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董朴南宋至元初 1232 — 13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316 【介绍】: 元顺德人字太初
师事乐舜咨刘道济
世祖时陕西法官,未几,以亲老归养,召不赴。
仁宗朝以翰林修撰致仕。
其所学,自《六经》及孔、孟徽言,莫不研极而会通之。
学者称龙冈先生
李谦元 1233 — 13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3—1311 【介绍】: 郓州东阿人字受益号野斋
初为东平府教授,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至元十八年,升直学士,侍裕宗东宫,陈十事。
成宗召为学士
旋致仕。
仁宗召用十六人,谦居其首,乃疏言九事,帝嘉纳。
累迁集贤大学士致仕。
卒谥文正
文章醇厚,不尚浮巧,有古风,学者宗之,赋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
有《野斋文集》。
尚文元 1236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327 【介绍】: 元祁州深泽人,徙保定字周卿
河东宣抚张文谦掌书记
世祖至元六年,以刘秉忠荐,被召与诸儒定朝仪。
擢右直侍仪使
十七年,出守辉州,治狱明断。
吏部侍郎刑部尚书中台侍御史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
成宗大德元年,河决蒲口,奉命按视。
建议当顺水之性,听河北流。
河朔山东官吏以为不便,遂未实行。
累官中书左丞,告归。
武宗仁宗朝,屡延致,访以国事,拜太子詹事,使三往,乃起。
后以中书平章政事致仕。
僧希陵元 1247 — 13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22 【介绍】: 僧。
婺州义乌人字西白俗姓何
家贫而苦学,十九岁在东阳资寿院出家。
世祖召见,说法称旨,赐号佛鉴禅师
成宗加号大圜,诏住径山
仁宗又加号慧照
卒谥大辨
有《瀑岩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西白义乌何氏子,出家东阳
世祖召见,赐号佛鉴
成宗加号大圜
仁宗加号慧照
至正壬戌,说偈而逝,谥大辨
有《瀑岩集》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希陵字西白
姓何氏义乌人也。
年十九落发东阳资寿,依东叟隐于净慈,掌内记,后侍石林巩兼外记。
径山云峰高尤敬之,分座设法,凛凛诸老之遗风。
元世祖召见,作法施仪,适合上旨,赐号“佛鉴”,成宗加号“大圜”,仁宗更加号“慧照”,三朝圣眷,恩宠无比。
至正壬辛四月十二日,手书付属,说偈而逝,谥“大辨”,塔曰“宝华”。
著有《瀑布集》及《语录》行世。
郝天挺元 1247 — 13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3 【介绍】: 元太原人,字继先号新斋
郝和尚拔都子。
师事元好问
世祖召见,俾执文字,备宿卫
累拜中书左丞,与宰相论事,有不合,辄面斥之。
成宗崩,武宗即位天挺有定策功。
仁宗临御,召天挺等革尚书省之弊。
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政化大行。
卒谥文定
有《云南实录》。
铁哥元 1248 — 13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13 【介绍】: 元迦叶弥儿(怯失迷儿)人,伽乃氏。
斡脱赤为佛教徒,投窝阔台汗
蒙哥汗时为万户。
世祖即位,命铁哥丞相孛罗,备宿卫
至元十七年,为尚膳监
同知宣徽院事大司农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建议设疑兵退敌。
二十九年,进中书平章政事
历仕成宗武宗仁宗,官至中书右丞相、太傅
卒谥忠献
