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昌”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任华
唐诗汇评
任华,生年年不详,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人,郡望乐安(今山东高青南)。
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后隐居岩壑累年。
为人狷介,傲岸不羁。
严武西川,曾上书干谒,大历中长安,又致书京也尹赏至,责其恃才傲物,均无所回忌。
大历十二年,在李昌𡿟桂林幕,后不知所终。
杜甫高适交游,又慕李白为诗,曾访之于长安,未遇。
全唐诗》存诗三首。
岑参唐 717 — 770
作品评论
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
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
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
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
如《游终南山诗》:“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紫阁云,西入
”余尝以己巳春夏之际,独游终南山紫、二阁,遇急雨,回憩草堂寺,时原空如沸,山势欲颓,急雨劈门,怒雷奔谷,而后知岑之诗奇矣。
又尝以己未冬杪,谪戍出关,祁连雪山,日在马首,又昼夜行戈壁中,沙石吓人,没及髁膝。
而后知岑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云奇而实确也。
大抵读古人之诗,又必身亲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
潘长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西原蛮酋长。
代宗大历十二年,举兵反,自称安南王,诸蛮响应,势力北洎黔巫,南达交阯,西及南诏。
唐遣桂州都督李昌巙讨平之。
戎昱中唐 744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荆南人,一说扶风人
进士第
一说举进士不第。
代宗大历中卫伯玉荆南,辟为从事
后又入湖南观察使崔瓘桂管观察使李昌幕府
虔二州刺史
工诗,多感伤身世之作。
又工书。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
肃宗上元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赵、泾州陇西等地。
大历元年(766),见岑参成都
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
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
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
次年出为辰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
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
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
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
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或云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曾佐颜真卿幕。
宝应元年,经滑州洛阳长安,遇王季友,同作《苦哉行》。
卫伯玉荆南,辟为从事
大历中,入湖南崔瓘幕,后又佐桂管李昌巙幕。
建中中,返长安供职御史台
贬为辰州刺史,后又官虔州刺史贞元十三年左右在任,卒。
有《戎昱集》五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李贺中唐 790 — 81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郡望陇西成纪,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父晋肃,大历间边上从事贞元时陕县
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少年时有“拿云”心志。
宪宗元和年间,往来于洛阳长安间,应试求仕。
曾以歌诗谒韩愈进士,与争名者以进士犯父讳为由,加以毁阻,为作《讳辩》,终竟不第(一说竟不就试)。
在京任奉礼郎(两《唐书》误为协律郎),三年(808)以病辞官。
旋往潞州张彻
元和十一年病卒。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有朱自清李贺年谱》、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
李贺早慧,7岁能辞章,贞元末即以乐府歌诗与前辈李益齐名,称“二李”。
仕途失意,乃以全力为诗。
常偕诗友出游,有小奚奴相随,背一古破锦囊,得句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
其母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今存诗4卷、外集1卷,计242首。
多感时伤逝之作,哀叹盛年易衰,悲慨零落不遇。
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
各类诗作,以古体歌行为多,无七言律诗。
要在尽脱窠臼,务求新奇。
以“奇才”(韦庄语)、“鬼才”(宋祁钱易语)、“鬼仙之词”(严羽语)著称于中唐诗坛,称“李长吉体”。
后人评价诗,褒贬不一。
杜牧称其诗为“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李贺集序》)。
吴闿生云:“昌谷诗,上继杜韩,下开玉溪,雄深俊伟,包有万变。
其规模意度,卓然为一大家,非唐之它家所能及。
”(《李长吉诗集跋》)持贬义者,则谓诗“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
”(李东阳麓堂诗话》)“怪丽不典”(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李贺诗注本甚多,以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最为通行。
全唐诗》存诗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