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萧子显南梁 489 — 537
萧子显(489—537)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
字景阳
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人。
出身于萧齐皇族,系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之孙。
入梁后,官至吏部尚书
曾撰《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南齐书》六十卷等历史著作五种。
南齐书》中介绍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夏口黄鹄矶,是第一次提到黄鹤楼神话传说和地理位置的正史
顾越陈朝 493 — 569
全陈文·卷十五
字思南,(《南史》作允南
)吴郡盐官人。
扬州议曹史、兼太子左率丞,补五经博士
绍泰初,迁国子博士
陈文帝即位,除始兴王咨议参军侍东宫读,除给事黄门侍郎废帝初,除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被谮下狱,免,太建元年衣于家,年七十八。
僧真谛陈朝 499 — 569
拘那罗陀
陈言亲依
或云波罗末陀
译云真谛
并梵文之名字也。
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
景行澄明器宇清肃。
风神爽拔悠然自远。
群藏广部罔不厝怀。
艺术异能偏素谙练。
虽遵融佛理。
而以通道知名。
远涉艰关无惮夷险。
历游诸国。
随机利见。
梁武皇帝
德加四域盛唱三宝。
大同中
直后张氾等。
送扶南献使返国。
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
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
搜选名匠惠益民品。
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
恭膺帝旨。
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
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达于南海
沿路所经。
乃停两载。
太清二年闰八月
始届京邑
武皇面申顶礼。
宝云殿竭诚供养。
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
更出新文有逾齐日。
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
法为时崩不果宣述。
乃步入东土。
又往富春陆元哲。
创奉问津将事传译。
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
翻十七地论。
适得五卷。
而国难未静。
侧附通传。
至天保三年
侯景请。
还在台供养。
于斯时也。
兵饥相接。
法几颓焉。
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
乃止于金陵正观寺。
愿禅师等二十馀人。
翻金光明经。
三年二月
还返豫章
又往新吴始兴
后隋萧太保
度岭至于南康
并随方翻译。
栖遑靡托。
陈武永定二年七月
还返豫章
又止临川晋安诸郡。
真谛虽传经论。
道缺情离本意不申。
更观机壤。
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
道俗虔请结誓留之。
不免物议遂停南越。
便与前梁旧齿。
重覆所翻。
其有文旨乖竞者。
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
至文帝天嘉四年
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
建业标领。
钦闻新教。
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
欣其来意。
乃为翻摄大乘等论。
首尾两载覆疏旨。
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
又汎小舶至梁安郡
更装大舶欲返西国
学徒追逐相续留连。
太守王方奢。
述众元情重申邀请。
又且修人事。
权止海隅
伺旅束装未思安堵。
至三年九月
发自梁安汎舶西引。
业风赋命飘还广州
十二月中上南海岸。
刺史欧阳穆公頠
延住制旨寺。
请翻新文。
顾此业缘。
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
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
穆公薨没。
世子纥重为檀越。
开传经论。
时又许焉。
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
尝居别所四绝水洲。
纥往造之。
岭峻涛涌未敢淩犯。
乃铺舒坐具。
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
浮波达岸。
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
依常敷置。
有时或以荷叶
