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破灶堕
破灶堕者。
不知何许人也。
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
通彻禅法逍遥弗羁。
恒理求而不见其前。
别涂取而莫趋其后。
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
汉武之世李少君以祠灶可以致物同也。
凡其解奏之时。
往往见鬼物形兆。
闾里迭畏。
传于众多杀少牢以祭之者交午。
重其主灶。
乃幡盖拥之秘而罕睹焉。
扬子所谓灵场之威宜夜矣乎。
时堕诣之。
始劝巫者。
终为神说法已告云。
我闻师教决定生天。
乃现其形礼辞且曰。
蒙师提耳获益弥深。
得生殊胜天。
言讫而隐。
其灶即神祠也。
随而瓦解自然破落。
非人力也。
遐迩惊骇。
此师素不称名。
由此全取他名号破灶堕也。
释惠符盛唐 ? — 730
释惠符
姓戚氏
越州诸暨人也。
登其弱冠勇气过人。
角力驰逐无能及者。
然其任侠且厌在家。
忽投香严寺矫迹柔心淳淑顿变。
纳法之后练行孤标。
每夜沿山据草座安禅不动。
复研寻经论。
潜县霍山
汉武尝徙南岳之祭于此。
极成胜境。
其中天柱寺可以栖神。
乃结庵居焉。
无几有巨蛇张口毒火焱焱。
徐语之曰。
汝寻宿债吾可噬也。
不然洗身定意。
如运业通来为受戒。
斯须弭按蜿蜒而去。
果化成人形来求出家。
为之落发披衣。
受讫礼辞而退。
后被告私度。
具以实对辩。
云。
若私度有愆甘听其罪。
官吏知非常而纵之。
凡见疮疖脓流。
皆咒之则差。
至开元十八年无疾而终。
乃从火葬见骨节相连之状焉。
白居易唐 772 — 84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生
排行二十二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郡望太原(今属山西)
先世本龟兹人汉时赐姓白氏
卒谥文,后人又称白文公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第
十九年中书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宪宗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今陕西周至)二年集贤校理翰林学士
五年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六年丁母忧去官。
此数年为谏官期间,屡上奏章请革弊政,为宦官及旧官僚集团所切齿痛恨,其“惟歌生民病”之辉煌组诗《秦中吟》、《新乐府》即作于此时。
十年六月,因上书论奏宰相武元衡被刺身死,主张捕贼雪耻,引起宦官及旧官僚集团不满,以越职言事之罪,自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后转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十五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旋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为杭州(今属浙江)刺史
敬宗宝历元年(825)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再出为苏州(今属江苏)刺史
杭州及苏州期间,兴修水利,恤贫安民,深受百姓爱戴。
后返长安,相继出任秘书监刑部侍郎,愈感宦途险恶,乃于文宗大和三年(829)春辞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今属河南),自此未再返回长安
武宗会昌二年(842)刑部尚书致仕。
卒于六年八月,葬于洛阳龙门山
生平见李商隐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左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有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清汪立名白香山年谱》,以今人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为详备。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然白实于元,故宋人钱易称“白居易为人才绝”(《南部新书》卷三)。
白居易之散文在唐代亦有甚高之地位,《旧唐书·元白传赞论》盛称其奏议为“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
白居易之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之影响,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儒家思想实居主导地位,其早期“志在兼济”之讽谕诗乃其文学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之实践,如《秦中吟》、《新乐府》组诗等均为讽谕诗之名篇,尤以《新乐府》五十首为最,不仅主题鲜明,措辞尖锐,且整体构架精巧缜密,体现叙事与议论之统一,突破“怨而不怒”之传统,描写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确系诗歌领域一大创新。
“元和体”之创制亦为白氏之重大贡献。
所谓“元和体”,以作者个人言之,即包括其《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东南行一百韵》等长篇排律次韵相酬之作、流连光景之小诗,其中尤以“感伤诗”中之《长恨歌》、《琵琶行》,在当时已享“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盛誉(唐宣宗白居易诗),后世且誉为“古今长歌第一”(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五)。
其余如“杂律诗”内景中寓情之《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见长之《问刘十九》等,皆能以小见大,以少多,成为千古传诵之名篇。
白氏之作虽伤于“大露太尽”(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语言朴直,而其艺术特点乃“用语流便”(许学夷《诗源辨体》),平易近人,章法变化多端,每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常得奇”(《艺概·诗概》),“眼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张镃南湖集》卷四《读乐天诗》)。
晚年诗“极高妙”(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愈益淡远旷达。
许学夷复谓其诗“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诗源辨体》卷二八)。
总之,白诗之艺术境界须千锤百炼始能臻此,世以“轻率”讥之,实不足取。
江进之《雪涛小书·评唐》论白居易之历史地位云:“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
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著并包囊入我诗内。
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
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启境,曰‘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
白居易诗文全集向无注本。
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最为完备。
研究著作有陈寅恪元白诗笺證稿》等。
资料汇编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
全唐诗》存诗39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8首,44句。
王涣晚唐 859 — 901
作品评论
工诗,情极婉丽。
尝为《惆怅诗》十二首《按当作十二首),悉古佳人才子深怀感怨者,以崔氏莺莺汉武李夫人乐昌主、绿珠张丽华王昭君苏武、刘、阮辈事成篇,哀伤媚妩,如“谢家馆花笼月,萧寺房廊迪风。
夜半酒醒凭槛立,所思多在别离中”,又“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
紫台月落关山晓,肠断君王信画工”等,皆绝唱,喧炙士林。
晚唐诸人中,霄壤不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