王约元 1252 — 13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2—1333 【介绍】: 元真定人字彦博
王通孙。
世祖至元十三年王磐推荐出仕。
至元二十四年监察御史
成宗初上书论时政皆得允行。
翰林直学士知制诰修国史
奉诏与宗正御史同阅狱,所判允当,拜刑部尚书
武宗至大时仁宗东宫知约之能,擢为太子詹事丞,用以自辅。
仁宗即位多所匡正。
英宗时集贤殿大学士致仕。
后又奉诏与中书丞修订国初以来律令,名《大元制》,颁行天下。
有《史论》、《高丽志》、《潜丘稿》等。
僧行端元 1254 — 1341
禅师名行端
号元叟
生台之临海何姓。
何姓世以儒显。
母王氏。
博释五经章安子弟。
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
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
端生不茹荤。
襁褓中见沙门遂喜。
甫六岁。
母王氏授以论孟。
咿唔成诵。
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
每遇纷华杂遝。
则庄坐如在定。
母因奇之曰。
吾家千里驹也。
然恐不为世用。
端叔父茂上人者。
早岁为僧。
馀杭化城院。
适归省故里。
竟从之剃染。
遍游丛林。
径山藏叟
临机悟旨。
藏叟悦之。
一日藏叟问端曰。
汝是台州人那。
对曰。
台州
叟便喝。
拜。
叟又喝。
起叉手。
曰。
放汝三十棒。
喏。
藏叟又曰。
还知我泉南无僧否。
曰。
和尚聻。
叟便棒。
按住曰。
莫道无僧好。
叟大笑而起。
既罢参。
乃徜徉西湖山水间。
自称寒拾里人
育王珙作偈招曰。
夜半落霜花。
日轮正卓午。
寥寥天地间。
只有寒山子
不答。
乃典净慈书记
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
吴山石田林处士
久隐不与世接。
乍见篇翰。
独以诗柬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
又远访雪岩钦仰山
曰。
驾发何处。
曰。
两浙
曰。
因甚语音不同。
曰。
合取口。
曰。
径桥高。
集云峰峻。
未识阇黎在。
拍手曰。
鸭吞螺蛳。
眼睛突出。
顾侍者点好茶来。
曰。
也不消得。
于是以上礼宾之。
元成宗大德初
虎岩伏
分座于径山
庚子
出住湖州翔凤。
乃曰。
大慧祖师道。
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
受地狱苦。
终不将佛法作人情。
径山先师藏叟和尚
一生不肯四天下人。
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
也须退身有分。
僧在侍者寮两年。
弄尽机关。
做尽伎俩。
直是没凑泊它处。
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
今有炷香供养它。
也要大家證明。
甲辰
诏主中天竺。
并赐慧日正辨师号。
皇庆壬子
灵隐
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
證之。
又加号佛日。
乃退居良渚西庵
英宗至治壬戌间。
起端居径山
径山
人才之盛。
不减妙喜
楚石琦辈。
时称僧杰焉
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
兼游诸禅宿之门。
自称微笑居士
每方杨大年之为人。
多剥啄诸家语录。
而读提唱。
乃谓其子弟曰。
元叟生平。
谛理恢拓。
广说略说。
莫不弘伟。
然关要隐而不发。
以待其人。
大慧之流风馀韵。
犹有如此者。
不谓老夫复相识耳。
其提唱曰。
寂静中做工夫者。
以寂静为究竟。
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
愦闹中做主宰者。
以愦闹为得意。
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
经教中领览者。
以经教为根本。
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
