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智广唐末 807 — 88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86 俗姓陈,唐末僧。
善言未来之事。
王审知入闽之初,传尝向其问十世之事,后皆验。
卒谥正觉禅师
十国春秋》卷九九有传,并录谶诗2则。
全唐诗》仅收1则于谶记类,《全唐诗续拾》补收1则。
僧义存唐末五代初 822 — 90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曾氏
泉之南安人
家世奉佛。
九岁求脱俗。
父母以其幼。
未许也。
年十二。
父游莆田之玉润寺。
侍焉。
寺有律师庆玄。
操行峻特。
见而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不肯归。
十七年落发。
芙蓉山照大师
会昌之祸。
遂遁止其所。
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戒于幽州宝刹寺
历揽名山。
遍扣禅会。
卒获益于武陵德山
咸通六年
始营雪峰之居。
天下锡衲响应影随。
乾符中
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
司空颍川陈公。
俱仰入府。
问道要。
或以闻之僖宗皇帝
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
真觉师号。
岁辛亥
杖屦游丹丘四明
明年王氏审知
始以侍中
据有其地。
适不在。
若相避然。
后二年
还自吴。
王氏大加礼异。
斋僧构宇。
设像铸钟。
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或油幢。
临席听法。
熊罢之士。
渔猎之民。
皆变情易行。
薰其德而善矣。
僧问。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云。
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问僧。
近离什么处。
僧云离浙中。
云。
船来陆来。
僧云。
二途不涉。
云。
争得到者里。
僧云有什么隔碍。
便打。
上堂。
举拂子云
者个为中下。
僧问上上人来如何。
举拂子。
僧云。
道者个为中下。
以拂子蓦口打。
因举六祖风幡话。
乃云。
大小祖师。
龙头蛇尾。
好与二十柱杖。
大原上座侍立。
闻之咬齿。
云我适来与么道。
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
春三月示疾。
王使医以药进。
却不受。
夏五月二日夜乃灭。
寿八十七。
腊五十九。
其月十五日入塔。
嗣其法者。
玄沙师备
云门文偃
洞岩可休。
鹅湖智孚。
长庆慧棱
鼓山神晏
僧师备唐末至五代 836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6—908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
闽人俗姓谢
少憨黠好钓。
唐懿宗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后居福州玄沙院。
王审知始有闽土,奏赐紫衣,号宗一大师
后梁太祖开平间示寂。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908 俗姓谢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早年常垂钓于南台江
懿宗咸通初芙蓉山出家,后至豫章开元寺受戒。
初与雪峰义存为同学,后以为师。
福州玄沙院,世称玄沙和尚
王审知奄有闽土后,赐号宗一大师
从其受业者有700余人,其再传弟子文益,开创法眼宗
宋高僧传》卷一三、《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后二书录其诗偈8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师名师备
福州闽县谢氏子。
少渔于南台江上。
及壮忽弃舟。
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
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
受具足戒。
芒鞋布衲。
食才接气。
宴坐终日。
众异之。
兄视雪峰
而师承之。
雪峰呼为头陀。
每见之曰。
再来人也。
何不遍参去。
对曰。
达磨不来东土。
二祖不往西天。
雪峰然之。
结屋玄沙。
众相寻而至。
遂成丛林。
说法与契经冥合。
诸方有未明要义。
皆从决之。
曰。
佛道闲旷。
无有涂程。
无门为解脱之门。
无见作道人之见。
不在三际。
岂有升沉。
建立乖真。
不属造作。
动即涉尘劳之境。
静则沉昏醉之乡。
动静双泯。
即落空亡。
动静双收。
即漫汗佛性。
必须对其尘境。
如枯木寒灰。
但临时应用。
不失其宜。
如镜照像。
不乱光辉。
如鸟飞空。
不杂空色。
所以十方无影像。
三界绝行踪。
不堕往来机。
不住中间相。
钟中无鼓响。
鼓中无钟声。
钟鼓不交参。
句句无前后。
如壮士展臂。
不借他力。
如师子游行。
岂求伴侣。
九霄绝翳。
何用穿通。
一段光明。
未曾昏昧。
到这里。
体寂寂。
常皎皎。
赤赫𦦨。
无边表。
圆觉空中。
不动摇。
吞烁乾坤。
迥然照出世者。
