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字伯机。大父镗,官礼部尚书。伯机家多赐书,复嗜读。为人性萧散,工诗,不乐仕进。治别业曰泡园,作园居六十首。三山徐兴公至甬上,一见称之,题其卷曰:疏作风清,逸同云上,古惟彭泽,今有伯机。晚年合其前后诗为存俟篇行世。伯机于里中先辈作五君咏,曰:大司马东沙张公、布衣沈嘉则、杨伯翼二先生,仪部屠长卿先生,太守田叔先生。自谓前三君俱不及北面,至二屠先生,犹得侍杯酒,从容欬吐,故其风流所被,尚有存者。
字孺谷,大司马东沙公长子,人称为张长公。少负异才,省试三中乙榜,由明经授知邵武县,以不能事上官罢归。长公少豪,每出游,宾客车骑过于司马公,自白下至西陵江南千馀里,无不知张长公名字者。余君房先生尝为作赞示吴人曰:长公客吴中,左挟姝,右拥姝,前奏趋,后呼歈,若无吴门也者。及其访要离吊,专诸顾瞻霸气。太息阖庐云涌风驶。潏荡具区。差可观吾长公乎。其豪可知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孺觉,兵部尚书时彻子。以荫仕至陜西苑马寺少卿。
维基
张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号甬川、兀涯,浙江鄞县人。学者。与张时彻为叔侄亲戚,又同为南京兵部尚书,故二人有“叔侄尚书”之谓。为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以涵养为事;与王守仁多有往来,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弘治十四年(1501年),张邦奇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参与《明孝宗实录》的编写修订。以双亲年老求便,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广提学副使,任上修缮了明山书院、岳麓书院、崇正书院。之后,历职有四川提学、福建提学、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明世宗时,历职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因丁外艰归家。明世宗曾经与母亲蒋太后拜谒天寿山的皇陵。谈到择相时,蒋太后说:“先皇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张邦奇服阕后,任吏部右侍郎,并代理尚书职。明世宗欲授张邦奇为吏部尚书,被大学士李时、郭勋二人所阻。嘉靖十六年,执掌翰林院事。嘉靖十七年,任会试主考官,《玉牒》纂修官。嘉靖十八年,任太子宾客,充日讲官。后进礼部尚书,以母亲年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明世宗曾想将他召北京。严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世宗信之,此事作罢。嘉靖二十三年,张邦奇逝世。
维基
商大节(1489年—1553年),字孟坚、号少峰,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承天府钟祥县(今湖北省钟祥市)人,同进士出身。谥端悯。正德八年(1513年)以《春秋》中湖广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曾任洛阳县学训导。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一百三十二名,廷试三甲五十三名进士,授江西永丰县知县,升任兵科给事中,嘉靖七年主考戊子科云贵乡试。八年勘事江西,以外艰家居。嘉靖十六年起复原职,因科道之间互相弹劾,被贬为盐城县丞。寻迁国子监丞,历升刑部郎中。嘉靖十九年,升任广东按察司佥事,奉敕整饬高肇兵备。嘉靖二十二年,升任山东布政司督运右参议。嘉靖二十四年,任河南按察司巡河副使。后改山东参政、山东按察使,嘉靖二十八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期间募兵抵禦北方入侵。嘉靖二十九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因为当时其在外独领一军,不受仇鸾节制,而被诬陷下诏狱。恰逢当时嘉靖帝宠信仇鸾,虽然严嵩劝阻,嘉靖帝仍然坚持判处商大节死刑。三十一年八月仇鸾被杀,大节故部曲石镗、孙九思等数百人伏阙讼冤,兵部侍郎张时彻也上疏求情,但嘉靖帝仍然不听。三十二年商大节死于监狱中。隆庆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谥号端悯。
