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姜谟隋末唐初 ? — 627
秦州上邽人
隋大业末为晋阳长。
高祖建义。
引为司功参军
从平京城
相国兵曹参军
封长道县公
秦州刺史
改守陇州
贞观元年卒。
岷州都督
谥曰安
释志超隋末唐初 571 — 641年3月11日
释志超
俗姓田
同州凭翊人也。
远祖流寓遂居并部之榆次焉。
少在童龀智量过人。
精厉不群雅度标远。
厌世从道贯彻藏俞。
而二亲恃更无兄弟。
虽述其志常用抑之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私为娉妻。
闻之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藏影无方。
既被执身抑从伉俪。
初则合[承/巳]为踪。
终亦同掩私室。
冀行婚礼也。
惟置一床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加坐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事等金形。
屡被𧧷劝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放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志德澄明行成众范。
未展度限历试诸难。
志超洁正身心勤履众务。
僧徒百数供杂五行。
两食恒备六时无缺。
每有苦役必事身先。
亲阅验。
其情守节度令受具。
自进戒品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寻采律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三教备圆。
乃返故乡依岩综习。
初入太原之西比干山。
栖引英秀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定慧双启。
四仪托于戒节。
二行凭于法依。
学观诜诜无威而肃。
致使闻风不远而至。
大业初岁政网严明。
拥结寺门不许僧出。
闻之慨而上谏。
被衣举锡出诣郡城。
望有执送将陈所谏。
而官私弗顾。
乃达江都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还遣并部。
至隋季多难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死者太半。
结徒劝聚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象。
贼乃投仗于地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
咸发心敬合掌而退。
其刚略摄御皆此类也。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弟子二十馀人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挺生不世器琏宏深。
第中别院置僧住所。
邀延一众用以居焉。
亟历寒暑业新弥厉。
但为贵游諠杂外进无因。
必附林薄方程慕远。
蓝田山化感寺沙门灵闰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宛然若旧遂延住彼山。
栖志得矣。
摄缘聚结其赴如云。
贤圣语默互相敦重。
而寺非幽阻隶以公途。
晦迹之宾卒难承业乃徇物关表意在度人。
还返晋川选求名地。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创聚禅侣。
岩名抱腹四方有涧。
下望百寻上临千仞。
泉石结韵于仙室。
风雨飘清于林端。
遂使观者至止陶铸尘心。
自强诲人无倦请益。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严寺。
殿宇房廊躬亲缔搆。
赫然宏壮有类神宫。
故行深者岩居。
道浅者城隐。
师资肃穆竞业其诚。
聆音察色惟若不足。
忽因遘疾便知不久。
诫累殷勤示以祸福。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山世同嗟宾主齐恸。
德仁既往学肆斯分。
葬于城南山阜。
自服膺释种。
意在住持。
昼夜剋勤摄诸后学。
所以日别分功礼佛五百。
禅结四时身诫众侣。
有亏殿罚。
而自执熏炉随唱屈礼。
未尝置地及以亏拜。
及坐禅众也互相惩诫。
才有昏睡亲行励率。
有来投造无不即度授以戒范。
进止威仪摄养将迎礼逾天属。
时遭严敕度者极刑。
而曾无介怀。
如常剃落。
致陆海慕义避世逸僧凭若大山依而修道。
时讲摄论维摩起信等。
并详而后说。
深致适机。
尝以武德七年止于抱腹。
僧徒仅百偏资大斋。
惟六石同置一仓。
日磨五斗用供常调。
从春至计费极多。
怪而检覆止磨两斛。
据量此事幽致可思。
又数感异僧乘虚来往。
虽无音问仪形可验。
才若堕者便蒙神警。
至于召众钟声随时自响。
石泉上涌随人少多。
灵瑞屡兴如此者非一。
而奉敬戒法罕见其俦。
护慎威仪终始无替。
自隋唐两代亲度出家者近一千人。
范师遗训在所闻见。
传者昔预末筵蒙诸惠诰。
既亲承其绩故即而叙焉。
姓田
同州冯翊人
少在童龀。
智量过人。
厌世从道。
而二亲恃
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
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
私为聘妻。
闻之。
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
抑从伉俪。
初则合卺为踪。
终亦仝掩私室。
唯置一床。
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伽坐。
