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江景房吴越至宋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汉臣常山(今属浙江)人。
吴越王钱俶时官侍御
吴越纳土,随钱俶汴京
因感民苦苛敛已久,遂沉图籍于河。
宋太宗怒欲诛之,后谪为沁水
屏居乡里而终。
十国春秋》卷八七有传。
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绍岩五代至宋初 899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71 【介绍】: 五代时僧。
雍州人
俗姓刘
七岁出家,十八受戒于怀晖,通习经书。
历游诸方,自苏州天台四明诸山栖息。
曾与天台德韶同参法眼文益
旋住杭州水心寺,诵《法华经》无分昼夜。
吴越王钱弘俶心事之。
曾欲焚身、投江以供养,皆未果。
晚住杭州真身宝塔寺
释延寿后周 904 — 975年12月26日
智觉禅师者。
讳延寿
馀杭王氏子。
自其儿稚。
知敬佛乘。
及冠日一食。
诵法华经。
五行俱下。
诵六十日而毕。
有羊群跪而听。
年二十八。
华亭镇将。
尝舟而归钱塘
见渔船万尾戢戢。
恻然意折。
钱易之。
放于江。
裂缝掖。
投翠嵓永明禅师岑公。
学出世法。
会岑迁止龙𠕋寺。
吴越文穆王
闻其风悦慕。
听其弃家。
为剃发。
自受具。
衣不缯纩。
食无重味。
持头陀行。
尝习定天台天柱峰之下。
有乌类尺鴳巢衣襵中。
韶国师眼目出间。
北面而师事之。
韶曰。
汝与元帅有缘。
它日大作佛事。
惜吾不及见耳。
初说法于雪窦山
建隆元年
忠懿王移之。
灵隐新寺
为第一世。
明年又移之。
永明寺
为第二世
众至二千人。
时号慈氏下生
指法以佛祖之语为铨准。
曰迦叶波初闻偈曰。
诸法从缘生。
诸法从缘灭。
师大沙门
尝作如是说。
此佛祖骨髓也。
龙胜曰。
无物从缘生。
无物从缘灭。
起唯诸缘起。
灭唯诸缘灭。
乃知色生时但是空生。
色灭时但是空灭。
譬如风性本不动。
以缘起故动。
傥风本性动。
则宁有静时哉。
密室中若有风。
风何不动。
若无风遇缘即起。
非特风为然。
一切法皆然。
维摩文殊师利曰。
不来相而来。
不见相而见。
文殊乃曰。
如是居士
若来已更不来。
若去已更不去。
所以者何。
来者无所从来。
去者无所至。
所可见者。
更不可见。
此缘起无生之旨也。
僧问。
长沙偈曰。
学道之人未识真。
只为从来认识神。
无始时来生死本。
痴人唤作本来人。
岂离识性别有真心耶。
智觉曰。
如来世尊于首楞严会上。
为阿难拣别详矣。
而汝犹故不信。
阿难以推穷。
寻逐者为心。
遭佛呵之。
推穷寻逐者识也。
若以识法随相。
行则烦恼。
名识不名心也。
意者忆也。
忆想前境。
起于妄。
并是妄识。
不干心事。
心非有无。
有无不染。
心非垢净。
垢净不污。
乃至迷悟凡圣。
行住坐卧。
并是妄识非心也。
心本不生。
今亦不灭。
若知自心如此。
于诸佛亦然。
维摩曰。
直心是道场。
无虚假故。
智觉以一代时教。
流传此土。
不见大全。
天台贤首慈恩。
性相三宗。
又互相矛盾。
乃为重阁。
馆三宗知法比丘
更相设难。
至波险处。
以心宗旨要。
折中之。
因集方等秘经六十部。
西天此土。
圣贤之语三百家。
以佐三宗之义。
为一百卷。
号宗镜录
天下学者传诵焉。
僧问。
如和尚所论宗镜。
唯立一心之旨。
能摄无量法门。
此心含一切法耶。
生一切法耶。
若生者。
是自生欤。
从他而生欤。
共生无因而生欤。
答曰。
此心不纵不横。
非他非自。
何以知之。
若言含一切法。
即是横。
若言生一切法。
即是纵。
若言自生。
则心岂复生心乎。
若言他生。
即不得自。
矧曰有他乎。
若言共生。
则自他尚无有。
以何为共哉。
若言无因而生者。
当思有因。
尚不许言生。
况曰无因哉。
僧曰。
审非四性所生。
则世尊云何说。
意根生意识。
心如世𦘕师。
无不从心造。
然则岂非自生乎。
又说心不孤起。
必藉缘而起。
有缘思生。
无缘思不生。
则岂非他生乎。
又说。
所言六触。
因缘生六受。
得一切法。
然则岂非共生乎。
又说。
十二因缘。
非佛天人修罗作。
性自尔故。
然则岂非无因而生乎。
智觉笑曰。
诸佛随缘差别。
俯应群机。
生善破恶。
令入第一义谛。
是四种悉檀。
方便之语。
如以空拳示小儿耳。
岂有实法哉。
僧曰。
然则一切法是心否。
曰若是即成二。
僧曰。
审尔则一切不立。
俱非耶。
曰非亦成二。
汝岂不闻首楞严曰。
我真文殊无是文殊。
若有是者。
则二文殊。
然我今日。
非无文殊。
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僧曰。
既无二相。
宗一可乎。
曰是非既乖大旨。
一二还背圆宗。
僧曰。
如何用心。
方称此旨。
曰。
境智俱亡。
云何说契。
僧曰。
如是则言思道断。
心智路绝矣。
