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释如珙南宋 1222 — 1289
如珙
字子璞
永嘉林处士
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女举三子。
师其季也。
生于宋嘉定壬午
处士
以师孩孤。
狷洁不肉食。
难养于俗。
其季父。
有为禅沙门者。
名正则
年十五从其祝发。
预戒后即行参访。
初从石田于灵隐
及痴绝至。
犹留从之。
然终疑碍无入。
天目礼禅师太白众盛。
往投以疑。
目察其可受。
为举南山东海乌贼。
师儗对。
目随掌之。
因忽有省。
遂留给侍。
国清断桥。
明眼谨肯可求藏主得师。
桥迁净慈。
为第一座。
桥尝言。
第一座有行解。
可师表宰相
乃以师领雁山灵岩禅寺
说法嗣天目
师疾宗唱之滥古响。
瘖郁于可不可。
黑无所讳。
为提拈赞示。
必崖耸标立。
务特起以映于古。
不少牵避于俗好恶。
其辩强自胜若此。
然与人语嗫吻。
促刺不敢出。
视之巽愿人也。
其蓄众慈以诚。
不为衔勒威控之术。
或面诤抗倔不逊旁听皆愤。
师终无所罚。
更收拭进。
使之不以忤己为衔。
人始嫌其不威。
久而怀之。
举迁能仁。
丙子之乱。
乃归放牧寮。
辞病闭卧。
不应外。
至元二十年
忽有旨。
授师育王广利禅寺
师愕眙。
谓非己。
疑拒累月乃受。
盖有奏于上者。
而不以告。
其迁能仁亦然。
自公选道废。
位以求得。
惟师皆自至。
时论荣之。
师既引宗据祖。
屏遏今学。
年渐岁炙。
以取慕信。
当教法衰残。
诸老师物故。
学者无所往。
皆聚于师。
故季年声实喧震。
倾撼天下。
然师未尝以望誉怙挟。
慢略细故。
虽瓦埏木植。
羹𦵔辛咸。
碎屑之间。
即众所资仰。
必尽其虑力。
咸有迹可观述。
凡六年乃退。
前退之岁。
为藏穴寺侧。
曰此庵。
将没造曰。
吾旦日行矣。
归坐。
书所以诀众者而化。
年六十八。
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
师朴
外少饰中凝不杂。
能持坦坦。
不变于怒喜怨爱。
晚居能仁育王。
道益光。
师亦惧于无传。
讲诱孜孜。
未有厌位。
却众嗜闲意。
或迫而欲之则忻然。
避脱弃比毛秕。
不以进退顺通怀虿芥。
弟子禀遗诫。
窆全身于塔。
师自预为塔铭及诀众语。
与所说法。
有录。
高安释圆至
序而行焉。
甘泳宋末元初 1232 — 1290
字中夫一字泳之自号东溪子崇仁人
性刚正,不与时俯仰。
平生不娶,效林和靖
读书不拘绳尺,尤工于诗。
年二十馀,浪迹东南,受知于徐径畈、杨东涧
又与赵东林黄大山林正庵曾平山游。
至元二十七年卒,有《东溪》。
黄大山序其诗,谓高不诞,深不晦,劲不粗,全体似李贺而不涉于怪怪奇奇。
《出岭杂言》一首,凡一千四百字,随事起义,随义鍊句,古今大篇,未或过之。
所作甚富,鳌溪刻本止七百三十馀篇,今亦失传,可惜也。
汤炳龙宋末元初 1241 — ?
炳龙字子文,其先山(一作丹)阳人。
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
学问该博,善谈论,四书五经皆有传注。
尤深于《》,诗歌甚工。
自号北村老民,所著曰《北村诗集》。
四明戴表元帅初序曰:子文诗肆丽清邃,乃一如丘园书生、山林处士之作。
太玉山人俞德邻宗大序曰:子文诗悯世道之隆污,悼人物之聚散,明时政之得失,吟咏讽谏,使闻者皆足以戒,岂徒誇竞病事推敲者之为哉!
