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方凤宋末元初 1240 — 1321
全宋诗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岩南浦江(今属浙江)人。
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
归乡,名其斋为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
与寓浦阳谢翱吴思齐等结为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复。
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
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为九卷,已佚。
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为《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
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乾隆浦江县志·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为底本。
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柳贯元 1270 — 1342
字道传浦江人
大德间,用察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卒年七十有三,私谥曰文肃
道传甫弱冠,受经于仁山金履祥
既而从乡先生方凤、粤谢翱、括吴思齐前辈游,历考秦汉以来文章之变化。
是时海内为一,故国遗老,尚有存者。
师友讲究,渊源不绝。
乃复裹粮出,与紫阳方回南阳仇远淮阴龚开句章戴表元永康胡之纯长孺兄弟,益咨叩其所未至。
及至京师,为吴文正公澄所器赏。
程文宪公钜夫以墨一丸授之曰:文章正印,今属子矣。
卒为一代名宿。
自号乌蜀山人,扁其斋曰「静俭」。
门人宋濂戴良类辑其诗文为四十卷,谓如老将统百万之兵,旗帜鲜明,戈甲焜煌,而不见有喑呜叱咤之声。
临川危素谓其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而无一语袭陈道故。
元史》亦曰「沈郁舂容,涵肆演迤,人多传诵之」。
与同郡黄溍吴莱声名一时相埒。
浙东之文,争奇竞爽,涵育甄陶,人材辈出,迨于明初而极盛焉。
释守贵元 1290 — 1361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守贵字无用别字水庵姓甄氏浦江人也。
父力农业,日事耕樵,尝使贵行馌田间,志颇不乐,乃同里中童子入乡塾读书。
元至治癸亥,年十八矣,趋邑中康侯山习浮图法,群僧各分檀越家,值其斋会,辄持鼓螺应之,又弗乐也。
泰定乙丑,乃翩然往浙水西,日以问道为事。
千岩长缚禅于龙华山寺,往叩之,授以向上一机,冥参默究,时有所契。
龙华与天龙院邻,天龙沙门大道平,方务起废,力挽千岩主之。
丁卯春正月笑隐䜣 言:“千岩行业于行宣政院,将俾出世住大禅坊。
千岩竟遁逃,不见使者
久之,夜渡涛江,东走乌伤伏龙山复与之俱。
山有废刹,千岩为一新之,遂命领其徒。
至正丙戌,复还天龙,往参中峰本、断严义、梁山宽,反覆叩答,不异千岩
退而太息曰:“千江虽殊,明月则一。
吾今后无疑矣。
戊子之夏,退居嘉兴,建庵为佚老。
庚寅秋七月十日,梦大道来别,曰:“吾已弃人间世矣。
大惊,急棹舟往视之,大道果告寂,因名所居庵为“应梦”,黄文献公为记其事云。
自是复住持天龙,其寺素无恒产,募斋民二千家,每临食辄取一小瓯,聚之养四众。
大道既建大殿三门两序,及造佛菩萨阿罗汉诸像,继其后,殚志毕虑,增设僧室及演法堂,堂上为阁,以安吴越钱氏所造大悲尊象。
又购寺侧地以为蔬畦,而寺制所有者大小咸备,钟鱼响应,经呗兼举,隐然如大伽蓝。
辛丑八月二十日,作偈一首,副以高丽净瓶,寄别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穆尔。
明日命浴,索笔书曰:“一蜗臭壳,内外秽恶。
撒手便行,虚空振铎。
天龙一指今犹昨。
”掷笔而化,丞相闻之,大加叹异。
弟子善法,为造慈济塔院于天龙西冈,奉灵骨藏焉。
平生不蓄长物,寒暑唯一布衣,戒行甚峻。
尝落一齿,其左右椟藏,中生舍利罗,五色烨然,日见增长。
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四。
贵与宋文宪濂同乡里,千岩交最密,故于贵之行业知之甚悉,因铭其塔。
其词曰:“伏龙之山,悬岩千尺。
谁陟其巅,奋身一掷?
躯命既绝,万缘顿息。
绝后复生,真体轩兀。
如摩尼珠,其光五色。
照耀东南,不落名迹。
天龙一指,斯为独得。
无用之用,动而常寂。
化为楼阁,庄严净域。
茍以为是,涉乎相执。
以空为楮,以无为笔。
焯德示后,用垂千亿。”
郭翼元 1305 — 1364
字羲仲,(一作重)昆山人
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
生平以豪杰自负,尝献策张士诚,不能用,遂归耕娄上。
老得训导官,竟与时忤,偃蹇以终。
范阳卢熊公武题其墓曰「迁善先生」。
羲仲自号「野翁」,又号「东郭生」,以东郭先生故事命其斋曰「雪履」。
所著有《林外野言杨维桢序其诗曰:今之诗合吾之论者,斤斤三四人,虞公集李公孝光、陈公樵也。
窃继其绪馀者,亦斤斤三四人,天台项炯、姑胥陈谦永嘉郑东昆山郭翼也。
又曰:其诗精悍者在李商隐间,风流姿媚者,不在玉台下。
羲仲卒于至正二十四年昆山朱圭《名迹志》载有卢熊所撰墓志可据。
钱宗伯牧斋列朝诗集》谓羲仲洪武初徵授学官,度不能有所见,怏怏而卒。
岂未见公武所撰墓志耶?
牧翁考證,号为详博,而小传中疏缪如此类者颇多。
余一一表而出之,非敢指摘前贤,窃恐贻误来学也。
吴海元末明初
字朝宗闽县人
博学负气节,为宣城贡尚书师泰晋安林学士泉生所推重。
性不悦流俗,慕邹鲁之风,徙居不克,因自号鲁客
世遭丧乱,家益贫甚,扁其斋曰「闻过」,学者称曰闻过先生
洪武初部使者欲荐于朝,力辞不出。
素与永福王翰友善,死节后,为经纪其家,抚孤称教之。
所著有命本录,其为文严整雅奥而归诸理。
殁后,称为编次曰《闻过斋集》,邑人邵铜重为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