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刘崧元末明初 1321 — 1381
初名,字子高泰和人
元未举于乡。
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
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
复徵为国子司业
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
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
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
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
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
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
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
」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
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
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
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
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