盖其易直子谅之心閒于中而肆于外者也。
年八十馀卒。
子垕为绍兴路兰亭书院山长,终都护府官属
龚璛宋末元初 1266 — 1331
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
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
与其弟理刻苦于学。
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
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
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
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
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溪王氏所藏。
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
」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
其于持论如此。
(臣)等谨案:存悔斋稿一卷,补遗一卷,元龚璛撰。
字子敬,自高邮迁居平江
父潗,宋末官司农卿,国亡不食卒。
少为宪使徐琰辟置幕下,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
当路者交荐其宜居馆阁,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主簿,改宜春丞,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
所著有存悔斋诗稿一卷。
明朱存理复辑其佚篇,为补遗一卷附之。
存理铁网珊瑚行世,所见前人书画题跋为多,故所录往往得之手迹也。
盛仪嘉靖维扬志称善属文,刻意学书,有晋人风度。
盖亦一时知名之士。
而篇什所存无几,当已不免散佚。
然其诗格伉爽,颇能自出清新,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者焉。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恭校上。
郭豫亨
豫亨自号梅岩野人,性爱梅花
见古今诗人梅花杰作,必随手钞录而歌咏之。
暇日辄集其句得百篇,目为《字字香》。
其中工妙之句,如:「不禁夜雨轻欺著,却怕春风漏泄香。
」「十年世事三更梦,斜日阑干万古心。
」「春回积雪层冰里,人倚閒庭小槛前。
」「岚气欲飞山隔岸,生香不断树交花。
」「动摇腊信随征使,裁剪春风入小诗。
」「定知深院黄昏后,多在青松白石间。
」「一生知己林和靖,晚岁论交何水曹
」「家为逆旅相逢处,人倚阑干欲暮时。
」「生无桃李春风面,好作梨花夜月看。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风月笑横枝。
」「几处酒旗山影下,一川风物笛声中。
」「白雪却嫌春色晚,好风吹送暗香来。
」「肯随骚同奴仆,却说山矾是弟兄。
」「已成白发潘常侍,自弃明时孟浩然
梅岩自谓句煅意炼,璧合珠联,亦有天然之巧,吾不知其为古作也。
黄叔英元 1273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27 【介绍】: 庆元慈溪人字彦实
黄叔雅弟。
为学一以躬行为本。
晋陵宣城芜湖学教谕,又为和靖、采石两院山长,以家学教授闽越间。
为文隽拔伟丽,意气奔放。
学者称戆庵先生
有《戆庵暇笔》、《戆庵杂著》。
陈谦元 1290 — 1356
字子平吴郡人
父疾革,思食鳜鱼,进鳜而没,遂终身不食鳜。
兄训字师敬,为吏,事之甚谨。
尝从林处士宽、龚教授璛学,以所业就试场屋,吏卒搜捡怀挟者,甚无状。
因叹曰:待士如此,尚何以侥倖得失为哉!
即尽弃举子业,折节读书。
虞集黄溍张翥诸公交口论荐,欲任著作郎,皆力谢之。
至正间,行省用兵,照磨佐军事。
会淮张兵蹙,谓曰:吾分必死矣,汝无官守,宜自为计。
曰:兄在,吾何所之?
