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高从诲”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僧道膺晚唐 ? — 901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蓟门玉田王氏子。
年二十五。
范阳延寿寺落发受具。
始习毗尼藏。
叹曰。
大丈夫宜求解脱。
岂复为义所桎梏耶。
由是诣翠微山问道。
而即以燕居者三阅寒暑。
俄而睹有人衣冠。
使者状。
曰。
盍游南方。
以参知识乎。
忽不见。
且有僧从豫章至。
为称洞上法席之盛。
竟造洞山
山一日问云。
阇梨名什么
道膺
山云向上更道。
云。
向上则不名道膺
后山问云。
闻思大和尚生倭国作王是否。
云。
若是思大。
佛亦不作。
说什么作国王。
日山
什么处来。
云踏山来。
山云阿那个山堪住。
云阿那个山不堪住。
山云恁么即子于山得个入路。
云无路。
山云。
若无路。
争得与老僧相见。
云。
若有路。
即与和尚不相见也。
山云。
此子向后千人万人。
把不住在。
于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
后徙云居提唱。
颇类洞山
钟传南平王
据有江西
尤信向。
表奏赐紫衣师号。
每延请入府。
则预令扫除甘子堂。
以馆之。
千众围绕。
供施丰缛。
荆南成汭
亦慕德遣馈。
动盈钜万。
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
明年正月三日迁化。
高若拙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进士第
高从诲辟于荆南幕。
善诗,所作《中秋不见月》,为时所称。
又著《后史补》三卷,记唐末五代逸闻,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唐末五代人。
进士第高从诲辟于荆南幕。
善诗,尝作《中秋不见月》诗,云:“人间虽不见,天外自分明”,为人所称。
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三四。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著录其《后史补》3卷,已佚。
全唐诗》存断句1联。
僧怀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五代间诗僧
约为福建人
昭宗乾宁初归州
能草书,笔法天然,常于寺观店肆书佛道经语及俚俗歌诗。
又善言未来之事,间有应验,州民视为神圣。
刺史于公以其惑众,系狱诘之。
乃作诗2首自陈,于公异而释之。
约卒于南平王高从诲时。
宋高僧》卷二二有传。
全唐诗》存诗二首。
另《太平广记》卷九八引《北梦琐言》尚存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
姿性若痴戆。
善草书。
所至挥染墙壁。
乾宁中
见之巴东
言笑动止无常。
然所指必神验。
故行旅寓公。
皆从问吉凶。
荆南大校周崇宾谒入。
𤀹就书其刺曰。
皇都勘。
方朝廷问罪荆南
而崇宾且入贡。
遇其兵南府
遂先执之。
戮以徇书。
押牙孙道能刺曰。
竹林寺
后道能以是年死。
而所葬之地。
即古竹林寺基也。
知州事皇甫铉。
则画一荷校者。
于女子旁。
后铉以娶部民女。
焚锢终身。
又波斯人穆昭嗣工方药。
童子时。
偶侍其父诣
遽画道士提匏壶乘云状。
且署其下曰。
指挥使高从诲衙推
昭嗣果以医术。
有宠于南平王
使脱道士服。
辟为其府衙推
久之乃上诗南平王有曰。
马头渐入杨州路。
亲眷应须洗眼看。
高氏卒款附。
忽题其所居廷前芭蕉叶曰。
今日还业债。
州县无更勘。
往来见者。
始不以介意。
未几而身首异处。
刺史为踪迹之贼不得。
由是知业债语有在也。
众共茶毗焉。
释怀浚者。
不知何许人。
其为僧也憨而且狂。
乃逆知未兆之事。
其应如神。
乾宁中无何至巴东
且能草圣。
笔法天然。
或于寺观店肆壁书佛经道法。
以至歌诗鄙俚之词。
靡不集其笔端矣。
与之语阿唯而已。
里人以神圣待之。
刺史于公患其惑众。
系狱诘之。
乃以诗通状。
辞意在闽川之西东。
然章句靡丽。
州将异而释之。
又详其旨疑在海中。
得非杯渡之流乎。
行旅经过必维舟而谒焉。
辩其上下峡之吉凶贸易经求物之利钝。
客子恳祈。
唯书三五行。
终不明言。
其事微密验。
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
书遗曰。
皇都勘。
尔后入贡因王师南讨。
遂絷南府
终就戮也。
押牙孙道能谒之。
书字曰。
竹林寺
