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崔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乾阳
进士
邢州刺史
刘稹反,归朝,授考功郎中中书舍人
李德裕之谪,草制不尽书其过,贬端州刺史
有《制诰集》。
字乾锡
进士
复以制策历邢州刺史
考功郎中
中书舍人
李德裕斥为崖州司户
坐书制不深切。
端州刺史
段全纬
全纬李德裕同时人。
卢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
文宗开成二年,为驾部员外郎,与白居易曾祓禊洛滨。
户部考功郎中
宣宗大中二年,为大理卿,奉诏重审吴湘案,偏袒牛党,致李德裕坐贬崖州
约卒于懿宗时
著《卢氏杂说》一卷,多记中晚唐间朝野遗闻。
罗万象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分水镇)人。
文学,明天文,尤精于《》,节操奇特。
以布衣游历天下,曾居王屋山
后往游罗浮山,结庵以居。
隐于紫逻山时,节度使李德裕召之,不应,更移入深山,依白云而居。
事迹见《续仙传》卷中、《舆地纪胜》卷八引晏殊《类要》。
严陵》卷二存其诗1首。
《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误以此诗为许宣平作。
赵公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工画人物,尤长于佛道鬼神。
李德裕镇蜀,以宾礼遇之。
以画名世。
周隐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汝南人字息元
隐居太湖包山
宗其道者号为太玄先生
自言寿数百岁。
敬宗好神仙,遣使江南访求异人,迎入
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因使还,献疏,言隐遥诞妄,无异于人。
,帝问以道术,所言事诞妄,不近人情。
敬宗殂,放还江左
韦应物中唐 737 — 791
作品评论
韦应物占诗胜律诗,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张籍王建诗格极相似,李益古、律诗相称,然皆非应物之比也。
李源中唐 749 — 8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23后 【介绍】: 太原文水人
李憕子。
父遇害时,年八岁,为叛军所俘,转徙流离。
代宗时河南府参军,转司农寺主簿
以父死祸难,无心禄仕,不食酒肉,不婚娶,住洛阳惠林寺从僧斋戒,偃仰穴中。
穆宗长庆三年李德裕上表荐之,穆宗诏赐。
陈疾甚年高,辞不受。
卒于寺。
僧崇圭中唐 756 — 8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841 【介绍】: 唐僧。
汝州郏城人俗姓姜
父为商佐于巩洛间。
父亡,遂出家。
年十八,得通经业。
俄游南岳,栖息数年,后住润州茅山栖霞寺
李德裕镇浙西时,延住慈和寺,与谈甚契。
次年,迁居嵩山岳寺。
文宗开成元年李德裕请住洛阳龙兴寺
两京僧俗,多从问道。
卒后,白居易为撰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陕之姜氏子。
其先以儒术致显贵。
自天宝来。
乱离相继。
父因商贾巩洛间而丧焉。
嘅然行求出家。
年十八。
以试经得度。
无何游南岳
栖息者数年。
又依南徐茆山栖霞寺
声誉益起。
赞皇李公德裕
廉问是邦。
延见于慈和寺
与语意相得。
曰。
吾有幽忧之疾。
城隍聚落。
可久处耶。
明年抵嵩少挂锡岳寺。
大和戊申
洛旱。
惟岳中雨不愆候。
或以为圭之德所感云。
开成初
赞皇公入相。
请阐化于洛之龙兴寺
其所提唱。
秀公而利益多矣。
既而唱灭。
寿八十六。
会昌元年八月十日
迁全身于塔侍郎白公居易撰铭。
释崇圭
姓姜氏
郏城人也。
门传儒素相缀簪裾。
自天宝已来。
安史之乱侵败王略。
家族迁荡父为商贾。
趋利遵涂。
巩洛间父亡于逆旅。
慨责曰。
少遭不造。
孑遗哀茕遂议出家。
至年十八经业蔚通得度。
俄有云水之兴游南岳
栖息数龄起回乐南徐茅山
乃依栖霞寺
已登径门道声洋溢。
赞皇李公德裕廉问是邦。
延诸慈和寺
一交雅谈如游形器之外。
曰吾有幽忧之疾。
非是居侯藩聚落之人也。
明岁遂行重抵嵩少居于岳寺。
太和戊申岁
洛下亢阳。
唯岳中雨信相继。
或谓为圭之德动龙神之故也。
开成元年赞皇公冢宰
洛龙兴寺化徒。
两京缁白往来问道。
檀施交骈。
其所谈法宗秀之提唱。
获益明心者多矣。
忽告众决别。
入方丈而灭。
春秋八十六。
白侍郎撰塔铭。
会昌元年辛酉八月十日入塔云。
淮南都梁释全植
姓芮
光州人也。
少禀异操。
自言学作佛度生去。
忽投本州荣光禅院大智下求度。
师颇严谨。
约其诵经受具后至洛阳参问禅法。
彻了无疑。
辞师观方。
淮南都梁山建立茅舍。
太守文卿于州长寿寺化徒。
卫侯问将来佛法隆替若何。
曰。
真实之物无振。
自古于今往复轨躅。
有为之法四相迁流。
法当堙厄。
君侯翘足可见。
预言武宗毁教也。
终年九十三。
门人建塔立碑。
会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入浮图焉。
僧恒政中唐 757 — 8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43 【介绍】: 唐僧。
德州平原人俗姓周
出家于本州延和寺。
登戒后,问道嵩山
寻入居太一山。
文宗大和间李德裕荐入内殿,文宗宣问而悦之,遂留内道场。
累辞归山,诏住长安圣寿寺
武宗毁佛时,避入终南山,卒于山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周氏
