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辩相隋末唐初 ? — 627
释辩相
姓史
瀛州人也。
性爱虚静。
游听有声业综经术。
齐赵之方备闻芳绩。
后旋洛下涉诸法席。
又往少林依止远公
学于十地大小三藏
遍窥其隩隅。
而于涅槃一部详覈有闻。
南投徐部。
更采摄论及以毗昙。
皆披尽精诣。
传名东壤。
光问师资众所归向。
开皇七年
入辅。
创住净影对讲弘通。
仁孝居心崇仰师辙。
仁寿置塔。
敕令送舍利于越州大禹寺。
民庶欢跃欣见遗身。
未及出间光自涌现。
青黄赤白四色。
昭彰流溢于外。
七众嗟庆胜心屡动。
又于山侧获紫芝一枚。
长二尺三寸。
四支三盖。
光色鲜绮。
还返京都大弘法席。
常听学士一百馀人。
并得领袖当时。
亲承音诰。
大业之始召入东都
于内道场敷散如故。
为郑拥逼同固洛滨。
武德初年
蒙敕延劳还归京室。
重弘经论更启蒙心。
今上昔在弘义。
钦崇德延入宫中。
通宵法论亟动天顾。
䞋锡丰美。
乃令住胜光。
此寺即秦国之供养也。
故以居焉。
晚以素业所资慧门初辟。
追崇净影仍就讲说。
又舍所遗图形相。
常存敬礼用光先范。
贞观初年
因疾缠身无由取逝。
乃隐避侍人自缢而卒。
在于住寺。
春秋七十馀矣。
为人敦素。
形色鲜白眉目浓朗仪止闲泰。
商搉名理接顿词义有神采矣。
僧慧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绛州人俗姓杨
幼出家,日诵数千言。
尝寓麦积山石室,作《百法论钞》。
后入,还憩中条山竹林精舍。
晚年归绛州
著有《维摩搜微记略科》等,多散佚。
僧恒景初唐 634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4—712 【介绍】: 唐僧。
当阳人俗姓文
荆州覆舟山玉泉寺
武则天中宗时三被诏入内供养,为受戒师。
景龙间乞归山,敕允其请诏中书门下于林光宫观内道场设斋。
有《顺了义论》、《摄正法论》、《佛性》。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当阳文氏。
贞观二十二年
恩泽出家。
初依文纲律师
研究毗尼。
后于覆舟山泉南十里所。
别立精舍。
隆兴追智者弹师故迹。
修习止观法门。
则天称制中宗纂历三被诏入内供养。
尊以师礼。
从受戒法。
景龙三年诏许归山。
先尝追召天下义行高僧
二十馀人。
常于内殿修福。
至是散齐。
仍诏中书门下
及诸学士等。
于林光殿。
上亲赋诗。
中书令李峤
中书舍人李乂等。
皆应制和。
江陵道玄奘亦以还乡。
承御赐则其荣于衣锦昼行多矣。
著顺多义论二卷。
摄正法论七卷。
佛性二卷。
先天元年。
九月二十五日卒。
春秋七十九。
弟子奉葬于所住寺之西原
释恒景
姓文氏
当阳人也。
贞观二十二年敕度听习三藏
一闻能诵如说而行。
初就文纲律师隶业毗尼。
后入覆舟山玉泉寺
智者禅师习止观门。
于寺之南十里别立精舍。
号龙兴是也
天后中宗朝。
三被诏入内供养为受戒师。
景龙三年奏乞归山。
敕允其请。
中书门下学士
于林光宫观内道场设斋。
先时追召天下高僧兼义行者二十馀人。
常于内殿修福。
至是散斋。
仍送道俊玄奘各还故乡。
帝亲赋诗。
学士应和。
中书令李峤中书舍人李乂等数人。
时景等捧诗振锡而行。
天下荣之。
撰顺了义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二卷。
学其宗者如渴之受浆。
至先天元年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所住寺。
春秋七十九。
弟子奉葬于寺之西原也。
系曰。
江陵玄奘三藏法师
形影相接相去几何然其名同实异。
亦犹蔺相如得强秦之所畏。
相如杨雄之追慕。
然则各有所长短亦可见也。
僧普寂唐 651 — 739
释普寂
姓冯氏
蒲州河东人也。
年才稚弱率性轩昂。
离俗升坛循于经律。
临文揣义迥异恒流。
初闻神秀荆州玉泉寺
乃往师事凡六年