师友中讲者。
以师友为渊源。
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得底物。
此无形段金刚大士
从尘点劫来。
直至而今。
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
你拟向东边讨它。
它向西边立地。
你向南边讨它。
它向北边立地。
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
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
一切处一切时。
与你万象为主。
万法为师。
此其是也。
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
将第八识断一刀。
岂有成办时节。
又曰。
自家根蒂下。
积生累劫。
多诸恶习。
若也照烛不破。
剔脱不行。
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
一切法中。
或有所疑地。
即碍杀了你。
一切法中。
或有所爱水。
即淹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
即烧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
即飘杀了你。
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明暗色空。
森罗万象。
到处粘作一团。
如黐胶相似。
驱你入驴胎。
使你入马腹。
总繇它在。
千佛出世。
亦无如之何矣。
开化四十二年。
三受金襕。
密秘之。
不以披搭。
所赐金帛悉赈贫乏。
复多怒。
老益甚。
每据坐。
竟日传餐诃骂。
及入寝室。
或窃问其故。
乃左右顾视。
欲举已忘。
故道俗于怒骂中。
得旨者甚多。
顺帝至正壬午秋
示微疾。
问侍僧曰。
呼之曾已休。
吸之尚未舍。
安同诸苦源。
来者不来者。
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僧无语
端良久曰。
后五日看。
至期更衣趺坐曰。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冰河发𦦨。
铁树花开。
垂一足而化。
世年八十八。
僧腊七十六。
所剪爪发。
舍利累然。
閟全身于鹏抟峰北。
谥曰普照
塔曰寂照。
端退居良渚日。
忽有梵僧。
仗锡来徵般若枢要。
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
其僧稽首蹈空而去。
左右皆惊愕。
端曰。
掩鼻偷香。
何足羡也。
赞曰。
大慧四传至端禅师
二百载矣。
几如劲弓之末。
其势不能穿鲁缟。
师崛出珍公之门。
而道被三朝。
德迈九洲。
源厚流长。
不亦宜乎。
或谓。
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
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
曰否。
不离菩提树下。
而据吉祥座者。
斯何人哉。
赵孟頫元 1254 — 1322
词学图录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湖州人
宗室。
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朝,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卒赠魏国公谥文敏
以书画著称,画名尤著,开有元一代画风。
有《松雪斋文集》,词在集中。
又有《巫山一段云》十二首分咏巫山十二峰者,见《花草粹编》。
李孟元 1255 — 13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1321 【介绍】: 潞州上党人,徙汉中字道复号秋谷
七岁能文,博学强记,通贯经史。
世祖时累荐不就。
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
