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亡名”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僧代病中唐 ? — 80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
七岁丧父。
哀毁过礼。
服除白母。
求出家。
母意难之。
即断一指示所志。
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
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苦也。
故名。
久之游方抵淩郊。
河阳方苦旱。
适至因按经法。
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
果大霔千里沾足。
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
苗稼偃拔。
雉堞皆颓弛。
识者以为毒龙使然。
为持密语禳之。
自尔无患。
民立祠肖貌祀焉。
大历元年
太行霍山
结茅深𨗉以遁。
或有盗其所蓄者。
欲遽去。
而二虎据路口。
从他处归。
盗扣头陈悔。
慰喻之斥虎使去。
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
尤灵异。
神尧初起义师。
沮阴雨。
迷道于此。
而神阴助有功迹。
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
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
于是造庭对像语。
使从己受佛戒。
像忽颔首若许者。
旁顾神妇像略不动。
则毁撤之曰。
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
如此。
百姓以告太守
太守怒系之。
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
旬浃启视则兀尔禅寂自若。
众闻而坌至。
或击磬以出其定。
太守遣邀之弗听。
使再往。
约曰。
如必弗来者。
则断其头来。
谩斩一指付使者
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
仍徙大梵寺且营浮图。
以葬指节。
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积。
有忌者赂贫女。
以鸩酒进曰。
妾夫善酿。
今兹其酿诚加美。
和尚小酌。
以种福田。
经云佛不违众生愿。
惟和尚慈悲
曰汝非佛耶。
女喜尽以情告。
笑釂曰。
吾所坐地当裂。
徐视之。
果裂。
其毒气之酷可想见。
今俗以酒供养始此。
岁饥必募粮设会。
以饱饿者凡八设会。
而燕赵赖之。
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
别众跏趺。
如入禅定。
弟子疑其不灭。
列香华供养如常时。
阅一岁肤肉觉坚缩。
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
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
风雨莫之庇。
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
宣宗复教。
作亭徙置之。
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
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沙门
史亡其名。
隐居兴元褒城中梁山言行直率。
不为世俗规矩所制。
饮酒啖肉自若。
其侪辈举非之。
然以齿腊之。
长。
获纪纲寺职。
而议论设施。
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
少年后生。
间有效其所为者。
上座闻而骇曰。
未得净心地。
何敢尔。
吾弟当以折伏之。
一日戒庖者。
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
独地坐掇枯骼腐胔。
铺饼餤裹食之。
如鲜美隽永物。
众环视哕呕不能已。
上座顾谓众曰。
汝等能食此否。
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
柳公仲郢
兴元时躬诣礼敬。
年八九十乃卒。
僧隐峰中唐
释隐峰
俗姓邓氏
建州邵武人也。
稚岁憨狂不侚父母之命。
出家纳法后往观方。
池阳泉禅师令取澡罐。
提举相应为愿公所许焉。
终认嗣马禅师耳。
元和中言游五台山
路出淮西
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
曰。
我去解其杀戮。
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
介两军阵过。
战士各观僧飞腾。
不觉抽戈匣刃焉。
既而游遍灵迹。
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
亭亭然其直如植。
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
屹定如山并力不动。
远近瞻睹惊叹希奇。
有妹为尼。
五台瞋目咄之曰。
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
死且荧惑于人。
时众已知。
妹虽骨肉岂敢携贰。
请从恒度
以手轻攘偾然而仆。
遂荼毗之收舍利入塔。
号邓隐峰
遗一颂云。
独弦琴子为君弹。
松柏长青不怯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
任向君前试取看。
系曰。
僵尸累足于事一同。
立逝坐亡为修三昧。
此者头支厚载履蹈青冥。
逆恒理以难知谅。
是人而不测若斯倒置。
振古一人。