拓水乘之而度。
如斯神异其例甚众。
至光太二年六月
厌世浮杂情弊形骸。
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
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
智恺正讲俱舍。
闻告驰往。
道俗奔赴相继山川。
刺史又遣使人。
伺卫防遏。
躬自稽颡致留三日
纡本情。
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
时宗诸僧。
欲延还建业
杨辇硕望。
恐夺时荣乃奏曰。
岭表所译众部。
多明无尘唯识。
言乖治术有蔽国风。
不隶诸华可流荒服。
帝然之。
南海新文有藏陈世。
太建元年遘疾。
少时遗诀。
严正勖示因果。
书传累纸。
其文付弟子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
时年七十有一。
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
十三日僧宗法准等。
各赍经论还返匡山
东夏
虽广出众经。
摄论。
故讨寻教旨者。
通览所译。
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
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
依心胜相。
后疏并是僧宗所陈。
躬对本师重为释旨。
增减或异大义无亏。
宗公别著行状。
广行于世。
梁时逢丧乱。
感竭运终道津静济。
流离弘化随方卷行。
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
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
故始梁武之末。
陈宣即位。
凡二十三载。
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
合二百七十八卷。
微附华饰盛显隋唐。
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
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
凡有二百四十甲。
若依陈纸翻之。
则列二万馀卷。
今见译讫。
止是数甲之文。
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
知法宝弘博。
定在中天。
识量玼琐。
诚归东夏
何以明之。
见译藏经减三千卷。
生便弃掷习学全希。
用此量情情可知矣。
传度摄论。
宗恺归心。
穷括教源铨题义旨。
游心既久怀敞相承。
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
一日气属严冬。
衣服单疏。
忍噤通霄门人侧席。
恺等终夜静立奉侍。
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
恺密以衣被覆之。
潜觉知。
便曳之于地。
其节俭知足如此。
恺如先奉侍。
逾久逾亲。
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
恺问其故。
答曰。
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
但恨弘法非时。
有阻来意耳。
恺闻之如噎。
良久声泪俱发。
跪而启曰。
大法绝尘远通赤县。
群生无感可遂埋耶。
以手指西北曰。
此方有大国。
非近非远。
吾等没后当盛弘之
但不睹其兴。
以为太息耳。
即验往隔。
今统敷扬有宗。
传者以为神用不同。
妄生异执。
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
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陈言高空。
游化东魏
生知俊朗体悟幽微。
专学佛经尤精义理。
洞晓音韵兼善方言。
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
魏元象年中。
邺城司徒孙腾第出。
沙门僧昉笔受
齐受魏禅。
蕃客任情。
那请还乡。
事流博观。
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
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
既达彼国仍被留住。
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
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
至太清二年
忽遇于阗求那跋陀
陈言德贤。
赍胜天王般若梵本。
那因期请乞愿弘通。
嘉其雅操豁然授与。
那得保持用为希遇。
侯景作乱。
未暇翻传。
携负东西讽持供养。
至陈天嘉乙酉之岁。
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
沙门智昕笔受陈文
凡六十日。
覆疏陶练勘阅俱了。
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
僧正释惠恭等监掌。
后序。
那后不知所终。
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
陈言善吉
扬都城内至敬寺。
