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柏良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魏州人字公亮
父死于安史之乱,乃学击剑,欲报仇。
李光弼军。
光弼授兵令平山越,迁左武卫中郎将
年二十四,更战阵六十二。
李希烈宁陵,遏水灌之,良器择弩手善游者,沿汴渠夜入,及旦,伏弩发,乘城者皆死。
功封平原王
官终左领卫大将军
李惠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营州柳城人
少为平卢军裨将
安史乱中,脱身投山南节度使来瑱,授试金吾卫将军
李希烈反,惠登随州归朝廷,拜随州刺史
居州二十年,田畴辟,户口加,人歌舞之,诏加御史大夫
检校国子祭酒
李元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远裔。
初为湖南观察使萧复判官试大理评事
性疏傲,敢大言,人人怨疾而为关播所重,荐为汝州别驾
李希烈叛,元平治地与其接壤,募工徒修缮外城墙,希烈阴使亡命之徒应募,里应外合,缚之,希烈署为御史中丞宰相
希烈死,元平流死于贺州
邹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颜真卿友善。
真卿奉使李希烈往送之。
宋代苏轼有《送王子立》诗云:“送行万里一邹游。”
颜真卿唐 709 — 7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琅邪临沂人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颜师古五世从孙。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又擢制科。
累擢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
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
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
以直不容,屡贬官。
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
谥文忠
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
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监察御史
八载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
肃宗至德元载(756)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
代宗广德二年(764)刑部尚书封鲁郡世称颜鲁公
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
八年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
兴元元年(784)李希烈所害,谥文忠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
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
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
今传《颜鲁公》15卷,为留元刚所辑。
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
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
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
至德二载(757)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
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
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
德宗立,改大子少师
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
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
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
李希烈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真卿字清臣
琅琊临沂人
开元中进士
又擢制科。
累官武部员外郎
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反。
河朔尽陷。
平原城守具备。
户部侍郎
肃宗灵武
工部尚书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
代宗封鲁郡
刑部尚书
加改太子太师
卢恶之。
奏使谕李希烈
希烈胁之。
不屈。
遂缢杀之。
年七十七。
司徒
谥曰文忠
梁崇义中唐 ? — 7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1 【介绍】: 京兆长安人
有膂力,为羽林射生。
节度使来瑱
诛,总其军,代宗因即拜节度使
后因拒诏,帝命李希烈讨之,兵败,与妻投井死。
李承唐 722 — 7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83 【介绍】: 赵州高邑人
李至远孙。
明经
累至大理评事
寻擢监察御史,迁吏部郎中
廉正有雅望,以才显于时。
因谋诛李希烈受诏褒美。
官终检校工部尚书湖南观察使
卒赠吏部尚书
姚憺中唐 ? — 7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 【介绍】: 唐人
李希烈部将
周曾、王玢、韦清志相善,时号四公子。
希烈反,等谋杀之,事泄,与、玢并遇害。
周曾中唐 ? — 7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 【介绍】: 唐人
李希烈部将
与王玢、姚憺韦清相善,时号四公子。
希烈反,与玢等谋取希烈
事泄,并遇害。
陈少游唐 724 — 7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785 【介绍】: 博州博平人
幼习老庄书,为崇玄生,诸儒推为都讲。
大学士陈希烈所器。
既及第,补南平
长于权变,贿赂权豪,以此屡迁。
代宗大历时累官淮南节度使
德宗建中中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希烈叛,少游请降,会有人得其降表,少游闻,羞悸死。
窦桂娘中唐 ? — 7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4 【介绍】: 女子。
汴州户曹窦良女。
美颜色,读书有文。
德宗建中时李希烈叛,破汴州,取桂娘以去。
桂娘以才色事希烈,巧曲取信,复阴结军将陈先奇妻。
兴元元年希烈暴死,桂娘计使先奇起兵,诛杀希烈妻子,献于朝廷。
二月吴少诚杀先奇,知桂娘谋,亦杀之。
尚可孤中唐 ? — 7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4 【介绍】: 唐时东部鲜卑族人,宇文之别种,世居、漠间,字可孤
初隶安禄山,复事史思明
肃宗上元中归唐,为神策大将
鱼朝恩器其勇,养为子,改名鱼智德。
将兵屯扶风、武功十余年。
朝恩死,诏赐姓名李嘉勋。
李希烈叛,擢为招讨
后从李晟长安,以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郡王
率师讨李怀光,卒于军。
陈仙奇中唐 ? — 7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6 【介绍】: 唐人
起行伍间,性忠果
德宗朝,李希烈淮西叛,为牙将。
贞元二年三月,乘希烈食牛肉遇疾,令医人陈仙甫鸩杀之,以淮西归顺。
蔡州刺史淮西节度使,颇竭诚节。
寻为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所杀。
阎寀唐 72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91 【介绍】: 秦州天水人
阎用之子。
代宗广德中,以监察御史高陵令
次年辞职。
曾赴东川辟。
再为御史,出佐朗州
德宗建中间,为申州刺史
淮西李希烈叛,坐贬韶州司户
四年,起为汝州刺史
改刺澧州
贞元七年,为吉州刺史
自请度为道士
寻卒于洪州宗华观。
私谥贞范先生
韩翃
唐诗汇评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
代宗初,入侯希逸淄青幕为从事
希逸被逐,闲居将十年。
大历中,入田神功汴宋幕。
九年神功死,弟神玉代为节度,翊仍在幕中
后又佐李希烈李勉汴州幕。
建中初,以《寒食》诗受知于德宗,征为驾部郎中知制诰
官终中书舍人
翊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韩翊诗集》五卷。
明人重编《韩君平集》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陈利贞中唐 ? — 7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 【介绍】: 幽州范阳人
初为平卢将。
李光弼安禄山,以功累擢太子宾客封静戎郡王
李希烈反,利贞出奇兵败之。
朱泚反,利贞部下欲从乱,畏其勇乃止。
汝州防御使
疽发首,卒。
李佐唐 730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790 【介绍】: 陇西人字公辅
李礼成五世孙。
玄宗天宝中明经及第,释褐武义
代宗朝,刘晏表为从事,三迁至监察御史,领江西之赋。
申州刺史,移隋州
李希烈为乱,以其徒来劫,以轻骑脱去。
鄂岳都团练使
德宗贞元二年,为商州刺史、金商防御使
有善政,赐金紫。
无何,为管观察经略使
以亲老陈乞,拜京兆少尹
刘玄佐唐 730 — 7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787 【介绍】: 滑州匡城人
本名洽赐名玄佐
初从永平军为牙将。
代宗大历中袭取宋州,诏以州隶其军,节度使李勉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大破叛镇李纳军。
李希烈反,玄佐陈州,取汴州,以功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
卒谥壮武
刘长卿中唐 ? — 79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
早岁居洛阳
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
释褐长洲
肃宗至德三载(758)海盐
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
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
大历初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
后擢鄂岳转运留后
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初随州刺史
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
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
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
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
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
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
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
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
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
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
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
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
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
”(《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
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
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
”(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一作10卷,一作11卷。
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李兼中唐 ?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 【介绍】: 陇西人
玄宗天宝中,仕为校书郎
为州司马,累迁大州刺史
代宗大历十四年,自秘书少监兼侍御史鄂州刺史当州防御使
德宗建中三年,改沔三州观察防御使,讨梁崇义
襄阳平,加左散骑常侍
旋又副曹王皋讨李希烈,以泾原乱,遂止。
贞元元年,为江西观察使
罢省军士,收其资粮,以为月进,希固恩宠。
又进六尺高银瓶。
人以此少之。
七年,征拜国子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