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潘阆北宋 ? — 1009
全宋诗
潘阆(?
~一○○九),字梦空(影印《诗渊》册一页四○九),自号逍遥子(《青箱杂记》卷六),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钱塘(今浙江杭州)
太宗至道元年(九九五)召对,赐进士及第,为国子四门助教
真宗时,为滁州参军
大中祥符二年,卒于泗上。
有《逍遥》。
事见《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潘阆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所收《逍遥》一卷本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苏州市图书馆藏清钞本,参校陈焯《宋元诗会》(简称诗会)。
并从《会稽掇英总集》、《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十一首,编为第二卷。
魏野北宋 960 — 1020
全宋诗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
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
广交僧道隐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
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
卒后赠秘书省著作郎
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
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为《钜鹿东观集》十卷。
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
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胡则北宋 963 — 1039
全宋诗
胡则(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许田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京西转运使
乾兴初信州
仁宗天圣中历知福州杭州永兴军,累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明道二年(一○三三)杭州
景祐元年(一○三四)兵部侍郎致仕。
宝元二年卒,年七十七。
徽宗宣和间封佑顺侯理宗淳祐间正惠公宝祐初忠佑(《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九《胡侍郎碑阴记》)。
事见《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胡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胡则诗,旧有清嘉庆二十年胡敬辑《宋胡正惠公遗文事迹合录》(又题作《胡正惠公集》,清钞本,藏南京图书馆)。
今参据诸书,得诗七首,重为辑编。
别有诗二首入存目。
陈襄北宋 1017 — 1080
全宋诗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等县。
嘉祐二年(一○五七),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
六年,出知常州
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神宗即位,出知明州
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
直学士院
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
五年,知杭州
七年,复知陈州
八年,召还,知通银台司侍读判尚书都省
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
有《古灵先生文集》。
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灵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简称影宋本,藏上海图书馆)、清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苏颂北宋 1020 — 1101
全宋诗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
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
六年,出知颍州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三司度支判官
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
二年,因奏事不当免。
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
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
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
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
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
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复知扬州
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
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墓志铭》。
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
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
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冯山北宋 ? — 1094
全宋诗
冯山(?
~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献能安岳(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两宋名贤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
神宗熙宁中秘书丞通判梓州
九年(一○七六),邓绾荐为台官,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
哲宗元祐间范祖禹荐于朝。
绍圣元年卒(《安岳刘光祖序),官终祠部郎中,追赠太师
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
事见《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冯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岳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冯安岳集》(简称宜秋馆本)、清汪文柏清钞本《安岳冯公太师文集》(简称清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安岳吟稿》(简称小集)。
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彭汝砺北宋 1041 — 1095
全宋诗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
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
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
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
著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已佚。
后人收辑遗诗为《鄱阳》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
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彭汝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周彦、高泽履刻《鄱阳诗集》(简称嘉庆本),傅增湘清钞鄱阳先生文集》(简称傅校)。
参校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简称诗存)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刘弇北宋 1048 — 1102
全宋诗
刘弇(一○四八~一一○二)字伟明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授通州海门主簿,调临颍洪州教授
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嘉州峨眉县
继中博学宏词科,改太学博士
元符中,因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
徽宗即位,改秘书省著作佐郎、充实录院检讨官
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
有《龙云先生文集》三十二卷。
事见宋李彦弼刘伟明墓志铭》(《龙云集》附录),《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刘弇诗,以明弘治十八年刘璋刻《龙云先生文集》为底本(藏南京图书馆)。
参校清乾隆十三年刊本(简称乾本,藏江西省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八千卷楼旧藏清钞本(简称八本,藏南京图书馆)、嘉业堂旧藏清钞本(简称嘉本,藏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民国涵芬楼刊印《宋诗钞补》(简称钞补本),并采用《豫章丛书》中《龙云集胡思敬校记(简称胡校)。
新辑得集外断句一联,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