武宗之立有策画功。
仁宗嗣立,拜中书平章政事,力以国事为己任。
以宋儒及许衡从祀,行科举取士之制。
英宗即位,为铁木迭儿诬谤,降授侍讲学士
宇量闳廓,材略过人,三入中书,民间利益,知无不言,士无贵贱,贤者进拔。
为文有奇气。
卒谥文忠
有《秋谷集》。
字道复上党人,徙居汉中
至元中京师裕宗召见东宫,不及用。
成宗立,荐为太子师傅。
大德初武宗抚军北方,仁宗留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
又从仁宗昭献元圣皇后降居怀州四年诚节如一。
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谋逆,力劝仁宗太后还都,收首谋及同恶者,奉御玺北迎武宗,及事定逃去,不知所之。
武宗即位仁宗皇太子
追叙其功,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仁宗立,真拜中书平章政事赐爵秦国公
皇庆元年,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延祐元年改封韩国公
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为丞相铁木迭儿所诬,尽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贤侍讲学士
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七。
复元官,赠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进封魏国公谥文忠
韩公才气跌宕,落笔纵横,诗尤清壮丽逸。
仁宗尝亲授国公印章,召绘工惟肖其形,赐号秋谷,命集贤大学士王颙大书之,手刻为扁而署其上,又侧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日,为山人李道复制。
因自号所著曰《秋谷集》。
元初因仍吏治,士气奄奄仅属。
韩公侍仁宗潜邸,日夕启沃,谓儒可与守成。
迨延祐当国,即议行贡举,其后如泰白野、余忠宣、李浔阳诸公,立节疆场,垂名竹帛,皆出自左右两榜。
元朝尊贤养士之报,于今为烈,揆厥由来,皆韩公主行科举之力也。
哈剌哈孙元 1257 — 13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7—1308 【介绍】: 蒙古人,斡剌纳儿氏。
工蒙古文,又重儒术。
世祖至元九年,袭曾祖启昔礼以来“答剌罕”之号,掌宿卫
二十二年,拜大宗正,用法平允
二十八年,迁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成宗时,累拜中书左丞相,有大政事,必引儒臣杂议。
奏建京师
力阻兴师攻八百媳妇国。
右丞相
大德十一年成宗卒,遣使北迎武宗,南迎仁宗,挫败成后与阿忽台等谋立安西王之谋。
武宗即位,拜太傅
以谮出为左丞相行和林省事卒。
释佛智元 1259 — 1314
佛智三藏
出积宁氏。
昆弟四人。
师其季也。
总丱之岁。
帝师癹思巴。
薙染为僧。
通诸部灌顶之法。
世祖受教于帝师
锐意翻译。
师与参译语。
辞致明辩
𠃔惬上意。
诏赐大辩广智法师
论者谓。
季叶以来。
译场久废。
能者盖寡。
岂意人物凋残之际。
乃见公乎。
观其所译。
可谓能者哉。
师之道大阐。
河西之人。
尊之不敢名。
至呼其族党。
皆曰。
此积宁法师家。
其为见重如此。
僧司盛设。
风纪䆮弊。
既不能干城遗法。
抗御外侮。
反为诸僧劳扰。
颓波所激。
江南尤甚。
朝廷欲选能者正之。
佥以必得精识时务。
如师者始可。
诏授师江浙等处释教总统
既至。
削去烦苛。
务从宽大。
僧众安之。
既而改授福建等处。
方正之气。
颇与同列乖忤。
师叹曰。
天下何事。
况教门乎。
盖吾人之庸。
自扰之耳。
夫设官愈多。
则事愈烦。
十羊九牧。
其谁能堪。
遂建言罢之。
议者称其高。
师。
既得请随谢事。
遁迹垄坻。
筑室种树。
盖将终焉。
未几。
光禄大夫起。
仁宗为太子时。
尝就问法。
既践大宝。
眷遇益隆。
馆于庆寿寺
给廪膳。
诏师所译。
皆板行之。