平原人也。
幼入乡校。
然于儒书。
略不加意。
见佛经则玩味莫释手。
后就郡之延和寺诠澄法师薙染。
既登戒。
问道嵩少。
遁居三峰。
以养圣胎。
无几何。
太乙山
受徒阐化。
大和中
上嗜蜃蛤。
太官每以进沿海诸郡并缘为民害。
一日其壳。
有力擘之而坚莫能开者。
上异焉。
焚香以祷。
俄而自开。
现观音菩萨像。
仅寸许于内。
仪容服饰。
比世所塑𦘕者。
尤可爱。
上命盛以金粟香合
覆以玉绵锦帕。
兴善寺供养。
因集群臣宣问。
以何祥瑞。
宰相李公德裕进曰。
此非臣所能知。
惟知陛下圣德所昭感尔。
若其他佛法大意。
则有终南山恒政禅师在。
于是诏问政。
对曰。
贫道闻之。
物无虚应。
此所以启沃陛下之信心尔。
故经云。
应以此身得度者。
即现此身而为说法也。
上曰。
菩萨此身则已见矣。
然所谓说法则未之闻。
曰。
今陛下见此为常耶。
非常耶信耶不信耶。
上曰。
非常之事。
朕深信焉。
曰。
如是则陛下已闻说法矣。
上大悦。
因留内道场中。
累辞还山诏居圣寿寺
武宗初即位
谓人曰。
吾仇至矣。
可不避乎遽遁入终南山
久之卒于山舍。
寿八十七。
阇维获舍利四十九粒。
会昌三年九月四日
塔葬焉。
后诏废教避仇之语果验。
释恒政
姓周氏
平原人也。
未入法前随入乡校。
殊不嗜书籍。
或见佛经耽味不舍。
后弃俗从师。
就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下受诵经法。
既登戒已问道于嵩少。
决了无壅。
遁迹三峰放荡自在。
无几入太一山中。
甫行风教学人蚁慕。
太和中文宗皇帝酷嗜蜃蛤。
沿海官吏先时递进。
人亦劳止。
一日御馔中盈柈而进。
有擘不张呀者。
帝观其异即焚香祝之。
俄为菩萨形。
梵相克全仪容可爱遂致于金粟香合
以玉绵锦覆之。
兴善寺令致礼之。
始宣问群臣斯何瑞也。
相国李公德裕奏曰。
臣不足知。
唯知圣德昭应其诸佛理。
终南山恒政禅师大明佛法博闻强识。
诏入宣问。
曰贫道闻物无虚应。
此乃启沃陛下之信心耳。
故契经中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也。
曰。
菩萨身已见未闻说法。
曰。
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
信非信耶。
曰。
希奇事朕深信焉。
曰。
陛下已闻说法了。
皇情悦豫得未曾有。
敕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
其菩萨至会昌毁佛舍乃亡所在。
因留内道场中。
累辞入山。
宣住圣寿寺
至武宗即位忽入终南
或问其故。
曰吾避仇乌可已乎哉。
后终山舍年八十七。
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
会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
后有废教之敕。
之先见若合符节焉。
系曰。
蜃蛤中胡得菩萨像乎。
通曰。
有所警发时一现耳。
近闻伪唐李氏国境荐饥陂湖间多生螷蚌。
百姓竞取而食。
其年免殍仆者十有七八。
明年丰。
民犹采之。
无何有获巨蚌可二尺馀。
提归擘磔击𤅢曾无少损。
其人咒垂放之。
俄自开张吐出佛像。
长仅尺许。
相好具全若真珠色。
号曰珠佛焉
献李氏。
后遗与梵僧焉。
此意所不及处。
现形者盖经中化肉山鱼米以资饥馑。
岁既丰登。
胡不属厌。
故现相止足之地。
李吉甫中唐 758 — 81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
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
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
累官至驾部员外郎
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饶三州刺史
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
元和六年复入相。
卒谥忠懿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
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
僧圆观中唐 ? — 822
释圆观
不知何许人也。
居于洛宅。
率性疏简或勤梵学。
而好治生获田园之利。
时谓之空门猗顿也。
此外施为绝异。
且通音律。
大历末李源为忘形之友父憕居守
天宝末陷于贼中。
遂将家业舍入洛城北慧林寺。
之别墅也。
以为公用无尽财也。
但日给一器。
随僧众饮食而已。
如此三年
好服食。
忽约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
欲游长安由斜谷路。
李欲自荆入
争此二途。
半年未决。
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
行不愿历两京道矣。
曰。
行无固必请从子命。
遂自荆上峡行次南浦
泊舟见数妇女绦达锦珰负罂而汲。
俛首而泣曰。
某不欲经此者恐见此妇人也。
李曰。
自上峡来此徒不少。
奚独泣为曰。
其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
已逾三载尚未解㝃。
唯以吾未来故。
今既见矣。
命有所归。
释氏所谓循环者也。
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
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
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