维基
屠大山(1500年5月28日—1579年2月26日),字国望,号竹墟,甬上屠氏第九世,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初授四川合州知州,进湖广川贵总督,参与平定龙许保之乱。嘉靖三十三年三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巡抚督粮。后因对倭寇作战失利而下狱,革职为民。归乡与被解职的范钦、张时彻并称“东海三司马”。
字尧卿,号东明,以进士出知随州,有治行,迁工部员外郎。时大工频起,武定侯郭勋为督,其势张甚,公以事忤之,勋谮于上,下公狱,杖之阙下,出知袁州。相嵩,其郡人也。嵩子世蕃欲取宣化公宇,公不可,世蕃怒,欲斥之,嵩曰:是抗郭武定者。踣之,适高其名,遂得寝。稍迁按察副使,备兵九江,历广西、福建、云南、陜西诸藩臬,进副都御史,巡抚南赣诸郡,擒剧贼李文彪,平其穴。疏请筑城程乡之濠居村,设一通判,以消豫章、闽粤之奸,复攻大盗冯天爵,斩之。迁兵部右侍郎,解组归。时郡中东沙张公、竹墟屠公亦以事废,与公并里居,投閒啸咏,主一时文柄,人称为东海三司马。而公筑居在两湖深处,舍径窅曲,林木翳然,不知在城市中。性喜藏书,于舍中起天一阁,尽购海内异本,列为四部。尤善收说经诸书,及先辈诗文集未传世者。与吴门王凤洲家岁以书目取较,各钞所未见相易。故浙东藏书家,以范氏天一阁为第一。卒年八十三。所著天一阁集、抚掌集。公天一阁所藏书最有法,至今百馀年,卷帙完善。适余选里中耆旧诗,公曾孙光燮为余扫阁,尽开四部书,使纵观,因得郑荥阳、黄南山、谢廷兰、魏松云诸先生集诗,录入选中,俱前此选家所未见者,其有功吾乡文献为甚大矣。
维基
范钦(1506年—1585年),字尧卿,一字安卿,号东明,浙江鄞县莫家漕(今宁波市)人,祖籍京西路邓城(今湖北襄阳)。藏书家、学者。嘉靖年间,范钦以进士出身入仕,宦游各地三十馀年,官至兵部右侍郎。范钦酷爱藏书,晚年在乡里建立浙东第一的藏书楼——天一阁,至今尚存。范钦自幼刻苦攻读,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浙江乡试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式壬辰科二甲进士,任湖广随州知州。升任工部员外郎。当时正值朝廷在京师大兴土木,武定侯郭勋督建工程,气焰嚣张。范钦因忤逆郭勋,被廷杖下狱。后出任袁州府知府,升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备兵九江。九江盗贼繁多,范钦下令卫所各率所属兵士,分别驻扎水陆两处,互相策应,盗贼溃散。升任广西布政使司参政转福建按察使,升云南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丁忧归里。守丧结束重新起用,补河南布政使,升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剿灭剧寇李文彪、冯天爵,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八月升任兵部右侍郎。当时严嵩当权,同年十月即被南京御史王宗徐等劾奏“黩货纵贼,贻患地方”,“回藉听勘”,范钦见国政日非,遂辞归乡里。范钦友爱诸弟,致仕归乡后,兴建祖祠,对亲族多有照顾。其生性爱书,每到一处,即刻意蒐集当地的各种刻本,无法购买,就雇人抄录,并兴建天一阁,将书籍分门别类收藏。当时同乡张时彻、屠大山均家居,范钦与二人多有唱和,人称“东海三司马”。
维基
邱蕣(1516年—1585年),字茂实,号月林,山东诸城,进士出身。丘蕣自幼家贫,笃行好学。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举乡试第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殿试中进士,为行人司行人。嘉靖三十三年,升刑科给事中。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倭寇六七十人在道路上流窜抢劫,从太平府朝南京进犯。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人关闭城门不敢出战,两天后离开。