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俞樾清末 1821 — 1907
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
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
当时曾国藩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
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学政
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
从此不再出仕。
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
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
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
除了苏州曲园之外,俞樾杭州西湖孤山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
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
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
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
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进士
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胡从简晚清 1844 — 1895
维基
胡从简(1844年—1895年)字敬亭四川省成都府新津县人清代著名经师大家,著名礼学大师进士
新津胡氏祖籍安徽绩溪,后迁江西庐陵
综合吴克让的《新津县乡土志》及新津胡氏族谱载,新津胡氏一世祖为宋末元初胡受,从湖北麻城迁入川西。
四世祖为胡通海,元末进士四川昌州知州,后定居永川九龙滩。
昌州大足荣昌永川等地。
五世祖为胡复初,元末庠生,不仕后充任荣县东川书院教授
六世祖为明初刑部侍郎兵部左侍郎胡子昭,与方孝孺同日殉难。
明朝传至胡应这一代始迁新津
清初胡氏另一脉相传到十六代胡大斌
又一支传到二十一代胡文魁
这两支也迁到新津
清初至清末,胡氏又相传约十代。
胡从简1844年出生于新津
由于明末清初四川的连续兵灾,当时胡家已经式微。
胡从简人穷志不穷,“编屦得钱为活。
年十九,始读书,刻苦自励。
吴克让新津县乡土志》说, “胡从简亦岳公再传子弟,邃于古义。
” 这里所说的岳公即岳逢阳,字丹崖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1832)进士
岳逢阳是清代新津县四位进士中的第二位。
岳逢阳家在新津县安西镇月花村,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嫡孙。
后来胡从简考上锦江书院邑庠生(秀才)。
1874年胡从简肄业锦江书院,时年三十。
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建立尊经书院,在全蜀学生三万人中选拔百名入学,录取率0.003。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计划通过尊经书院,以“一人学战,教成十人。
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方式为蜀中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
” 为给尊经书院选拔高才生,张之洞在蜀中主持考试,题为周礼社制考。
试毕,胡从简张之洞选拔为第一,入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即今天的高年级研究生。
据记载,胡从简“融贯礼经,《周礼》、《大小戴记》并注疏皆成诵。
”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与胡从简同时第一批考入尊经书院的杨锐宋育仁廖平等人。
他们虽比胡从简小五到十岁上下,但即使在学术上他们人人皆非等闲之辈。
胡从简能在考试中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学力之深厚。
1879年王闿运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校长)。
王闿运学问深厚,尤注重通经致用。
他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期间,重振了著名的“蜀学”,使蜀学派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的顶峰,因而在晚清及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名垂千古。
钱基博曾指出“疑古非圣,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 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足见王闿运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地位。
王闿运来到尊经书院后立即考试学生,题目是“玄端,冠端所用。
学生们答题大多依据乾嘉学派大师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等流行著作。
唯独胡从简“取证经记,曲折旁通,”立即受到王闿运的器重,提拔为斋长
古代的学院分院斋两级管理,相当于现在的校院两级。
国子监的传统,斋长在日常教学管理甚至是寝室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斋长既起着维持正常秩序的作用, 也发挥着课后协助教官监督学生言行的作用。
斋长有权对违规的学生进行惩处。
清末薛福成庸庵笔记》说,在王闿运指导下,胡从简治《》,戴光治《》,廖平治《公羊》、《榖梁》、《春秋》,刘子雄、岳森通诸经,“皆有师法,”成为蜀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廖平的学说也为后来的变法奠定了学术基础。
杨锐宋育仁则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政治领袖人物。
胡从简终成清代学大师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特别将胡从简传附于王闿运传之后,显然是视他为王闿运之得意门生。
1892年胡从简考取进士
梁启超的说法来算,清代的一个童生历经逐次科举考试,最后取得进士功名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社会和朝廷对进士都很重视。
按朝廷惯例,胡从简被授予知县即用。
七品知县,年俸45到60两白银,禄米45斛(一斛等于五斗或50 升或约为现在200斤),养廉银1200两白银。
相比之下,一户农家一年的收入均才40两白银。
胡从简被授予知县,也就是说,凭正常合法收入,他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十几倍。
对于曾在青年时期经历过贫困的胡从简来说,做官无疑是改善家庭物质生活的机会。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胡从简传》,《清代学人列传·胡从简传》记载胡从简弃官不做,“乞病归,家居治学,竟不复出。
胡从简治学极为刻苦,“恒以夜分就灯下纂录,五十而瞽。
”“所著书有《礼经考》,《礼经释例》,《周礼句读》,《大戴礼记笺》,《读礼管窥》,累六百余万言,蔚若继曲台之后。
” 只可惜这些著作今天恐怕已经毁损。
查遍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除《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以外,有关尊经书院的档案和资料现在全部不知所终,其中包括胡从简的巨著。
