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李鲁生明末清初 1572 — 1646
维基
李鲁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东济南府滨州沾化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历鱼台邯郸祥符仪封知县天启三年考选,六月兵科给事中,投靠魏忠贤,列“十孩儿”之一。
当时京城有“官要起,问三李”之说,“三李”即指李鲁生礼科给事中李恒茂御史李蕃
顾炎武在《圣安本纪》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权莫比”的记载,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晋李蕃李鲁生
四年弹劾应天巡抚周起元,致其削籍。
荐举阮大铖陈胤丛陈尔翼张素养李应荐马逢皋李嵩杨春茂高弘图王大年张捷十一人。
五年廷推,疏议大学士韩爌,削其籍。
十二月议改书院为忠臣祠,祀故辽阳死难文武诸臣。
六年二月吏科右给事中十一月升兵科左给事,疏请用蒙古攻东奴,以舒属国之困。
七年检讨李明睿典试湖广八月叙宁锦大捷功,升一级,赏银十五两,升太仆寺少卿
崇祯元年(1628年),以阉党被弹劾,削籍为民,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乱,逃回故里。
顺治元年,在乡杀李自成所置县官,受王鳌永招抚,授顺天府
二年七月,升顺天府
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
七月由于受到顺天督学曹溶滥送贡监贪腐案牵连,被削籍为民,寻卒。
著有诗集《海月楼集》。
王岱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湘潭人字山长号了庵
明崇祯十二年举人清康熙间荐举鸿博,官澄海知县
工诗,善书画。
少客金陵,与顾炎武王士禛施闰章等友善。
有《了庵集》、《且园近集》、《溪上草堂诗文集》等。
阎尔梅明末清初 1603 — 1679
泗阳张君慰西,于京师露摊得古古先生诗集,重订年谱,将付剞劂,督为导言。
君表章耆旧,捃摭丛残,扶义之功,倜乎远矣。
先生高节,具见君序跋中。
明之亡也,船山梨洲亭林诸老,均以光复故物为职志。
既已中蹶,不愿生灵之涂炭,乃为文字,以渐渍于文人学子之脑髓,而流衍不穷。
故革命之说,非自辛亥始,五祖之说,三点之会,其由来久矣。
舜水亡命日本,而阳明学派传播东瀛。
日本郑等族,出自华夏,等于马留。
以故清末逋逃,均受日本卵翼。
匹士之志,可以回天,王侯蚁蚁,岂不信哉!
天道好还,无往不复。
吴潘史难,启祯诗变,江浙名士诛戮殆尽。
乾隆末叶,川、陕、楚之教匪,以迄道光后之西力东渐,咸丰洪、杨一役,几屋清社。
同治中兴,汉族势力已超越曼殊之上。
乃者亲贵用事,张脉偾兴,故武昌呼,如摧枯拉朽。
非明季诸老之精神攸寄,曷以致兹?
