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释元熙元 1238 — 1319
禅师姓唐氏
豫章人也。
元熙者。
西山明觉院得度之名也。
晦机者。
其师物初观和尚所赠之字也。
号佛智者
御制也。
临江通判文丞相靖难死国。
唐元龄者。
熙之胞兄也。
庐山一山万禅师者。
熙之益友也。
大中大夫广智全悟释教宗主。
笑隐大䜣禅师者。
嗣法弟子也。
为人事亲以孝。
事师以诚。
昆仲之间以义。
道友之间以直。
训诲门弟。
则严且慈。
尝与一山万行脚。
不耐丛林。
好讥诸方。
每抑之。
且曰。
明眼衲子出言为丛林。
轻重岂可易乎。
物初观公时居玉几。
公为浙人。
每操乡音。
昼夜批削学者。
学者畏其口不敢近。
上谒观公
语大惊。
默计曰。
浇漓末世有此人也。
又指曰。
此老为谁。
对曰。
元熙同行某甲也。
素闻名。
故深爱
得友之正。
乃留夏。
朝夕警诲。
辄深入玄奥。
久之出住百丈
东叟庐山开先寺
两山法席大振。
衲子络绎西江
诉禅人尝掌开先内记
请益参究。
达旦不卧。
每示之。
诉不领。
曰。
百丈熙堂头当能了子大事。
亟行勿迟。
但勿可言从开先来。
诉谒百丈。
问曰。
何来。
对曰。
庐山
曰。
曾见聱头否。
诉不语。
指曰。
果遭渠卖弄矣。
悚然莫知所以。
居百丈十二载。
迁净慈七载。
迁双径。
居双径。
未久退隐南山之阳。
江右丛林闻退閒。
争启请之不已。
仰山
仰山久废之馀。
至。
衲子不厌枯淡。
从之者数百辈。
其堂庑朽败不堪。
主事僧历请充修造。
历止不许。
一夜雷雨暴作。
方丈后壁忽崩塌。
移绳床。
侍者房而卧。
明晨命以草苫之。
有富人入山见
坐草壁边说法。
而禅者悠悠自若。
富人乃大异。
发意坚请新之。
仰山遂成精舍。
延祐六年秋
仲手字别所知。
复作偈别众而逝。
时侍僧有失常度。
语话声高。
复张目正色曰。
敢以吾死而堕吾规耶。
摈逐之。
已而瞑目长往。
世寿八十二。
僧夏六十三。
四为住持。
以策发为急务。
然机不易施。
施必中节。
尝以百丈野狐话。
问诉书记
诉拟对喝之。
诉即悟旨。
又举太原孚闻角悟道因缘。
常道者曰。
卢生入沧海。
史游名山。
从此杨州城外路。
令严不许早开关。
常亦悟旨。
(常号梅屋
著佛祖通载行世。
)又以西湖山水问伦上人。
伦曰。
通身无影像。
步步绝行踪。
厉声曰。
未在。
更道。
伦亦悟旨(伦号仲方
后住保宁)。
晚年久不上堂。
四众坚请之。
乃曰。
云门道。
个普字尽大地。
人不柰何。
殊不知云门四棱著地。
当时若与震威一喝。
待此老恶发。
徐徐打个问讯道。
莫怪触忤。
好非但救取此老。
亦能振起云门纲宗。
虽然口是祸门。
有数禅者。
座下省发而去。
释了万元 ? — 1312年12月3日
禅师了万者。
号一山
临川人也。
其先金氏。
为江右显族。
生貌瘠。
而秀气格精厉。
八岁指挥群小。
肃若朝堂
又八岁好学。
以淹博著声。
每叹孟轲氏未达性理。
同辈惊其狂。
曰。
圣贤亦犹人也。
何无是非眼目乎。
乃毅然求佛为师竟。
金溪常乐院弃发。
是夕芝产户枢。
院主卜之。
得乾之九五。
占者曰。
刚健中正圣徵也。
当为法王
遂游方。
遍见名宿。
得旨于东叟颖。
住后尝谓及门者曰。
我当时初参偃。
溪闻尊宿。
闻以为我齿牙超迈。
每同商略古今间。
谓我曰。
子姿质铦利。
山僧实不及子。
但有一著。
若识得。
山僧在子脚底。
我虽不测弃去。
未尝不珍味其语。
又见灵隐荆叟珏禅师
亦蒙隆遇。
曰。
近日法社凄凉。
鲜合中道。
太过者生易。
不及者生疲。
疲病庶几可振。
易病难医。
何也。
佛祖境界非世聪之可测度。
彼时虽铭。
其说不能当下庆快。
如是展转。
所历非一。
大抵遮前护后。
遂乃拨妄求真。
及到南屏