给事中、监察御史纷纷弹劾张时彻等守城官员罪过,张时彻上疏解释,词语多闪烁言辞。丘蕣上疏弹劾其欺骗,张时彻和侍郎陈洙被罢免。当时嘉靖帝长期不视朝,而严嵩掌控国事。丘蕣弹劾大臣独断,朝纲废弛,招致严嵩忌恨。不久,他弹劾严嵩党羽、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贪婪,谢淮被罢免。同年,严嵩亦被罢免,丘蕣弹劾从严嵩处晋升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嘉靖帝罢免了其中三人。嘉靖四十年,担任户科右给事中。嘉靖四十一年,任礼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弹劾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平江伯陈王谟、锦衣卫指挥使魏大经等人贪污求晋升,后下吏部考察,陈王谟被革职。不久,又劾罢浙江总兵官卢镗。当时蒙古进犯通州,总督杨选等人被逮捕。在蒙古撤退后,丘蕣率领同僚陈述善后事宜,并指出边疆防卫弊端。嘉靖帝认为丘蕣不早弹劾杨选,罚六十杖刑,斥为民,其馀官员被贬边疆或杂职。丘蕣归乡时,只有一箧衣服,一束图书而已。隆庆初年,起为礼科给事中,他没有赴任。随后,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因病罢免。万历帝即位后,官员交相推荐。张居正认为丘蕣的行为是「怪行」,「非经德也」,竟不予召用。。张居正死后,万历十一年(1583年)秋,起丘蕣为右通政。还未上任就被擢为左副都御史,坐一柴车赴任。在入朝后,陈述吏治积弊八件事情。他随后上疏,称当时给事中魏时亮、周世选,御史张槚、李复聘因忤逆高拱被贬,文选郎胡汝桂以忤尚书被倾,应当甄别录用。御史于应昌诬陷刘台与王宗载同罪,王宗载被戍变而应昌没有罢官。劳堪巡抚福建,杀侍郎洪朝选。御史张一鲲监应天乡试,王篆子王之鼎藉机中式。钱岱监湖广乡试,先期请张居正少子就试,恰逢张居正去世,遂私自选择王篆子王之衡中式。曹一夔身居监察院,盛称冯保为顾命大臣。朱琏则结冯保为父,游七为兄。此数人,应当重新定位,才能整治朝廷纲。不久,他升任刑部右侍郎;万历帝起用魏时亮、周世选、张槚、李复聘、胡汝桂,削于应昌、劳堪、张一鲲、曹一夔、朱琏籍,贬钱岱三级。不久,跟随中官张诚前往张居正家抄家。五月初五至江陵时,张家已饿死十馀口人。官员至张家锱铢必究,取出黄金万馀两,白银十馀万两,所得财产尚不及预计的二十分之一。丘蕣不满意,还要张家招出寄存宅外的二百万银两,拷问当中,张居正之子张敬修不胜苦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曾)省吾、(王)篆及傅作舟等”,后自缢身亡。张敬修死前留下一封血书,指责邱蕣等人“含沙以架奇祸,载鬼以起大狱,此古今宇宙稀有之事。”还直呼“邱侍郎”是“活阎王”,“奉天命而来,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怜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蕣写信:“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又江陵太夫人在堂,八十老母,累然诸子皆书生,不涉世事,籍没之后,必至落魄流离,可为酸楚。”劝他不要公报私仇。丘蕣返京后,担任刑部左侍郎,增俸一秩。之后改为南京吏部尚书,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内。赠太子太保,谥简肃。他的清廉、气节为当时舆论所称赞。
先生别字纬真,亦号赤水。少时,其家少司马竹墟公数称为异才。司马尝夜梦苍龙入室,及旦起,先生适至,心益奇之。日与大司马东沙张公共相延誉,名益重。中进士,除颍上知县,调青浦。在官建二陆祠,延接吴越间名士沈嘉则、冯开之诸公,泛舟置酒,青帘白舫,纵浪泖浦间,以仙令自许,然于吏事不废。尝有部使者,入县,言霪雨久苦,令日行水启闭,得田苗无恙。先生对曰:公所见负郭者耳,他污邪渰没甚多,今何敢隐民疾苦,以此欺公。使者绝叹服。稍迁礼部主客司主事,进郎中。其在曹,好客益甚,而橐中屡空,时解带付酒家,稍取供客。王季夏太史为作销带行纪之。西宁宋小侯,少年好声诗,相得欢甚。两家为曲宴,杯阑烛灭,每极子夜,遂中白简。解组归,过吴中,由拳父老为敛田千亩奉故侯,请从泖浦卜居。先生但与饮数日,谢归。自束发名高,睥睨当世,为诗文任心纵口,以此自豪。尝集词人四座,戏为叶虞叔咏松斋,李之文咏芙蓉池,各限数百字,言笑中,须臾卮酒,二诗并成。又与客对奕,口诵诗文,我诵彼书,书不逮诵。