曰此亦强言。
随他意转。
虽欲隐形
而未忘迹。
僧曰。
如何得形迹俱忘。
曰本无朕迹。
云何说忘。
僧曰。
我知之矣。
要当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大悟时节。
神而明之。
曰我此门中。
亦无迷悟。
明与不明之理。
撒手似君无一物。
徒劳辛苦说千般。
此事非上根大器。
莫能荷担。
先德曰。
尽十方世界。
觅一人为伴。
无有也。
又曰。
止是一人承绍祖位。
终无第二人。
若未亲到。
谩疲神思。
借曰玄之又玄。
妙之又妙。
但是方便门中。
旁赞助入之语。
于自己分上。
亲照之时。
反视之。
皆为魔说。
虚妄浮心。
多诸巧见。
不能成就圆觉。
但以形言迹。
文彩生时。
皆是执方便门。
迷真实道。
要须如百尺竿头
放身乃可耳。
僧曰。
愿乞最后一言。
曰化人问幻士。
谷响答泉声。
欲达吾宗旨。
泥牛水上行。
又尝谓门弟子曰。
夫佛祖正宗。
则真唯识。
才有信处。
皆可为人。
若论修證之门。
则诸方皆云。
功未齐于诸圣。
且教中所。
许初心菩萨。
皆可比知。
亦许约教而会。
先以闻解信入。
后以无思契同。
若入信门。
便登祖位。
且约现今世间之事。
众世界中。
第一比知。
第二现知。
第三约教而知。
第一比知者。
且如即今有漏之身。
夜皆有梦。
梦中所见。
好恶境界。
忧喜宛然。
觉来床上安眠。
何曾是实。
并是梦中意识。
思想所为。
则可比知。
觉时之事。
皆如梦中无实。
夫过去未来现在。
三世境界。
元是第八阿赖耶识亲相分。
唯是本识所变。
若现在之境。
是明了意识分别。
若过去未来之境是独散意识。
思惟梦觉之境虽殊。
俱不出于意识。
则唯心之旨。
比况昭然。
第二现知者。
即是对事分明。
不待立况。
且如现见青白等物时。
物本自虚。
不言我青我白。
皆是眼识分。
与同时意识。
计度分别。
为青为白。
以意辨为色。
以言说为青。
皆是意言。
自妄安置。
以六尘钝故。
体不自立。
名不自呼。
一色既然。
万法咸尔。
皆无自性。
悉是意言。
故曰。
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是以若有心起时。
万境皆有。
若空心起处。
万境皆空。
则空不自空。
因心故空。
有自不有。
因心故有。
既非空非有。
则唯识唯心。
若无于心。
法安寄。
又如过去之境。
何曾是有。
随念起处。
忽然现前。
若想不生。
境亦不现。
此皆是众生日用。
可以现知。
不待功成。
岂假修得。
凡有心者。
并可證知。
故先德曰。
如大根人。
知唯识者。
恒观自心。
意言为境。
此初观时。
虽未成圣。
分知意言。
则是菩萨。
第三约教而知者。
大经云。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此是所现本理。
能诠正宗也。
智觉乘大愿力。
为震旦法施主。
声被异国。
高丽遣僧。
航海问道。
其国王投书。
叙门弟子之礼。
奉金丝织成伽梨。
水精数珠。
金澡瓶。
等并僧三十六人。
亲承印记。
相继归本国。
各化一方。
开宝八年乙亥十二月示疾。
二十六日辰时
焚香告众。
跏趺而化。
明年正月六日
塔于大慈山。
阅世七十有二。
坐四十有二
赞曰。
予初读自行录。
录其行事。
日百八件。
计其貌状。
必枯悴尪劣。
及见其𦘕像。
凛然丰硕。
眉目秀拔。
气和如
味其平生。
如千江之月。
研其说法。
如禹之治水。
孔子之闻韶。
羿之射。
王良之御。
孙子之用兵。
左丘明太史公之文章。
呜呼。
真乘悲愿而至者也。
师名延寿
字冲元
馀杭王氏。
少为华亭镇将。
以官钱放生。
坐死。
及市。
颜色不变。
文穆王异之。
放令出家。
居龙册寺。
执劳供众。
日唯一食。
长坐不卧。
得法于天台韶国师
初住雪窦
寻归西湖
建隆二年
忠懿王请为永明第二代。
居十五年。
众常二千。
智觉号。
天台
所居夜施食朝放生。
六时散花行道。
日课一百八事。
未常暂废。
馀力诵法华经。
计一万三千部。
别号抱一子
先是师于禅观中蒙观音大士以甘露灌口。
获大辩才。
宗镜录百二十卷。
以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弊。
诗偈几千万言。
传播海外。
高丽国王致书叙弟子礼。
奉金线织成袈裟紫水晶数珠金澡瓶为献。
开宝八年示寂。
塔于净慈山。
赞曰。
佛无异法  取舍不同  我以一镜  照彼三宗 甘露所灌  渊流莫穷  宜尔异国  翕然向风
僧志逢五代至宋初 909 — 985
师名志逢
馀杭人氏。
生而恶荤。
肤体香洁。
出家于临安东山
通贯三学
晋天福中
天台韶国师契悟。
一日入普贤殿宴坐。
倏有神人跪膝于前。
师问为谁。
曰。
护戒神也。
曰。
吾虑宿愆未殄。
汝知之乎。
曰。
师有何罪。
唯小过耳。
曰。
何也。
曰。
凡折钵水亦施主物。
师常辄弃之。
非所宜也。
言讫而隐。
师自此悉饮之。
吴越王闻其名。
赐召紫衣。
普觉号。
