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张曾扬清末民国初 1852 — 19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2—1920 【介绍】: 直隶南皮人字小帆
同治七年进士
编修
湖南广东两省知府
福建盐法道,整顿盐政有成效。
光绪三十一年,任浙江巡抚
三十三年,反对试行沈家本所订《诉讼法》,谓“中国礼教功用远在法律上”,且“治乱国用重典,犹惧不胜,骤改从轻,何以为治?”同年,遣兵捕革命党人秋瑾,处之死地,激起舆论反对。
江苏,又调山西,称疾而归。
僧廉泉清末民国初 1868 — 1931
词学图录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
无锡人
杭州上海有别墅皆号"小万柳堂",远祖廉希宪为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钓鱼台构别墅,周植柳数百株,名之"万柳堂",此盖袭之,以怀先德也。
杭州小万柳堂在花港观鱼处,亦名廉庄,后归蒋国榜,即今之蒋庄也。
27岁中进士
曾参与"公车上书",结识孙中山徐锡麟苏曼殊、吴稚晖等。
辛亥后隐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号本此),殁即葬此。
有名句"夕阳穿树补花红"。
  吴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号万柳夫人
桐城县高甸人
廉泉妻。
生于桐城派文学家庭,父吴康之(号鞠隐),与吴汝纶为族兄弟,历任山东恽县等地知县,为官期间结识山东齐河县知县无锡人廉仲高,订儿女婚约。
光绪十一年结婚,在无锡南门水獭桥居住十二年,后随丈夫移居北京
以诗书闻,瘦金书尤佳,慈禧称赏所书《楞严经》,特予召见,受两宫赏赐。
光绪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绍兴古轩亭口,吴方病,即约盟妹徐自在杭西泠桥畔买墓地,义葬秋瑾,并手书墓碑"鉴湖女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
上海"小万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遗像,改堂名"帆影楼"为"悲秋阁"。
袁世凯称帝,愤然作万言书,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
田星六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9
词学图录
田星六(1872-1959) 又名兴奎号晚秋居士
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
光绪十七年(1891)应童试,有"晚凉风卷洞庭"之句,深为督学江标所赏,数年后,贡入太学,补岁进士,在乡下教私塾六年,以品学兼优被选入常德西路师范,次年熊希龄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师范学院,与黄兴秋瑾、朱苓溪、王时泽、程潜、陈强等常相往来,与黄兴最善。
入中华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南社。
建国后任凤凰县人民政府委员,省文史馆馆员。
尝至柳亚子设宴款待,林伯渠陈叔通、朱早观、傅作义等陪座,周恩来亦往看望,柳亚子恳留共修《明史》,以北地天寒不适而归。
有《晚秋堂诗集》八卷、词八卷、文百余篇。
徐锡麟晚清 1873 — 19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3—1907 【介绍】: 浙江山阴人字伯荪
光绪二十七年绍兴府学堂算学教习
二十九年,赴日游学,在日参加留学生活动,决心革命。
归至上海,入光复会。
联络会党,以谋推翻清廷。
三十二年,捐资为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
次年秋瑾密谋浙皖同时举义,在安庆枪杀巡抚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起义,战败,被俘就义。
徐自华清末至民国 1873 — 1935
词学图录
徐自华(1873-1935) 女,字寄尘号忏慧词人
浙江石门(今桐乡)人。
光绪二十年(1894)南浔徐氏,七载夫殁,孀居。
创办浔溪女学,自任校长,交秋瑾,助办《中国女报》。
秋瑾罹祸,为之营葬。
又议立秋社,被举为社长。
民国,在沪创办竞雄女学,任校长
为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
词步趋李清照朱淑真
有《听竹楼诗稿》、《忏慧词》。
人物简介
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浙江桐乡人
出身名门望族,是南社女诗人、秋瑾女侠的挚友,其一生由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转变为革命志士的挚友,从哀怨命运多舛的旧式妇女成长为投身民主革命的文艺战士。
吕碧城清末至民国 1883 — 1943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
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
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
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
1903年春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
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
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
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
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陈伯平清末 1885 — 19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5—1907 【介绍】: 清末浙江会稽人原名渊字墨峰号白萍生
初入福建武备学堂肄业。
光绪三十一年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得识徐锡麟
后赴日本学警政,回国后助秋瑾办《中国女报》。
光绪三十三年安庆,与徐锡麟发动起义,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在战斗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