集中《帝统乐章》,排斥猾夏,隐然为二百数十年后之背景。
自大圜视之,犹眴耳。
佛言:「一切众生,慎勿造因。
」后之览者,亦可以惕然猛醒已。
民国十一年春后十日,东吴张一麟
朱鹤龄明末清初 1606 — 1683
词学图录
朱鹤龄(1606-1683) 字长孺号愚庵
江苏吴江人
诸生
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尝笺注杜甫李商隐诗,故所作颇出入二家。
入清,屏居著述,晨夕不辍,行不识途路,坐不知寒暑,人或谓之愚,遂自号愚庵
及与顾炎武友,思覃力于经学,颇有造诣。
著述甚富,有《愚庵诗文集》及《读左日钞》14卷,《禹贡长笺》12卷,《春秋集说》22卷,《诗经通义》20卷,《易广义略》4卷,及《尚书埤传》17卷。
程先贞明末清初 1607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7—1673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德州人字正夫
入清,官工部员外郎
顺治三年告终养归。
钱谦益顾炎武均有过从,炎武德州,即寓其家。
有《海右陈人集》。
傅山明末清初 1607 — 1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7—1684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一字仁仲别署公之佗,一作公他又称啬庐朱衣道人石道人、随厉、六持、丹崖翁、丹崖子、浊堂老人、青年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乔山、侨侨黄山侨黄老人侨黄之人、傅道人、傅子、老檗禅、真侨黄、五峰道人、龙池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花翁、大笑下士
明末诸生
明亡为士,隐居土室养母。
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称老病,不试而归。
顾炎武极服其志节。
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
有《霜红龛集》等。
词学图录
傅山(1607-1684) 字青竹,后改青主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
山西阳曲人
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清初通儒无出其右者。
书法为"清初第一写家",画被列入逸品。
崇祯十七年寿阳五峰山中加入道教,改着黄冠朱衣。
顺治十一年南明委宋谦来汾州与其密谋举义,后事暴露被捕,抗词不屈,绝食九日,几死,门人以计救之,得免出狱。
康熙十七年征举博学鸿词,被迫舁至北京,以死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
后与顾炎武阎若璩李因笃朱彝尊戴本孝等数十人在太原庄、祁县丹枫阁聚会,切磋学问,砥砺志行。
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
刘体仁明末清初 1612 — 1677
维基
刘体仁(1617年—1676年)字公㦷号蒲庵直隶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人。
清代诗人。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月初四日出生,少时聪颖,五岁时于其父刘廷传膝上授《大学》、《中庸》,“一览成诵”。
十一岁时,其父于颍州对抗李自成军,城破被杀。
体仁青年时“往来兵间,为诸大帅策画”。
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与王士祯汪琬同榜,授刑部主事康熙六年刑部员外郎,继迁吏部稽勋清史司郎中,人称“刘考功”。
体仁“慷慨任侠,义气自许”,“致身华要,交游满天下”,罢归后从孙奇逢问学。
顾炎武黄梨洲等有往来。
康熙十五年(1676年)游历至钟离时,以急症骤逝,享年六十岁。
著有《七颂堂诗集》10卷、《七颂堂文集》2卷、《识小录》1卷。
钱澄之明末清初 1612 — 16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1693 【介绍】: 安徽桐城人原名秉镫字饮光
诸生
入清隐居不出,自称田间老人,与顾炎武钱谦益方以智徐乾学兄弟等都有往来。
问长于经学,尤精于《》。
文章颇有才气。
有《合诂》、《藏山阁诗文集》(别本名《田间文集》)等。
明政失纲,海内鼎沸,流贼陷京师,怀宗殉国,诸王拥行朝虚号,播越于江、浙、闽、粤间,卒以覆亡。
呜呼!
明之自蹙其国也,廷臣搆于上,奄宦乱于中,贪鄙鲜耻之夫盈天下,泰然居民上,日从事脧削,民无以遂其生。
及根本动摇,大命将去,虽有英君哲相起而图之,然亦无可为救。
国家之民气,百年养之而不足,一朝丧之而有馀,呜呼!
此岂独有明一代然哉?
明之亡也,在下者颇多忠义奋发之士,其民气似非无一可用者。
士或效力行阵,奔窜颠越,不易其志;穷阴闭结之气,郁而无所发,或托之文字,摅其忠爱之念。
当中原板荡,不能拨乱世反之正,行道于当时,穷愁著书,传之来祀,使天下正义不绝如缕,若梨洲亭林船山二曲先生者,足以风矣。
田间先生,胜国逸老之一也,学既宏富,又负经世之略,所著《诗学》《易学》《庄屈合诂》及《诗集》《文集》已梓行矣,惟《藏山阁》以多忌讳语,未能付剞劂。
其已行之诗文集亦列入《四库违碍书目》,版籍不存,识者憾焉。
龙潭室主曰:昔孔子生周之世,闻扬殷之三仁;汉室文网疏阔,司马迁乃成《史记》。
韩昌黎谓「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以朝代兴革之故,霸者虽能取夺于一时,而公理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盖自有未能湮废者也。
予读兹集,可以观明代兴亡之理由,天地之气之所以赋畀于吾民者,犹于是乎在。
故谋之璱楼,毅然印行之,俾广其传。
田间学业已自不朽,名以久而弥彰,而又何待予之喋喋耶?