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
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
事等金形。
屡被訹劝。
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任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出家受具。
自进戒品。
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
寻采律藏。
括其精要。
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
三教略圆。
乃返故乡。
太原之西北千山。
栖引英秀。
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
定慧双启。
大业初岁。
政纲严明。
拥结寺门。
不许僧出。
闻之。
慨而上谏。
披衣举锡。
出诣郡城。
乃达江都
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至隋季多难。
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
死者大半。
结徒欢聚。
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
便欲奔散。
乃以法诫劝。
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
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
心期遂爽。
准式禅礼。
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
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
白刃交临。
合坐端然。
相同仪像。
贼乃投伏于地。
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
量权授法。
感发心敬。
合掌而退。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
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
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
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
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子弟二十馀人。
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
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第中别院。
置僧住所。
邀延众居。
亟历寒暑。
业新弥厉。
蓝田山化感寺。
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
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
延住彼山。
挕缘聚结。
其赴如云。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
创聚禅侣。
观者至止。
陶铸尘心。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
严寺。
赫然宏壮。
有类神宫。
师资肃穆。
忽因遘疾。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赵承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蔡州人
赵匡明子。
匡明朱温所逼,欲奔淮南,时其兄匡凝已奔淮南承规谏父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
匡明谓然,遂趋成都王建
顾非熊唐 795 — 854
唐诗汇评
顾非熊(约797-?
),苏州(今属江苏)人。
顾礼之子。
幼颖悟。
弱冠应进士试,困举场三十年。
会昌五年(845),登进士第
佐使府
大中中,授盱眙主簿,不乐吏事,因弃官归隐。
非熊工吟咏,同时名流姚合贾岛王建朱庆馀雍陶马戴,咸与之交游唱和。
有《顾非熊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僧增忍唐 813 — 871
释增忍
俗姓史氏
沛国陈留人也。
典谒之年登其乡校。
百氏简策寓目入神。
艺文且工。
随计吏数举不捷。
会昌初薄游塞垣访古贺兰山
中得净地者白草谷。
内发菩提心。
顿挂儒冠直归释氏。
乃薙草结茅为舍。
倍切精进。
羌胡之族竞臻供献酥酪。
至五载节使李彦佐嘉其名节。
龙兴寺建别院号白草焉。
盖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
刺血写诸经。
大中七年李公虑其枯悴。
躬往敦论曰。
师何独善一身行小乘行。
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
所利博哉。
执情胶固遂著三教毁伤论以见志。
帅览而益加崇重。
九年因读大悲经。
究寻四十二臂。
至无畏手疑而结坛。
浃旬祷请。
自空中现其正印双拳历历可观。
遂命画工绘写此臂焉。
或有讥谤者。
再精悫虔告。
画工濯笔铜碗中忽感宝性华一朵。