师幼而颖悟。
诸国语言。
皆不学而能。
既长。
果能树立。
其为学。
诵言观义。
涉其涯。
遂厉于深
且好贤爱能。
尤能取诸人以为善。
谈论之际。
发其端。
已得过半之思。
故其所有皆以好问而致。
是以名胜之流。
皆乐从之游。
延祐元年十月
示寂。
年五十有六。
其始疾也。
诏赐中统钞万缗。
俾佐医药。
太尉沈王
往视疾。
既殁。
又赐币万缗。
以给葬事。
遣使驿送其丧。
归葬故里云。
赵世延元 1260 — 13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0—1336 【介绍】: 元汪古部人,字子敬,先世因外祖父朮要甲,音讹为赵,遂为赵氏,居成都
究心儒学。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
二十五年,擢监察御史,劾丞相桑哥
成宗大德间安西路总管,前政壅滞者,剖决殆空。
武宗至大间四川肃政廉访使
仁宗皇庆间,自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劾奏右丞相帖木迭儿。
仁宗死后,帖木迭儿复相,使其党诬世延以罪,系狱。
事释,居金陵
起为集贤大学士
文宗时官至中书平章政事
至顺初,与虞集纂修《经世大典》。
历事九朝,凡军国利病,生民休戚,知无不言。
文章波澜浩瀚,一本于理。
释裕
裕和尚
字好问
人以雪庭称之。
大原文水张氏。
九岁日诵千言。
渐长遭世变。
茕绝无依。
道逢老比丘
劝以学佛。
曰能诵法华经足矣。
师曰。
佛法止是乎。
比丘异之。
与偕谒仙岩古佛曰。
此龙象种。
当为大器。
即为祝染受具。
双溪广公同执事
观方至燕。
万松老人最久。
声光郁然起。
学者归之。
祖居潜邸。
命师入少林作资戒会。
寻又被太宗诏住和林。
兴国辛亥
宪宗徵至北庭行在所
累月问道。
言简帝心。
洎世祖践祚。
命总教门事。
赐号光宗正法
为师建精舍于故里。
曰报恩。
给田产。
命僧守之。
至元八年春
诏。
天下释子大集于京师
师之众居三之一。
济济可观。
上喜甚。
时少林虚席。
万松海云为之请。
上目师曰。
师昔主资戒会。
于是有缘。
烦领众一行。
属少林猥烬之馀。
师俨临之。
闻而来者如归。
乐而施者如涌。
嵩阳诸刹。
金碧一新。
洛阳白马。
经筵不辍。
皆师力也。
师瞑目燕坐。
若无与焉。
师襟度夷坦。
风神閒散。
说法三十馀年。
如鼓雷霆。
揭日月。
继踵前贤。
标准后学。
绰有古知识之遗风。
涸池出泉。
古殿生光。
屡致祥瑞。
师戒人勿言。
以某时入灭。
仁宗履位之初。
师司空开府仪同三司
追封晋国公
仍命词臣
撰文表其塔。
下诏曰。
皇帝恭惟。
世祖神武不杀。
本仁祖义。
以一天下。
朕欲昭我祖德。
持盈守成。
唯尔克绍。
乃初祖永孚于仁。
弘济我兆民。
顾先哲其逝。
朕弗克见于兹邈焉。
虽去来梦幻无得而名。
而封赠哀荣岂不在我。
其尊尔官隆尔爵。
以寄予思。
以迪后人。
以永誉于万世。
其为时君追慕永叹之。
如此。
释明本元 1263 — 13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3—1323 【介绍】: 僧。
杭州新城人号中峰俗姓孙
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中峰普应国师者。
讳明本
其先临济玄
七传杨岐会
八传无准范
雪岩钦
高峰妙
之嗣四人。
师居其首。
师自临济其世十八。
临济自少林其世十一。
是师为少林二十九世之正胤也。
师出钱塘孙姓。
母李氏梦。
无门开道者
持灯至其家而生。
师生之时。
内室五色光明者三昼夜。
襁褓即具大人相。
坐则跏趺。
嬉戏则为佛事。
既冠。
阅传灯录。
至明知生是不生之理。
为甚却被生死之所流转。
大疑。
乃求依狮子院高峰妙禅师
妙公喜度之。
三载观流泉有省。
妙公印證。
被打趁出。
自此日作夜侍。
常至晨钟鸣不去。
妙公不顾。
久而洞彻旨。
妙公大悦。
书自相赞与曰。
我相不思议。
佛祖莫能视。
独许不肖儿。
得见半边鼻。
十载
妙公告寂时。
以大觉寺属师。
师推首座祖雍主之。
遂一笠吴楚。
西至皖山匡庐
乃东还。
幻住庵于吴雁荡
遂成丛席。
霆发瞿公请主大觉。
不就。
定叟泰应之。
泰尝受职于一山万矣。
乃欲改嗣于师。