是书校刊之役,阅时凡三月,于其发行也,爰为之序,以志来者。
戊申十一月龙潭室主。
僧髡残明末清初 1612 — 16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约1692 【介绍】: 僧。
湖南武陵人俗姓刘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又号石道人残道人等。
幼孤,自剪发投龙山三家庵为僧。
遍游名山,与顾炎武钱谦益周亮工等人皆有交谊。
后住金陵牛首山栖幽寺,为堂头和尚
善画山水,喜用秃笔、渴笔,专长干笔皴擦,意境奇奥幽深。
书法亦自成一体。
石涛并称“二石”,与程青溪并称“二溪”。
为清初四高僧之一。
张尔岐明末清初 1612 — 16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1678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济阳人字稷若号蒿庵
张行素子。
季诸生
入清不仕。
逊志好学,笃守程朱。
所居败屋不修,种蔬果养母,题室名为“蒿庵”,教授乡里终其身,卒于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治《仪礼》最精,有《仪礼郑注句读》,为顾炎武所赞赏。
另有《周易说略》、《春秋传义》、《小正传注》、《蒿庵集》、《蒿庵闲话》等。
曹溶明末清初 1613 — 1685
维基
曹溶(1613年—1685年)字洁躬号秋岳晚号倦圃锄菜翁金陀老人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藏书家,同进士出身
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崇祯九年(1636年)浙江乡试第三名,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名,官至监察御史
明亡仕,仍为御史,官至户部侍郎广东布政使,后左迁至山西阳和道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陈之遴并列“江浙五不肖”。
曹溶历仕明清两朝,虽为贰臣,却与明遗民顾炎武屈大均交往甚密,并帮助傅山化解官司。
顾炎武曹溶交情笃厚,《静惕堂诗集》收有曹溶酬赠顾炎武的九题十一首诗。
顺治十三年朱彝尊曾于为曹溶广东布政使幕僚,其后又随曹溶山西大同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曹溶时任山西按察副使,与顾炎武雁门访李因笃
康熙六年(1667年)秋,告老辞官,从此不再涉入仕途,曾被举博学鸿词科而不就。
喜好宋元文人集,收藏甚广,筑有“静惕堂”。
朱彝尊竹垞诗话》称曹溶“博征文献,集三百年名公卿手书墨迹,装璜成册,多至七百家。
晚年自号锄菜翁,筑室范蠡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
归庄明末清初 1613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玄恭号恒轩,入清改名祚明,晚年居庙称圆照,又有归藏、归妹、归乎来、元功、园功、悬弓、尔礼普明头陀、鏖鏊钜山人等字号。
诸生
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
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穷困流离。
生平喜骂人,虽失之偏激,实多仗义执言。
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
有《悬弓》、《恒轩》等集,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词学图录
归庄(1613-1673) 字玄恭又字尔札号恒轩,又有归藏、归妹、悬弓、圆照、园公、普明头陀、鏖鏊钜山人等别号,入清更名祚明
江南昆山人
诸生
少与同里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目。
其文不立间架,不事涂泽,有苍苍莽莽之势,诗神气飞腾,奇在骨。
所为《万古愁》杂曲,尤称奇作。
词作极少。
有《归玄恭遗著》,今人辑有《归庄集》,词在集中。
王建常明末清初 1615 — 16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94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邠州人字仲复
弃举业,隐居不出,以著述自娱。
所撰《律吕图说》为顾炎武所赞赏。
又有《复斋录》。
王夫之明末清初 1619 — 1692
词学图录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另有双髻外史一瓢道人等别号,中年一度更名壶
衡阳人
崇祯举人
初在衡山举义军抗清,败走肇庆南明永历帝,授行人司行人
从军瞿式耜部。
后见复明无望,决意隐遁,居衡阳石船山,著述终老,学者称船山先生