其年物故营葬于古竹林寺基也。
皇甫铉知州
乃画一人荷杖一女子在旁。
寻为取民家女。
遭讼锢身入府矣。
有穆昭嗣者。
波斯种也。
幼好药术随父谒之。
乃画道士乘云提一匏壶书云。
指挥使高某牒衙推
穆生后以医术有效。
南平王高从诲令其去道从儒。
简授摄府衙推
属王师伐荆州
乃为诗上南平王曰。
马头渐入扬州路
亲眷应须洗眼看。
是年高氏输诚于淮海。
遂解重围。
其他异迹多此类也。
尝一日题庭前芭蕉叶云。
今日还债业。
州县无更勘穷往来多见殊不介意。
忽为人所害身首异处。
刺史为其茶毗焉。
释怀浚者。
不知何许人也。
憨而且狂。
乃逆知未来之事。
其应如神。
乾宁中无何至巴东
且能草书笔法天然。
或于寺观店肆壁书佛经道法。
以至歌诗鄙俚之词。
靡不集其笔端矣。
与之语阿唯而已。
里人以神圣待之。
刺史于公患其惑众。
系狱诘之。
乃以诗通状。
辞意在闽川之西东。
然章句靡丽。
州将异而释之。
又详其旨疑在海中。
疑为杯渡之流。
行旅经过必维舟而谒。
辨其上下峡之吉凶贸易经求物之利钝。
客子恳祈。
惟书三五行终不明言。
事后多验。
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
书遗曰。
皇都勘尔。
后入贡因王师南讨。
遂絷南府终就戮也。
押牙孙道能谒之。
书字付竹林寺
其年物故。
营葬于古竹林寺基也。
皇甫铉知州
乃画一人荷校一女子在傍。
寻为娶民家女遭讼锢身入府矣。
有穆昭嗣者。
波斯种也。
幼好药术。
随父谒之。
乃画道士乘云提一匏壶。
书云。
指挥使高某牒衙。
穆生后以医术有效。
南平王高从诲令其去道从儒。
简摄府衙。
推属王师伐荆州
乃为诗上南平王曰。
马头渐入扬州路
亲眷应须洗眼看。
是年高氏输诚于淮海遂解重围。
其他异迹多此类也。
尝一日题庭前芭蕉叶云。
今日还债业。
州县无更勘穷往来多见殊不介意。
忽为人所害身首异处。
刺史为其茶毗焉。
僧齐己唐末至五代 864 — 93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37? 俗姓胡名得生湖南长沙(今湖南长沙)人。
幼孤,7岁至大沩山寺牧牛。
性颖悟,往往取竹枝画牛背为小诗,颇为僧人称赏,遂剃度为僧。
道林寺约10年,自号“衡岳沙门”。
后又徙居庐山东林寺
后梁龙德元年(921),于入蜀途中为南平王高从诲遮留于江陵,命作僧正,遂居龙兴寺
性好放逸,爱乐山水,懒谒王侯。
乃作《渚宫莫问诗》以寄意。
约卒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前。
生平散见孙光宪《白莲集序》、《宋高僧》卷三〇、《五代史补》卷三、《唐诗纪事》卷七五、《唐才子传》卷九。
工诗,多才艺,能琴棋,擅书法,颇有诗名。
当时诗人如贯休孙光宪曹松沈彬方干等人多与之唱和。
所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开”为“一枝开”。
深为钦服,称为“一字师”。
其诗多为登临题咏、酬和赠别之作,颇为时人推重,间亦流露佛教厌世之情,诚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
孙光宪称其“趣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而意远”。
至云“江之南,汉之北,缁儒业缘情者,靡不希其声彩”(《白莲集序》)。
明胡震亨亦评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唐音癸签》卷八)。
又曾与郑谷黄损等人共定葫芦、辘轳、进退等近体诗用韵诗格,又曾摭古人诗联,以类分为风、赋、比、兴、雅、颂。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白莲集》10卷、《风骚指(旨)格》1卷,今传。
白莲集》有汲古阁本、《四部丛刊》影明抄本。
全唐诗》存诗10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4,又与牟儒联句诗1首。
齐己名得生
俗姓胡氏
潭州益阳人
出家大沩山同庆寺
复住衡岳东林寺
荆南高从诲迎置龙兴寺
署为僧正
自号衡岳沙门
卒于豫章西山金鼓寺。
著有白莲集十卷。
孙光宪五代至宋初 895 — 9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 【介绍】: 五代宋初陵州贵平人字孟文号葆光子
少好学。
游荆渚,依高从诲从事,历保融、继冲三世,皆为幕府,累迁检校秘书监,兼御史大夫
宋军入荆南,以劝献三州地,太祖甚悦,授黄州刺史
博通经史,聚书校雠,工诗词,好著书。
有《北梦琐言》等。
唐诗汇评
孙光宪(?
