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8?—862
字文山,排行四,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少好吹笙,善书翰,屏迹林壑,苦心为诗。宣宗大中八年(854),徒步远至京师,献诗三百。以令狐绹、裴休荐,授弘文馆校书郎。与杜牧、姚合、方干、李频、段成式等交往酬唱。4年后衔冤归乡,苦闷而卒。光化三年(900),昭宗追赐进士及第。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五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之为“博解宏拔”之上入室。李群玉诗五言警拔,七言流丽,名句甚多,为后世所传诵。《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3卷,后集5卷。今人羊春秋辑注《李群玉诗集》(岳麓书社)搜集资料较详备,校勘亦较精审。《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续拾》录诗1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作品评论
孙合《玄英先生传》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飞。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广明、中和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始谒钱塘守姚公合,公视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先生一举不得志,遂遁于会稽,渔于鉴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友。弟子弘农杨弇,释子居远。先生卒,弇编其诗,请舍人王赞为之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冯氏。明州奉化人。开成中薙落。隶州之国宁寺。登戒。学毗尼。无遗行。会昌之难。遁居乡里之岩谷间。大中再造国宁。徵选名德二十八人。而亮与焉。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有曰。律僧宗亮。禅僧全祐。是也。晚年益谢世事。不出户者。动经节序。其往来若方于赠诗曰。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空门学佛知多少。净剃心尘秖有师。竟卒。春秋八十。
亮平生与贯霜择梧不吟数十人。皆秉清节。结林下交。撰岳林寺碑。集诗三百许首。并赞颂。行世。然锐心福敬二田。且为江东罗隐。安乐孙合。所钦慕旨重。及合著四明才名志。尤序其名于诸儒骏士之间。其为文士先达所加仰。如此。
释宗亮。姓冯氏。奉化人也。家傍月山而居。后称月僧焉。亮开成中剃落纳法。方事毗尼循于四仪。且无遗行。而云我生不辰。属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大中再造国宁寺。徵选清高者隶名。亮预住持。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补其员。广住持也。律僧宗亮禅僧全祐而已。国宁经藏载加缮写。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嚫施。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皆亮之力焉。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处士方干赠诗云。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空门学佛知多少。剃尽心华只有师。终于本寺。春秋八十。亮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撰岳林寺碑。诗集三百许首赞颂。并行于代。而于福敬二田锐心弥厚焉。亮为江东生罗隐追慕。乐安孙合最加肯重。著四明郡才名志。序诸儒骏士外。独云释宗亮。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刘驾(822一?),字司南,自云“故山彭蠡上”,当今江西北部人。应进士举,不第,屏居长安逾三年。大中三年,河湟收复,作《唐乐府十首》以贺。六年(852)登进士第。官终国子博士。与曹邺、薛能、李频等交游唱和。卒,聂夷中以诗哭之。驾能诗,尤工古调,多比兴含蓄,为时所宗。有《刘驾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唐诗汇评
许棠(822-?),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大中朝,应进士举,困举场二十馀年。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时年已五十。任泾县尉。陆肱出守虔州,辟为从事。又尝官江宁丞。与李频等友善。工诗,与张乔、郑谷等合称“成通十哲”。有《许棠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隐,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学,后漫游江西、吴越。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昭宗乾宁元年(894)往钱塘谒钱镠,受礼遇。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人。懿宗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久寓长安。曾奔走于江南、塞北。与李频、张乔等为友。咸通十一年,试京兆府,仍落之。遂归旧山,落寞以终。有诗名,为咸通十哲,尤长于五律,多纪游酬赠之作。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作品评论
(坦之)咸通中,举进士不第,久寓长安,囊罄,忆渔樵,还居旧山。与李建州频为友,频以诗送归云:“从容心自切,饮水胜衔杯。共在山中住,相随阙下来。修身空有道,取事各无媒。不信升平代,终遗草泽才。”……盖困于穷蹇,情见于辞矣。同时严维、徐凝、章八元枌榆相垡,前后唱和亦多。
唐诗汇评