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学者,后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曾撰《夕堂永日绪论》、《诗绎》传其诗论。
有《姜斋文集》、《姜斋诗集》。
今人辑有《王船山诗文集》。
词集名《鼓棹初集》、《二集》及《潇湘怨词》,亦合称《姜斋词》。
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
字而农号姜斋
湖南衡阳人
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
清初曾参与抗清活动,官南明政权行人司行人,后隐居衡阳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
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有各类著述近百种。
王夫之曾四次到武昌参加乡试,所作诗文涉及黄鹤楼处多有。
崇祯十五年壬午科乡试时,王夫之黄冈王源曾、熊寔(字渭公)等百馀人会于黄鹤楼,“拈韵赋诗”。
有诗《黄鹤须盟大集用熊渭公韵》;所作《广哀诗》有“黄鹤高楼,酹酒邀江月”之句。
王弘撰明末清初 1620 — 16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97后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华阴人字无异一字文修号山史待庵
诸生
博雅能文,究心理学,藏古书画金石甚富。
三李(颙、、因笃)并为关中人士领袖
顾炎武欲定居华阴弘撰为营斋舍。
康熙间,以鸿博征,不赴。
有《砥斋集》、《华山志》、《西归日札》等。
陈上年清初
维基
陈上年(?
—1677年),字祺公直隶清苑(今属河北)人。
清初官员。
陈上年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
巩昌府推官,内迁兵部
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京担任泾固道
顺治十七年(1660年),转任山西布政使司参议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雁平道(今山西代县)
李因笃长期寄居陈家担任塾师,“其投契之深,有同骨肉”。
康熙五年屈大均亦寄居陈上年家中,由李因笃撮合,娶王壮献之女华美为妻室。
顾炎武傅山等人都曾获陈上年资助。
康熙六年(1667年)上年裁缺归里。
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起用为广西分巡右江参议道
吴三桂反清,扣押巡抚傅弘烈,并威胁上年投降,上年不为所动。
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幽絷而死。
张弨明末清初 162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山阳人字力臣号亟斋
家贫为商,博雅好古,尤嗜金石。
顾炎武,曾为刻《音学五书》。
晚年入京师,奉王士禛为师。
有《张亟斋遗集》。
潘柽章明末清初 1626 — 16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6—166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力田一字圣木
潘耒子。
诸生
专精史事,曾著《国()史考异》,顾炎武服其精审。
南浔庄氏《明史》狱遇祸。
有《明史乐府》、《观复草庐剩稿》。
李颙清 1627 — 1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7—1705 【介绍】: 陕西盩厔人字中孚又字二曲,一云二曲乃号,别号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
嘉庆时避帝讳,改“”作“容”。
少时家贫自学,博涉经史。
学宗陆、王,对晚明王学专好谈玄,则颇表不满。
康熙间在东南无锡江阴等地及陕西富平华阴讲学,学者颇多。
陕西地方官荐隐逸,礼部荐博学鸿儒,皆坚辞不受,甚至绝食自刎以表决心。
从此避居土室,反锁门户,除与顾炎武一见外,不与人往来。
康熙西巡召见,以废疾辞得免。
有《四书反身录》、《二曲全集》。
吴任臣清 1628 — 16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9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志伊一字尔器初字征鸣号托园
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列二等,授检讨,充纂修明史》官。
李因笃毛奇龄等为友。
顾炎武亦服其“博闻强记”。
有《十国春秋》、《周礼大义补》、《山经广注》、《托园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