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僧成北周 476 — 563年7月18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咸阳灵武程氏子。
戏聚沙塔。
志见幼年。
亲爱所缠。
晚从薙落。
时已二十六矣。
既获依止道原法师随觐孝文荐蒙降礼。
盖原师。
魏代之名匠云。
太和未偕至
遇勒那三藏
受禅法。
其于玄秘。
宿禀生知。
那奇之每曰。
心学东流。
能造诣者。
其斯人乎。
大统中
周祖方总百揆。
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
偏同虞舜
背隆伛偻。
又似周公
德宇纯懿。
轨量难模。
言为世宝。
笃志住持。
其有法事之宜兴。
俗务之宜废。
发于奏议见之施行可。
昭玄三藏保定初
诏升国三藏
逮平荆梁益州大德五十馀人。
至京条以真谛妙宗。
质问所答文理舒畅。
南北贯通。
披决隐滞。
洞出情外。
皆伏其淹博。
一日忽语其徒曰。
江南某寺堂且崩压。
可急治香火诵观世音号。
以救之当是时。
扬都道俗数百人。
方法集一讲堂上。
闻东北有香气。
及伎乐声于是空堂趋出候听。
而堂随摧坏。
众幸无损。
三年七月十八日
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讣闻。
上哀恸即以其日。
窆于东郊门外。
仍诏有司置大福田寺图形于壁。
弟子昙相等。
树碑墓上。
义城庾信制文。
释僧实北周 476 — 563年7月18日
释僧实
俗姓程氏
咸阳灵武人也。
幼怀雅亮。
清卓不伦。
尝与诸僮共游狡戏。
或摘叶献香。
或聚砂成塔。
乡闾敬焉。
知将能信奉之渐也。
亲眷爱结不许出家。
喻以极言久而方遂。
年二十六乃得剃落。
有道原法师
擅名魏代
乃归焉。
随见孝文便蒙降礼。
大和末从原至
因遇勒那三藏
授以禅法。
每处皇宫咨问禅秘。
那奇之曰。
自道流东夏
味静乃斯人乎。
于是寻师问道备经循涉。
三学通览。
偏以九次调心。
故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
性少人事退迹为功。
所以高盖驷马未曾流目。
清流林顾便忘返。
加又口绕黑子欹若升形。
目有重瞳光明外射。
腋怀凤卵七处俱平。
奇相超伦有声京洛
兼又道契生知化通关壤。
听业未广而无问不明。
能勤整四仪静修三法。
可宪章于风俗。
足师表于天人。
周太祖文皇
魏大统中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偏同虞舜
背隆伛偻分似周公
德宇纯懿轨量难模。
昭玄三藏
言为世宝笃志任持。
故有法相之宜兴。
俗务之宜废。
发谈奏议事无不行。
至保定年。
太祖又曰。
师才深德大。
宜庇道俗以隆礼典。
乃躬致祈请为国三藏
当仁不让默而受之。
是使栋梁斯在仪形攸寄。
周氏有国重仰玄风。
礼异前朝受于归戒。
太祖平梁荆后。
益州大德五十馀人。
各怀经部送像至
真谛妙宗条以问
既而慧心潜运南北疏通。
即为披决洞出情外。
并神而服之。
于是陶化京华久而逾盛。
忽一旦告僧曰。
急备香火修理法事。
诵观世音以救江南某寺堂崩厄也。
当尔之时。
杨都讲堂正论法集。
数百道俗充满其中。
闻西北异香及空中妓乐。
合堂惊出同共闻听。
堂欻摧坏大众无损。
奏闻梁主。
乃移以问周。
果知实祐。
大送珍宝赐遗续。
但取三衣什物而已。
馀随散之。
由尔名振三国事参至圣。
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
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朝野惊嗟人天变色。
帝哀恸泣之。
有敕图写形像。
仍置大福田寺
即以其日窆于东郊门外滕公郦食綦。
塳南。
碑石尚存。
弟子昙相等。
传灯不穷弥隆华实。
以业有从。
爰于墓所立寺。
还名福田。
用崇冥福。
并建碑于寺野二所。
中兴寺释道安
义城庾信制文。
今在苑内。
