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杜甫唐 712年2月12日 — 770
作品评论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
予谓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它如李义山陈无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
李赤
唐诗汇评
李赤,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江湖浪人也,自谓歌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
宣州,病心,卒。
柳宗元为之传。
有集,宋时尚存秘阁,《全唐诗》存其《姑苏杂咏》十首,一作李白诗,王安国苏轼陆游皆以为当属亦。
白居易唐 772 — 846
作品评论
高澍然《种竹山房诗稿序》
乐天取源之地何?
杜子美是已。
夫白之疏达,视杜之沉郁不类也,要其性厚而气舒,体博而完固,何一非出于杜?
其视之甚易,得之甚逸,所谓不必似之,取其自然者耳。
兹所以为唐一大宗欤?
宋之欧阳永叔陆务观皆祖杜而宗白,复为宋大宗,则白之武往尾来,其源流远矣,学之者乌可不审其自哉!
刘禹锡中唐 772 — 842
作品评论
《初白庵诗评》
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
新城公曰:“刘史部公他云:‘七律较五律多二字耳,其难什倍,譬开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满,古今亦罕矣。
……求其十分满者,惟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
’”愚谓王维刘禹锡亦有十分满者,岂反作故翁、沧溟下耶?
李贻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或为福建人
约生于德宗贞元间
幼时识欧阳詹
文宗大和二年(828)福建团练副使
历任金部司勋员外郎
武宗会昌五年(845)夔州刺史
宣宗大中五年(851)福建观察使
约卒于其后不久。
事迹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六等。
陆游入蜀记》卷六收其诗1句,误署作李贻
《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又《淳熙三山》卷八收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李贺中唐 790 — 816
作品评论
赵宦光《弹雅》
或问陆放翁曰:“李贺乐府极古今之工,具眼或未许之,何也?
放翁曰:“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求其补于用,无有也。
”予谓诗妙在兴,其次在韵逸。
若但举其五色眩曜,是以儿童才藻目之,岂直无补已乎?
陈陶唐 803 — 87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4?—968? 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或云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好游学,善解天文,长于雅颂。
自负台铉之器,不事干谒。
南唐烈祖时宋齐丘秉政,鄙其为人,遂隐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以吟咏自适,专以服食炼气为事,宋初犹在。
或云仙去。
生平事迹见于《钓矶立谈》、《江南野史》卷八及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
由于此陈陶与唐诗人陈陶时代接近,均隐居洪州西山,此陈陶传记中误载唐陈陶史料,后人多误二人为一人,此陈陶诗亦误收入唐陈陶诗集。
如《续古二十九首》云“生值揖逊历,长歌东南”,即指吴杨溥禅位于南唐徐知诰事,是诗当为此陈陶所作。
全粤诗·卷一四
陈陶字嵩伯
岭南人
世居岭表,以儒业名家。
唐宣宗大中时,挟册游学长安,声诗历象无不精究,常以台铉之器自负,恨世乱不得逞。
南唐升元中,南奔将求见烈祖李昪,自度不合,乃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
宋马令南唐书》卷十五、宋陆游南唐书》卷四有传。
诗十卷,后人编为二卷。
李商隐唐 813 — 858
作品评论
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既欲自立,势不得不行其心之所喜深奥之路。
义山思路既自深奥,而其造句也,又不必使人知其意,故其诗七百年来知之者尚鲜也。
高柄以为隐辞,又以为属对精切,陆游辈谓《无题》为艳情,杨孟载亦以艳情和之,能不使义山失笑九原乎?
皮日休唐 834 — 88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4?—883? 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于襄阳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又号醉吟先生鹿门子醉民醉士等。
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遂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为《皮子文薮》。
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
十年苏州刺史崔璞为州军事判官
陆龟蒙以所业谒崔璞,结识皮氏,相与唱和,皮陆由此齐名。
僖宗乾符二年(875)毗陵副使
黄巢军入江浙,“劫以从军”(《唐诗纪事》卷六四)。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称帝,以其为翰林学士
钱易南部新书》(卷四)等书谓其因作谶,疑讥己,被杀。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〇引《该闻录》云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
北宋尹师鲁皮子良墓志》、陶岳五代史补》卷一谓其入越国钱镠而终。
文薮》所载早期诗文多有抨击时弊、同情民瘼之作,其中《正乐府》诸什继承白居易《新乐府》,尤为著名。
皮陆唱和诗中亦不乏佳作,胡震亨赞其“《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
”(《唐音癸签》卷八)。
今人萧涤非、郑庆笃校点之《皮子文薮》较为完备。
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
沈彬五代 864 — 96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61 字子文高安(今属江西)人。
唐末赴进士试不第,遂南游湖湘,隐于云阳山
后归乡里,访名山洞府,学神仙虚无之道。
南唐烈祖李昪金陵,辟为秘书郎,入东宫世子
后授吏部郎中致仕。
宋建隆二年(961)中主迁都南昌往见,中主优礼待之,未几卒。
生平事迹散见《江南野史》卷六、《五代史补》卷四、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七一、《唐才子传》卷一〇。
早有诗名,下笔成章。
陆游誉其诗“句法清美”(《南唐书》本传)。
著有《沈彬集》1卷,《闲居集》10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19首、断句11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4。
李建勋五代 873 — 95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2 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初为升州巡官,后任李昪金陵副使
南唐建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升元五年(941)罢相,未几复入相。
中主立,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后召拜司空
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
保大十年(952)卒,谥靖
生平见马令南唐书》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〇。
建勋能属文,尤工诗。
其诗多七律,颇多题咏纪游之作。
僧文莹谓“其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玉壶清话》卷一〇)。
