道未得灭度词旨悽然。
俄而沈殒。
故其预契未然皆此类也。
既而留心方等研精九部。
皆蕴匮胸襟陶蓥怀抱。
显说弘通当仁不让。
劬劳汲引隆益群品。
皇帝斲彫文璞。
信无为道发菩提心。
搆重云殿。
以戒业精微功德渊广。
既为万善之本。
实亦众行所先。
譬巨海百川之长。
若须弥群山之最。
三果四向缘此以成。
十力三明因兹而立。
帝乃博采经教撰立戒品。
条草毕举仪式具陈。
制造圆坛用明果极。
以为道资人弘理无虚授。
事藉躬亲民信乃立。
且帝皇师臣大圣师友。
遂古以来斯道无坠。
农轩宪章仁义。
况理越天人之外。
义超名器之表。
以约德高人世道被幽冥。
允膺阇梨之尊。
属当智者之号。
逡巡退让情在固执。
慇勤劝请辞不获命。
天监十一年始敕引见。
事协心期道存目击。
自尔去来禁省礼供优给。
至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
天子发弘誓心受菩萨戒。
乃幸等觉殿。
降彫玉辇。
屈万乘之尊。
申在三之敬。
暂屏衮服恭受田衣。
宣度净仪曲躬诚肃。
于时日月贞华天地融朗。
大赦天下率土同庆。
自是入见别施漆榻。
上先作礼然后就坐。
皇储以下爰至王姬。
道俗士庶咸希度脱。
弟子著籍者凡四万八千人。
尝授戒时有一乾鹊。
历阶而升。
状若餐受。
至说戒毕然后飞腾。
又尝述戒。
有二孔雀驱斥不去。
敕乃听上。
徐行至坛俛颈听法。
上曰。
此鸟必欲灭度别受馀果。
矜其至诚更为说法。
后数日二鸟无何同化。
又初授戒。
夜梦从草堂寺以绵罽席路。
直至台门。
自坐禅床。
去地数丈。
天人围绕为众说法。
以事而详。
黄帝之梦往华胥。
同目连之神登兜率。
至人行止孰能议之。
而爱悦闲静祥华虚室。
寺侧依栖咸生慈道。
故使麇麚群于兕虎。
凫鹜狎于鹰鹯。
飞走腾伏自相驯扰。
非夫仁泽潜化。
孰能如此者乎。
后静居闲室忽有野媪。
赍书数卷置经案上。
无言而出。
并持异树自植于庭云。
青庭树也。
约曰。
此书美也不我俟看。
如其恶也亦不劳视经七日又见一叟请书而退。
此树叶绿花红扶疏尚在。
又感异鸟。
身赤尾长形如翡翠。
相随栖息出入树间。
中大通四年梦见旧宅。
白壁朱门赫然壮丽。
仍发愿造寺。
诏乃号为本生焉
大同一年又敕。
改所居竹山里。
为智者里。
缙云旧壤传芳图谍。
山川灵异擅奇函夏。
福地仙乡此焉攸立。
而约饭饵松朮三十馀年。
布艾为衣过七十载。
鸣谦立操擅望当时。
乃以大同元年八月
使人伐门外树枝曰。
舆驾当来勿令妨路。
人未之测。
至九月六日现疾。
北首右胁而卧。
神识恬愉了无痛恼。
谓弟子曰。
我梦四部大众幡花罗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
福报当讫。
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俨参疾。
答云。
今夜当去。
至五更二唱异香满室左右肃然。
乃曰。
夫生有死自然恒数。
勤修念慧勿起乱想。
言毕合掌便入涅槃。
春秋八十有四。
六十三
天子临诀悲恸。
僚宰辍听览者二旬有一。
其月二十九日
于独龙山宝志墓左𡒨之。
初约卧疾。
见一老公执锡来入。
及迁化日。
诸僧咸卜寺之东岩
帝乃改葬独龙。
抑其前见之叟。
志公相迎者乎。
又临终夜所乘青牛忽然鸣吼泪下交流。
至葬日敕使牵从部伍发寺至山。
吼泪不息。
又建塔之始。
白鹤一双绕坟鸣泪声其哀婉。
后三日欻然永逝。
下敕竖碑墓左。
王筠为文。
释法安南齐 454 — 498
释法安
姓毕
东平人
司隶校尉轨之后也。
七岁出家事白马寺慧光为师。
光幼而爽拔。
博通内外多所参知
年在息慈。
便精神秀出。
张永请斌公讲。
并屈召名学。
问斌云。
京下复有卓越年少不。
斌答。
沙弥道慧法安僧拔慧熙。
即要请令道慧覆涅槃法安述佛性。
神色自若序泻无遗。
问并年几。
答十九。
答十八。
叹曰。
扶风朱勃年十二能读书咏诗。
时人号才童。
今日二道可曰义少也。
于是显誉京朝流名四远迄至立年专当法匠。
王僧虔出镇湘州
携共同行。
后南适番禺
正值攸公讲涅槃。
问论数番。
攸心愧让席。
停彼两周法事相继。
永明中还都止中寺。
讲涅槃维摩十地成实论。
相继不绝。
司徒文宣王张融何胤刘绘刘瓛等。
并禀服文义共为法友。
永泰元年卒于中寺。
春秋四十有五。
著净名十地义疏并僧传五卷。
时有灵基寺敬遗光赞韬。
瓦官寺道宗
亦皆当时名流。
为学者所慕。
司马褧南梁 ? — 5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 【介绍】: 南朝梁河内温人字元素,一作元表
少传家业,博通儒术。
沛国刘瓛嘉赏,任昉推重。
初为国子生
起家奉朝请
梁武帝天监初,有司举修嘉礼,除尚祠部郎,所议多见施行。
国家吉凶礼,当世名儒疑不能决者,皆取决于
官至晋安王长史
司马筠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河内温人字贞素
孤贫好学,师事沛国刘瓛
博通经术,尤明《三礼》。
齐时,起家奉朝请
梁武帝天监初,为本州治中,除暨阳,有清绩。
入拜尚书祠部郎
累官至始兴内史。
全梁文·卷五十八
字贞素河内温人
晋谯王承七世孙,师事刘瓛
齐建武中奉朝请,迁王府行参军
天监初为本州治中,除暨阳
入为尚书祠部郎,迁王府咨议,除尚书左丞,出为始兴内史。
刘显南梁 481 — 5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1—543 【介绍】: 南朝梁沛国人,字嗣芳
刘瓛族子。
幼称神童。
梁武帝天监初,举秀才,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
好学,博涉多通。
任昉沈约等均赏识之。
后迁中书侍郎,再迁尚书左丞,除国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