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求那跋摩”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僧慧能初唐 638 — 713
释慧能
姓卢氏
南海新兴人也。
其本世居范阳
厥考讳行瑫。
武德中流亭新州百姓。
终于贬所。
略述家系。
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
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也。
纯淑迂怀惠性间出。
虽蛮风䝤俗渍染不深。
而诡行么形驳维难测。
父既少失母且寡居。
家亦屡空业无腴产。
负薪矣日售荷担。
偶闻廛肆间诵金刚般若经。
凝神属垣迟迟不去。
问曰。
谁边受学此经。
曰从蕲州黄梅冯茂山忍禅师劝持此法。
云即得见性成佛也。
闻是说若渴夫之饮寒浆也。
忙归备所须留奉亲老。
咸亨中韶阳刘志略。
略有姑无尽藏恒读涅槃经。
听之即为尼辨析中义。
不识文字。
乃曰。
诸佛理论若取文字非佛意也。
尼深叹服。
号为行者。
有劝于宝林古寺修道。
自谓己曰。
本誓求师而贪住寺。
取乎道也何异却行归舍乎。
明日遂行至乐昌县西石窟。
依附智远禅师侍座谈玄。
远曰。
行者迨非凡常之见龙。
吾不知吾不知之甚矣。
劝往蕲春五祖所印證去。
吾终于下风请教也。
未几造焉。
师睹气貌不扬。
试之曰。
汝从何至。
对曰。
岭表来参礼。
唯求作佛。
曰。
岭南人无佛性曰。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曰汝作何功德。
曰愿竭力抱石而舂供众而已。
如是劳乎井臼。
率净人而在先。
了彼死生与涅槃而平等。
虽均养心何辨知。
俾秀唱予致和汝。
偈辞在壁见解分岐。
揭厉不同浅深斯别。
密以法衣寄托曰。
古我先师转相付授。
岂徒尔哉。
呜呼后世受吾衣者。
命若悬丝小子识之。
计回生地。
隐于四会怀集之间。
渐露锋颖。
南海印宗法师涅槃盛集论风幡之语。
印宗辞屈而神伏。
乃为其削椎髻于法性寺智光律师边受满分戒。
所登之坛即南宋求那跋摩三藏之所筑也。
跋摩已登果位。
悬记云。
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斯受戒。
梁末真谛三藏于坛之畔手植菩提树。
谓众曰。
种此后一百二十年有开士。
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
至是爰宅于兹。
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
皆符前谶也。
上元中正演畅风惨然不悦。
大众问曰。
胡无情绪耶。
曰迁流不息生灭无常。
吾师今归寂矣。
凶赴至而信。
乃移住宝林寺焉。
刺史韦据命出大梵寺
苦辞入双峰曹侯溪矣。
大龙倏起飞雨泽以均施。
品物攸滋逐根荄而受益。
五纳之客拥塞于门。
四部之宾围绕其座。
时宣秘偈或举契经。
一切普熏咸闻象藏。
一时登富悉握蛇珠
皆由径途尽归圆极。
所以天下言禅道者
曹溪为口实矣。
洎乎九重下听万里悬心。
思布露而奉迎。
欲归依而适愿。
武太后孝和皇帝
咸降玺书。
诏赴京阙。
神秀禅师之奏举也。
续遣中官薛简往诏。
复谢病不起。
子牟之心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不过虎溪
固以此辞。
非邀君也。
遂赐摩纳袈裟一缘钵一口编珠。
织成经巾绿质红晕花绵巾绢五百匹充供养云。
又舍新兴旧宅为国恩寺焉。
神龙三年韶州可修能所居寺佛殿并方丈。
务从严饰。
赐改额曰法泉也。
延和元年七月命弟子于国恩寺建浮图一所。
促令速就。
先天二年八月三日俄然示疾。
异香满室白虹属地。
饭食讫沐浴更衣弹指不绝。
气微目瞑全身永谢。
尔时山石倾堕川源息枯。
鸟连韵以哀啼。
猿断肠而叫咽。
或唱言曰。
世间眼灭吾畴依乎。
春秋七十六矣。
其年十一月迁座于曹溪之原也。
弟子神会颜子之于孔门也。
勤勤付嘱语在传。
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
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
序宗脉。
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
尽图缋其影。
太尉房琯作六叶图序。
又以端形不散如入禅定。
后加漆布矣。
复次僧方辩。
塑小样真肖同畴昔。
曾言。
吾灭后有善心男子必取吾元。
汝曹勿怪。
或忆是言加铁环缠颈焉。
开元十一年
果有汝州人受新罗客购潜施刃其元。
欲函归海东供养。
有闻击铁声而擒之。
其塔下葆藏屈眴布郁多罗僧。
其色青黑碧缣复袷。
非人间所有物也。
屡经盗去。
迷倒却行而还褫之。
至德中神会遣弟子进平送牙痒和一柄。
朝达名公所重有若宋之问
著长篇有若张燕公说
寄香十斤并诗。
武平一至。
诗云。
大师捐世去。
空留法身在。
愿寄无碍香。
随心到南海
武公因门人怀让铸巨钟。
为撰铭赞。
宋之问书。
广州节度宋璟来礼其塔。
问弟子令韬无生法忍义。
宋公闻法欢喜。
向塔乞示徵祥。
须臾微风渐起。
异香裛人。
阴雨霏霏。
只周一寺耳稍多奇瑞逭繁不录。
肃宗下诏弟子令韬。
韬称疾不赴。
遣明象赍传法衣钵。
进呈毕给还。
宪宗皇帝追谥曰大鉴
塔曰元和正真也。
迨夫唐季刘氏称制番禺
每遇上元烧灯
迎真身入城为民祈福。
大宋南海后。
韶州盗周思琼叛换。
尽焚其寺塔将延燎。
时肉身非数夫莫举。
烟熛向逼二僧对舁。
轻如夹纻像焉。
太平兴国三年今上敕重建塔。
改为南华寺矣。
系曰。
五祖自何而识一介白衣便付衣耶。
通曰。
一言知心更无疑贰。
况复记心轮间如指之掌。
忍师施一味法何以在家受衣钵乎。
秀师则否。
通曰。
是法宁选缁白。
得者则传。
周封诸侯乃分分器。
同姓异姓别也。
以祖师别精粗以衣为信。
譬如三力士射坚洛叉。
一摩健那射则中而不破。
二钵罗塞建提破而不度。
那罗延箭度而复穿馀物也。
非坚洛叉有强弱。
但由射势力不同耳。
南能可谓那罗延射而获赏焉。
信衣至不传。
莫同夏禹之家天下乎。
通曰。
忍言。
受传衣者命若悬丝。
如是忍之意也。
又会也禀祖法则有馀。
行化行则不足。
故后致均部之流。
方验能师之先觉。
不传无私吝之咎矣。
故曰。
知人则哲也。
吁。
释道晤
释道晤者。
不知何许人也。
高趣放荡识量难赀。
末住永嘉陶山侧精舍。
则隐居修真诰之所也。
大历中代宗为陶真君树此精舍。
于此进修靡怠。
人亦倾仰一夕跏趺而卒。
身肉无沮如入三昧。
议不焚葬后五年忽举右手。
状若传香。
州官民庶异之。
以事奏。
赐紫袈裟。
谥曰实相大师
至今塔中州民祈祷幡华填委焉。
系曰。
凡诸入灭举其指者。
盖示其得四沙门果之数也。
求那跋摩举二指而灭。
言已證二果欤。
其次法京垂灭屈三指慧景反握二指。
捋之还屈。
之伸指岂不同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