辛文房亦称其“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唐才子传》)。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李建勋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则记为20卷。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句4联。
宋齐丘五代吴 887 — 95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959 初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时居南昌(今属江西)
吴天祐九年(912),依李昪推官,后擢右司员外郎,累迁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
大和三年(931),归葬父,隐九华山
寻为宰相
李昪出镇金陵,召为都统判官
南唐建国,以丞相同平章事
后出为镇南军节度使
中主保大时,复入相,寻坐陷周宗,出为镇海军节度使
旋乞归九华,赐号九华先生
封卫国公,迁太傅
交泰元年(958),以结党危国,放于青阳。
次年,自缢死。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四、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
齐丘工诗能文。
所著颇多,有《化书》6卷、《祀玄集》3卷、《文传》13卷等,皆佚。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卷八七九又录存酒令2句。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3。
李昪南唐 888 — 94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昪 烈祖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937年—943年
昇元 937年十月—943年二月 或作升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8—943 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今属江苏)人。
少孤贫,先后为杨行密徐温养子,冒姓徐,名知诰
天祐九年(912),累擢升州刺史,后迁润州团练使
吴武义元年(919),拜左仆射参知政事
顺义初,加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
太尉中书令
大和三年(931),出镇金陵
次年封东海郡王
升元元年(937),即帝位,建南唐
七年卒。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生平详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及新、旧《五代史》本传。
今人诸葛计有《南唐先主李昪年谱》。
全唐诗》存诗1首、酒令2句。
查文徽五代 889 — 95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9—959 字光慎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任气好侠,人皆推重。
李昪辅吴政时,为浙西判官
南唐立,入为水部员外郎判刑部,历侍御史知杂
中主时,改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迁枢密副使
保大二年(944)江西安抚使,以功迁抚州观察使,又拜永安军留后。
八年吴越所俘,后放归,以工部尚书致仕。
朱元北降,安置宣州
卒,谥宣
生平见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及《十国春秋》本传、新旧《五代史》等。
全唐诗》存诗1首。
史虚白五代 895 — 96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5?—961? 字畏名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初隐嵩山后唐清泰中,至金陵李昪,与论进取之略,不为所采。
遂家于九江落星湾,常往来庐山间。
宋建隆二年(961)中主迁都洪州,至落星湾,复召见,赐以粟帛。
卒年67岁(一作68岁)。
宋时追号冲靖先生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八、《南唐近事》、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十国春秋》本传。
虚白世习儒学,文思敏捷,为书启表章诗赋碑颂,随口而成。
郑文宝称“虽不精绝,然词彩磊落,旨趣流畅”(《南唐近事》)。
有《史虚白文集》,今佚。
全唐诗》存断句1联。
徐知證五代吴 896 — 94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
五代吴时丞相徐温第五子。
吴时历任刺史节度使
吴让帝天祚二年(936)奉化节度使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封江王三年韩王
后又改魏王
元宗时卒,年43岁。
马令南唐书》卷八、陆游南唐书》卷八有传。
庐山》卷四收录徐知證江州幕僚同游庐山东林寺所作联句诗1首,《全唐诗外编》收入此诗。
乔舜五代 898 — 97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8—972 乔匡,一作乔舜,乃避宋太祖讳。
字亚元广陵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初为李昪所重,补秘书省正字
南唐建国,历大理评事屯田员外郎
中主保大时入为驾部员外郎,旋知制诰,迁祠部郎中中书舍人
十三年(955),因谏中主亲征周师,流抚州
后主时征为水部员外郎,改司农少卿
后任给事中刑部侍郎等职。
开宝五年(972)卒,谥贞
生平见徐铉乔公墓志》、陆游南唐书》、《十国春秋》本传。
善属文,以典赡称。
徐铉称为“词赋离骚客”(《哭刑部侍郎乔公诗》)。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拟谣》10卷,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断句2。
李徵古五代 ? — 95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8 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一作万载(今属江西)人。
南唐升元末进士第
中主保大中,事齐王景达为宫官,迁枢密副使
十年(952),出为袁州刺史
复入为枢密副使
依附宋齐丘,交结朋党挟制中主,谄害大臣,势焰熏灼,道路以目。
交泰元年(958),以枢密副使镇南节度副使
同年十二月齐丘败,徵古赐死于洪州
事迹散见马令南唐书》卷二一、陆游南唐书》卷九、《正德袁州府志》卷七。
全唐诗》存诗1首。
钟谟五代 ? — 96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960) 字仲益,其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南唐保大时,累迁吏部郎中,历翰林学士,进户部侍郎
十四年(956)出使后周,和议不成,遂留周,贬耀州司马
南唐称臣后,为周世宗召为卫尉卿,放还国。
礼部侍郎判尚书省
后因立太子事触怒中主,贬国子司业,再贬著作佐郎
建隆元年(960),赐死于饶州
生平见《南唐近事》、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
博学能文,尤好古碑,亦善诗。
马令称其贬饶州途中所作诗“其辞皆凄怆”(《南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3首。
江文蔚五代 901 — 95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1—952 字君章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进士第
二年后,坐事奔吴,累官比部员外郎知制诰
南唐烈祖时,拜中书舍人
参定礼仪制度,为南唐一代所遵用。
元宗初,除给事中判太常卿,迁御史中丞
保大五年(947),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士参军
次年,入为卫尉卿
右谏议大夫,充翰林学士权知贡举
卒谥简
有《江简公集》10卷,已佚。
马令南唐书》卷一三、陆游南唐书》卷一〇有传,《徐公文集》卷一五收其墓志,墓志中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