枝趺𩬞叶一皆鲜明。
睹者惊叹。
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
示灭于白草院。
春秋五十九。
十月十七日
藏神于水馆之南建塔焉。
刺血写经。
总二百八十三卷。
画卢舍那。
阁三十五尺。
门一丈六尺。
起样画大悲功德三轴。
自著大悲论六卷。
并藏诸箧笥焉。
节使唐恒夫。
仰其遗迹奏乞旌劝。
敕谥大师曰广慧
塔曰念定。
弟子无辙亦致远之高足。
赍血书经二卷瑞华碗一枚诣阙奏呈。
宣赐紫衣。
天复中终。
梁乾化初
中书令西平王韩公逊录遗迹奏闻。
太祖敕致谥曰法空
赐紫方袍。
塞垣荣之。
后唐同光中从事薛昭纪为碑焉。
顾彦朗晚唐 ? — 8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 【介绍】: 丰州人
初为天德军小校
以镇压黄巢军、收复京师有功,累迁右卫大将军
僖宗光启中,擢东川节度使同平章事
陈敬瑄阻,不得入,保利州
后又与壁州刺史王建合兵攻成都
卒于官。
僧贯休五代 832 — 9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2—912 【介绍】: 五代时僧。
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
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
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
钱镠重之。
后入王建待之厚。
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
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
有诗名。
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
”人呼得得来和尚
有《禅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隐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洪州游学,后漫游江西吴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宁元年(894)钱塘钱镠,受礼遇。
二年江陵成汭
天复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潜逃南岳隐居。
三年,为王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特龙华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见昙域禅月集序》、《宋高僧传》卷三〇。
十五、六岁即有诗名,后广交诗友,与当代名诗人陈陶方干许棠李频张为曹松吴融罗隐罗邺韦庄齐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书善画。
吴融称:“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
”(《西岳集序》)孙光宪称其诗“骨气混成,境意卓异”(《白莲集序》)。
今存《禅月》25卷。
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7首、断句6,补题1首。
唐诗汇评
贯休(832-913)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
俗姓姜字德隐
少向佛,师安和寺僧圆贞。
与邻院童子处默于习经之馀更相唱和,诗名渐著,大中中受成。
咸通中,于洪州开元寺听《法华经》。
数年后,亲登讲筵
后返婺州
乾宁初、谒浙东钱镠
西游江陵,初为成汭所礼,居龙兴寺,后被谮,流放黔州
遂入王建甚礼遇之,呼为“得得来和尚”,赐号禅月大师,卒。
善画,师阎立本,又工草书,世称“姜体”。
集初名《西岳集》,吴融为序;卒后,弟子昙域集其诗丈为《禅月》三十卷,今本存诗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
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
俗姓姜氏
婺州兰溪人
七岁投本邑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
乾宁初献诗吴越武肃王
复北谒荆帅成汭
后忤
黜出黔中
再游荆南
季昌馆之龙兴寺
天复中成都
王建留住东禅院
署号禅月大师
龙华道场。
令居之。
累加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元逸大师守两川僧箓大师赐紫沙门
梁乾化二年卒。
年八十一。
陈敬瑄晚唐 ? — 8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 【介绍】: 蜀人
宦官
田令孜(本姓陈)兄。
少贱,为饼师。
僖宗时敬瑄令孜权势累迁四川节度使
广明元年黄巢军进潼关敬瑄僖宗西奔。
败,封颖川王
令孜得罪,敬瑄端州
昭宗立敬瑄拒诏,募黄头军以自守。
王建阆州,自请讨敬瑄,败之,敬瑄遂为所杀。
敬瑄
田令孜兄。
少贱为饼师。
得隶左神策军
令孜护军中尉
敬瑄缘藉擢左金吾卫将军检校尚书右仆射西川节度使
黄巢乱。
僖宗西幸。
敬瑄迎谒绵州
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检校司徒侍中
封梁国公
再进兼中书令
封颍川郡王
赐铁券。
恕十死。
平。
颍川王
检校太师
令孜得罪。
敬瑄被流端州
不奉命。
昭宗立
召为左龙武统军
宰相韦昭度代领节度