元无出入。
盖名相无体。
道本如如。
法尔天真。
不因修證。
只要虚闲。
不昧作用。
不涉尘泥。
若纤毫不尽。
即落魔界。
且句前句后。
是学人难处。
所以云。
一句当机。
八万法门。
生死路绝。
直似秋潭月影。
静夜钟声。
随扣击以无亏。
触波澜而不散。
犹是生死岸头事。
道人行处。
如火销冰。
箭既离弦。
无反回势。
所以牢笼不肯住。
呼唤不迥头。
古圣不安排。
至今无处所。
步步登玄。
不属邪正。
识不能识。
智不能知。
动便失宗。
觉即迷旨。
二乘胆战。
十地魂惊。
语路处绝。
心行处灭。
直得释迦掩室于摩竭。
净名杜口于毗耶。
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
释梵绝视听而雨花。
与么。
现行无疑。
此外更疑何事。
勿栖泊处。
离去来今。
限约不得。
寻思路绝。
不因庄严。
本来清净。
动用语笑。
随处明了。
更无少欠。
时人不悟。
妄自涉尘。
处处染著。
头头系绊。
纵悟则尘境纷纷。
名相不实。
更拟凝心敛念。
摄事归空。
随有念起。
旋旋破除。
细想才生。
即便遏捺。
如此见解。
即是落空亡底外道。
魂不散底死人。
冥冥寞寞。
无觉无知。
塞耳偷铃。
徒自欺诳。
我这里则不然也。
更不隈门旁户。
分明句句现前。
不属商量。
不涉文字。
权名出家儿。
毕竟无踪迹。
真如凡圣。
地狱天堂
皆是疗狂子之方。
都无实事。
虚空尚无改变。
大道岂有升沉。
悟则纵横不离本际。
到这里凡圣也无立处。
若向句中作意。
则没溺汝。
学人若向外驰求。
又属魔王眷属。
如如不动。
没可安排。
恰似𦦨炉。
不藏蚊蚋。
本来平坦。
何用刬除动转。
施为是真解脱。
纤毫不受。
措意便差。
借使千圣出头来。
也安排他。
一字不得
又曰。
仁者如今事不获已。
教我抑下多少威光。
苦口相劝。
百千方便道。
如此如彼。
共相知闻。
尽成颠倒知见。
将此喉咽唇吻。
祇成得个野狐精业。
谩汝我。
还肯么。
只如今有过无过。
唯我自知。
汝又争得会。
若是恁么人出头来。
甘伏呵责。
夫为人师匠。
大不容易。
须是善知识始得。
我如今恁么道。
方便助汝。
犹尚不能觏得。
可中浑举宗乘。
是汝向什么处措手。
还会么。
四十九年是方便。
祇如灵山会上。
有百千众。
唯有迦叶一人亲闻。
馀皆不闻。
汝道。
闻底事作么生。
不可道。
如来无说说。
迦叶不闻闻。
便当得否。
不可是汝修因成果。
福智庄严底事。
知么。
且道吾有正法眼藏。
付嘱大迦叶。
我道犹如话月。
曹溪竖拂。
还同指月。
所以道。
大唐国内宗乘。
未有一人举唱。
设有一人举唱。
尽大地人失却性命。
无孔铁锤相似。
一时亡锋结舌去。
汝诸人赖我不惜身命。
共汝颠倒知见。
随汝狂意。
方有申问处。
我若不共汝与么知闻去。
汝向什么处得见我。
会么。
大难大难。
备疾大法难举。
罕遇上根。
学者依语生解。
随照失宗。
乃示纲宗三句。
曰第一句。
且自承当。
现成具足。
尽十方世界。
更无他故。
祇是仁者。
更教谁见谁闻。
都来是汝心王所为。
全成不动智。
只欠自承当。
涣作开方便门。
使汝信有一分真常流注。
亘古亘今。
未有不是。
未有不非者。
然此句。
成平等法。
何以故。
但是以言。
遣言以理逐理。
平常性相。
接物利生耳。
且于宗旨。
犹是明前。
不明后。
号为一味平实
分證法身之量。
未有出格之句。
死在句下。
未有自由分。
若知出格量。
不被心魔所使。
入到手中。
便转换落落地。
言通大道。
不堕平怀之见。
是谓第一句纲宗也。
第二句。
迥因就果。
不著平常一如之理。
方便唤作转位投机。
生杀自在。
纵夺随宜。
出生入死。
广利一切。
迥脱色欲。
爱见之境。
方便唤作顿超三界之佛性。
此名二理双明。
二义齐照。
不被二边之所动。
妙用现前。
是谓第二句纲宗也。
第三句。
知有大智。
性相之本。
通其过量之见。
阴洞阳。
廓周沙界。
一真体性。
大用现前。
应化无方。
全用全不用。
全生全不生。
方便唤作慈定之门。
是谓第三句纲宗也。
因见亡僧。
谓众曰。
亡僧面前。
正是触目菩提。
万里神光顶后相。
学者多溟涬其语。
梁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
示疾而化。
阅世七十有四。
坐四十四
备状短小。
然精神可掬。
与闽帅王审知
为内外护。
审知尽礼。
延至安国禅院
众盈七百。
石头之宗。
至是遂中兴之。
有得法上首罗汉琛禅师
韩偓唐末 840 — 9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23 【介绍】: 唐末京兆万年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
昭宗龙纪元年进士
历迁中书舍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宰相韦贻范遭母丧,李茂贞贻范还相,执不草麻。
及帝自凤翔还,处决机密,甚合帝意,屡欲相之,皆固让。
朱温所恶,累贬邓州司马
后召还故官,不敢入朝,挈其族避闽,依王审知而卒。
工诗,其诗多写艳情,称“香奁体”。
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金銮密记》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4—923,生年—作842 字致尧(《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一作致光(《新唐书》本传)。
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父韩瞻李商隐联襟。