若相顾一笑。
是识认君也。
后十二。
年当中秋月夜。
专于钱塘天竺寺外。
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
李追悔此之一行致到此哀恸殆绝。
召孕妇告以其事。
妇人喜跃还。
顷之亲族毕集。
以枯鱼浊酒馈于水滨。
李往授符水。
具其沐浴新其衣装。
观其死矣孕妇生焉。
李三日往看新儿。
襁抱就明果致一笑。
李泣具告王氏。
王氏厚葬
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
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约。
至期到天竺山寺。
其夜桂魄皎然。
忽闻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
乘牛扣角。
双髻短衣。
徐至寺前。
也。
李趋拜曰。
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
我与君殊途。
慎勿相近。
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
不堕即遂相见。
李无由序语。
望之潸然。
又歌竹枝
杳袅前去。
词切调高莫知所谓。
叹曰。
真得道之僧也。
咫尺悬隔圣凡路殊。
谅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贼庭。
时方八岁为群贼所虏。
流浪南北展转人家。
凡六七年归于近亲。
代宗闻之授河府掾
遂绝酒肉不婚娶。
不役童仆。
常依慧林寺寓一室。
随僧斋食。
先命穴其野以备终制。
时时往眠其间。
于荣辱是非一皆均等也。
相国李公德裕表荐之。
遂授谏议大夫
于时已年八十馀矣。
抗表不起。
二年而卒。
长庆二年也。
系曰。
圆观未死。
先寄胎者。
闻必不信何耶。
违诸圣教也。
尝闻闽尼多许。
族姓家妇女为儿。
云便来也。
及终有以朱题髀。
当日有家生子。
身有赤文便来二字焉。
此类亦多。
庄子所谓曲士不可与语道者
束于教也。
其或竺乾异计有教未来。
佛或别会曾谈。
见有我宗自许。
若然者未可定执已行之教矣。
其如也果證高深。
同智论中多种不思议也。
心思言议千里难追矣。
王质中唐 769 — 8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9—837 【介绍】: 绛州龙门人字华卿
王通五世孙。
少负志操,思立名于世。
初专以讲学为事,躬耕养母,不求闻达。
宪宗元和中进士甲科
累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
清廉方雅,为政有声,深为李吉甫李德裕所器,事必咨决。
无疾暴卒,谥定
悉怛谋中唐 ?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1 【介绍】: 吐蕃人
文宗大和五年维州守将,以城降唐。
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受降,并遣将据其城。
牛僧孺当国,与李德裕不和,主张还悉怛谋,并归其城,帝从之。
悉怛谋遂为吐蕃所杀。
李绅唐 772 — 8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
李敬玄曾孙。
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
宪宗元和进士
穆宗时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
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
卒谥文肃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
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
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
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
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
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
次年谋反,不从命,被囚,诛乃免。
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
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
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
文宗大和二年(828)滁州刺史四年寿州刺史
七年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
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开成元年(836)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
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
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
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
