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汶上人,字景初,号蒲湾。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治行为山西第一。嘉靖间为户部右侍郎,赈河南饥,屡请发帑量口给食,全活无算。寻总督漕运,以军民困敝,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官至户部尚书,以诏买龙涎香,久而未获,受诬陷,下狱戍雷州,卒于贬所。
维基
刘应节(1517年—1590年),字子和,号白川,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莱州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政治人物。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乡试中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任户部广东司主事。明年庚戌秋,鞑虏入古北口,直犯京师,奉命饷军密云,明年榷税清江浦,壬子宣大发生饥荒,奉命赈济。癸丑转员外郎,迁郎中。三十四年乙卯出知怀庆府,以外艰归,服除赴阙,逾岁补顺德府,四十一年擢升陕西按察司副使、井陉兵备,兼辖三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陕西左参政,不久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丁内艰归。隆庆元年(1567年),诏起担任河南巡抚,抵禦俺答汗进攻。隆庆四年七月,进右副都御史,十月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谭纶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万历元年(1573年)七月升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仍然担任蓟辽总督。二年秋改南京工部尚书,万历三年(1575年),召为南京兵部尚书。万历五年,担任刑部尚书;之后被冯保等阉党诬陷弹劾,致仕归乡。致仕十五年,两台荐章凡十二上,再徵为南京工部尚书,皆不就,万历十八年六月在家卒,赠太子少保。
维基
曹金(1518年—1588年),字汝砺,号少川,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匠籍。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八名,登第二甲第五名进士。授南通州知州,迁山东兖州府同知。累迁浙江温处道右参议,倭寇进犯青田,曹金力守孤城,城池得以保全。晋升浙江海道副使,嘉靖三十六年十月,曹金以病湿不习南方水土,总督侍郎胡宗宪为之代请改调,嘉靖皇帝认为曹金借生病躲避困难,下令夺职閒住,升台州府知府谭纶为按察司副使代替他。隆庆初,诏起补山西按察司副使,二年正月升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七月升陕西按察使,三年正月升陕西右布政使,四年五月升左布政使,五年五月升顺天府府尹,十一月升刑部右侍郎,六年三月户科给事中曹大野弹劾大学士高拱大不忠十事,其一为高拱在皇帝生病期间,与姻家刑部侍郎曹金饮酒作乐,无视皇帝之疾苦。万历即位,隆庆六年七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二月准曹金养病归乡。万历十六年卒,赐祭葬如例。著有《万历开封府志》、《传川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泾阳人,字道行。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官吏科都给事中。万历初,以言冯保侍帝无礼、劾兵部尚书谭纶,贬为浙江布政司照磨。冯保败,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十三年,罢归。
维基
雒遵(1527年—1590年),字道行,号泾坡,陕西西安府三原县军籍泾阳县人,官至四川巡抚。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科陕西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礼部观政,隆庆二年(1568年)四月授户部主事,四年五月改户科给事中,十一月升户科右给事中,五年二月升礼科左给事中,六年三月升吏科都给事中。神宗初,冯保掌权,帝每御便殿,保辄侍立御座,遵斥其无理。不久因弹劾兵部尚书谭纶,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谪浙江布政司照磨。二年二月升太原府推官,十一月升南京户部主事,三年二月升南京兵部员外郎,六月升南京吏部郎中,四年五月改尚宝司丞,六年升尚宝司少卿,九年十月升太常寺少卿。冯保败,十一年二月升太仆寺卿,五月改光禄寺卿。十一月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十三年六月降调外任,罢归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8—1587
【介绍】:
明山东登州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间袭职,升都指挥佥事,御倭寇有战绩。三十四年,任浙江参将。以卫所兵素质不良,乃招募金华、义乌丁壮三千人,严格训练,用长短兵器相配合,有严格战斗队形。自此戚家军之名大著。在台州、横屿、兴化等地,屡歼倭寇,平定浙、闽倭患,累擢为福建总兵官。隆庆二年,因蓟辽总督谭纶推荐,调至蓟州。在镇十六年,于辖境边墙(长城)上增筑敌台,根据当地实况,编练车营,用以掩护步骑,并加强训练。蓟镇军容,自此为沿边诸镇之冠。因此为张居正所重。累进左都督。居正死后,遭排挤,调广东,不久罢归。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止止堂集》。
维基