韩偓幼年即席赋诗,李即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称赏。
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登第
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
曾与宰相崔胤定策诛宦官刘季述,深为昭宗信任,屡欲拜相,固辞之。
朱温专权,恨不附己,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徙邓州司马
后召复原官,不敢入朝,举家入闽依王审知而终。
生平详见《十国春秋》本传、《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
韩偓生逢乱世,诗作多与时局离乱有关,如《乱后至近甸有作》、《乱后春日途经野塘》、《感事三十四韵》、《避地寒食》等。
南依王审知后,仍多故园之思,如《故都》、《中秋杨学士》等。
他如怀古、咏物、写景等诗,均有可诵之作。
《遁斋闲览》称其作“词致婉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
南依王审知后“其词凄楚,切而不迫”(《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引《潘子真诗话》)。
早年所作《香奁集》,人或以为“丽而无骨”(《许彦周诗话》)。
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六以为和凝作,假名韩偓,后人已辨明此说之非。
其《已凉》《重游曲江》等作,清丽可诵。
诗集以四部丛刊《玉山樵人集(附香奁集)》为通行。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
唐诗汇评
韩偓(844-923?
),字致免一云字致光
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韩瞻之子,小字冬郎,十岁能诗,李商隐赠诗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句。
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佐河中暮。
召乞左拾遗
乾宁末,以刑部员外郎凤翔节度掌书记
光化中,自司勋郎中兼侍御史知杂翰林学士,迁左译议大夫中书舍人、兵户二部侍郎学士承旨
昭宗数欲以为相,皆辞让。
天复三年,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徙邓州司马
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仅不敢归朝,入闽依王审知,卒。
有《韩偓诗》一卷、《香奁集》一卷、《金銮密记》五卷,今存《香奁集》。
后人辑有《韩轮林诗集》(或名《玉山樵人集》)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字致光
京兆万年人
进士
河中幕府
召拜左拾遗
累迁左谏议大夫
宰相允判度支
表以自副。
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
昭宗幸凤翔。
兵部侍郎
承旨
朱全忠恶之。
濮州司马
再贬荣懿
邓州司马
挈其族南依王审知
卒。
黄滔晚唐 840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 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困于举场20余年,至昭宗乾宁二年(895)方登进士第
光化中四门博士
天复元年(901),以监察御史里行王审知威武军节度推官
生平见洪迈《唐黄御史集序》、《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善文,尤擅律赋,多“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
”(《十国春秋》本传)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唐黄御史集序》)。
黄滔交游颇广,与当时著名文士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翁承赞等尤善,迭有唱酬。
时中原板荡,文士如韩偓王涤崔道融辈多南奔依王审知闽中文学之盛,可称空前,此与黄滔之援引招徕,不无关系。
其诗多酬唱赠别、感慨身世,而较少反映唐末动荡崩析之社会现实。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黄滔集》15卷,所纂《泉山秀句集》30卷。
宋史·艺文志七》则记其《编略》10卷、《莆阳黄御史集》2卷。
今存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唐黄御史文集》8卷、《天壤阁丛书》本《莆阳黄御史集》10卷,后者搜辑较完备。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黄滔,生卒年不详,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
咸通末即应举,久不第。