殷不害陈朝 505 — 5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5—589 【介绍】: 南朝陈陈郡长平人字长卿
少孤家贫,弟五人幼弱,事母养弟,以笃行称。
廷尉平,长于政事,饰以儒术。
梁元帝时中书郎,兼廷尉卿
西魏江陵,失母所在,行哭寻求,水浆不入口七日,始得母尸。
王裒庾信俱入长安
陈宣帝太建七年返陈,任司农卿,位至光禄大夫,加给事中
祖孝隐北魏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末范阳遒人
祖珽弟。
善文学兼解音律,机警善辩。
魏末为散骑常侍,时徐君房庾信来聘,声誉甚隆,所派接对者亦选一时之秀,孝隐亦处其中,时议美之。
徐陵陈朝 507 — 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83 【介绍】: 南朝陈东海郯人字孝穆
徐摘子。
八岁能文,及长,博涉史籍,初仕通直散骑常侍
梁武帝太清二年,使魏,值侯景之乱,七年不得归。
后归陈,累迁御史中丞
勇于弹劾权要,官至太子少傅
其诗歌骈文辞藻绮丽,与庾信齐名。
世称徐庾体
有《徐孝穆》、《玉台新咏》。
庾肩吾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阳新野人字子慎一字慎之
庾信父。
八岁能赋诗。
初为晋安王萧纲(简文帝)常侍,奉命与刘孝威等抄撰众籍,号高斋学士
累迁太子率更令中庶子
梁简文帝即位,为度支尚书
侯景宋子仙破会稽,获得肩吾欲杀之,命作诗以贷命,肩吾操笔即成,辞采甚美,子仙乃释为建昌
后间道奔江陵,投元帝,官江州刺史,旋卒。
善为文,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
又工书法,著有《书品》。
明人辑有《庾度支集》。
僧玮北周 513 — 57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姓潘
汝南平舆人也。
素事蔬布。
年十三。
获圆顶相。
习诵金光明等经。
既具戒品。
遂依杨都帝释寺昙瑗律师听十诵讫。
五年而持犯开遮之旨。
无所疑滞。
乃入摄山栖霞寺凤禅师所。
禀承息观。
频蒙印可。
后又徙居南阳之雾露山焉。
声光昭被。
诏至京师屡加顾问。
仍诏公卿近臣。
后妃外戚。
咸受归戒。
天和五年
葬母而东。
安州三藏
绥理四众备悉六和。
经营寿山梵云二寺。
尤美轮奂。
未几。
诏于都城之内。
起天宝寺。
以奉禅燕。
既被徵召。
身范林野。
壤衣粝味。
以尽馀报。
朝廷推敬焉。
建德二年九月十日
遘疾。
无几而终。
春秋六十一。
三年二月
返葬于安陆之山。
新野庾信制文勒碑。
僧玮
姓潘
汝南平舆人也。
器量沈深风神详雅。
十三出家。
仍服以弊衣资以菜食。
致使口腹之累渐以石帆水松。
寒暑之资稍以荷衣蕙带。
故得结操贞于玉石。
情风拂于烟霞。
初诵金光明经。
进受具后下杨都
于帝释寺听昙瑗律师讲十诵。
淹于五载斋镜持犯。
仍入摄山栖霞寺
凤禅师所学观息想。
味此情空究检因缘。
乘持念慧频蒙印指。
传芳畅业。
远承申息之国山名雾露岩洞幽深川香水美。
遂命楫西浮鋿声林薮。
终焉之志结此山焉。
声问光彻被于周壤。
天子遵贤待德下车问道。
召至京师亲奉清诲。
乃敕公卿近臣妃后外戚。
咸受十善因奉三归。
天和五年以葬母东归。
敕使为安州三藏
绥理四众备尽六和。
在任之日经始寿山梵云二寺。
南望楚水东指隋城。
度轨程功轮奂成美。
僧玮德播江淮。
帝王隆重。
爰有别敕。
于王城之内起天宝寺用以居之。
既被徵召身范僧伦
纳衣坏味任报资给。
静缘洁操齐志林朝。
建德二年九月十日遘疾。
少时终于所住。
春秋六十有一。
门人恸感士女惊奔。
即以三年二月归葬于安陆之山。
僧玮容止恭庄威仪整敕。
游之者肃然清规。
见之者自生敬仰。
新野庾信
载奉芳尘。
勒碑现集。
王褒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琅邪临沂人字子渊
王规子。