自叙其所作,以为姿敏而意疏。姿敏故多疾给,意疏故少精坚。今所传由拳、白榆、采真、南游诸集,皆未尝具草之笔也。既不仕,乃遨游吴越间,啸咏山川,自矜出世。已而溯旴江,登武夷,穷八闽之胜。阮坚之为晋安司理,以癸卯中秋大会词客于乌石山之邻霄台,名士宴会者七十馀人,而先生为祭酒。梨园数部,观者如堵。酒中乐止,先生幅巾白衲,奋袖作渔阳掺。鼓声一作广场无人,山云怒飞海水起立。林茂之年少下坐,先生起执其手曰:子当作挝鼓歌赠我。快哉此夕千古矣。已稍倦游归里门,客益辐辏。每置酒不过一更,辄更然烛坐斋中,填乐府词十馀纸,命善歌者王子长为定点拍唱之,随去。其繁者,自脱手至上口时,所存率十之四。有御史行部遣吏白旦日早临,家人请脩具。然先生实无一钱,且偃卧榻上,家人不敢复请。日向昃,适西陵某公遣使者来购文,以白金具札为寿。先生即起召使者入问,发缄立撰文,并作报书。遣使出门,日景未尽,即以金尽付家人,不启视。及晚年,家益贫。更出游人间,阻冻金阊,作歌从李叔玄乞米。自嘲自戏读者怜之。复留连虞山狼五间,判年始还。未几,遂寝疾。先是,吴人孙荣祖挟乩仙称慧虚子,先生笃信之。及疾革,犹扶床凝望,几慧虚飙轮迎我,怅怏而卒,得年六十三。其未行世诗文,名绛雪楼集,尚数十卷,藏于家。先生异才天纵,横视古今;里中父老传其饮中下笔,杯影尚摇,歌声初转,一挥已满,四座尽倾。莫问得传千载,只言取快一朝,亦既极词人之豪矣。先生论诗,谓杜陵自有高妙,独立处今人徒尚其粗朴,岂为知杜陵者,可称笃论生平。北面沈嘉则先生推其七言古诗海内独步。故先生于此体步骤亦适相近。当其意得处,山奔海立,斯亦一奇也。余尝谓录古人诗,要当于彼法取其独擅者耳。近家选长卿仅存一律,复非其所意得,使前人才气于何得伸。竟陵录温李诗,欲全以我法掩彼风华,然温李亦何可掩也。余既定屠先生集,合于虞山所选,读之始一快。时谓李供奉而后,先生一人而已,正以其才略同也。
维基
屠隆(1543年7月26日—1605年10月7日),原名儱,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别号由拳山人、鸿苞居士、桃花客卿、溟涬子,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文学家、戏曲家,同进士出身。屠隆的家族世居鄞县桃花渡。其曾祖屠子良、祖父屠璞、父亲屠浚并不富裕,三代布衣。父亲依靠渔业以及商贾为生。屠隆为其父六子中最幼者。屠隆幼年时即受到张时彻、屠大山、范钦的赏识。万历元年(1573)屠隆创作了《冥海波恬赋》,受到刘翾赞赏。二十岁时,屠隆在开化开馆授徒谋生。万历四年(1576)中丙子科浙江乡试第九名举人,次年联捷丁丑科进士,任颍上、青浦知县。中进士当年,屠隆为瞿九思冤案鸣不平,作《为瞿睿夫讼冤书》,成功使瞿九思获释回乡。在颍上县时,屠隆修筑了颍上东门河堤,解决了颍上的水患问题。万历六年底,屠隆赴任青浦。当时的青浦属于割上海、华亭两县而成的新设建制,非常贫困。屠隆在任上尽力治理,离开青浦时,当地士民数百人尾随送别至太仓州。万历十年(1582),屠隆上京大计(考核绩效)。万历十一年(1583)改任礼部仪制司主事、郎中等官职。万历十二年十月,和西宁侯宋世恩“宴游甚欢”,被刑部主事俞显卿弹劾。屠俞二人双双罢官回乡。屠隆罢官一事,先是万历十二年夏,宋世恩来到京城,因爱好文艺,极力想要结交屠隆。屠隆见热情难却,便与宋世恩兄弟相称。九月,宋世恩与屠隆等人宴会,席间声称,既然他与屠隆是兄弟,也要让自己的妻子去屠隆家拜见老夫人和嫂夫人,表示两家为通家,交情甚好。而此时的刑部主事俞显卿是青浦乡绅,曾经试图巴结青浦知县屠隆,但屠隆却不理会他。俞显卿因此十分衔恨屠隆,身为刑部主事的他便将宋世恩的话添油加醋,往“淫秽”上引,暗示屠隆与宋世恩夫人有染。万历帝看了书奏后下令彻查,经查并无俞氏所说事情,俞显卿便因诬告罢官了。而屠隆也因“诗酒放浪”之过罢官。此事件中,背后操纵者为徐阶。屠隆在青浦任上由于没有接受徐阶的笼络,声称“黄发大老,某敢不事之,惟谨第为明天子守三尺法,以牧此中黔首,宁能废公义而媚私门,结纳之言,不敢闻命。”遭到徐阶忌恨。屠隆在京时,徐阶花费千金使人日夜侦查他的动向,以便落井下石。屠隆的仕途因此事件而告终。罢官后,屠隆应汪道昆之邀,前往新安(歙县)加入白榆社,又在杭州参与南屏诗社。屠隆与汤显祖情谊深厚,万历二十三年(1595),屠隆在春秋两季两次去遂昌拜访了时任遂昌知县的汤显祖。期间他们共同研讨了文艺创作,游山玩水。万历二十四年(1596),屠隆创作了《昙花记》《彩毫记》《修文记》传奇三部。万历三十三年(1605)屠隆卒,年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