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赵璧元初 1220 — 12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0—1276 【介绍】: 元云中怀仁人字宝臣
忽必烈亲王,闻其名召见,命驰驿聘名士王鹗等,使蒙古生从之读书,又命习蒙古语。
宪宗立,召,问天下何如而治。
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
宪宗不悦,忽必烈忧之。
官河南经略使,诛锄强猾。
世祖中统初,拜燕京宣慰使
三年,从攻李璮
至元初,改枢密副使
六年,与阿朮同行汉军都元帅府事,击败宋夏贵襄阳之师。
高丽王为权臣所逐,中书左丞东京路中书省事,送王回国。
官至平章政事。
李承休元初 1224 — 1300
简介
李承休(1224年—1300年)高丽王朝后期大臣、文学家
字休休号动安居士京山府嘉利县(今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人。
官至密直副使、监察大夫、词林学士承旨,著有《动安居士》、《帝王韵纪》等作品。
王昛元 1236 — 130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昛 忠烈景孝大王、忠烈王 1274年—1308年
简介
王昛(1236年—1308年)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298年、1298年—1308年在位)。
字正初名谌(中国史书作愖),1276年改名䞐1293年改名昛
他是高丽元宗王禃之子,母为顺敬太后金氏。
兀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高丽王族,王綧之子。
世祖至元十八年,袭兄职为高丽军民总管东征左副都元帅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
后复从讨叛党塔不歹、合丹,战于黑龙江高丽等地。
二十九年,改东征左副都元帅府,立总管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命领之,仍兼沈州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
王兀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丽人,出身高丽王族。
阿剌帖木儿弟。
袭兄职,为高丽军民总管
至元二十四年,从讨叛王乃颜,力战屡捷。
又从攻哈丹秃鲁干。
二十九年,升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兼沈阳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
僧了性元 ? — 1321
了性
号大林
姓武氏
少好学聪睿之
殆天授之礼耆德安公。
为师而落发焉。
既登具。
历诸讲庠。
探颐经论。
遇真觉圆师。
启悟初心。
而周游南北几万里。
穷览幽胜。
所至必咨访其人。
询至道之要。
其所师而学者。
柏林潭公。
关辅怀公
南阳兹公。
皆以义学著称。
及归复见真觉于垄坻。
愈见墙仞之高。
堂室之奥。
乃曰。
佛法司南
其在兹乎。
真觉殁。
北游燕蓟
晦迹魏阙之下。
悠然如处江海之上。
与世若相忘焉。
然以怀璧之美。
被褐而莫掩。
名既喧于众口。
声遂闻于九重。
万宁初落。
诏师居之。
至大中
大后创寺台山
普宁
以兹擅天下之胜。
住持之寄。
非海内硕望。
莫能胜之。
故以命师。
师居十有馀年而殁。
师为人刚毅。
颇负气节。
不能俯仰随世。
虽居官寺。
未尝一至城府。
造权贵之门。
或谓师少和气。
师曰。
予以一介苾刍
天子不以人之微。
处之大寺
惟竭诚匪懈。
图以报国而已。
夫何求哉。
必有臧仓毁鬲之言。
盖亦营营青蝇。
止于棘樊耳。
顾予命之不遭。
道之不行。
纳履而去之。
何往而不得于道乎。
时国家尊宠西僧
其徒甚盛。
出入骑从。
拟迹王公。
其人赤毳峨冠。
岸然而自居。
诸名德辈。
莫不为之致礼。
或磬折而前。
抠衣接足。
丐其按顶。
谓之摄受。
师独长揖而已。
或谓师傲。