为陈主译大乘宝云八卷。
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
少有差耳。
并见隋代三宝录。
臧严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字彦威
孤贫勤学,性孤介。
曾作《屯游赋》,任昉见而称之。
初为安成王侍郎,转常侍
冠军行参军、侍湘东王读。
于学多所谙记,尤精《汉书》。
王尝以四部书目试之,对答无遗失。
历监义阳武宁郡
卒于镇南咨议参军
有文集。
僧宝琼陈朝 504 — 5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4—584 【介绍】: 名或作璚
南朝陈僧。
东莞人,号称白琼
俗姓徐
幼年出家,师事沙门法通
后师南涧仙师。
博通经论,尤精《成实论》。
受戒五年,即为法主
扬州大彭城寺。
梁武帝大通年间即弘扬《成实论》。
入陈,陈武帝请于重云殿讲经。
文帝时敕为僧正,后又为宣帝讲道。
海东十二国慕其名,遣使奉金帛,求其画像以归。
有《成实论玄义》、《成实论疏》等。
陈文帝陈朝 ? — 56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蒨 世祖 文帝 559年—566年
天嘉 560年正月—566年二月
天康 566年二月—566年十二月 四月陈伯宗即位沿用
全陈文·卷二
帝讳字子华武帝始兴王道谭之长子。
梁承圣初,为吴兴太守,历信武将军,监南徐州
太平初,授持节宣毅将军会稽太守
武帝受禅,封临川王,拜侍中安东将军
永定三年六月即位,改元二,天嘉天康,在位七年,谥曰文皇帝庙号世祖
王劢陈朝 506 — 5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6—572 【介绍】: 南朝陈琅邪临沂人字公济,或作公齐
王通弟。
博涉书史,恬然清简。
梁武帝陈宣帝,历仕两朝各帝,官至尚书右仆射
梁武帝谒园陵,尝随事应对,赋诗,帝甚嘉之。
到郁陈朝 ? — 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 【介绍】: 南朝陈彭城武原人
到仲举子。
陈文帝信义长公主
中书侍郎宣城太守
文帝卒,仲举矫诏遣宣帝东府,不使为尚书令入辅。
事发,仲举废居私宅,郁心不自安,谋反,与父均赐死。
刘师知陈朝 ? — 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 【介绍】: 南朝陈沛国相人
本名师智,避梁敬帝萧方智讳改
博涉书史,工文笔,台阁故事,多所详悉。
梁时王府参军梁敬帝绍泰初陈霸先入辅,以为中书舍人,掌诏诰。
助杀敬帝
陈武帝时仍为中书舍人
武帝死,衣服吉凶之制,朝臣共议不能决,均从师知议。
陈文帝时,奉命撰《起居注》十卷。
废帝时陈顼(宣帝)入辅,师知舍人殷不佞矫诏令陈顼东府,事觉,被杀。
全陈文·卷十五
师知沛国相人
王府参军
绍泰初,为中书舍人
陈,至文帝即位,迁鸿胪卿
天嘉初,坐事免,寻复为中书舍人光大元年,矫诏令安成王东府,事觉,下北狱赐死。
庾持陈朝 508 — 569
全陈文·卷十三
字允德,(南史作元德。
)颍川鄢陵人司空冰七世孙。
南平王左常侍、轻车河东王行参军,进尚书郎,出为安吉,迁镇东邵陵王记室建康,历吴兴郡,监临海郡
陈受禅,授安东临川王咨议参军
永定末尚书左丞
天嘉初,封崇德县,免,寻为宣惠始兴王咨议参军,除临安,迁给事黄门侍郎,除棱威将军盐官
光大初,迁秘书监少府卿,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领步兵校尉太建元年卒,赠光禄大夫,有集十卷。
王固陈朝 513 — 5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3—575 【介绍】: 南朝陈琅邪临沂人字子坚
王通弟。
梁时武帝封莫口亭侯,位丹阳尹丞。
陈文帝天嘉中,历国子祭酒中书令
以其女为皇太子妃
废帝时陈顼辅政,以帝外戚,奶媪常往来禁中,颇宣密旨,事泄,被禁锢。
后官太常卿,卒。
胡铄陈朝 ? — 5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4 【介绍】: 南朝陈吴兴东迁人
胡颖弟。
将兵。
卒,统其众。
东海、豫章二郡守
员外散骑常侍
章昭达南平欧阳纥,为广州东江督护
文帝天嘉三年陈顼(宣帝)破周迪,除雄信将军历阳太守
僧慧暅陈朝 515 — 589
释慧暅
姓周氏
其先家本汝南
汉末分崩避地江左
小震是宅多历年世。
今为义兴阳羡人也。
祖韶齐殿中将军
父覆长水校尉
并偃仰衡门不求闻达。
优游卒岁易农而仕。
颖悟冥来挺操童幼。
钻求六经略通大义盖家教之常习非其好也。
年十八乃喟然叹曰。
服膺
以仁义为先。
归心
以虚无为贵。
而往来生死出入尘劳。
乃域中之累业非出世之要道也。
既发希有之志。
仍感非常之应。
梦见一塔累级五层。
画釆庄严迢然峻峙。
因而礼拜愿升此塔。
少选之顷俄上相轮。
当时身心快乐未曾有也。
于是将游京邑
途次朱方。
竹林寺法师
雅相嗟赏。
乃依止出家为十戒和上
寻出都住甘露鼓寺。
进具已后从静众峰师受十诵律。
又听龙光绰师成实。
自绰化往更采众师。
属意毗昙并八揵度。
将欲并游秘奥尽掇菁华。
还从龙光学士大僧都舒法师研精成论。
及舒物故亲受遗嘱。
值梁室版荡京寺荒残。
乃裂裳杖锡来止南徐
寔报地恩兼修法事。
陈武在田朱方历试。
承高誉雅相钦重。
司空侯公次牧此州。
虚心顶戴。
永定三年侯公入辅。
乃请出都。
白马寺讲涅槃经及成实论。
学徒云结不远千里。
挥汗鼓袂风雨生焉。
