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若讷南宋 1051 — 1132年十月一日
若讷
字希言
嘉兴孙氏子。
初依竹庵
次谒證悟赤城
命首众座下。
化。
嗣师道。
大弘
乾道三年
孝宗幸上竺。
展敬大士
师接候称旨。
右街僧录
因诏。
于山中建十六观堂。
仍仿其制。
作堂于大内
即诏师领徒五十人。
四月八日
入内观堂
修金光护国法。
上问曰。
佛法固妙。
安得如许经卷。
师曰。
有本者如是。
上然之。
左街僧录
九年
召对选德殿
大士历代灵迹。
及法华经旨。
上曰。
最初得师。
发明此事。
遂以圆觉得法门。
譬如著棋
胜负既分。
不但并去棋子。
棋盘亦须一时并去。
师曰。
并去者。
亦不可得。
上曰。
宗说俱通。
其师之谓。
有诏令讲圆觉。
至此虚妄心。
若无六尘处。
师曰。
心本无形。
因尘有相。
尘灭心灭。
真心湛然。
上手书其语。
以赐。
又问金刚之义答皆称旨。
上曰。
朕日读此经。
今更命众。
合诵三万卷
乃降劄云。
平昔以来。
所食禽鱼之类。
伤害为多。
今仗般若。
为除此过。
庶使群生。
俱承解脱。
时沂王尚幼。
上召师入禁中。
王说法摩顶。
因以疾乞閒。
上曰。
且赐地筑室更数年。
彼此作閒人。
水边石上。
共说无生。
淳熙十一年
退处兴福。
特授两街僧录
时光宗在东宫
书归隐之扁。
赐之。
仍制赞以称其德。
及上退养重华宫
召注金刚经。
肩舆登殿。
止宿殿庐。
注成以进。
上披览。
益有省发。
绍兴二年十月旦
谓侍人曰。
吾宗通法华。
宜以此终。
乃集众修法华忏。
取道具进两宫。
端坐而化。
寿八十二。
塔于正寝。
宗教广慈法师炤之塔。
释居简南宋 1164年9月14日 — 1246
居简
字敬叟
潼川王氏子。
资质颖异。
初见佛书。
必端坐默观如宿习。
依邑之广福院图澄得度。
参别峰涂毒于径山
沉默自究。
一日阅万庵语。
有省。
遽往育王。
佛照
机相契。
自是往来其门十五年。
一时社中耆硕。
无不忘年与交。
江西
访诸祖遗迹。
莹仲温
尝掌大慧之记。
庵于罗湖。
纂所闻成书。
发挥祖道。
与师议论大奇之。
大慧居洋屿庵竹篦。
付之师巽焉。
久之。
出住台之般若。
迁报恩。
英衲争附。
鸿儒竹岩钱公。
水心叶公
皆折节问道于足下。
大参真西山
时为江东部使者
虚东林命之。
以疾辞。
乃于飞来峰北涧
扫一室居十年。
人不敢以字称。
因以北涧称之。
起应霅之铁佛西佘。
常之显庆碧云。
苏之慧日。
湖之道场。
奉旨移净慈。
所至道化大行。
师出佛炤之门。
在诸法彦中。
为神驹香象。
机格超逸。
最难攀仰。
其颂世尊初生话云。
一声㘞地便吒哩。
突出如斯大阐提
此土西天起殃害。
堂堂洗土不成泥。
又颂楞严六解一亡云。
六用无功信不通。
一时分付与春风。
篆烟一缕閒清昼。
百鸟不来花自红。
辟一室以居。
名曰室。
作赋以自见。
其略曰。
进则面墙退则坐井。
柱忽不支。
壁将就殒。
豁然而虚。
漠然而囧。
如蒙之击。
如震而警。
如无尽藏。
如大圆镜。
前山送青。
若壮士之排闼。
后山回闯。
拟良工之御骏。
抚鸿鹄而晚眺。
入冥冥而远引。
笑云烟之轻去。
漫悠悠而无定。
驻落日于西崦。
延初蟾于东岭。
是皆中所得也。
北涧集十九卷。
张公诚子
序之曰。
读其文。
宗密未知其伯仲。
