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赵不为武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武则天时曾为南岳斋郎
长安四年(704)曾题诗于卫州共城县百门陂。
中宗神龙二年(706)中才膺科。
玄宗开元十七年(729),累迁行考功员外郎
事迹见《金石萃编》卷六五《百门陂碑》、《陕西金石志》卷一二。
《全唐诗外编》收断句4。
魏启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中宗神龙二年才膺科登第。
玄宗开元中,官至祠部郎中豫州刺史
曾激赏杜甫才华,谓其文似班固扬雄
卢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范阳人
中宗神龙二年,中才膺科。
玄宗开元中,累迁中书舍人
检校御史中丞
二十二年,敕为关内道宣慰赈给使
开元末,为兵部侍郎
李林甫所忌,出为华州刺史
俄改太子员外詹事
寻废死。
韦应物中唐 737 — 791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韦诗诚佳,但观刘须溪细评,亦太钻皮出羽。
唯云“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虽淡无釆色,不免有轻盈之意”,比喻尚好。
至谓二人意趣相似,则又不然。
“自顾躬耕者,才非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自是隐士高尚之言。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自是循吏倦还之语。
原不同床,何论各梦!
宋人又多以韦、并称,余细观其诗,亦甚相悬。
韦无造作之烦,极锻炼之力。
韦真有旷达之怀,终带排遣之意。
诗为心声,自不可强。
僧元浩中唐 ? — 817
释元浩
姓秦氏
字广成
吴门人也。
绮岁依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
具满律戒。
配本州龙兴寺
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嘱累弟子。
初受法华止观已得醍醐。
唯以裂大网感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愿。
宴居三昧常随佛后。
希夷自得人莫能知。
其秘密深远如海印三昧。
不言出处常行佛事。
与夫难行苦行更相祖述。
默传心要为论为记。
灵芝瑞草以为功德。
传于后世者不同日而语矣。
注解大涅槃经。
为文首序。
德美圆实志愿显现。
盖录其所證之意而见于文。
曰余闻先觉之大宝曰常。
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
率土知化之归宗曰行。
交感人心之至极曰證。
然则以道御时。
法性合其运。
当应物之际。
与显晦同其光。
恢张至化。
而自他昭著者。
实播于鸿名。
钦恭闻思协和至极。
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
格变群家历观诸行。
至典克修庶绩有成者。
实赖乎宗本。
信以授人。
大明宗极敷畅厥旨。
庶几有补于将来者实存乎妙用。
博综群言以立诚训。
风行十方率用归顺者实存乎妙教矣。
此浩之法要。
王辅嗣之法系辞司马迁之自叙管仲能言轻重孟子之传春秋。
虽儒释不同其义一也。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示疾。
右胁累足入于涅槃。
非二乘境界。
真如来定也。
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维。
起塔于苏州西北虎丘东山南原也。
耽学味道不涉馀事。
常随然师听其言说。
曾无倦色分析义理。
派流川注必默记而暗诵。
一言不失。
数年之后人始知之。
曰。
回也如愚。
罕为人说。
多辞以不能。
及被梁田二君苦劝请之。
始著涅槃经解述。
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
若孔门之游夏焉。
其儒流受业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刺史田公敦。
缁流受业者智恒子瑜道儒仲仪仲良五人。
持经讲论传之无穷。
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
此四人者高洁之伦深练禅观。
为二官所请注经。
预梦甚为奇特。
又庭阶生花非人间恒所见者。
祥鸟飞驯五彩绝异。
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山罗汉石坛之左。
后有行满道暹明旷。
皆著述广天台之道欤。
李景俭中唐 ? — 8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后裔,字宽中
李瑀孙。
德宗贞元进士
博闻强记,王叔文等以为可比管仲诸葛亮
历为监察御史忠州刺史澧州刺史谏议大夫建州刺史漳州刺史等,终少府少监
景俭性矜诞,使酒纵气,屡语侵宰相,故连遭贬谪,湮阨不得志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