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魏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0
【介绍】:
十六国时汉国人。匈奴族,字玄泰。刘渊子。渊死,和以太子嗣位。在位一月,欲杀其兄弟刘聪、刘裕等,反为刘聪所杀。
全晋文
晖仕慕容超,为尚书左仆射左军将军,拒刘裕战死。
全晋文
范仕慕容德,为中书侍郎,超嗣位累迁尚书令,刘裕伐燕,表为散骑常侍。
全晋文
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交之后,初为府参军,历宜昌柴桑令,去职,与周续之陶潜皆不应徵命,号寻阳三隐,刘裕以其不屈,旌其号曰遗民,有《玄谱》一卷,集五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江东人,字延之。官西戎主簿。东晋末,尝从刘裕西征姚泓。撰有《西征记》、《甄异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彭城人。刘牢之之姊。牢之为桓玄所害,常思报复。及何无忌与刘裕定谋,夜于屏风里草檄,母窥知而说以桓玄必败晋师必胜之理。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贾氏。雁门楼烦人也。年十二。随其舅令狐君。学于许洛间。博极群书。得老庄之要。风鉴朗拔。在诸生中。龙章凤姿。照映鱼鸟。既冠。将渡江与范宣子俱隐。值中原乱。兵戈塞路。闻道安在太行恒山寺讲般若。遂与弟慧持俱造之。一面归敬。愿落发。就弟子之列。以终业焉。既受具。以大法为己任。年二十四即就讲说。秦建元九年。襄阳平安公为朱序所得。因决别。南抵荆州。止上明寺。欲游罗浮。泊舟浔阳。见匡山爱之。庐于山阴。以杖卓地曰。有泉当住。泉忽涌。因定居焉。常诵经泉上。有龙出听。因号龙泉寺。沙门慧永住西林。恨所居逼侧。不能多容。而请太守桓伊。为立东林寺。古传有佛影在月氏国那竭城南。古石室中。去流沙。一万五千八百馀里。欲往瞻礼。恨骨不能飞。有西域道士。为远画之壁间。远著铭五章。能疏其妙。陶侃镇广州。有渔得阿育王所铸文殊像于海中。送寒溪寺。寺主僧珍径夏口。梦寺火而像不坏。驰归果然。侃以其威灵。及移镇。使人迎之。十辈不能举。既而登舟又没。终不能得。及远创寺既成。而像自至。盖其诚感然也。故时人为之谣曰。陶维剑雄。像以神标。云翔泥宿。一何遥遥。可以诚致。难以力招。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士民季硕等十八人。从远游。乃于无量寿象前。使刘遗民著文。立誓期生西方。殷仲堪如荆州。过山中临北涧。听远讲易叹曰。识尽精微。不受拟度。世间安有此等人品乎。俳佪终日而罢。卢循初据江州。尝诣远。远少与循父嘏善。见循欣然。道旧。有谏者曰。循返逆。公与厚。祸斯至矣。远曰。我佛法中。情无取舍。岂不知为识者所察。非吾所惧也。及武帝讨循。屯桑尾。有以远交循为言。武帝曰。远公世外人。其可以是量之哉。遣使送敬。且饭僧。闻罗什入关。遣书通好。献比量衣裁。使登高座。为著之。并漉器皆珍贶。什答书。其略曰。经言。末后东方有护法菩萨。勖哉仁者。善弘其事。有偈曰。既以舍染乐。心得善摄不。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否。必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禅智慧。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住。仁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远又以书答其偈曰。本端竟何从。起灭有无际。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相更相乘。触理自生滞。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时无悟宗匠。谁将握玄契。来问尚悠悠。相与期卒岁。初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云寿令长远而已。远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哉。乃著法性论曰。至极则以不变为性。得性为体极为宗。罗什见论曰。边国人未见经。便暗与理合。岂不妙哉。秦王姚兴致书。饷远龟兹细缕杂变像。以伸款敬。又姚嵩献珠像。并释论云。大智论新记。龙胜所作。法师当冠以序。昭示万世。此邦道士。同所钦闻也。远以书辞不敏。文多不载。然恨大论文多。钞其要。为二十卷。桓玄讨殷仲堪。军经山北。邀远出虎溪。远称疾不出。玄自入山。左右谏玄。勿复拜。及见远。不觉致敬。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答以立身行道。当自有意。岂以剪发文身。让季历而非泰伯乎。玄出山。谓左右曰。实生所未见也。玄后以震主之威。苦欲致之。而远坚卧不动。俄而玄欲沙汰僧众。且谓。唯匡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于是远以书抵玄。其词皆阳纵而阴夺之。成帝幼冲。庾冰用事。以沙门应敬王者。而尚书何充。仆射褚翌诸葛恢等。奏议不应。众议同何充等。门下观望駮议纷然。玄在姑熟。以书问远当不。且曰。此一代大事。不可令朝廷失体也。得八座书。今以似君。君其件件详论不敬之意。以释其疑。便当行之。远答书。其略曰。伽黎非朝宗之服。钵具非廊庙之器。会玄篡位。下书曰。佛法宏大。所不能测。昔推奉主之情。故兴其敬。今事既在己。宜尽谦礼。诸道人勿复致礼也。远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凡五首。妙尽物情。玄西奔。安帝自江陵还京师。辅国何无忌。劝远候迎。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问。远脩书叙悃诚。帝佳之。谢灵运恃才气出人上。见远悠然意消。远卜居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以虎溪为限。以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示疾。至六日困笃。大德耆宿。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蜜水为浆。乃命律师捡卷。未见而终。寿八十三。遗命露骸松下。弟子不忍收葬。浔阳太守阮保。于山西岭。凿圹开𡑞。有文集十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2