敬瑄募军自守。
王建盗据阆利。
令孜召之。
敬瑄不纳。
自请讨敬瑄赎罪。
诏暴敬瑄罪。
削官爵。
节度使
昭度为行营招讨使讨之。
成都破。
敬瑄
累表请诛。
不报。
阴令左右告其谋反。
斩之。
田令孜晚唐 ? — 8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 【介绍】: 蜀人字仲则本姓陈
僖宗即位,由小马坊使擢神策军中尉
恃宠横暴,独揽政事,僖宗称为“阿父”。
黄巢军破长安令孜僖宗出奔成都
中和五年长安,与藩镇王重荣安邑解县两地盐课,重荣乃与李克用合军进逼长安令孜挟帝再度出奔。
光启二年自任四川监军使,赴成都
后为王建所杀。
安师建晚唐 ? — 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 【介绍】: 唐人
彭州马步使
勇而有礼,守将杨晟爱之。
昭宗乾宁元年王建彭州,杀,执师建,欲用为将。
师建谢曰:“司徒誓同死生,不忍复戴日月。
”建三呼之,不答,遂杀之。
杨晟晚唐 ? — 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 【介绍】: 唐人
初隶凤翔军。
节度使李昌符畏其勇,欲杀之,妾周氏擿使亡去,隶神策军,为都校。
僖宗陈仓,擢感义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守大散关
兵败,西奔田令孜,守彭州
王建成都,使王宗裕将兵五万围彭州,城陷被杀。
有仁心,下怀其恩,虽城中食尽,无叛者。
韦昭度唐末 ? — 895
昭度字正纪
京兆人
咸通八年登第。
乾符中累迁中书舍人
僖宗幸蜀。
户部侍郎
中和二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吏部尚书
司空
太保侍中
昭宗立
中书令
封岐国公
王建陈敬瑄成都
诏拜行营招抚使
还为东都留守
景福二年司徒门下侍郎复为平章事
太傅
后为王行瑜所害。
太尉
韦庄唐末至五代 836 — 9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6—910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京兆杜陵人字端己
韦应物四世孙。
少孤,家贫力学,能诗善词,为“花间派”词人。
僖宗广明元年,应举长安,适值黄巢攻占长安,兵火交作,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一时著名,人称“秦妇吟秀才”。
昭宗乾宁元年进士第,授校书郎
旋以左补阙宣谕两川,遂留蜀事王建
前蜀称帝,开国制度,皆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成都,访得杜甫草堂旧址,乃屋其上以居。
有《浣花集》、《浣花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910,有生于847、857、860等说 字端己谥文靖,后人因称韦端己韦文靖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远祖韦待价,相武后,四世祖韦应物(夏承焘说)。
幼居樊川,侨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后移居虢州与洛北乡间。
晚年居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遗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曾长期流落江南
应试多次,昭宗乾宁元年(894)始中进士
释褐为校书郎
三年后,谏议大夫李询诏使蜀,聘为判官随行。
光化三年(900),除左补阙,曾奏请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追赠进士及第或赠官。
天复元年(901)为西蜀王建掌书记三年蜀使朝贡京师
天祐三年(906)西蜀安抚副使,劝王建称帝,以功拜相。
武成三年(910)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
晚年崇佛,家供维摩居士
生平事迹散见《十国春秋》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一〇及《北梦琐言》、《蜀梼杌》等书,诗中亦有自叙。
今人有年谱数种,以夏承焘韦庄年谱》为翔实。
韦庄为晚唐五代重要词人与诗人。
其词今存50余首,清艳绝伦,被称为“初日芙蓉春日”(周济《止庵论词杂著》),与温庭筠齐名,史称温韦,为花间派之代表词人。
其诗今存300余首,主要写诗人流离飘泊之经历与离别思乡之情绪,对黄巢起义前后之战乱有较真实之描写。
其中以《秦妇吟》最为有名,诗人因之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今人颜廷亮、赵以武辑有《秦妇吟研究汇录》。
韦庄诗风清丽飘逸,“体近雅正”(《唐音癸签》卷八),近体诗尤为后人称道。
其七律,明胡震亨称曰“条畅”,清贺裳赞曰“秾丽”。
七绝造诣尤高,于晚唐诗人中仅次于杜牧李商隐
但也有人讥韦诗“浅薄”(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义乏闳深”(胡震亨语)。
全唐诗》录存韦庄诗6卷,《全唐诗外编》补收2首。
韦庄之作品,生前已由其弟韦蔼编成《浣花集》,今存者已非原编。
而经今人向迪琮校订之《韦庄集》最为完备。
注本有李谊韦庄集校注》、聂安福韦庄集笺注》。
韦庄光化三年编成《又玄集》3卷,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之重要选本。