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为女𡡓之骂焉。
如幻之功善权大矣。
或曰。
淮西之役唐书胡弗载隐峰飞锡解阵邪。
通曰。
小说所传或得其实。
是故春秋一经。
五家作传可得同乎。
汉州开化寺释亡名
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
遂誓舍身剋苦为期。
忽于殿中焚香次。
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
有菩萨乘五色云。
下庭中曰。
汝极坚至必当得道。
吾求證汝。
亡名叩头礼拜。
斯须不见。
寺僧至云。
学院内皆变琉璃色。
叹嗟不已。
其僧复勤节行焉。
邓州僧亡名
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间。
日食二雉鸠。
僧俗共非之。
老僧终无避回。
尝馔羞之次有贫士求餐。
分其二足与之食。
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出。
一则能行。
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鸠二足复全。
僧实不食此禽。
自尔众人崇重号曰南阳雉鸠和尚也。
有叹之曰。
青城山阇黎饮酒啖肴。
然后吐出鸡羊肉。
皆化作本形。
飞鸣而入坑穴中同也。
释客僧
亡名
长庆中自远而至。
状辄粗暴。
见寺中净人。
咄曰。
与吾将钱沽酒。
寺僧见之怒其勿遮戒检。
辱我坊其何以堪。
遂夺其瓶击寺外柏树
瓶则铿然已碎。
其酒凝滞不流。
著树如绿玉焉。
摇之不散嗅之无臭。
寺僧惊怪顾客何为。
客曰。
某常持金刚般若。
须预饮此物一杯。
则讽吟浏亮率以为常。
非此不可。
上人勿怪。
寺僧迟回之际。
愀然其容将器就树盛之。
其酒尽落器中略无孑遗。
观者如堵奄然流啜。
斯须器窳而酣畅。
不知其往复何所。
僧缄后周
僧缄者。
俗名缄也
姓王氏京兆人
少而察慧辞气绝群。
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成事。
秘书监冯涓即同年也。
乾符中巢寇充斥。
随流避乱。
渚宫投中。
成汭
淮海不利。
遂削发出家。
雷满荆州
襄州赵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诛灭焉。
江陵遂属高氏。
避地夔峡间。
后唐同光三年
寻访冯涓已死矣。
遂居净众寺
而髭发皓然且面色红润逍遥。
然人不测其情伪。
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乙卯岁于伪蜀落第。
周显德二年也。
入寺写忧于竹间见
曰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
何遽呼耶。
曰。
偶知耳遂说本唐文宗大和初生。
止今一百三十馀载矣。
处厚曰。
某身迹奚若。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明日再寻杳沈声迹。
一日复扣关自来云。
暂去礼峨眉
结夏于黑水
方还。
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抽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试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也。
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
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处厚入寺之北隅。
同谒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懅而作。
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人姓名为谁耶。
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须臾吏散。
携手出庙及瞑而去。
至春试罢。
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僧堂中问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
周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乎榜出验之有八士也。
王处厚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置酒高会极遂性之欢。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也。
详其缄之生于文宗太和初也。
身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也。
次伪王蜀城大慈寺僧亡名
恒讽诵法华经令人乐闻时至分卫取足而已。
身微所苦有示方药。
伊僧策杖入青城大面山
采药沿溪越险。
忽然云雾四起不知所适。
有顷见一翁。
僧揖之序寒暄问何以至此。
僧曰。
为采少药也。
翁曰。
庄舍不远。
略迂神足。
得否。
僧曰。
迷方失路愿随居士
少顷云散见一宅宇阴森既近。
翁曰。
且先报庄主人矣。
僧入门睹事皆非凡调。
问曰。
还斋否。
曰未食。
焚香且觉非常郁悖。
请念所业经。
僧朗声诵经。
诵彻部。
所馈斋馔皆大慈寺前食物。
斋毕青衣负竹器以香草荐之。
乃施钱五贯令师市胡饼之费。
翁合掌送出。
或问云。
孙思邈先生也。
到寺已经月馀矣。
其钱将入寺。
则黄金货泉也。
王氏闻之收金钱。
别给钱五百贯。
其僧散施之。
将知仙民恒在名山。
嘉州罗目县有诉孙山人
赁驴不偿直。
乞追摄问。
小童云。
孙思邈也。
县令惊怪出钱代偿。
其人居山下。
及出县路见孙公取钱二百以授之。
曰吾元伺汝于此。
何遽怪乎。
得金钱僧不知其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