惟吾师东叟颖和尚
能捋下铁面。
当众以如意指我曰。
书记文彩灿烂。
应酬时机。
则不无管取涅槃堂里一字也用
不著彼时。
我心识俱丧。
乃强曰。
何也。
吾师曰。
别人根钝。
不得利子。
则根利不能钝。
我对曰。
岂无方便。
曰。
又恁么去也。
自此启口说不出。
举笔写不出。
一日偶经神祠。
见纸钱灰旋风飞起。
尽亡所执。
吾师遂以妙峰师翁禅板如意。
交付于我。
我今日举著大似。
一回吃水。
一回咽矣。
妙峰名之善妙喜之嗣也。
万为人鲠直。
少含蓄好。
樊励后学。
见有小善可录。
必展转发明。
人亦不敢伪。
或有过。
则曰。
人非圣贤。
孰能免焉。
改之为贵人
亦不敢饰。
至若事关法化。
知见差讹。
则切直千馀言犹不已。
当时以此惮而怀之。
初住天台寒岩寺
三年移仙居紫箨山
大阐法化。
有僧问曰。
紫箨山庭如锦绣。
是谁按拍画图中。
曰。
深沙休努眼。
僧顾左右曰。
道甚么。
曰。
碧水浪吞钩。
僧曰。
将谓歌谣风日煖。
元来鼓角阵云深。
曰。
八千子弟归何处。
消瘦秋空一笛霜。
僧曰。
恁么则山河无意属英雄也。
曰。
摘杨花。
僧次日复进曰。
昨日公案未圆。
乞师再垂方便。
曰。
分付直岁不得。
普请曰。
古老头巾真难共语。
掷下拄杖。
僧出大叫曰。
紫箨老汉今日方始瞥地。
便休。
十载迁疏山
疏山旧例。
住持须通刺当道。
辄不可曰。
不煖。
墨突不黔。
诚各行其志也。
况我圆顶之夫。
何天不可翱翔。
乃为三间古院。
委曲权门。
是则法化未弘。
僧风先扫地矣。
当道议不合。
留偈法堂
飘然而去。
偈曰。
叠叠韶华一杖
白云到处有山栖。
等閒爱种蟠桃核。
不把春红赚马蹄。
江淮总统高标。
会诸山于灵隐
直指堂议。
以开先迎
或度其厌丛林不肯来。
有耆宿曰。
万公必来也。
彼虽起居萧洒。
然瞿瞿以法门纲目为任。
若致之以诚。
即十字街头肩栲栳养閒汉。
彼亦欣乐
况开先为山林之胜。
且便于衲子
公岂木强人乎。
公必来也。
果携数禅衲。
惠然而来。
有偈曰。
刹竿扶起本无心。
教外金襕影自深。
肯著三三前后力。
波涛陆地起龙吟。
于是开先鼎新
英俊大聚。
扣问之外。
从未只字。
干及豪贵。
其时道俗蒙示语。
如获珙璧。
笑隐来参。
审其机缘。
指往百丈。
晦机嗣。
无我之风。
海内仰之。
又十载住东瓯江心寺
少不适意。
又弃去。
寺众数百泣挽随。
冯公岭不从。
尝曰。
古人因学道。
以立丛林。
事事随缘。
法周备。
为住持者。
观会中或有一个半个。
实心务本。
则当不顾安危。
竭力支撑。
虽社庙神坛。
亦可居而不愧。
今人计丛林以学道。
或三百五百。
不顾日逐。
何所用心。
但云。
头头合辙。
物物圆融。
乃崇尚土木。
鹭伺豪家。
然后窃虚器传子孙。
与蚖蛇恋窟。
明无少异。
毫厘既差。
千里悬隔。
良可悲夫。
晚年匡庐月涧明公
东溪
翩然命棹曰。
满望春江兴不违。
一波才动万波随。
烟岚调拍如相委。
何待芳心托子规。
月涧殁。
开先之众复请
力却之曰。
我住持三十载。
而法化寥寥。
更何所望。
而不休乎。
且精神非壮盛之时也。
诸公不复言。
皇庆壬子。
十一月二十六日。
示疾。
越七日
命浴更衣。
据室危坐。
书诀众语。
俨然而化。
阇维。
收五色舍利。
大如菽。
不可计。
目睛齿牙顶骨不坏。
时改建豫章乌遮塔。
江西行省丞相干赤命以旧藏释尊舍利奉于中。
遣使分一山万禅师目睛舍利。
以宝匣秘之。
陪葬焉。
舍利塔东溪
赞曰。
名位虚器也。
道德实迹也。
据虚器而核实迹。
则失矣。
余观万公平生。
住持独持大体。
熙于实迹不以名位自累。
少不合辄。
弃去。
此其节概。
大过于人。
应庵曰。
衲僧当著草鞋住院。
良有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