师曰。
吾敢慢于人耶。
吾闻君子爱人以礼。
何可苟屈其节。
而巽于床。
自取卑辱乎。
且吾于道。
何求于彼。
彼以其势自大而倨。
吾苟为之屈。
非谄则佞也焉。
有君子而为佞谄之行哉。
识者壮师之气。
以谓如佛印元公之遇高丽王子。
可谓识大体而得乎礼矣。
殁时至治元年九月
塔舍利于竹林之墟。
僧清珙元 1272 — 1352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清珙字石屋,受具后,与净慈平山林同得法于道场及庵。
遂隐居吴兴雾山,以清苦自守,不干檀越,偶至绝食,饮水而已。
为人慈祥恤物,作为祇陀,多警法语。
元至正初,道问流闻,洽于朝野,敕降香币以旌异之。
皇后亦赐金襕法衣,殊不为意。
至正壬辰秋,与众诀,书偈而逝,偈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后何须掘土埋。
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
”阇维,舍利五色,高丽王仰其道行,表达于朝,诏谥“佛慈慧照”。
更命有司移文江浙,命净慈林舍利予馆伴归国。
所著有《石屋语录》,诗不多见,《瘦集》载其山居诗云:“僧因产业致差科,官吏句追耻辱多。
我有山田三亩半,尽行发付与檀那。
”其高致可概见矣。
释怀信元 1279 — 1356年8月24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怀信字孚中
姓姜氏奉化人也。
父尝为县校官,母刘氏,夜梦火星堕,室中有光如火,亟取吞之,俄而有孕。
及诞,状貌异凡,而性端凝,不妄举动,唯见沙门,辄喜与亲。
稍长,受三经于宋进士戴公表元,声入心通,经旨鬯达。
然不乐帖括,独企清幽。
年十五离家,从法华院僧子思,执童子役,已而祝发为大僧,受具戒于五台寺。
延庆半岩全弘三观十乘之旨,复与之游。
久之,且叹曰:“教相繁多,浩如烟海,苟欲穷之,是诚算沙,徒自困耳。
”即弃去,渡浙而西,凡过名蓝,辄往参叩,语多枘凿,不胜愤悱。
华藏竺西坦迁主四明天童景德禅寺随质所疑,竺西知为法器,厉色待之,不交一语。
一曰上堂,举兴化与克宾案问之,拟曰:“俊哉,师子儿也。
”自是依止,不忍去。
竺西入灭,天宁云外岫,来继其席,命司经藏管钥。
文章渐彰,不可掩遏。
元泰定丙寅行宣政院请居四明观音,策励徒众,珍惜时光,唯恐失坠。
天历己巳,迁住补怛洛迦山
清望日崇,修行益苦,尝持一钵,乞食吴楚间。
镇南王具香华迎至府中,虚心问道,语中肯綮,且出菩提达摩像求赞,拈豪挥洒,略无停思,而辞旨渊邃,王甚叹服。
宣让王亦遣使者奉旃檀香、紫伽黎衣,请示法要。
随其性资,利而道之。
二王雄藩之望,首加崇礼,诸侯庶士,莫不望风瞻仰,施资填委。
姑苏产奇石,因求善工,造多宝佛塔十三成载归。
海东驸马都尉高丽王绎而吉尼、丞相撒敦,以行谊上闻,赐号为广慧妙悟智宝弘教禅师,及金襕法衣一袭。
至正壬午,主中天竺永祚寺
天历乙酉迁天童,矢志振兴,百废具举,佛殿岿然,厥工甚钜,亦彻弊而更新之,丹辉碧朗,照耀海滨。
复造塔中峰,若将终焉。
己丑冬十月,江表大龙翔集庆寺虚席,行御史台奉疏迎主之。
龙翔文宗潜邸,及践祚,改建佛刹,栋宇宏丽甲天下。
其住持若笑隐䜣、昙芳忠,皆一时硕德,励行《百丈清规》,为东南楷则。
亡何燬于火,忠竭力兴复海会堂,未就而化。
信初升座,提唱宗乘,万指所指,委蛇不迫,而玄机自融,无大无小,皆驩相亲戴。
因出衣盂私赀,缵续前功,不日而集。
会元纲失纽,天下丧乱,戎马纷纭。
寺院萧条,日见艰窘,处之夷然,若不介意。
明室龙兴,初号吴国,大兵下金陵,徒侣风雨飘散,独结跏晏坐,目不他顾。
执兵者满前,无不弃仗而拜。
太祖尝幸寺中,听信说法,嘉其道行,命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以宠异之。
寺有逋租在民间者,官为徵集。
僧众日归,法施益盛。
一旦晨兴,索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汝曹法,自期励精进行,吾将归矣。
”言毕而瞑,侍者呼曰:“去则去矣,宁不留片言以示人乎。
”乃握笔书曰:“平生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泄。