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卞孝有《李绅年谱》。
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
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
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实为倡导者。
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
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
明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
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
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作品评论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李德裕元稹号“三俊”。
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
今观此集
李行敏中唐 772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左谏议大夫叔度子,与文宗武宗朝宰相李德裕为再从兄弟,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博学宏词科
事迹据《唐摭言》卷四。
全唐诗》存诗1首。
崔公信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贯不详。
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第
十一年河东节度使张弘靖掌书记殿中侍御史
次年观察判官,后累迁至度支郎中
事迹散见李德裕掌书记厅壁记》、《唐诗纪事》卷五九。
全唐诗》存诗1首。
窦季馀中唐 ? — 8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幼直
年近四十方入仕,自雅州名山长至成都双流
穆宗长庆末,迁眉州录事参军
廉使表授右赞善大夫监察御史
西鄙有战事,假摄茂州刺史,寻正授。
文宗大和三年,南蛮犯,围成都
季馀茂州率众一旅来援。
李德裕西川,使领西山飞挽之务。
薛涛中唐 ? — 83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32? 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薛郧,因官寓蜀。
美貌聪慧,通晓音律,8岁能诗。
及笄,以诗闻。
德宗贞元中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遂入乐籍。
以灵慧获名当时,出入幕府,自韦皋李德裕历事11镇。
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之衔,虽未获准,时人仍称之为校书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曰:“万里桥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段文昌为撰墓志,题曰《西川校书薛洪度之墓》。
交游广泛,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20余人皆有唱和。
兼擅书艺。
晚年居成都浣花溪,著女冠服。
自制深红小彩笺,后人仿造,称“薛涛笺”。
事迹见《唐才子传》卷六。
《历朝名媛诗词》评其诗曰:“诗颇多才情,轶荡而时出闲婉,女中少有其比。
然大都言情之作,娓娓动人。
”然亦有旨在讽喻者,杨慎称其诗“讽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卷一四);纪昀亦云:“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纪河间诗话》)有《锦江诗》5卷,已佚。
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唐诗汇评
薛涛(?
-832),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随父入
幼聪慧辩给,晓音律,能书善诗。
贞元中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遂入乐籍,蜀中呼为“女校书”。
曾被罚赴边,后返成都
历事十一镇,与节帅王播、武元卫、段文昌李德裕,诗人元稹王建白居易等均有诗作往还。
晚年居浣花溪畔,好吟小诗,因自制彩笺,时称“薛涛笺”。
有《锦江集》五卷,己佚。
后人辑有《薛涛诗》一卷行世,《全身诗》编诗一卷。
释云邃
释云邃
不知何许人也。
通综经论解将行兼。
仍贯群书号为该博。
好远汎爱人无间然。
累朝诏入内道场。
顺宗已来掌领译务。
宪宗初句当右街诸寺观释道二教事。
别敕充西明千福两寺上座。
风猷淹雅纲任肃然。
昔贤以道生比郭林宗
遂公有焉。
润州栖霞寺释清源
姓凭
南徐延陵人也。
稚年贞素长亦弗群。
俗态不拘法流爰入。
造涉公为弟子焉。
学赡经律人罕畴匹。
栖于摄山积其龄稔。
长庆初工部尚书李相国德裕镇于浙西。
洗心道域延居京口
咨禀禅要雅契夙心。
赞皇去郡。
返锡栖霞终于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