诵其诗。
参寥觉范为一人。
不能当也。
北涧于人不苟合。
合亦不苟暌。
取舍去就之际。
洁如也。
叶水心诗曰。
简公诗语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师居天台委羽。
有二姓争竹山
竭产不肯已。
仙居丞王君怿。
请于师。
师作种竹赋一首示二姓。
而讼遂止。
其德音感化如此。
灵隐虚席。
赵节斋
奏师补其处。
师笑曰。
吾日迫矣。
乃举天童痴绝冲
淳祐丙午春三月二十八日
索纸书偈。
于纸尾复书曰。
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呼诸徒诫之曰。
时不待人。
以吾自励。
吾世缘馀两日耳。
至期昧爽索浴。
浴罢假寐。
然视之已逝矣。
寿八十三。
腊六十二。
葬全身于月堂昌禅师塔侧。
遵治命也。
禅师名居简
潼川王姓。
号敬叟
又称北涧
盖居北涧之日久也。
姿秀而文当世尚之。
广福读出世典。
辄弃冠。
具戒。
参别峰。
别峰指见涂毒。
涂毒示其心要。
以从前所学凑泊不可。
疑情猛切。
常立达旦。
偶过择木寮。
阅万庵语云。
欲识诸佛心。
但向众生心行中识取。
欲识常住不凋性。
但向万物迁变处会取。
于此忽省。
以为万庵与佛炤同条。
遂别策造灵隐
机契佛炤光禅师
于是往来妙喜下尊宿。
一十五年。
激扬宗旨。
大有力焉。
乃辞佛炤。
经瓯闽。
江西
过罗湖。
访仲温
仲温与论。
大喜曰。
妙喜之后一人也。
乃以妙喜居洋屿庵。
竹篦为赠。
且曰。
公之后必大。
未几出住台州紫箨。
迁报恩。
及广孝。
名大振。
退居武林飞来峰之阴。
卿士犹物色之不顾。
当是时出佛炤之门者。
灵隐善径山琰天童派东禅观上方铦。
交章劝
旴江刺史之命。
又不顾。
江州使者以东林云居力致之。
亦不顾。
乃寿北涧集。
行世。
宿儒附之。
叶水心曰。
简公话柄特惊人。
六反掀腾不动身。
说与东家小儿女。
涂青染绿未禁春。
叹曰。
狼虎之害。
世人易知也。
文章害世。
则难知矣。
狼虎在山。
藜藿不釆。
文章欺世。
耳目沉沦。
余比见近流施为阔略。
非先圣之言不言。
非古哲之迹不举。
然境风乍飘。
荣辱无主。
取快一时。
名节扫地。
则向之所言所举。
皆为饰词。
以欺世者也。
欺世之害。
甚于狼虎。
余颓躬不逮。
深为是惧。
所见所闻。
偶笔成集。
若稍存心。
欲以诗文鸣世。
则又吾教之罪人也矣。
遂燬板。
晚居净慈。
其门人大观高庵楞严纲要颂。
发其旨。
向慕高庵为人。
乃联和而序之。
淳祐丙午春
示众曰。
识得一万。
事毕了事。
衲僧一字不识。
直饶恁么。
未称全提。
禹力不到处。
河声流向西。
归方丈。
大书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至期。
言语移时。
敛目而逝。
初在紫箨。
委羽有二姓。
竹山
竭产不已。
仙居丞启讽之。
示以种竹赋。
二姓之讼遂止。
台氓谣曰。
简公笔甜如蜜。
赞曰。
桓侯有疾。
在腠理以忽扁鹊
终至骨髓。
司命无柰之何。
而末造众生。
言行参差之。
疾不啻在骨髓间也。
北涧生平行李。
惟恐针石之不逮。
然以文字得度者。
北涧法化。
宁当有别论也。
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