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全台诗
王忠孝(1593~1666),字长孺,号愧两,福建惠安人。明崇祯元年 (1628)进士,担任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因而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廿八月。后虽有多次平反机会,但均未能复职。崇祯十七(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之变后,他曾投入福王幕下,为反清复明奔走数年。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师攻下厦门、金门两岛。忠孝知事无可为,乃应郑成功之邀,与好友辜朝荐于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三月东渡澎湖,四月移居台湾。忠孝留台期间,颇受郑氏父子礼遇,与宁靖王、沈光文、徐孚远诸遗老时相过从,于旅台之第四年病逝台湾,享年七十四岁。王忠孝生平诗作无多,据《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一书,自卷九迄卷十一,所载诗作不过九十五题,约百馀首。王忠孝诗的内容,主要以反映明清鼎革之际的时代动乱为主,可纳入明代遗民文学的传统来观察。 目前可见王忠孝作品,最齐全者为台湾省文献会于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根据书前〈点校说明〉,该书乃据王忠孝后裔所辑之未刊本,原有十二卷,而台湾省文献会之刊印本,仅保存传志类中的〈王忠孝传〉、〈王氏谱氏〉二文为附卷,故今刊印本,共分十一卷,另有附卷一卷。另外,江苏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王忠孝公集》(福建丛书第二辑之八),由福建师大教授方宝川根据上述抄本重新整理,并以福建师大抄本为底本刊印。以下所录即以方宝川编校的《王忠孝公集》为底本,参考台湾省文献会出版之《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廖振富撰)
全台诗
郑成功(1624~1662),初名森,字明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十五岁补南安县博士弟子员,崇祯十七年(1644)师徐孚远、钱谦益,钱氏为他取名「大木」。次年唐王在福州赐姓朱,改名成功,俗称国姓爷。清兵南下时,其父郑芝龙降清,母亲翁夫人殉难,郑成功慷慨起义。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1655)册封延平王,尊奉在金门的监国鲁王及宁靖王,并且礼遇卢若腾、王忠孝、徐孚远、沈佺期等遗臣。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打败荷兰,取得台湾。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台南,年三十九岁。 彭国栋评其诗:「五言雅近选体,七言直写胸臆,不刻意求工,而忠义之气,溢于言表,相娱能几何,胡不自结束诸语,微伤局促,殆为不永年之徵。」编者辑录郑成功诗作的主要底本为《延平二王遗集》,目前台湾通用的版本则是杨家骆主编、刘雅农总校的《民族正气丛书》本,由台北市世界书局在民国四十六年(1957)九月用照相制版重刊清钞本问世。〖参考杨家骆〈《延平二王遗集》系年考〉,《延平二王遗集》。〗同时再比对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许丙丁《台南市志稿文教志》、陈汉光《台湾诗录》参校,辑录郑氏在台诗作仅一首。(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