唐诗汇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今陕西西安)杜陵人
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黄巢攻陷长安作长诗《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
后浪迹河南吴越江西荆湖等地。
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任校书郎
李洵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使蜀。
还,任左补阙光化三年,奏请追刚李货、贾岛进士及第
天复元年王建辟为掌书记
召为起居舍人留之,遂终身仕
王建称帝,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官终吏部侍郎平章事
工诗,词名尤著。
天复三年弟蔼曾编其诗近千首为《浣花集》。
今《浣花集》十卷,仅存诗二百馀首。
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编诗六卷。
作品评论
《诗学渊源》
)诗典雅绮丽,风致嫣然,七绝则王建李益之亚也。
顾彦晖晚唐 ? — 8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 【介绍】: 丰州人
顾彦朗弟。
初为天德军小校
以镇压黄巢军有功,彦朗东川节度使彦晖汉州刺史
彦朗卒,自为留后,旋为节度使
昭宗景福元年始,王建连年攻之。
及围急,先聚亲信及诸将饮于梓州之镜堂,后乃手刃妻子,自刎而死。
张造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龙州人
僖宗时卫将军
帝幸兴元,命屯黑衣修栈道,为杨复恭所忌,斥为万州刺史
王建起兵,以行军司马,迁茂州刺史
后为陈敬瑄所败,殁于阵。
卒年四十五。
牛峤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陇西人字松卿一字延峰
博学有文,以诗名。
唐僖宗乾符进士历官拾遗补阙
王建西川,辟为判官
前蜀开国,拜给事中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蟜,恐误。
字松卿一字延峰
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僖宗乾符五年(878)进士第,后曾任拾遗补阙尚书郎等。
昭宗大顺二年(891)王建镇蜀后,曾召为判官
王建前蜀称帝,授给事中,卒。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一、《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九、《十国春秋》本传。
博学有文,尤工词,属花间词派
其词刻红剪翠,香艳靡丽,风格与温庭筠相似。
少数具有民歌风味,较为清丽朴实。
其词五代时已广为传诵,《花间集》收其词32首。
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牛峤歌诗》3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6首、词27首。
《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王宗涤唐末 ? — 9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 【介绍】: 唐末颍川人
本名华洪
王建威信都指挥使
有勇略,得将士心。
邛州刺州。
嘉其功,更其姓名,录为假子。
后为东川节度使,加同平章事,迁山南东道节度使
内忌之。
王宗佶等疾其功,以谗言构之,遂为所杀。
李师泰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人。
僖宗中和四年,与王建晋晖等各率一都赴成都行在,僖宗大喜,时号随驾五都。
久之,出为忠州刺史
后从王建西川,治第于成都锦浦里。
历官蜀州刺史节度判官,加司徒
侯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风仪端秀,善文辞,尤工奏记表章。
以拔萃出身,为邠宁节度从事
僖宗蜀时,擢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光启中,除郡不赴,归隐导江别墅,号卧龙馆
王建在蜀中图霸时,召其入幕府,辟为节度判官掌书记
冯涓唐末至前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信之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一说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宣宗大中十一年(857)进士第(《北梦琐言》作大中四年),又登宏词科,授京兆府参军
以时危世乱,隐居商山十年,后为祠部郎中
僖宗中和元年(881),授眉州刺史,适为兵阻,未至任,遂于成都墨池灌园自给。
昭宗景福时王建辟为西川节度判官,后拜前蜀御史大夫,卒。
尤工章奏,《鉴诫录》称其颇能“清苦直谏,比讽箴规,章奏合于教化。
所荐文章,迥超群品,诸儒称之为大手笔”。
生平散见《鉴诫录》卷四,《北梦琐言》卷三、卷五,《唐诗纪事》卷六六及《十国春秋》本传。
十国春秋》记其著有《南冠集》、《龙吟集》3卷、《长乐集》10卷等,皆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2联。
《全唐诗外编》又补诗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