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白珽宋末元初 1248 — 1328
字廷玉钱唐人
八岁能赋诗,长,习为科举业,轰然有声场屋间。
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昼翻夜诵,灯坠花穴帽不知也。
丞相伯颜程承旨钜夫刘中丞伯宣前后交荐,辞不赴,李文简公力起之。
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行教授事,寻转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秩满,署淮东盐仓太使,谢事,养疴海陵
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
结庐西湖金沙滩,有泉自天竺来,及门而汇,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
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
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
所居多,先是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而殁。
廷玉有二子,盖先兆也。
所著曰《湛渊》。
剡源戴帅初评其诗,甚似渡江陈去非,而尝讳言去非
其赋《铜浮沤》一篇,尤清驯可念。
紫阳方万里称其冠绝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气。
庐陵刘会孟谓其不为雕刻苛碎,苍然者不惟极尘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
皆确论也。
苏伯衡元末明初
伯衡字平仲金华人
明初为国子学录,迁学正
被荐擢翰林编修,辞归。
洪武十年学士宋濂荐以自代,复以疾辞。
后为处州教授,坐表笺误,下吏死。
有《平仲集》十六卷。
(田按:平仲以古文鸣,宋景濂《送平仲还乡序》云:「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荄,或卉或条,或小或大,或圆或偏。
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
」又云:「司马温国公光资治通鉴》成一家言,宋之后,元承之
宋有李焘,虽尝著为编年,异同之论,皆并存之,盖不敢当作者之任。
元史》新修。
十四朝之行事,亦颇粲然可观。
有能搜纂以续司马之书者,将不在今日乎!
平仲学术富而辞章美。
其东还也,将操笔削而成百代不刊之典。
」其为老辈推重如此。
平仲之官学录也,在丙午七月
吴元年丁未学正,见所作《国子学同官记》。
其被荐在洪武元年庚戌,集中有《庚戌七月九日晡时御笔宣唤》诗云:「玄霜湿雾动龙香,水殿书题爱晚凉。
虮虱小臣惟感愧,姓名衣被五云章。
」《明日入见奉天门口号》云:「玉阶俯伏聆天语,金匮抽书亦许陪。
」又《明日诣相府控辞述怀》云:「只缘多病兼无似,只合山林送此生。
」盖引见后授编修,即以病辞也。
其官国子前后五年
胡仲子跋《平仲集》云:「平仲太学六年。
」《提要》疑为史误。
余详检本集,盖仲子误加一年,史不误也。
集中又有《被留校雠元史史馆杂书》诗云:「笔削自从尼父后,文章无过马迁优。
坐销官烛知无补,丝络翻惭进庶羞。
」盖辞官后又被留史馆至明年始得还也。
平仲夙怀恬退,《连雨杂书》诗云:「决去胡不早,无营尚盘桓。
」《东斋夕书》诗云:「偶随孤鹤行。
时见辣萤度。
即此有馀欢,何况山中去。
」厥后景濂荐以自代,力辞还山。
二十一年聘主会试,后辞还。
寻授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下狱死。
二子恬、怡救父并被刑。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其为斯人言哉!
平仲集》十六卷,诗仅一卷,非其所措意,而泽古既深,风格亦自骞举,其他著述无闻,集本近亦罕见,馀假之江阴庆云自在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