有顷,兵突至,以身翼蔽,兵怒斥引出,复求入,见已殪,即匍匐伏尸哭,甚哀,遂并遇害。
门人范文炯求尸,得之水中,犹兄弟相倚立也。
子平为文章,驰骋上下,尤善古赋及古今体诗。
诡丽舂容,词辩锋出不少让。
黄晋卿见其文必咨嗟,以为不易逮。
尝悼时流文气不古,手编《西汉文类》若干卷。
生平著述甚富,兵火后,仅存《周易解诂》二卷,别为《河图说》一卷、《占法》一卷、古今杂体诗二十四首,得之灰烬中。
僧梵琦元末明初 ? — 1370
梵琦
楚石其字也。
小字昙耀
明州象山人
姓朱氏
父杲。
母张氏。
张梦日坠怀而生。
师方在襁褓中。
有神僧摩其顶曰。
此佛日也。
他时能炤烛昏衢乎。
人因名之为昙耀云。
年七岁。
灵性颖发。
读书即了大义。
或问所嗜何言。
即应声曰。
君子喻于义。
至于属句仿书。
皆度越馀子。
远近号为奇童
九岁弃俗入永祚。
受经于讷翁谟师。
寻依晋翁询师于湖之崇恩
询师。
师之从族祖也。
赵魏公
见师器之。
为鬻僧牒。
得薙染为沙门
继往杭之昭庆
受具足戒。
年已十有六矣。
询师迁住道场
师为侍者
居亡何。
司藏室。
阅首楞严经。
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
恍然有省。
历览群书。
不假师授。
文句自通。
然胶于名相。
未能释去缠缚。
元叟端公倡道双径。
师往问云。
言发非声色前不物。
其意何如。
元叟
就以师语诘之。
师方拟议欲答。
元叟叱之使出。
自是群疑塞胸。
如填钜石
英宗诏。
粉黄金为泥。
书大藏经。
有司以师善书。
选上燕都
一夕闻西城楼鼓动。
汗如雨下。
拊几笑曰。
径山鼻孔。
今日入吾手矣。
因成一偈。
有拾得红炉一点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
翩然南旋。
再入双径。
元叟
见师气貌充然。
谓曰。
西来密意。
喜子得之矣。
遽处以第一座。
且言。
妙喜大法。
尽在于师。
有来参叩者。
多令师辨决之。
元泰定中
行宣政院
稔师之名命。
出世海盐之福臻。
遂升主永祚。
永祚师受经之地。
为创大宝阁。
范铜铸贤劫千佛。
而毗卢遮那。
文殊师利
普贤。
千手眼观音诸像。
并寘其中。
复造塔婆七级。
崇二百四十馀尺。
功垂就。
偏将压。
师祷之。
夜乃大风雨。
居氓闻鬼神相语。
曰。
天宁塔偏。
亟往救之。
迟明。
塔正如初。
迁杭之报国。
嘉兴本觉
更搆万佛阁
九楹间。
宏伟壮丽。
俨如天宫。
下移人世。
帝师嘉其行业。
赐以佛日普炤慧辩禅师之号。
佛日颇符昔日神僧之言。
识者异焉。
会报恩光孝虚席。
佥谓报恩一郡巨刹。
非师莫能居之。
师勉徇众请而往。
寻退隐永祚。
筑西斋。
为终焉之计。
至正癸卯
大夫
强师主其寺事。
时塔燬于兵。
师重成之。
景瓛为铸宝壶冠于颠。
感天花异香之祥。
师举景瓛为代。
复归老于西斋。
入我明洪武元年
江南大浮屠十馀人。
蒋山禅寺
作大法会。
师实预其列。
升座说法。
以耸人天龙鬼之听。
上大悦。
二年春复如之。
锡宴文楼下。
亲承顾问。
暨还。
内府白金以赐。
三年之秋
上以神鬼情状。
幽微难测。
意。
遗经当有明文妙柬。
僧中通三藏之说者问焉。
师以梦堂噩公
行中仁公对。
同馆于大天界寺
上命仪曹劳之。
既而援据经论成书。
将入朝敷奏。
师忽示微疾。
越四日。
趣左右具浴更衣。
索笔书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书毕谓梦堂曰。
师兄。
我将去矣。
梦堂曰。
子去何之。
师曰。
西方尔。
梦堂曰。
西方有佛。
东方无佛耶。
师厉声一喝。
泊然而化。
时禁火葬。
礼部以闻
上特命从其教。
茶毗之馀。
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
设利粘缀。
遗骨累累然如珠。
弟子奉骨及诸不坏者。
海盐
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
葬焉。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三。
其说法机用。
则见于六会语。
其游戏翰墨。
则见于和天台三圣。
永明寿陶潜林逋诸作。
别有净土诗。
慈氏上生偈。
游凤山西斋三集。
通合若干卷。
并传于世。
师为人。
形躯短小。
而神观精朗。
举明正法。
滂沛演迤。
有不知其所穷。
凡所涖之处。
黑白向慕。
如水归壑。
一弹指间。
涌殿飞楼。
上插云际。
未尝见师有作。
君子谓师。
纵横自如。
应物无迹。
山川出云。
雷蟠电掣。
神功收敛。
寂寞无声。
繇是。
内而燕齐秦楚。
外而日本高丽
咨决心要。
奔走座下。
得师片言。
装潢袭藏。
不翅拱璧。
师可谓无愧妙喜诸孙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