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
久视中则天召神秀
东都论道。
因荐乃度为僧。
及秀之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
中宗高年。
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师统其法众。
开元二十三年
普寂于都城居止。
时王公大人竞来礼谒。
严重少言。
来者难见其和悦之容。
远近尤以此重之。
二十七年终于上都兴唐寺
年八十九。
都城士庶谒者皆制弟子之服。
有制赐谥曰大慧禅师
及葬河南尹裴宽及其妻子。
并缞麻列于门徒之次。
倾城哭送。
闾里为之空焉。
裴尹之重职有由矣。
寂之阐化神异颇多。
裴皆目击。
又得心印归向越深。
时多讥诮。
裴日夕造谒执弟子礼。
曾无差脱。
一日诣
悬知弟子一行之亡。
及寂之终灭。
裴之悲恸若丧所亲。
缞绖徒步出城。
妻子同尔。
搢绅之讥生于是矣。
系曰。
人之情也有爱恶焉。
爱之者不见可恶。
恶之者不见可爱矣。
夫万物纷纶任其爱恶。
折中之道可爱而不可恶。
爱之者君子也。
恶之者小人也。
爱之不以道则君子之病矣。
裴尹冠裳在御职事在躬。
不避密行掇时谤。
宜哉。
譬诸僧耽俗务。
胡不舍袈裟而衣逢掖乎。
若实得道后。
终期脱屣有何不可耶。
不抽簪。
何悖礼于丘之门欤。
方外之道。
复何诛焉。
达人大观。
物无不可矣。
僧彦晖五代 840 — 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11 【介绍】: 五代时僧。
东京阳武人
俗姓孙
年二十于嵩山少室寺受大戒。
滑州明福寺。
善讲《因明论》、《百法论》。
后梁太祖乾化元年示寂。
有《滑台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孙氏
东京武阳县人
襁褓间。
闻父诵金刚经则喜笑。
若得意。
又其家尝斋僧。
磬梵俱作。
即合掌。
称曩谟。
年十五。
从师往太原京兆洛阳听习。
进具于嵩山少室寺。
颇沙毗尼涯涘。
次探经论。
必底渊源。
其曰。
为善不同。
同归于治。
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
此其极致耳。
是故南燕之人。
号为佛子
初寄明福讲百法论
四海英髦。
云趋波委。
常嬴百数。
讲因明百法各百许遍。
著滑台钞。
行世。
乾化元年。
秋八月三日终。
寿七十二。
腊五十二。
释彦晖
姓孙氏
东京阳武县人也。
佩觿之岁闻父读金刚般若。
瞪目凝听澹然欢喜。
又属家内斋僧磬梵俱作。
于帘幕之下合掌欣然。
登年十五随师学法。
太原京兆洛阳听采忘劳。
年满于嵩山少室寺受大戒。
隶习毗尼颇通深趣。
次寻经论皆讨玄源。
且曰。
为善不同同归乎治。
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此三治性之极致也。
洛都先达无不推伏。
至乎四部悉仰柔明。
临鉴则戚少欣多。
执瓶则轻持重。
三衣之外。
百一之资量足而供更无馀长。
所行慈忍匪事规求。
不畜门徒惟劳自己。
勤勤化导默默进修。
是故南燕之人号为佛子
初寄明福寺讲百法论也。
四海英髦风趋波委。
恒溢百馀且多俊迈。
精研席钻仰经宗。
其间硕学兼才故有。
分为上下十恶。
十恶者若八伯之号焉。
上十恶则洞闲性相高建法幢。
宗因喻三立破无滞。
下十恶则学包内外吟咏风骚击谈经。
声清口捷赞扬梵呗。
表白导宣。
盖因题目之分。
乃极才能之际。
云恶则倒背之言。
乃是极善也。
其门弟子为若此也。
因明百法二论各讲百许遍。
出弟子一百五十馀人。
著钞曰滑台。
盛行于世。
乾化元年秋八月三日
气力薾然而奄化矣。
春秋七十二法腊五十二。
滑人追慕其德。
二众三百馀人奉神柩归葬于阳武县侧。
营小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