法筵之盛莫或斯拟。
天嘉二年学士宝持等二百七十人。
请讲于湘宫寺
太建四年
宣帝敕请徙讲东安
后主昔在春坊
亟经义集曾属。
才辩雄远特所溢心及嗣宝位深惟敬仰。
至德元年
下诏为京邑大僧都
四年大僧正
及天下混一来止徐方
缘会敷弘无替时序。
开皇九年七月十日迁于中寺。
春秋七十有五。
其月二十八日
窆于钟山之岩。
惟暅行业清高灵祇向应。
神通感召不可思也。
昔在陈朝。
每年夏中常请于乐游苑
为陈氏七祖及杨都六庙诸神。
发涅槃大品经。
并延神坐俱在讲筵
所以翠旌孔盖羽服霓裳。
交乱人物惊神眩目。
而往来迎送必降云雨。
冥期无爽十有馀载。
常于食后讲前假寐偃息。
及讲时将至。
辄见朱衣人。
唤曰。
法师好起也。
陈领军将军任忠
少为将帅
雅好畋游。
然宿植胜因。
善机将发。
庖厨饔饩悉放奇光。
睹而怪之。
窃怀忧惧。
夜梦异人来谓己曰。
如请东安讲。
则所见必当无忧。
既而觉悟。
欢喜踊跃。
罝罦矰缴一时焚烬。
仍屈两夏。
于府讲说。
因此忏悔承持二经受不杀戒。
故灵迹寔繁未陈万一。
凡讲成实玄义六十三遍。
论文十五遍。
涅槃大品各二十馀遍。
五十许年法事相接。
自馀众部略而不载。
菩萨戒弟子司空吴明彻等。
公侯将相贵游朝士数千馀人。
难以胜记。
弟子智瑜等。
以音仪永谢馀论将空非彼丰碑无陈声实。
乃勒铭于寺中。
菩萨戒弟子著作郎琅琊王胄制文。
僧慧思陈朝 515 — 5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77 【介绍】: 南朝陈僧。
武津人俗姓李
慧文受正法。
临海王光大二年避难居南岳,闻名而从之者如市。
陈宣帝迎之住栖玄寺。
相传遇雨不湿衣,履不沾泥。
寻还山。
为天台宗三祖。
有《四十二字门》,《无净行门》等于世。
毛喜陈朝 516 — 5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587 【介绍】: 南朝陈荥阳阳武人字伯武
少好学,善草隶。
起家中卫西昌行参军
陈霸先(陈武帝)镇京口,命与陈顼(陈宣帝)同谒梁元帝
江陵陷,入长安
陈文帝立北周还。
陈宣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机密
时议北侵,以定策功封东昌县侯
及北伐,得淮南地,陈安边之术。
宣帝时,官至吏部尚书
直言无忌,尝论皇太子叔宝过失。
叔宝即位,贬永嘉内史,有惠政。
后征还入朝,道病卒。
庾季才南北朝末隋初 516 — 603
全隋文·卷十二
季才字叔奕新野人,家于江陵
梁大同中庐陵王绩辟荆州主簿,历湘东王外兵参军西台建,累迁中书郎,领太史封宜昌县伯
江陵陷,入魏,参掌太史
周武成中,补麟趾学士,累迁稍伯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建德中,迁太史中大夫,加上仪同封临颍伯
宣帝初,加骠骑大将军开府
隋受禅,授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出为均州刺史
未之任,免。
仁寿三年卒,年八十八。
有《灵台秘苑》一百十五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形志》八十七卷。
到仲举陈朝 517 — 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7—567 【介绍】: 南朝陈彭城武原人字德言
到洽子。
起家著作佐郎
陈茜(陈文帝)居乡里,尝诣其家。
及为吴兴太守,引为郡丞
陈文帝立,授侍中,参掌选事,迁尚书左仆射封建昌县侯
帝寝疾,尚书中事,悉仲举断决。
文帝死,陈顼受遗诏辅政,仲举左丞王暹、中书舍人刘师知等,谋夺其权,矫令遣陈项还东府,事发被废。
寻以其子到郁有异谋,下狱死。
许亨陈朝 517 — 5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7—570 【介绍】: 南朝陈高阳新城人字亨道
许懋子。
少传家业。
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
甚为刘之遴所重。
释褐梁安东王行参军,兼太学博士
王僧辩陈霸先所杀,无敢言者,故吏,抗表请葬。
入陈,初为太中大夫
陈宣帝贞正有古人风,师礼事之。
卫尉卿
卒官。
曾撰《齐书》、《梁史》,均佚。
沈洙陈朝 518 — 5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569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字弘道
沈山卿子。
少博学强记,通《三礼》、《春秋左氏传》。
《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
,为尚书祠部郎,后入士林馆为都讲。
梁末,除国子博士掌仪礼。
入陈,历事武帝文帝废帝宣帝,累官员外散骑常侍光禄卿东宫侍读尚书左丞
曾参与详议律法。
殷不佞陈朝 518 — 5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573 【介绍】: 南朝陈陈郡长平人字季卿
殷不害弟。
居父丧以至孝称。
魏陷江陵,道路阻绝,母卒。
不得归,四载之中,昼夜号泣。
,官至武康
入陈,除
废帝时陈顼专政,与刘仲举等矫诏出陈顼(宣帝)。
事发,余人皆诛,陈顼雅重不佞,免官。
陈顼即位,以为尚书左丞,加通直散骑常侍
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