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陈子昂唐初 659 — 7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700,一说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
曾任右拾遗,后人因称“陈拾遗”。
陈子昂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
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第(此据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
按《唐才子传》云子昂登第在高宗开耀二年,误),任麟台正字
武周代唐,陈子昂上表称颂,后升任右拾遗
曾两度从军至北方边塞。
武后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
后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
沈亚之以为段简乃受武三思指使(见《上九江郑使君书》)。
生平见卢藏用《陈氏别传》,新、旧《唐书》本传。
陈子昂于沿袭六朝余波之初唐诗坛深表不满,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故欲革除“采丽竞繁”之齐梁诗风,以继承建安正始之诗重比兴寄托之传统(见《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陈子昂之诗与其诗论相合,代表作为《感遇》38首,反映武周时代之社会现实甚为广泛,抨击时弊亦较深刻,抒写胸臆之作则慷慨深沉,风格近于阮籍《咏怀》。
另有《登幽州台歌》虽仅4句,然为历来传诵之名篇。
陈子昂于唐诗有开启之功,甚得李、杜等人之推崇,韩愈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荐士》)金元好问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论诗绝句》)其诗文集以四部丛刊本《陈伯玉文集》为通行,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最完备。
诗注本有彭庆生《陈子昂诗注》。
全唐诗》存诗2卷。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元结唐 719 — 77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5—772,旧说生于723,误 字次山自称元子又号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开,今从《新唐书》本传)、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
先世本鲜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
其先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鲁山(今属河南)
17岁始从学于宗兄元德秀
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复举制科。
安史乱起,率家南下避难。
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一度代摄荆南节度使事,有战功。
后历任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容州(治今广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甚著。
大历四年(769)因母丧辞归。
七年复入朝,病逝长安,赠礼部侍郎
生平详见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及《新唐书》本传。
元结诗文兼擅,为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之先导者。
其诗多自写胸次、针砭现实之作,诗风简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
金元好问曾云:“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论诗绝句》)唯“朴质处过甚”(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所选《箧中集》体现其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之诗学主张。
其文亦自成一家。
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编》10卷,今已佚。
明湛若水辑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孙望校订之《元次山集》更为详核。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又2句。
孟郊中唐 751 — 814
作品评论
韩公甚重诗,评者亦尽以为韩不及
苏长公有诗论郊云:“未足当韩豪。
”后元遗山诗亦云:“东野悲呜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元龙百尺楼
”详二公之指,盖亦论其大局欤!
不可不知。
孟东野诗,亦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崚,元气不无斫削耳。
、岛并称,铢两未敌也。
元遗山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搂。
”扬韩抑孟,毋乃太过?
王建中唐 767 — 83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2? 字仲初排行六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出身寒微。
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及《唐才子传》卷四等均谓其大历十年(775)进士第,非是。
据其诗文考知,平生未尝中进士
早年从军幽州
元和年间,官昭应县渭南太府丞
穆宗长庆初,由太常寺丞秘书丞
后官陕州司马
晚年退居咸阳原上,境况贫困。
又曾出任光州刺史
(贾岛有《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或云即此王建,或云乃另一人。
)约卒于文宗大和年间
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四、《唐才子传》卷四等。
今人谭优学有《王建行年考》,迟乃鹏有《王建年谱》。
王建长乐府歌诗,与张籍齐名,题材风格亦颇相似,时称“张王乐府”。
平生奔走南北,故作诗多取材于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用以针砭时弊,揭露现实。
且用语简括,情思显豁,描写细致,语意含蓄,前承杜甫,后启
清人王士禛以之与元稹白居易张籍并称,云:“草堂乐府擅惊奇,杜老衰时托兴微。
张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学妃豨。
”(《渔洋精华录》卷五《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九)清人沈德潜则称张王乐府“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卷八)。
王建又有《宫词》百首,以大型组诗铺叙帝王宫禁之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后代效之者颇多,如蜀之花蕊夫人宋之王圭等。
诗集今通行者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王建诗集》。
全唐诗》存王建诗6卷,《全唐诗续拾》补王建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