-968),字孟文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
初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为高季兴掌书记
历事高从诲、保融、继冲三世,自支使郎中,累官至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御史大夫
乾德元年(963),力劝高继冲以三州之地降宋,宋太祖黄州刺史
卒。
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抄写雠校,老而不废。
工诗词,《花间集》录其词六十首。
有《荆台集》、《北梦琐言》各三十卷,又有《巩湖编玩》、《笔佣集》、《桔斋集》、《蚕书》、《续通历》等,今唯存《北梦琐言》二十卷。
全唐诗》存诗八首,残句一。
荆南仙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南平江节度使王保义之女。
五岁能通《黄庭内外经》。
长善琵琶。
据传梦仙人自称麻姑,传以乐曲,自此每夕得授音律,岁余得百调。
后适高从诲子保节。
又云复梦麻姑相邀,翌日猝然而逝。
僧可隆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俗姓慕容
初应进士试,与桑维翰为同学。
负志气,多忤维翰
屡试,皆不第。
历后唐、后晋两朝,犹在场屋。
维翰已入相,尤加挫阻。
遂弃举而出家为僧。
后曾至江陵,谒荆南高从诲献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慕容
初应进士试,与桑维翰为同学。
负志气,多忤桑维翰
屡试而不第。
历后唐、后晋两朝,犹在场屋。
桑维翰已入相,尤加挫阻。
遂出家为僧。
后曾至江陵,献诗于荆南高从诲
事迹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五引《天下大定录》。
全唐诗》存诗2句,小传云字了空,住福州东禅院,系将《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所载同名之另一僧事迹附入。
王惠范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江陵人
王保义子。
善修饰,好读书。
荆南
以门荫为文学,后迁观察推官
高从诲妻以女,命掌幕中军政。
惠范豪迈不羁,凡军府大事皆不参预,但以金帛购古书图画。
张氏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荆南国君高季兴姬。
季兴梁时,每行军,张氏必随。
一夕军败,误入深涧,张方妊,行迟缓。
季兴恐为所累,俟其熟睡,以剑刺岸边,欲杀之。
忽张惊呼梦大山压身,有披金甲执戈者托而获免。
寻生高从诲
高保融五代 920 — 96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高保融 贞懿王 948年—960年
乾祐 948年十一月—950年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三年)
广顺 951年—953年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0—960 【介绍】: 五代时荆南国君字德长
高从诲第三子。
从诲卒,拜为荆南节度使
后周世宗征淮,保融遣将率兵三千为应,又遣客将劝南唐内附,世宗嘉之。
性迂缓,无材能,事无大小皆委其弟高保勖
在位十二年。
卒谥贞懿
高保勖五代末宋初 924 — 96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高保勗 960年—962年
建隆 960年八月—962年十月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元年—三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4—962 【介绍】: 五代末宋初荆南国君字省躬
高从诲第十子。
高保融嗣政,令判内外诸军事,历荆南节度副使宁江军节度
保融卒,权知军府事
奏章以闻,宋太祖拜为节度使
有治才,而淫佚无度,又好兴土木,军民咸怨。
在位一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