吴时来(?—1590年),字惟修、维修,号悟斋,谥忠恪,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仙居县(今浙江省仙居县),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举人,三十二年(1553年),登进士,礼部观政,授直隶松江府推官,参与府事,任内抵禦倭寇进犯。升任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严嵩党羽、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不久,命出使琉球,未遂。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再次弹劾严嵩,因其为徐阶弟子,下狱后,张翀、董传策、吴时来三人被拷问谁是主使,三人均不承认。不久,吴时来被贬戍横州。隆庆初年,恢复吏科给事中,二月升吏科右,四月晋工科左给事中,举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北上镇守边疆。出为抚治郧阳,弹劾佥都御史刘秉仁,十一月升顺天府府丞。以荐边才,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拜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隆庆四年三月,改为广东巡抚。但给事中光懋等弹劾他滥为举荐他人,五月吏部尚书高拱趁机贬吴时来为云南按察司副使。五年二月,再为高拱门生都给事中韩楫所劾,离职冠带閒住。万历帝即位,累荐不起。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以户科右给事中周世选举荐,起为湖广副使,十二月改任通政司左通政。万历十三年(1585年)六月升任大理寺卿,九月升刑部右侍郎。万历十四年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三月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弹劾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抗旨。虽然吴时来早年弹劾权贵声震朝野,但是因这十馀年的挫折,他的晚年更多是在权贵间虚与委蛇。不久,东林党人饶伸、薛敷教、王麟趾、史孟麟、赵南星、王继光接连弹劾吴时来,吴时来被迫辞职,未离京师之前,就已经去世。明廷赠其为太子太保,谥忠恪。后礼部郎中于孔兼反对,被夺谥。
维基
徐贞明(?—1590年),字孺东,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嘉靖四十年(1561年)江西乡试第十九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初授浙江山阴县知县,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拜为工科给事中,四年三月以事降三级。历升兵部职方司主事,十一年十月改任尚宝司丞,上书建议兴修河北水利工程,在北方推行水田种植水稻,来减轻东南漕运压力。兵部尚书谭纶赏识他,推荐他为尚宝司少卿,实地勘探水利之事。十三年九月兼监察御史领垦田使,招募民工在永平等地区垦田39000多亩。他的兴修水利计划被勋戚宦官阻碍,他辞官回家,著作有《潞水客谈》。
维基
景嵩(1534年—?),字惟中,万全都司宣府前卫左所人,官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第一百二十九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六十一名,三甲第一百一十三名进士。五年(1571年)九月选授福建道试监察御史,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因弹劾兵部尚书谭纶因病失仪,被降三级调外任,贬陕西布政司照磨。累升陕西庆阳府知府,十四年(1586年)二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
维基
吴与言(1535年—1585年),字志默,一字志说,号少柏,广东潮州府大埔县湖寮人,同进士出身。广东乡试第二十九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三甲第一百七十八名进士。通政司观政,本年十月授汉阳府推官,与当权者不合,受到排挤,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升调杭州府同知。五年正月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不久因父丧丁忧回乡,守丧期满,万历二年(1574年)五月补户部员外郎,八月调兵部,三年八月升职方司郎中。蒙古王俺答受封,与言参与其事,深得尚书谭纶赏识。万历五年(1577年)十一月谭纶、与言和继任者不合,出官江西布政使司参议。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九年二月京考听降,十一年正月致仕,十三年卒。
维基
韩必显(1541年—?),字用晦,山东青州府安丘县人,民籍。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山东乡试第六十三名举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二百七十二名,三甲第二百四十一名进士。授洛川县知县,六年(1572年)十月擢授试御史,因弹劾兵部尚书谭纶,降三级调外任,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贬湖广布政司照磨,升庐州府推官,历太仆寺丞、南京户部广西司郎中,六年(1578年)正月升尚宝司丞,以事候裁。九年(1581年)十月复补原职,十一年(1583年)二月升尚宝司少卿,持节册封衡王府,十二年(1584年)三月升顺天府府丞,十四年(1586年)二月升通政司左通政,十五年(1587年)接替李汶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未赴任,即被弹劾去职。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志若,字耶溪,姓姚氏,山阴人也。母晏氏尝祷于白衣观音,祈生佳儿,梦跣足头陀谓之曰:“吾与汝作狮子儿。”觉而举。若性机颖,幼喜念佛,合掌趺坐,貌如老僧。父早丧,母孀居,七岁母病,日夜悲泣,母临终嘱曰:“汝宿僧也,无负本愿。”言讫而逝。若以遗命,寻礼会稽华严贤出家,年十七始薙染,居常切念生死,即之牛头山矢念参究。未几,从荆山法师听《法华经》于天台,即隐山中愤求向上,单栖六载,偶触境有省。年二十六,闻雪浪恩开法于南都,乃瓢笠而往,先从栖霞素庵受具,遂依雪浪座下,执业十有二载,研穷诸经论,深造玄奥。明万历己丑,携李创慧华庵,沈司马岳水部延若居之。庚寅,陆太宰五台管佥宪东溟刘柱史子威,请讲《楞严》于吴门。壬辰,讲《法华》于杭之灵隐。明年,讲《楞伽》于净慈。壬寅,栖息武林飞来峰,北有永福寺故址,废入民间,潘太常赎建佛阁禅堂,既成以若居之。三吴两浙皆宗若教化,随在列刹开演诸经论者三十馀处,坐禅五十馀期,称一代师匠云。寂于万历丁巳某月九日,寿六十有四,腊四十有七。先一日示微疾,手书遗憨山,嘱弟子曰:“我留最后供,必为献之。”明日索浴,自起更衣,端坐而逝。生平清节自守,应世皦然,三衣之外无长物,临化脱然无挂碍,盖乘夙慧般若根深,人未易察也。憨山为撷其芳菲,以诏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