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
”掷简而逝,时丁酉八月二十四日也。
寿七十八,腊六十九。
荼毗聚宝山下,舍利如菽,五色粲烂,烟所及处,亦累累攒珠,贮以瓶水,光发于外。
弟子致凯坎牛首山东麓为宫,藏之,塔其上。
将迁之夕,明帝驻兵江阴,梦褐服而来,问何之,曰:“将归,且告别。
”及还归,闻其寂灭,为之惊异。
乃出内府泉币,助其丧事,且亲致奠送于都门之外。
荣贶之加,近代无比。
著有《五会语录》。
郑誧元 1309 — 1345
简介
郑誧(1309年—1345年)高丽王朝末期大臣、诗人。
字仲孚号雪谷清州人,官至左司议大夫
有《雪谷》传世。
僧梵琦元末明初 ? — 13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 【介绍】: 元明间僧人
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
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
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为第一。
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
自号西斋老人
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王祯元 1315 — 134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祯 忠惠献孝大王、忠惠王 1330年—1344年
简介
王祯(1315年—1344年)高丽王朝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40年—1343年在位)。
蒙古宝塔失里
他是高丽忠肃王王焘的长子,母亲是德妃洪氏(恭元王后),迎娶元朝宗室女德宁公主亦怜真班
契逊元末明初 1318 — 1360
全元诗·第五十九册
原名契伯僚(又作契百辽),字公远
高昌畏兀人。
契氏为高昌世族,家族入中原后,定居溧阳(今属江苏)
契逊契哲笃长子,兄弟均有诗文名,至正五年进士,任翰林应奉,迁宣政院断事官经历
选为端本堂正字
曾出守单州
元至正十八年尚宾出使高丽,留居高丽庆州,被高丽王封为高昌郡公
诗文集《近思斋逸槁》二卷,其中收入的是在至正十八年之前所做的诗文。
小诗《山雨》(《山中雨》)被诗选家评为「纯乎天籁」(《明诗别裁集》)。
生平见《明诗综》卷九十四(误作明人)、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
李穑元末明初 1328 — 1396
简介
李穑(이색,1328年—1396年),韩国人字颖叔号牧隐高丽王朝后期大臣、诗人,名儒李谷之子。
李穑本贯韩山(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韩山面),生于宁海(今韩国庆尚北道盈德郡宁海面)。
早年留学元朝国子监三年,深受程朱理学熏陶。
其后在高丽考中状元,又在元朝考中进士,曾供职于元朝翰林院至正十六年(1356年)回国,深受恭悯王器重,历任机要之职,同时负责重建成均馆,传播程朱理学,培养新兴士大夫,成为高丽末期的一代儒宗。
洪武四年(1371年)官拜政堂文学,进入中枢,后遭母丧,又受到恭悯王之死的打击,多年不出仕。
期间曾被恭悯王封为韩山君,在高丽祦王时再次出仕,进封韩山府院君
威化岛回军后扶植祦王之子高丽昌王,由此得罪李成桂集团。
他被任命为门下侍中首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朝贺正,并请求国王亲朝并派明朝官员监国,但未能如愿,回国不久后辞职。
同年十一月李成桂昌王,立恭让王李穑随即遭到猛烈弹劾,先后流放长湍、咸清州、矜州、长兴等地。
朝鲜王国后不久被赦免,后居于江原道五台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冬李成桂召至汉阳封韩山伯
翌年赴骊州避暑,途中得病,旋即去世,谥号“文靖”。
王颛元末明初 1330 — 1374
简介
