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僧稠北齐 480 — 560
姓孙
元出昌黎
末居钜鹿之瘿陶。
性度纯懿。
孝信知名。
而勤学世典。
备通经史。
徵为太学博士
一览佛经。
涣然神解。
年二十有八。
钜鹿景明寺。
僧实法师
而出家落发。
更寻经论。
识神厉勇。
复从道房禅师
受行止观。
跋陀神足。
北游定州嘉鱼山。
敛念久之。
全无摄證。
便欲出山诵涅槃经。
忽遇一僧。
言从泰岳来。
以情告。
彼遂苦劝修禅。
慎无他志。
由一切含灵皆有初地味禅。
要必系缘。
无求不遂。
乃从之旬日。
摄心果然得定。
常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
乃至眠梦觉见。
都无欲想。
岁居五夏。
又诣赵州洪山明禅师
受十六特胜法。
节食鞭心。
九旬一食。
或煮食未熟。
摄心入定。
动移𠷳漏。
前食并为禽兽所啖。
又常修死想。
遭贼怖之。
了无畏色。
方为说诸业行。
皆摧其弓矢。
受戒而返。
常于鹊山静处。
感神来娆。
以死要心。
因證深定。
九日不起。
后从定觉。
情想澄然。
便诣少陵寺。
祖师三藏
呈己所證。
跋陀曰。
葱岭已东。
禅学之最。
汝其人矣。
乃更授深要。
即住嵩岳寺
僧有百人。
泉水才足。
忽见妇人。
毙衣挟帚。
却坐阶上。
听僧诵经。
众不测为神人也。
便诃遣之。
妇有愠色。
以足蹋泉。
水立枯竭。
身亦不现。
众以告
优婆夷
三呼乃出。
便谓神曰。
众僧行道。
宜加拥护。
妇人以足拨于故泉。
水即上涌。
时共深异。
因屡入定。
每以七日为期。
齐文宣天保二年
下诏敦喻。
方遂允请。
即日拂衣。
将出山阙。
两岫忽然惊震。
响声悲切。
骇扰人畜。
禽兽飞走。
如是三日。
倜顾曰。
慕道怀仁
触类斯在。
岂非爱情易守。
放荡难持耶。
乃不约事留。
杖策漳滏。
帝躬举大驾。
出郊迎之。
倜年过七十。
神宇清旷。
动发人心。
敬揖情物。
乘机无坠。
帝扶接入内。
为论正理。
因说三界本空。
国土亦尔。
荣华世相。
不可常保。
广说四念处法。
帝闻之。
毛竖流汗。
即受禅道。
学习不久。
便證深定。
尔后弥承清诲。
笃敬殷重。
因从受菩萨戒法。
断酒禁肉。
放舍鹰鹞。
去官畋渔。
郁成仁国。
又断天下屠杀。
六年三。
敕民斋戒。
官园私菜荤辛悉除。
帝以他日言曰。
道由人弘。
诚不虚应。
愿师安心道念。
弟子敢为外护檀越。
曰。
菩萨弘誓。
护法为心。
陛下应天顺俗。
居宗设化。
栋梁三宝。
导引四民。
康济既临。
义无推寄。
即停正禁中。
四十馀日。
日垂明诲。
帝奉之无失。
后以道化须布。
思序山林。
便辞还本住。
帝以陵阜回互。
咨谒或难。
天保三年
又敕于邺城西南。
八十里。
龙山之阳。
为搆精舍。
云门寺
请以居之。
兼为石窟大寺主
两任纲位。
练众将千。
供事繁委。
充诸山谷。
并敕国内诸州。
别置禅肆。
令达解念慧者。
就为教授
齐乾明元年。
四月十三日辰时。
绝无患恼。
端坐卒于山寺。
春秋八十有一。
敕遣襄乐王
宣慰起塔。
右仆射魏收为制碑文。
释昙相北周 ? — 582年4月8日
释昙相
姓梁氏
雍州蓝田人
僧实同房。
素非师保而敦敬之。
重礼逾和上
聪敏易悟目览七行。
禅诵为心周给成务。
而慈悲诱接偏所留心。
因有行往见人弋缴网罗禽兽穷困者。
必以身代赎得脱方舍。
其仁济之诚出于天性。
每美云。
昙相福德人。
我不及也。
斯见礼如此。
尝夜诣房。
恒预设座拟之。
相对无言自陈道合。
私有听者了无音问。
常以为轨乃经积载。
有时大疠横流。
或旱涝凶险。
人来问者。
皆略提纲目教其治断。
至时必有神效。
人并异之。
或问。
李顺兴强练何人耶。
曰。
顺兴胎龙多欲。
强练游行俗仙。
助佛扬化耳。
其幽记之明谅不可测也。
大福田寺
京华七众师仰如神。
以周季末历正法颓毁。
潜隐山中。
开皇之初
率先出俗。
二年四月八日卒于渭阴故都。
图像传焉。
今在京师禅林寺
其承绪禅学遗嘱慧端
具见别传。
僧渊北周至隋 535 — 603
僧渊
姓李
广汉郪人
家本巨富。
为巴蜀所称。
初诞。
天雨铜钱于庭。
家内合运处处皆满。
父运疲久口嘘唱之钱不复下。
仓内贮米但及于半忽满溢出。
亲姻外内莫不叹其福报也。
自少至长志干殊人。
行则安而徐动。
坐则俨而加趺。
眼光外射焰焰发越。
容色玉润状若赤铜。
声若洪钟响发林动。
两足轮相十角分明。
二手九井文理如画。
年十八身长七尺。
其父异之命令出家。
即而剃落住城西康兴寺。
今所谓福缘是也。
博寻人法访无远迩。
经耳不忘蕴括怀抱。
奉戒守素大布为衣。
瓶钵之外无所蓄积。
与同寺毅法师
交游。
二人即蜀郡僧中英杰者也。
相随入京博采新异。
有陟岵寺沙门僧实者。
禅道幽深帝王所重。
便依学定豁尔知津。
经涉炎凉详覈词义。
研精定道。
毅博通经术。
丘索草隶靡不留心。
周氏废教便还故寺。
割东行房以为私宅。
馀者供官
随氏运开更新缔构。
领匠伐木。
连雨两月。
执炉祈请。
随语便晴。
造塔须金盘。
又请地府。
随言即掘。
应命藏开用足。
馀金还归本窟。
详斯福力今古未闻。
常给孤独不逆人意。
远近随助泉布若流。
又以锦水江波没溺者众。
便于南路欲架飞桥。
则扣此机众事咸集。
诸葛武侯指二江内。
七星桥造三铁镦。
长八九尺径三尺许。
人号铁鎗。
拟打桥柱。
用讫投江。
顷便祈祷方为出水。
新桥将行竖柱。
其镦自然浮水来至桥津。
及桥成也。
又自投水。
道俗歌谣于今逸耳。
毅二师并为物轨。
晨夕问法无亏遗寄。
毅以仁寿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寅时
告弟子曰。
三界无常。
吾其化矣。
言终神谢福缘本住。
春秋六十有九。
闻之悯然曰。
毅师已往我岂独留。
俄而遘疾。
遗语同瘗。
即以其月十四日又化。
春秋八十有四。
至十七日并窆于九里堂焉。
刊石纪之于寺堂。
陈子良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