师大不然。
以书却之曰。
昨者坐语。
未及它论。
而首以住院承嗣扣之者。
惟恐足下苟循世谛故也。
本与足下。
纳交十六年。
彼此心怀。
洞然明白。
岂意足下不谅愚情。
反欲相及。
何临事反覆若此耶。
古人于法嗣嫡传。
所以深明宗系者。
大法源委。
不可诬也。
世漓俗薄。
奉金请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
本尝痛心于此。
夫大觉虽先师开山
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
舍彼不取。
而必欲本尸。
何识量之不广也。
本非畏住持。
实畏嗣法于开山也。
故退避力辞。
而举足下为之主政
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
岂可苟循世俗而易其所师哉。
繇此言之。
本犹不欲以先师座下人。
迭尸大觉。
而况牵枝引蔓。
欲为本之嗣乎。
闻命骇然。
专浼逆流。
塔主预此拜闻。
望以玉峡之音。
直与拈出。
或欲循俗易嗣。
则本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
至扣至扣。
师还天目庐高峰塔。
至大戊申
仁宗在青宫。
聘之不就。
赐金纹衣。
加号法慧禅师
师隐去仪真
己酉
即船以居。
乃吟曰。
懒将前后论三三。
端的船居胜住庵。
为不定方真丈室。
是无住相活伽蓝。
烟村水国开晨供。
月浦花汀放晚参。
有客扣舷。
来问道。
头陀不用口。
喃喃庚戌
又还天目。
辛亥
复船居。
吴江陈子聪为师建幻住庵
师又去之。
北隐汴梁
吟曰。
廛市安居尽自繇。
百般成现绝驰求。
绿菘紫芥拦街卖。
白米青柴倚户收。
十二时中生计足。
数千年外道缘周。
苟于心外存诸见。
敢保驴年会合头。
明年又结幻住庵六安山
吟曰。
胸中何爱复何憎。
自愧人前百不能。
旋拾断云修破衲。
高攀危磴阁枯藤
千峰环绕半间屋。
万境空閒一个僧。
除此现成公案外。
且无佛法继传灯。
丞相脱驩公望风访师。
师又弃庵
去之东海州
吟曰。
道人孤寂任栖迟。
迹寄湖村白水西。
四壁烟昏茅屋窄。
一天霜重板桥低惊涛拍岸明生灭。
止水涵空示悟迷。
万象平沉心自照。
波光常与月轮齐。
驩公戒邑吏强师至私第。
乃与中书平章并诸山。
必致师于灵隐
师固辞曰。
夫住持者。
须具三种力。
庶不败事。
一道力。
二缘力。
三智力。
道体也。
智用也。
有其体而缺其用。
尚可为之。
但化权不周。
事仪不备耳。
使道体既亏。
便神异无算。
虽缘与。
智亦奚为哉。
或体用并缺。
冒然居之。
曰因曰果。
宁无慊于中乎。
贫道无其实。
故不敢尸其名。
竟称病还天目。
延祐丙辰
上谕宣政院
简釆名山宿德。
以闻。
承旨者期入天目。
师闻遁去。
南徐丹阳蒋均为建幻住庵
戊午
又还天目。
明年九月
朝旨褒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狮子院
正宗禅寺
驸马沈王王璋
又赍御香紫衣。
即所居而修敬慕焉。
宣政又以径山请师。
师不就。
乃结幻住庵于中隹山。
中隹去西峰三十里。
岩磴险绝。
缁素跋涉甚难。
求师归院。
至治癸亥
西峰冻涸。
大木摧折。
师自叙曰。
余初心出家。
志在草衣。
垢面习头陀行。
以冒服田衣。
抱愧没齿。
平昔懒退。
非矫世绝俗。
盖以文字则失于学问。
参究则缺于悟明。
寻常为好事者之所称道。
亦报缘之偶然耳。
示微疾。
有省候者。
师皆曰。
幻住庵漏且朽矣。
不可久住也。
有僧告归吴门
曰。
何不过了。
中秋十三日
手书属弟子曰。
幻者朝死夕化。
骨便送归三塔。
依清规仪式。
不许循世礼也。
次日白虹贯山。
巅师跏趺。
书偈而化。
停龛三日
颜益和悦。
道俗奔集踰万。
奉全身塔于寺西望江石
阅世六十一。
坐夏三十七。
明宗己巳赐谥。
智觉禅师
塔曰法云。
元统甲戌
追尊为普应国师
乃以广录三十卷。
颁入大藏。
更命重臣。
国师道行于碑南诏五比丘。
绘师顶相还国。
四众迎相。
中庆城相。
放五色异光。
繇是倾信禅宗。
奉师为南诏第一祖。
时皆曰。
本公圆辩不閟。
针砭多方。
哀讲士之趋岐。
伤禅流之混继。
乃推大觉以嗣开先。
玄鉴而化南诏。
𠃔有大愚龙潭信之高风。
至于大功不宰。
至让无名。
杖履萧然。
云行鹤举视声名。