【介绍】:
东晋琅邪人,字灵秀。世奉五斗米道。叔父泰以天师道聚众见杀,恩流亡海岛。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之子元显当权。安帝隆安三年,元显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当兵,群情激忿,恩因聚众起事。攻上虞,陷会稽,吴中八郡一时响应,众至数十万。恩自号征东将军。寻为谢琰、刘牢之所破,逃入海岛。次年,再破馀姚、上虞。谢琰败死,朝廷大震。五年,从水路至京口,图取建康。东晋倾全力防守,恩入海至郁州,为刘裕所败。元兴元年,攻临海,为辛景所破,赴海自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3—363
【介绍】:
晋下邳僮人。名安宗。赵裔女。宋武帝刘裕母。晋哀帝兴宁元年四月生刘裕,以产疾卒于丹徒。刘裕即帝位后,追崇孝穆皇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渤海饶安人,字仲远。刁彝子。晋安帝隆安中,为始兴相。不拘名行,以货殖为务。桓玄篡位,拜右卫将军。刘裕讨玄,畅与弟刁弘谋袭裕。为刘毅所破,伏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渤海饶安人,字伯道。刁彝子。晋安帝隆安中,为广州刺史。不拘名行,以货殖为务,富资产。桓玄称帝,以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镇历阳。刘裕讨玄,逵执裕参军诸葛长民,槛车送玄。值玄败,弃城走,为下人所执,斩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字承祖。简文帝婿。任吏部郎、迁左卫将军。建议任用桓玄以抑制殷仲堪等。寻以疑误朝算,免官。后代王凝之为中护军。桓玄执政,以修都督六州,任右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玄篡位,以为抚军大将军。玄为刘裕所败,修被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彭城沛人,字伯群。刘毅兄。为殷仲堪中兵参军。尝以言得罪桓玄,玄遣追杀,仅而获免。后为竟陵太守。玄纂位,刘裕、刘毅谋讨之,迈将应之,惧祸,告玄,封重安侯,一宿又杀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高平人,字庆子。少有志力。初为会稽王骠骑行参军,迁东莞太守。与刘裕有旧,裕将讨桓玄,凭之墨绖赴军,拜建武将军。与玄将皇甫敷战,兵败被杀。追封曲阿县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太原祁人,字元德。王懿兄。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淝水之战,苻坚大败,睿与懿起义兵战坚将慕容垂,兵败。太元末,徙居彭城。后为刘裕所知。值桓玄篡位,裕谋讨之,使睿袭玄。事泄,为玄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彦猷。王愉子。少有美称而实无行。以桓玄甥大见宠爱,为太尉右长史、中书令。安帝元兴二年,玄称帝,刘裕起兵讨玄,为冠军将军,迁荆州刺史。父愉既为桓氏婿,父子宠贵,又尝轻侮刘裕,心不自安,谋作乱,事泄,绥亦被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茂和。王坦之子。初为骠骑司马,后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殷仲堪、桓玄发兵反,愉奔临川,为玄所得。玄篡位,以为尚书仆射。刘裕起兵,为前将军。愉既为桓氏婿,父子宠贵,又尝轻侮刘裕,心不自安,潜谋作乱,事泄,被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陈郡人。殷仲堪子。仲堪为桓玄所逼自杀,简子载丧下都。葬丹徒,居墓侧。刘裕讨玄,简子率私僮客追玄。玄死,简子食其肉。战死于桓振之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5
【介绍】:
东晋任城人,字长道。家世贫素,躬耕好学。生而兔唇,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名医为修补之。初为州主簿。桓玄称帝,刘裕讨之,玄败,拜豫州刺史。击破桓歆。晋安帝义熙初,进吴国内史,寻转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为布衣时不以贫贱为耻,登高位不以富贵骄人,论者称之。卒谥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7
【介绍】:
东晋陈郡长平人。桓玄姊夫。仲堪从弟。少有才藻。仲堪荐于司马道子,引为骠骑参军。后为司马元显长史。及桓玄入建康篡位,仲文奔赴,为咨议参军,宠遇隆重,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玄败归朝,迁东阳太守。不得志。安帝义熙三年,以与永嘉太守骆球等谋反,为刘裕所杀。善属文,为当世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