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
光化中,任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天复元年(901),归,以监察御史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推官
卒。
工诗能文,尤长律赋。
有《黄滔集》十五卷,又集唐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均佚。
宋人辑有《莆田黄御史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字文江
泉州莆田人
乾宁二年进士
光化中四门博士
天复元年王审知辟。
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
余镐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建阳人字周京
懿宗咸通十年进士,除校书郎
乾符中僖宗荒嬉,疏谏不纳,以父老乞归。
黄巢建州避居莆田
王审知据闽,辟召不应,耕隐壶山以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周京莆田(今属福建)人。
懿宗咸通十年(869)进士第
校书郎
世乱后隐居莆田黄石
僖宗广明中林慎思卒后,作诗哀之。
王审知屡辟而不就。
闽诗录》甲集卷一载其事迹,并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詹必胜唐末 ? — 8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 【介绍】: 唐末婺源人
昭宗大顺末王审知福州,年余不下。
景福二年审知必胜为先锋兵马使,强攻城之西南,必胜冒矢石先登。
城破,必胜殁于阵。
王延嗣闽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闽国国君王审知族子。
为人慨切好直言,以道义自任。
唐僖宗光启初,随审知
后梁灭唐,封审知闽王
时强藩多称帝,审知不无心动,延嗣反复极谏,审知虽不乐其言,然因之亦终身未称帝。
郑良士五代 856 — 9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士良
五代时仙游人字君梦初名昌士
累试进士不第,唐昭宗景福二年自表献诗五百余篇,敕授国子四门博士,累迁、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天复元年,弃官归隐于白崖山
后梁末帝贞明元年,应王审知辟命,起仕闽为左散骑常侍
有《白崖集》、《中垒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6—930 全唐诗》小传云“一作士良”,误。
原名昌士字君梦仙游(今属福建)人。
懿宗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
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500篇,授国子四门学士
补阙,累迁、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
后梁贞明元年(915),始赴闽王审知辟命,历建州判官威武军节度掌书记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
为人沉厚寡言,梁太祖称其为长者。
事迹散见《仙溪志》卷四、《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10卷,又《中垒集》10卷,均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僧文炬晚唐 ? — 8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 【介绍】: 唐僧。
福州人俗姓黄字子薰又字涅槃
初为县狱卒,后弃而为僧。
传有异术,出言成谶,时有应验。
王审知后,迎住泉州崇福院赐号慧日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8 俗姓黄字子薰一字涅槃福州(今属福建)人。
初为县狱卒,后弃而为僧。
传有异术,出言成谶,时有应验。
王审知后,迎住泉州崇福院赐号慧日禅师
十国春秋》卷九九有传。
全唐诗》谶记类收谶诗1则,另《春渚记闻》卷二、嘉靖尤溪县志》等尚存3则谶诗。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王潮唐末 ? — 8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 【介绍】: 唐末光州固始人字信臣
初为县吏
与弟王审知王绪起兵,署为军正。
为部下所杀,众推潮为主。
后据泉州降唐,任泉州刺史
掩有闽中五州之地。
拜为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卒。
王彦复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光州固始人
王审知从弟。
唐昭宗景福初都统,从审知福州,亲犯矢石,指授方略,遂陷其城。
顷之,官泉州刺史,终于任。
崔道融五代 ? — 907
唐诗汇评
崔道融(?
