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岘官陕虢观察使于頔参军。不胜頔暴虐。自沈于河。
释待驾。俗姓王氏。金水县人也。冲孺出家作为诡异。其父立名待驾。当天宝末也。练行精进时号头陀。及玄宗巡幸。果自诣府剃䰂为僧。至是待驾得度。其言信矣。驾去县邑二十里开径芟茅独居山顶。后成一寺。此山绝多灵迹。初名石城。迨明皇至剑门山。神见形迎驾。称姓李氏。敕赐与玄孙之称。后陟武担东台远望。祥云紫气盘结空界。问左右曰。此何处对曰。名城山。乃悟山神扈卫之意。遂改云顶为慈云寺也。驾后卒干此寺。又福州楞伽寺释怀一。景龙中锐意于爱同寺东造精舍。相度地形无水济用。方拱手而去。忽山禽击斗于地。一异之命工穴。深尺馀甘泉沸涌。此后伏腊而无加耗。寺中每有休咎。必暂减耗。候以知之。风俗谓之灵泉焉。以永泰二年归寂。弟子超悟奏乞代宗题寺额。上首曰智恒。次行弼。越州刺史皇甫政为碑纪德。襄州节度使于頔书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8前
字清昼,晚年以字行,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出家于润州江宁县长干寺,七载登戒于常州福业寺。天宝后期曾漫游各地名山,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与历任州县长吏、过往士大夫及江南隐士词客交游唱酬不绝。曾与刘长卿、李季兰、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唱酬。其唱酬活动之最著称者在大历八年至十二年(773-777),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受其师守真影响,皎然对律宗、天台宗、密宗、南北禅宗兼收并蓄,自大历后期起则日益倾心于南宗禅。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本传,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有《昼上人集》(又题《皎然集》、《杼山集》)10卷,于頔编于贞元八年,今存。另著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诗议》(一作《诗评》)3卷,今存1卷。又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号呶子》10卷、《茶诀》1篇,今皆不传。《全唐诗》存诗7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2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唐诗汇评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之昼能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非禅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好为五杂徂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伺耳。钊翌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元氏。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好佛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玄静寺谦著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营舍。终成大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元二年四月入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庐江何氏。童年貌重迟。见佛像僧仪。必礼敬。天宝初试经获度千泉之南安。盖侍父宦游所在也。既进具。见大寂禅师一公于建阳佛迹岩及南康龚公山。密契深领。有不可知者。贞元二年。因谒石头禅师迁公。益进所学。四年大寂将入灭。谓通曰。玉石之山。资汝道业。遇可居之。秋与伏牛自在禅师。观览京洛。至唐别。见一山葱茜可爱。问之乡人曰。此紫玉山也。陟其巅则有石紫色。莹然如玉。乃叹曰。兹非先师之所记欤。遂挂锡解囊其间。参学之徒雾拥。
僧问。如何出得三界。答曰。汝在里许。得多少时也。进曰毕竟如何出得。答曰。青山不碍白云飞。于頔相公问。教中道。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如何是飘堕罗刹鬼国。通咄曰。于頔客作汉。问这般事作么。頔变色。通指曰。飘堕罗刹鬼国也。一日又问。如何是佛。通唤相公。頔应诺。通曰。切忌别求。刺史李公道古寻为伽蓝。弟子金藏别从百丈海禅师扣请。元和八年。偶归省。通喜曰。汝来也。此山有主矣。遽拽主丈去。襄州道俗迎奉之。是年七月十五日。无疾而逝。春秋七十三。
释道通。姓何氏。庐江人。其为童也持重寡辞。见佛形像必对礼叹咏不舍。因父宦于泉州南安。便求舍丱披缁诵经。合格敕度之。当天宝初载也。时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通往焉。一师于临川南康龚公山。亦影随而去。然誓游方吴越之间。台明山谷靡不登陟。迨乎回锡江西泐潭山门。励心僧务不惮勤苦。贞元二年往南岳见石头禅师。犹采缕加朱蓝之色也。四年大寂禅师垂欲归化。昌言曰。夫玉石润山秀利益汝道业。遇可居之。通闻此言。且同隐谶。殊不详练。其年秋与伏牛山自在禅师同游京洛。回至唐州西。有山峰孤林密四绝人烟实有尘外之趣。乃问乡人。云此山是紫玉山。通方忆大寂之悬记。我合居是峰也。乃陟崔嵬见山脊有石方正其色紫玉莹然。叹曰号紫玉者合其称也。先师之言非虚记也。挂锡解囊。参学之徒雾集。始则诛茅构舍。刺史李道古作意为建禅宫焉。元和八年弟子金藏出参礼百丈山海禅师。回见通。通愀然作色。汝其来矣。此山有主也。曳杖径去襄州。道俗皆迎至七月十五日无疾而终。春秋八十三。一云故相国于頔最所归心尚书李翱礼重焉。
简介
唐宪宗李纯长女,母不详。始封 普宁公主。唐宪宗特爱之。宪宗元和三年(809年), 山南东道 节度使 于頔为其子于季友求娶公主。普宁公主下嫁于季友。唐宪宗元和年间,徙封为永昌公主。公主逝世后,皇帝下诏追封为 梁国公主及谥惠康。将要入葬的时候, 度支上奏 义阳公主、义章公主 葬礼用钱四千万,有诏减千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元挹子。德宗建中初,参淮南军事。贞元末,为邓州刺史。时本道节度使于頔专以威上凌下为务,诬洪以赃罪,表奏,朝廷流洪端州。行至中道,頔命人劫洪至襄阳,又表洪其责太重,遂除吉州长史。宪宗元和中,官饶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于頔兄。德宗贞元十四年,为度支郎中,被召延英殿,兼御史中丞,判度支。十五年,拜户部侍郎。与郑馀庆善。十六年,贬泉州司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831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字霞夫。初举孝廉,不中第,遂入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幕府。德宗贞元十五年,于頔镇山南,遣其往说淮宁,以功加监察御史。宪宗元和六年,裴均荐为唐州长史。秩满,退居林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寓居汉上。元和间秀才。与姑婢通。后姑鬻婢于连帅于頔,郊思慕无已。会寒食外出相遇,郊赠之以诗,有“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句。或有嫉郊者,写诗于座,頔见诗,令召之,遂命婢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