就连尊经书院各位进士的朱卷也都在文献中没有了踪影,只有宋育仁的还在。
鉴于尊经书院与戊戍变法的密切关系,这个现象与戊戍变法失败直接有关。
西汉学者后苍开创《》学以后,两千年以降,研究《》学的大家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朱熹等人。
由于上古历史文献流传下来的很少,文义考据及其艰难,历代学者在《》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多为论文,专著较少,而胡从简的礼学却有五部专著,六百余万言之巨。
通盘比较《清代学人列传》对各位入传学者的学术地位评价,“蔚若继曲台之后”之语的确是极高赞誉。
其意为,胡从简是继西汉经学大家后苍著《后氏曲台记》,开创《》学以后,两千年来成就最是蔚为大观的《学大师
清代学大师列传》和《清代学人列传》王闿运传一文中还指出,胡从简“蔚为经师,咸守家法,较之诂经、学海所造就者殆有过无不及焉。
” 这句评语也是对胡从简的很高评价。
清代是历史文献研究考证学的黄金时代和顶峰。
清代这方面的大家有许多。
是乾隆到嘉庆年间形成的乾嘉学派就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等。
乾嘉学派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毛奇龄等人。
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毕沅等,也出而倡导经学,著述丰富。
整个清代考据学学海中有造就者是出现在《清代学大师列传》一书中的著名学者就有370余人
胡从简能得到“有过无不及”的盖棺定论,绝对是极大的荣誉。
胡从简无嗣,收侄儿胡念祖为子,传其学。
胡念祖在学术上得胡从简真传,在尊经书院就读时也是廪生,后又任书院东斋斋长
现存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尊经书局出版物《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中刊有胡从简胡念祖他们两人的论文共15篇。
其中胡从简七篇,胡念祖八篇。
三部珍贵典籍是尊经书院留传下来的现存唯一学术书籍。
不幸中的万幸,这15篇论文就成了今人了解胡氏礼学的窥豹之管。
1895年胡从简逝世,享年54岁。
金蓉镜清末
维基
金蓉镜(1855年—1929年)初名鼎元字养寿又字学范号子篯,后更名蓉镜字香严号甸丞殿丞又号闇伯潜庵晚号香严居士香严庵主香严头陀就李乡民敬持老人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清光绪戊子举人十五年(1889)己丑进士,历任工部铅子库都水司主事湖南郴州靖州直隶州知州永顺府知府工部窑厂监督军机处章京
民国后,曾任浙江通志局分纂,嘉兴县农会会长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十日,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禹之谟,因率学生迎接革命烈士陈天华姚宏业灵枢安葬,又领导湘乡学界反对盐捐浮收,在长沙被捕,移解靖州
金蓉镜靖州知州,对禹之谟施用酷刑,被割舌,遭杀害。
辛亥革命前夕,辞官回嘉兴
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七日嘉兴光复,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时,企图活动担任分府民政长,被革命党人抵制。
民国8年(1919)太湖水患,金蓉镜等人在嘉兴发起请愿修浚太湖
同年,又筹办嘉兴城区公共阅报处,进行社会教育。
9年曾呈请北洋政府嘉兴嘉善平湖、祟德、吴兴德清6县实行减赋获准。
善书画,师事沈曾植,所作山水,简略荒率,不求工致,有书卷气。
诗有名,亦宗沈曾植,上承秀水诗派。
富藏书,卒后遗嘱将图书1364部、6228册捐于高士词(辞官回乡后,创立高士祠于南湖畔,以祭枢嘉兴历代乡贤),后转归嘉兴图书馆。
俞明震清末民国初 1860 — 1918
维基
俞明震(1860年—1918年11月22日)字恪士号觚庵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隶籍顺天府宛平县
晚清政治人物,知名于政界、诗界、教育界。
俞明震出身于山阴俞氏,至其曾祖俞世琦始寄籍顺天宛平
其父俞文葆,曾任湖南兴宁东安知县,故乔居湖南善化县(今属长沙市长沙县)
俞明震少年能诗。
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中庚寅恩科三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授刑部主事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奉台湾巡抚唐景崧奏调,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接替顾肇熙,担任台湾布政使
之后仅数日,清朝据《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与日本俞明震唐景崧、邱逢甲等组织台湾守军抗日乙未战争),成立台湾民主国,并出任内务大臣(「台湾承宣布政总理内务衙门」督办),不久因兵败,匆促离台,内渡厦门
戊戌变法期间,俞明震积极支持康、,并参与湖南巡抚陈宝箴在当地推行的新政
变法失败后,转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兼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总办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转任江西宁道
宣统二年(1910年),任甘肃提学使
三年(1911年),代理布政使
民国初年,任平政院肃政厅肃政史。
不久,辞归故里。
晚年寓居上海杭州等地,民国七年(1918年)卒。
有《觚庵诗存》四卷。
俞明震学生成才者甚众,如国学大师王伯沆、章士钊、作家鲁迅等。
章炳麟清末 1869 — 1936
全台诗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少从朴学大师俞樾学经史。
1897年任职《时务报》期间,因参与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
光绪戊戌年(1898)十月来台,主持《台湾日日新报》,并参加日人在台创设的汉诗社「玉山吟社」,翌年离台。
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同年返沪办报。
1902年再次赴日本,号召推翻清政府,与蔡元培等人组成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
1903年发表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因此触怒清廷而被捕。
1906年出狱后赴日本,参加同盟会。
1909年陶成章等人重组「光复会」,出任会长。
辛亥革命后,曾先后担任南京临时大总统枢密顾问、中华民国合会会长、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等职。
袁世凯大总统时,应召前往北京宋教仁被害后,参与反袁活动。
1924年脱离国民党,在苏州以设会讲学为业,长期从事学术著述和教育工作。
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被公认为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
〖参考欧修章太炎台湾〉,收于林庆彰编《中国知识分子在台湾》,台北万卷楼2002年10月
〗以下诗作,录自《台湾日日新报》、连横台湾诗荟》所收《太炎诗录》、吴德功编《瑞桃斋诗话》、赖子清台湾诗海》、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钱仲联《清诗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