王颛(1330年—1374年)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2年—1374年在位)。
初名祺1366年改名颛号怡斋益堂蒙古伯颜帖木儿
父为高丽忠肃王王焘,母为恭元王后洪氏。
他曾受封江陵大君,少年时代入质宗主国元朝10年,娶元宗室女宝塔失里(追赠鲁国大长公主,谥仁德王后)为妻。
1351年冬元朝扶植他取代忠定王王㫝而成为高丽国王
他在位时对内力图改革积弊,振兴高丽王朝;对外则利用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之机,于1356年铲除奇辙为首的亲元势力,摆脱元朝控制,并向北开拓大片疆域。
然而高丽接连遭遇倭寇之患、红巾军东征和崔濡率元军奉德兴君入侵高丽等动乱,改革力不从心,国势日益衰落。
1365年任用辛旽进行改革。
1370年接受明朝册封为高丽国王
1371年辛旽
1374年被侍卫洪伦及宦官崔万生等弑杀,葬于玄陵。
1385年明朝赐谥号恭悯”,高丽加谥恭悯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他工于书画,有《天山大猎图》《廉悌臣像》等作品传世。
王昕元 1337 — 134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昕 忠穆显孝大王、忠穆王 1344年—1348年
简介
王昕(1337年—1348年)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
蒙古名八思麻朵儿只
他是高丽两位由元朝公主所生的国王之一(另一位是其曾祖父忠宣王王璋),父亲是高丽忠惠王王祯,母亲是德宁公主亦怜真班
王昕早年以元子身份入质元朝,父王遭元朝流放并死去后,他被元顺帝册封为高丽国王
在位时由王煦、金永暾等大臣辅政,设立“整治都监”,试图对各种积弊加以改革。
王昕享国四年即病死,葬于明陵
恭悯王谥号“显孝”,元廷赐谥“忠穆”。
王㫝元 1338 — 135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㫝 忠定大王、忠定王 1349年—1351年
简介
王㫝(1338年 —1352年)高丽王朝第30任君主(1349年—1351年在位)。
蒙古名迷思监朵儿只
他是高丽忠惠王王祯庶子,母亲是禧妃尹氏。
1348年封庆昌府院君,同年底其兄忠穆王王昕薨,他被元顺帝召入元朝,并受封为高丽国王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倭寇。
1351年元顺帝立祺,他被迁往江华岛居住,翌年遭毒死。
死后葬于聪陵,元廷赐谥号忠定”。
王瑶元末明初 1345 — 13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瑶 恭让王 1389年—1392年
简介
王瑶(1345年-1394年)高丽王朝第34任也是最后一任君主(1389年—1392年在位)。
他是高丽神宗的七世孙,定原府院君王钧之子,封定昌府院君
1389年冬李成桂等拥立,1392年被废黜,李成桂即位降封他为恭让君
1394年李成桂派人杀死,后被李芳远追封为恭让王,葬于高陵
王祦元末明初 1365 — 138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禑 前废王、禑王 1374年—1388年
简介
王祦(1365年—1389年),是高丽王朝第32任君主(1374年—1388年在位)。
小字牟尼奴,一说是高丽恭悯王之子,一说是权臣辛旽之子而被恭悯王冒认为己子,因他遭废黜时被认定为辛旽之子,故在朝鲜王朝所修的史书中被称为“辛”。
即位前受封江宁府院大君1374年恭悯王遇弑后被李仁任扶植上位,1377年接受北元册封为高丽国王1385年又接受明朝册封为高丽国王1387年高丽全国改穿明朝冠服,1388年铁岭立卫问题而同明朝关系恶化,在崔莹的辅佐下发动军队北伐辽东,但北伐将领李成桂曹敏修发动威化岛回军,他被迫逊位,先后居住在江华和骊兴。
1389年因图谋暗杀李成桂而废为庶人,流放江陵,旋即被杀。
无庙号、谥号、陵号,后世又称“高丽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