博览史传,尤工属文。
起家秘书郎
梁元帝时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
梁元帝西魏,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北周,为内史中大夫小司空
明帝文学,以庾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
武帝亦重之。
官至宜州刺史,卒年六十四。
有《王司空集》辑本。
宇文招北周 ? — 58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宇文招 赵平王、赵僣王 574年—580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 【介绍】: 北周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豆卢突。
宇文泰第七子。
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
武帝建德元年大司马,后封赵王,除雍州
五年攻齐,为三军总管,积功拜太师
杨坚辅政,设宴密谋杀,事觉被杀,谥僭
元伟北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猷道,一作子猷
元顺子。
弱冠授员外散骑侍郎
尉迟迥伐蜀,掌书檄。
累拜师氏下大夫封淮南县公
闵帝即位,为晋公宇文护府司录,累迁小司寇
武帝建德四年,报聘于齐,会武帝攻齐,遂为齐人所执。
齐亡,方见释。
上开府
静帝大象二年,除襄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性温柔,好虚静。
初自邺还,庾信赠以诗。
卫元嵩北周
卫元嵩
益州成都人
少出家。
亡名法师弟子。
聪颖不偶。
尝以夜静侍傍曰。
世人汹汹贵耳贱目。
即知皂白其可得哉。
曰。
汝欲声。
若不佯狂。
不可得也。
嵩心然之。
遂佯狂漫走。
人逐成群。
触物擒咏。
周历二十馀年。
亡名入关移住野安。
自制琴声。
为天女怨心风弄。
亦有传其声者。
尝谓兄曰。
蜀土狭小不足展怀。
欲游上京与国士抗对。
兄意如何。
兄曰。
当今王褒庾信
名振四海。
汝何所知。
自取折辱。
答曰。
彼多读书。
自为文什。
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
兄但听看。
即轻尔造关。
为无过所。
乃著俗服。
关中却回。
防者执之。
嵩诈曰。
我是长安于长公家人。
欲逃往蜀耳。
关家迭送至
于公曾在蜀。
忽得相见。
与之交游。
贵胜名士靡所不诣。
即上废佛法事。
自此还俗。
祖纳其言。
又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
而不猜。
便行屏削。
嵩又制千字诗。
即龙首青烟起。
长安一代丘是也。
并符谶纬。
事后晓之。
隋开皇八年
京兆杜祈死。
三日而稣。
云见阎罗王。
问曰。
卿父曾作何官。
曰臣父在周为司命上士
王曰。
若然错追。
可速放去。
然卿识周武帝不。
答曰。
曾任左武侯司法
恒在阶陛甚识。
王曰。
可往看汝武帝去。
一吏引至一处。
门窗椽瓦并是铁作。
于铁窗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著铁枷锁。
祈见泣曰。
大家。
何因苦困乃尔。
答曰。
我大遭苦困。
汝不见耳。
今得至此。
大是快乐。
祈曰。
作何罪业受此苦困。
答曰。
汝不知耶。
我以卫元嵩言毁废佛法。
故受此苦。
祈曰。
大家。
何不注引卫元嵩来。
曰。
我寻注之。
曹司处处搜求。
乃遍三界。
云无不见。
若其朝来我暮得脱。
何所更论。
卿还语世间人。
元嵩作福。
早来相救。
如其不至解脱无期。
祈稣不忘冥事。
劝起福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