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或691—约740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倾服。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辟为从事,未几,返乡。后王昌龄过襄阳,访之,相见甚欢,食鲜疽发而卒。工诗,善写山水景色,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40
或谓字浩然(《新唐书》本传),排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孟浩然在长安会见玄宗事,盖来自《唐摭言》卷二。历代诗话往往引用,流传颇广,然经考證,颇不可信。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二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为从事,曾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或祭山川,或游览从猎,与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孟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孟浩然虽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若干诗中,反映强烈。此种情绪,到晚年方趋淡漠。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与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今人刘文刚有《孟浩然年谱》。孟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故历来王孟并称。孟诗在唐代即获好评:杜甫称其“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五首》之五);又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则称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诗集有宋蜀刻本,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四部丛刊》据明刊本影印,《四部备要》据明刊本排印,最为通行。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等。《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6。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后应进士不第,赴吴越一带漫游,以隐士终生。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襄阳集》。曾多次过江夏(今武昌),在黄鹤楼宴客送友,饮酒赋诗。其黄鹤楼诗作中著名的有《江上别流人》《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送元公归鄂渚》等。“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四首。
作品评论
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
作品评论
《唐七律选》
旧盛唐名家多以王孟、王岑并称,虽襄阳、嘉州与辋川并肩而不并,然尚可并题。至嘉、隆诸子以李颀当之,则颀诗肤俗,不啻东家矣。明诗只存体面,总不生活,全是中是君恶习,不可不察也。
作品评论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61
【介绍】:
唐河东人,祖籍太原祁县,字摩诘。玄宗开元进士擢第。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又曾为河西节度判官。天宝时,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被俘获,押解洛阳,迫受伪职,曾赋诗明志。乱平,责授太子中允。肃宗乾元中迁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与弟缙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沿辋水,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所为诗号《辋川集》。妻亡不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1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抒发其黯然思退之情绪。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过襄阳,作《哭孟浩然》诗。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742),复出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郎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郎中(后改文部)。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十五载陷贼,安禄山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己心向唐室。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六等定罪,王维以有《凝碧池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758)二月,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上元二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两《唐书》本传,张清华、陈铁民两《王维年谱》。王维奉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独得任运自然之趣,故人称“高人”、“诗佛”。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许彦周诗话》认为:王维“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顾起经亦云:“玄、肃以下诗人,其数什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语四家者,唯右丞公为最。”(《题王右丞诗笺小引》)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杰出代表。王维早期怀“致君光帝典”、“动为苍生谋”之大志,颇欲“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廷”,作《少年行》、《夷门歌》、《老将行》、《燕支行》、《献始兴公》、《上张令公》、《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等诗言志抒怀。早期边塞诗如《凉州赛神》、《使至塞上》、《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从军行》、《陇西行》,山水诗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华岳》等,皆表现出开阔胸怀与雄浑博大之风格。玄宗后期政事腐败,王维乃日益信禅笃佛,追求超脱尘世之境界。后期之诗艺虽不断提高,已臻“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泉为珠,著壁成绘”(《河岳英灵集》)之境界,然内容较狭,思想亦较消极。前人以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右丞精于画,故诗体转工”(刘士鏻《文至》引晁补之语)。如《皇甫岳云溪杂题》、《辋川集》、《山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皆脍炙人口。维虽不以文称,其“文格华整超逸”(《王右丞集笺注序》),今存文赋69篇,颇有娟丽可观者。长于山水画,为南宗之祖,世传有《辋川图》等。《王集》最早版本为宋蜀本与建昌本,校注则有刘须溪《王右丞集》、顾起经《类笺王右丞全集》、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及今人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全唐诗》存诗4卷,《拾遗》补2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1?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待价曾孙。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后折节读书,肃宗时入太学。代宗永泰中,为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德宗建中二年,累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寻改江州刺史,追赴阙,迁左司郎中。贞元初,复出为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后罢居苏州永定寺,斋心屏除人事。工诗,与顾况、刘长卿等相酬唱。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或与陶渊明合称“陶韦”。有集。
释智慧者。梵名般剌若也。姓憍答摩氏。北天竺迦毕试国人。颖悟天资。七岁发心。违侍二亲归依三宝。时从大德调伏军教诵四阿含满十万颂。阿毗达磨三万颂。及年应法随师往别国纳具足戒。诵萨婆多近四万颂。俱舍二万八千颂。又诵大婆沙兼通其义。七年于彼专习小乘。后诣中天竺那烂陀寺。禀学大乘唯识瑜伽中边等论金刚般若经因明声明医明王律论等。并依承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复游双林经八塔。往来瞻礼十有八年。闻南北竺颇尚持明。遂往咨禀。彼有灌顶师名达摩耶舍。见慧勤重可教。授瑜伽法入曼荼罗三密护身五部印契经。于一年诵彻三千五百馀颂。常闻支那大国文殊在中。锡指东方誓传佛教。乃泛海东迈。垂至广州风飘却返抵执师子国之东。又集资粮重修巨舶。遍历南海诸国。二十二年。再近番禺。风涛遽作舶破人没。唯慧存焉。夜至五更其风方止。所赍经论莫知所之。及登海壖其夹策已在岸矣。于白抄内大竹筒中得之。宛为鬼物扶持而到。乃叹曰。此大乘理趣等经。想支那人根熟矣。遂东北行半月达广州。即德宗建中初也。属帝违难奉天。贞元二年始届京辇。见乡亲神策军正将罗好心。即慧舅氏之子也。悲喜相慰。将至家中延留供养。八年上表。举慧翻传。有敕令京城诸寺大德名业殊众者同译。得罽宾三藏般若开释梵本。翰林待诏光宅寺沙门利言度语。西明寺沙门圆照笔受。资圣寺道液。西明寺良秀。庄严寺应真。醴泉寺超悟。道岸辩空。并充證义。六月八日欲创经题。敕右街功德使王希迁与右神策军大将军王孟涉骠骑大将军马有邻等。送梵经出内。缁伍威仪乐部相间。士女观望车骑交骈。迎入西明寺翻译。即日赐钱一千贯茶三十丳香一大合。充其供施。开名题曰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成十卷。又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般若心经。各一卷。皆贞元八年所译也。是岁十月缮写毕。二十八日设䌽车大备威仪。引入光顺门进。帝览忻然慰劳勤至。敕于神策军赐斋食。䞋慧绢五百匹冬服一副。馀人赐各有差。慧表谢。答诏褒美。同日请译经。奉天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詹事罗好心上表云。臣表弟沙门般剌若先进大乘理趣六波罗蜜梵本经。伏奉今年四月十九日敕。令王希迁精选有道行僧于西明寺翻译。今经帙已终。同诣光顺门进上。答诏云。卿之表弟早悟大乘。远自西方求游上国。宣六根之奥义。演双树之微言。念以精诚所宜钦重。是令翻译俾用流行。卿夙慕忠勤职司禁卫。省览表疏具见乃怀所谢知。好心以朱泚围逼之际颇有战功预其中兵。为帝宠重。慧得好心启导。译务有光。帝制经序焉。慧后终于洛阳。葬龙门之西冈。塔今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