而若浼甘。
肥遁以如饴。
楷芙蓉讷圆通不足过之。
以其瀚海馀波。
烟屯雨骤。
凤阁之儒臣。
醒天潢之贵戚。
永明寿明教嵩
庶可并驾云。
赞曰。
人人抱荆山之璧。
个个得赤水之珠。
何难兄释迦
而弟弥勒。
及读本祖自叙之语。
愧汗横流。
俯仰无地矣。
嗟乎非真祖师心语不吐。
非正嫡裔背汗不流。
心语不吐者昧后也。
背汗不流者欺先也。
昧后欺先。
互相啖啖。
则本祖隐现。
堪忍世界。
何日而休哉。
阿沙不花元 1263 — 13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3—1309 【介绍】: 元康里人,国王牙牙之子。
年十四,入侍世祖。
世祖使居兴和天城
从平乃颜海都叛。
成宗崩,武宗仁宗兄弟皆未至,成宗后谋助安西王夺位。
阿沙不花计挫其谋。
仁宗至,奉命迎武宗
中书平章政事
累官知枢密院事
历事三朝,侃侃有大臣节。
卒谥忠烈
陈颢元 1264 — 13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1339 【介绍】: 元清州人字仲明
稍长,入京师,从王磐习金典章,又从安藏习诸国语。
安藏荐入宿卫,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于藩府。
仁宗入定内难,迎武宗,皆预谋。
仁宗即位,特拜集贤大学士,与闻政事,科举之行,赞助之力尤多。
仁宗卒,辞官家居。
文宗立,复起为大学士
卒谥文忠
清州搜玉
陈颢(1264—1339)字仲明元世祖至元元年生,幼颖悟,日记诵千百言,稍长,游京师,师从翰林承旨王盘安藏
安藏荐入宿卫,为仁宗潜邸说书
仁宗入定内难,以迎武宗皆预谋。
武宗授以资德大夫,为释教都总统
仁宗即位(1312),天子既用潜邸旧臣,乃还俗易冠,为集贤大学士,以制书就第。
仁宗崩(1320),辞禄家居者十年
文宗即位,复起为集贤大学士后至元四年(1338)致政,食全俸于家。
明年卒,年七十六。
谥文忠
元史》有传,元许有壬至正集》录其碑文。
贤良方正,知人善任,为时人所称许,又善书,尝为释法贞所撰《云居禅寺藏经记》篆额。
台北故宫博物馆所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后,犹存其题诗一首。
其他诗作散见于《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石仓历代诗选》《李太白全集(王琦注)》等书。
伯岳吾皇后元 ? — 13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7 【介绍】: 元成宗后,名卜鲁罕
元贞初立为后。
帝多疾,后用事,信任哈剌哈孙,大德之政,人称平允,皆后处决。
帝卒,谋立阿难答失里,不果。
仁宗诬以私通事,出居东安州,赐死。
卜邻吉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又译作卜邻吉歹、不怜吉歹。
蒙古兀良合氏,元将阿术之子。
世祖至元二十年,领兵镇压建宁路黄华起事。
二十六年,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镇压婺州叶万五起事。
后改任同知江淮行枢密院事。
成宗时,历任湖广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大德十一年成宗死,拥仁宗怀州入京夺取帝位,升行省左丞相。
延祐元年,奉召至封河南王
察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西域板勒纥(巴里黑)城人,父伯德那蒙古,居猗氏,迁解州号白云
仁宗赐汉姓白氏。
通诸国字书。
世祖至元间,在湖广奥鲁赤辟为蒙古都万户府知事,改理问
成宗大德间历官武昌路治中
仁宗时累拜中书参知政事,进平章政事。
商议中书省事
暮年居德安白云山别墅。
尝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古文,蒙古文《脱必赤颜》为《圣武开天记》和《太宗平金始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