-907),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博陵(今河北安平)。
黄巢起义时,避地东浮,隐居温州仙岩山,自号东瓯散人
征为永嘉
后入,依王审知,征为右补阙,未行,病卒。
道融工诗,与方干司空图唱和,又与黄滔友善。
乾宁二年(895),曾自编诗文为《东浮集》九卷,又撰四言诗六十九篇,述中唐以前事实,一事为一篇,编为三卷,名曰《申唐诗》,均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王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用霖
王涣从兄。
昭宗景福中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
哀帝天祐间,避乱入
四年春王审知开无遮大会,与诗人韩偓崔道融皆预会。
终于闽。
能诗,与贯休友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用霖,族望太原(今山西),《全唐诗》小传谓是琅邪(今山东临沂)人,恐误。
昭宗景福中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
天祐时避乱入四年(907)尝与诗人韩偓崔道融等从王审知设无遮大会。
后终于闽。
能诗,与贯休有交,有《寄王涤》诗。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六七。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翁承赞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五代时莆田人字文尧,一作福清人字文饶号狎鸥翁
唐昭宗乾宁三年进士,又擢弘词科。
初为京兆府参军
天祐中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闽王
后梁太祖开平中复为闽王册礼副使
寻擢福建盐铁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后依审知,遂为闽相,卒。
工诗,有《昼锦》、《弘词》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文尧排行十九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
昭宗乾宁三年(896)进士第
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
光化三年(900),授右拾遗
天祐元年(904)册礼使,封王审知琅琊王,后拜谏议大夫
后梁开平三年(909),封王审知闽王承赞复为册礼副使
寻擢右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留相闽。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三、《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卷九五。
承赞工诗,尤以《题》、《访建阳马驿僧亚齐》诗著名。
辛文房称其诗“高妙”(《唐才子传》卷一〇)。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翁承赞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
《全唐诗续拾》补6首。
唐诗汇评
翁承赞,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晚年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
乾宁三年(896)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先府参军
天祐元年昭宗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琅琊郡承赞右拾遗册礼使
返命,迁户部员外郎谏议大夫
后梁开平三年梁太祖册封王审知闽王,以承赞册礼副使
寻官守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遂依王审知审知以为相。
卒。
能诗,与黄滔友善。
有《翁承赞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孟威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咸
唐末五代时闽人
唐哀帝天祐中王审知,为都押牙,仕至建州刺史,有能名。
徐夤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泉州莆田人字昭梦
唐昭宗乾宁中进士第,试《止戈为武赋》,一烛才尽已就,有“破山加点,拟戍无人”之句,礼部侍郎李择览而奇之,授秘书省正字
尝游大梁,以赋谒朱温,大受赏识。
王审知掌书记
李存勖因闽使问,谓其指斥先帝,讽审知欲杀之,遂拂衣去,与妻月君偕隐以终。
有《探龙集》、《钓矶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夤,字昭梦莆田(今属福建)人。
昭宗乾宁元年(894)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正字
后归闽王王审知辟为掌书记
后唐庄宗即位,因曾讥刺其父,命审知杀之。
审知惧而不敢复用,遂拂衣而去,归隐延寿溪
生平详见《五代史补》卷二、《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善赋。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不出五代之格,体物之咏尤多”。
其中“白发随梳少,青山入梦多”、“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等诗,尤为人推许。
著作颇多,有《徐寅别集》5卷、《探龙集》5卷、《徐寅赋》1卷等。
今存《徐正字诗赋》2卷、《钓矶集》5卷。
全唐诗》存诗4卷。
唐诗汇评
徐夤,生卒年不详,一作徐寅字昭梦莆田(今属福建)人。
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后归王审知掌书记
初,汴州,时朱全忠沙陀李克用为敌,克用眇一目,作《过大梁赋》献全忠,有“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落”之句。
克用子存勖灭梁,闽使朝贺,存勖以辱及先人,命审知杀之。
审知但戒阍者不使引接遂拂衣归隐。
工诗能文,有《探龙集》、《钓矶集》,均佚。
元时裔孙徐子元辑成《钓矾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字昭梦
莆田人
进士
秘书省正字
闽中王审知辟佐幕府
僧神晏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汴州人
俗姓李
初出家于卫州白鹿山僖宗中和二年嵩山受戒。
后入,嗣禅僧雪峰义存
后梁太祖开平初闽王王审知请其住福州鼓山,尊为兴圣国师世称鼓山和尚
从其学者甚众。
后晋高祖天福中卒,年七十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李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初出家于卫州白鹿山
僖宗中和二年(882)嵩山受戒。
后入,嗣雪峰义存
后梁太祖开平初闽王王审知请其住福州鼓山,尊为兴圣国师
世称鼓山和尚
从其学者甚众。
后晋天福中卒,年77。
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古尊宿语录》卷三七有传,三书录其诗偈8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刘山甫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少时尝随父宦于岭外。
王审知,署为威武军节度判官,官终殿中侍御史
事迹散见《北梦琐言》卷九、《太平广记》卷三一二、《十国春秋》卷九五。
山甫有才藻,所撰《徐寅志铭》,情文并至,为世所称。
著有《金溪闲谈》12卷,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王延翰闽国 ? — 92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延翰 嗣王 天成 926年—926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 【介绍】: 五代时闽国国君
字子逸
王审知长子。
好读书,通经史。
审知卒,嗣为威武军节度使,后自称大闽国王
自是骄淫奢侈,残暴兄弟。
为弟王延钧审知养子王延禀所杀。
在位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