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贞固”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苾刍道宏
苾刍道宏者。
梵名佛陀提婆(唐云觉天)汴州雍丘人也。
俗姓靳
其父早因商侣移步南游。
远历三江遐登五岭
遂过韶部后届峡山
睹岩谷之清虚。
玩川源之澄寂。
逢善知识披缁释素。
于时道宏其年尚小。
任业风而萍转。
随父师而游涉。
桂林以翘想。
步幽泉而叠息。
父名大感禅师
遂于寂禅师处学秘心关。
颇经年载薄知要义。
还之峡谷。
道宏随父亦复出家。
年满二十此焉进具。
往来广府出入山门。
虽可年望未高。
而颇怀节概。
既闻净至走赴庄严。
询访所居云停制旨。
一申礼事。
即有契于行心。
再想生津。
实无论于性命。
闻说滔天之浪。
蔑若小池
观横海之鲸。
意同鯂鳝。
寻即重之清远言别山庭。
贞固师同归府下。
于是乎毕志南海共赴金洲。
拟写三藏德被千秋。
识悟聪敏叶性温柔。
颇功草隶复玩庄周
体齐物之篇虚诞。
知指马之说悠悠。
不凭河而徒涉。
能临惧而善筹。
虽功未厕于移照。
终有庆于英猷。
英猷何陈求法轻身。
不计乐而为乐。
不将亲而作亲。
欲希等生灵于己体。
岂若媲刍狗而行仁。
既至佛逝敦心律藏。
随译随写传灯是望。
重莹戒珠极所钦尚。
求寂灭之圆成。
弃迷津之重障。
毕我大业由斯小匠。
庆尔拔擢于有流。
庶福资于无量。
年二十二矣。
苾刍法朗
苾刍法朗者。
梵名达摩提婆(唐云法天)襄州襄阳人也。
住灵集寺。
俗姓安
实乃家传礼义门袭冠缨。
童年出家钦修是务。
遂离桑梓游涉岭南
净至番禺报知行李。
虽复学悟非远而实希尚情深。
意喜相随同越沧海。
未经一月届乎佛逝。
亦既至此业行是修。
晓夜端心。
习因明之秘册。
晨昏励想。
听俱舍之幽宗。
既而一篑已倾。
庶罔隤于九仞。
三藏虔念。
拟剋成乎五篇。
弗惮劬劳性有聪识。
复能志托弘益抄写忘疲。
乞食自济但有三衣。
袒膊涂跣遵修上仪。
虽未成于角立。
终有慕于囊锥。
凡百徒侣咸希自乐。
尔独标心利生是恪。
恪勤何始专思至理。
若能弘广愿于悲生。
冀大明于慈氏。
年二十四矣。
僧贞固等四人。
既而附舶俱至佛逝。
学经三载梵汉渐通。
法朗须往诃陵国。
在彼经夏遇疾而卒。
怀业恋居佛逝不返番禺
唯有贞固道宏相随。
俱还广府
各并淹留且住更待后追。
贞固遂于三藏道场敷扬律教。
未终三载染患身亡。
道宏独在岭南
尔来迥绝消息。
虽每顾问音信不通。
嗟乎四子俱汎沧波。
竭力尽诚思然法炬。
谁知有长短各阻去留。
每一念来伤叹无及。
是知麟喻难就危命易亏。
所有福田共相资济。
龙华初会俱出尘劳耳。
释怀业
贞固弟子一人。
俗姓孟
名怀业
梵号僧伽提婆
祖父本是北人。
因官遂居岭外。
家属权停广府
慕法遣奉师门。
虽可年在弱冠。
而实志逾强。
仕见师主。
怀弘法之念。
即有随行之心。
割爱抽悲。
投命溟潡。
至佛逝国。
解骨崙语。
颇学梵书。
诵俱舍论偈。
虽事凭于一猎。
冀有望于千途。
傥策勤于熟思。
希比迹于生刍。
且为侍者现供翻译。
年十七耳。
释秀公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齐安人
髫年既丁父母忧。
即依蜀部之兴律师出家。
诵习。
又依以进具。
而毗尼之学。
于是畅通。
遂为兴公传律上首。
阅四载。
长安
律师宣公之席。
陶练诸部。
勤以忘倦。
出入函丈。
凡十六年。
则其所造之深。
所得之富。
其尚可以语言尽乎。
然后锦归乡里。
报所生地恩。
旋游六安
大敷讲训。
粤有贞固律师
解冠诸生
馀成业者。
不可胜纪。
卒于安州之十力寺。
寿七十。
释秀公者。
齐安人也。
髫年天然有离俗之意焉。
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礼兴律师
讽诵经典易若温寻。
又依之进具。
果通达毗尼。
乃为兴公传律上足弟子欤。
如是四载入长安造宣律师门为依止之客。
勤以忘劳。
涉十六年不离函丈。
穷幽诸部陶练数家。
将首疏为宗本。
然向黄州报所生地。
次往安陆大扬讲训。
声美所闻诸王牧守攸共遵承。
正化缁徒咸摹细行。
贞固律师居于上席。
解冠诸生最显清名。
馀皆后殿
其诸成业不可胜算。
春秋七十馀。
卒于十力寺本房焉。
僧道树唐 734 — 825
释道树
姓闻氏
唐州人也。
少以辩智沈静虚豁。
耽嗜经籍曾无少懈。
其为人也贞固足以干事。
隐括足以矫时。
偶遇僧敦喻。
遂誓出尘。
自慨年近不惑求法淹迟。
礼本部明月山大光院惠文为授业。
登即剃染。
二年受具。
乃观方向道。
天台南岳无所不游。
后回东洛遇秀宗裔如芙蓉开通达安静。
寿州三峰结茅而居。
常有野人服色朴素言谈异常。
于言笑之外化作佛形仙形菩萨罗汉。
或放神或呈声响。
如是涉一十年。
学侣睹之不测端绪。
后皆寂尔。
告众曰。
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
只消老僧不见不闻。
伊伎俩有穷。
吾不见不闻无尽。
所谓作伪心劳而日拙。
其自知之。
卷羞怀拙而去追无眹迹矣。
宝历初年示疾而终。
报龄九十二。
明年正月迁塔焉。
系曰。
大钧播物物类纷错。
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
谓之化谓之幻。
知幻化之不异生也。
始穷幻化矣。
吾与汝俱幻也推之于实则幻化或虚置之于虚则幻化时实。
实虚理齐。
不自我之先后欤。
体道无心物我均矣。
故佛言。
凡所见相唯所见心。
又云。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师有焉。
僧玄泰唐末
释玄泰者。
不知何许人也。
性掺方正言不浪施。
心静之情义而后动。
所居兰若在衡山之东号七宝台。
不衣蚕缕。
时谓布纳欤。
从见德山禅师豁如自适。
誓不立门徒逍遥求志。
而于词笔笔若有神。
四方后进巡礼相见。
皆用平怀之礼。
尝以衡山之阳多被山民莫徭辈斩木烧山损害滋甚。
作畬山谣。
远迩传播达于九重。
敕责衡州太守禁止。
岳中兰若由是得存。
不为延燎泰之力也。
终年六十五。
临逝说偈曰。
不用剃头。
不须澡浴。
一堆猛炎。
千足万足。
偈终垂一足而逝。
阇维收舍利袝坚固大师左营小浮图焉。
又为象骨偈诸禅祖塔铭歌颂等。
好事者编聚成集而行于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