周朴(?-878),字见素,一云字太朴,桐庐(今属浙江)人。与方干、李频为诗友。后隐居福州(今福建闽侯)。杨发、李诲等为福建观察使,均曾召之,朴恐为征辟之牒所污,不赴。乾符五年,黄巢陷福州,求得之。朴不从,巢怒,斩之。中和中,朴友人僧柄浩得其遗诗一瓦首,属林嵩序之。有《周朴诗》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林嵩《周朴诗集序》
(朴)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先生为诗思迟,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得必惊人,未暇全篇,已布人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登进士第。懿宗咸通间官太学博士。长于词赋。李频曾赠诗与之。咸通十四年(873)至同谷,访杜甫故迹,并咏诗刻石。事迹见《梨岳诗集》、《集注草堂杜工部诗外集·酬唱附录》。《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晚唐有两李昌符:一为膳部郎中,有诗集行世;一昭宗时任凤翔节度使,以叛伏诛。二人了不相涉,兹指前者。昌符(生卒年不详),字岩梦(一作若梦,误)。或云出大郑王房,敬宗时宰相李程曾孙(《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懿宗咸通四年(863)登进士第(见《唐诗纪事》卷七〇、《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八)。而据《唐摭言》卷一〇,咸通十一年李频主京兆府试时,昌符与郑谷、许棠等10人与府试,人谓之“十哲”(又称“咸通十哲”),则其登第之年似已迟至咸通十一年后。僖宗朝曾任膳部郎中。曾作《婢仆诗》50首,皆中婢仆之讳,盛传京师,亦因而为御史弹劾其为文轻薄,遂谪官。明王世贞谓其《婢仆诗》“曲尽形容,颇见才致。”(《艺苑卮言》卷八)。事迹见《北梦琐言》卷一〇、《唐才子传》卷八。《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曹松(830?-?),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学贾岛为诗。应进士举,久困名场。曾栖于洪州西山,与贯休、方干唱和,又曾游吴越、湖南、岭南等地。乾符初,依李频于建州。天复元年(901),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时同榜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与松均年逾七十,时号“五老榜”。或云其年松年五十四,以第八人登第。后归洪州。卒。有《曹松诗集》三卷,己佚。《全唐诗》存诗二卷。
全唐诗补逸
曹松字梦徵,舒州人。为诗宗贾岛,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初在建州依李频。昭宗光化四年,礼部侍郎杜德祥下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皆七十馀始及第,时号五老榜,为秘书省校书郎。补诗一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1?—910?
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时称“郑鹧鸪”。幼聪颖,自骑竹之年,即有赋咏。及冠,应进士举,游举场凡16年。与薛能、李频唱和。又与张乔、许棠、周繇、温宪等交游,称“咸通十哲”。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出奔,在西蜀半纪余。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复有西蜀荆楚之游。昭宗景福二年(893)释褐授鄠县尉,摄京兆参军,迁右拾遗、右补阙。乾宁三年(896),昭宗幸华州,谷奔行在,转都官郎中,寓居云台道舍,自编歌诗3卷,名《云台编》。天复三年(903)左右,归宜春,与诗僧齐己游处唱和,齐己称为“一字师”。入梁,卒。生平见宋祖无择《郑都官墓表》及《唐诗纪事》卷七〇、《唐才子传》卷九。今人赵昌平有《郑谷年谱》。其诗“清婉明白”(《唐才子传》卷九),盛传于世。欧阳修称“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高。以其易晓,人家都以教小儿”(《六一诗话》)。诗集《云台编》(又称《郑守愚文集》)3卷,今存。今人注本有严寿澄、黄明、赵昌平《郑谷诗集笺注》,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3首又6句。
作品评论
郑谷《云台编自序》
谷勤苦于《风》《雅》者,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虽属对音律未畅,而不无旨讽。同年文人故川守李公朋,同官文人马博士戴尝抚顶叹勉,谓他日必垂名。及冠,则编轴盈笥,求试春闱,历干于大匠。故少师相国太原公深推奖之,故薛许昌能、李建州频不以晚辈见待,预于唱和之流,而忝所得为多。游举场凡十六年,著述近千馀首,自可者无几。登第之沿,孜孜忘倦,甚于始学也。
祖无择《都官郑谷墓志铭》
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称赏,与许棠、任涛、张蠙、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
《唐诗品》
谷自叙其诗曰:“谷勤苦于风雅者,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虽属对声律未畅、而不无旨讽。”谷殆已自尽,予尚何言!开成已后,已无格气可论,而其为病,苦思者伤于巧,避巧者苦于直致,其于风人之轨,荡然无寻矣。都宫乃少此病,而纤秾华媚,无远大气而已。其所尊事如马博士戴、薛许昌能、李建州频,诸公之诗,读之殊龊龊,而谷事之,谓文人行,又能远绍先辈、拔起流俗耶?
诗家宗派,虽有渊源,然推迁既多,往往耳孙不符鼻祖。如郑谷受知于李频,李频受知于姚合,姚合与贾岛友善,兼效其诗体。今以姚、郑并观,何异皋桥庑下赁舂妇与临邛当炉者同列?始知凡事尽然,子夏之后有庄周,良不足怪。黄白山评:姚诗亦未必美如彼,郑诗亦未必丑如此,何其轩轾过甚耶?
《石园诗话》
郑守愚幼年见赏于司空图,谓当为一代风骚主。李朋、马戴抚顶叹勉,谓他日必垂名。薛能、李频不以晚辈见待。及仕于朝,人号为“郑都官”而不名。与张乔、许棠辈同称“十哲”。虽以《鹧鸪》得名,而知己之多,享名之盛,为晚唐所未有。五言如“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之类,尚多佳句。七言神韵完足,格律整齐,却无佳句可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