命住功臣山。
开宝初
忠懿王建普门精舍。
请扬宗要。
为开山始祖。
四年
以老固辞。
大将凌超以五云山新创华严道场奉施为终老之所。
出入𢹂大扇
乞钱买肉饲虎。
虎每迎之。
载以还山。
雍熙二年示寂。
赞曰。
荤血之味  生所弗知  虎不得肉  犹己饥之 妥尾出林  迎载而归  孰云异类  感化一机
窦仪五代至宋初 914 — 9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967 【介绍】: 五代宋初蓟州渔阳人字可象
后晋高祖天福间进士
侍卫军帅景延广记室
后汉初,召为右补阙礼部员外郎
后周时翰林学士给事中,改礼部侍郎权知贡举,详定制度。
世宗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判行在三司
宋太祖建隆元年,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以学问优博,多知典故,为太祖所重。
三年,奉诏重定《刑统》,以刑分类为门,附载敕、令、格、式,成书凡三十卷。
后拜翰林学士
董遵诲唐末宋初 926 — 9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81 【介绍】: 涿州范阳人
随父从契丹后汉,署遵诲随州牙校
后周时,从世宗南北征战,屡立军功,迁骁武指挥使
宋初,得太祖重用,从慕容延钊李筠,迁马军都军头
乾德六年,授通远军使。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
不知书,然多方略,武艺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诸族酋首及夏人皆悦服。
赵延进唐末宋初 927 — 9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999 【介绍】: 澶州顿丘人
后汉末从父赵晖王景崇,以军功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
后周时世宗淮南,授右千牛卫将军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历知河中府及梓、相、青三州
太宗讨幽蓟,奉命督造炮具,八日而成,为太宗称赏。
兵侵边,大破之。
以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
钱弘仪五代至宋初 932 — 9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979 【介绍】: 五代至宋初杭州钱塘人
吴越国君钱元瓘第十一子。
宋太祖建隆初,避宋讳,改名仪
起家镇东军安抚使
乾德间,授越州观察使
岁旱,出私财代租,越民德之。
深信内典,多营佛事。
太宗太平兴国初封彭城侯
钱俶归宋,累改金州观察使
卒于汴京
孙承祐唐末宋初 936 — 9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985 【介绍】: 杭州钱塘人
吴越王钱俶纳其姐为妃,因擢处要职。
累迁知静海军节度使事。
太祖开宝初入贡,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镇东镇海等军行军司马
以功真授平江军节度使
太宗太平兴国中献地入宋,乃徙泰宁军节度使
雍熙二年滑州,寻卒。
钱俨吴越至宋初 937 — 100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1003 字诚允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十四子。
本名弘信,后去弘字,宋太宗淳化初改名俨
幼为僧。
乾祐间镇东军安抚副使
显德四年(957)衢州刺史
建隆初曾使宋。
开宝三年(970)湖州
归宋后为随州观察使,改金州
后出判和州,历17年而不改。
卒谥静宣
宋史》有传。
能诗善文,钱俶越国词翰多出其手。
晚年颇以整理故国文献为己任。
今存《吴越备史》。
另有文集74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宋诗
钱俨(九三七~一○○三)本名弘信,后去弘名信,太宗淳化初改今名,字诚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文穆王子。
太祖开宝三年(九七○)湖州,充宣德军安抚使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累授新、、儒、随、金等州观察使,出判和州
真宗时,加检校太傅
咸平六年卒,年六十七。
谥静宣
宋史》卷四八○、《十国春秋》卷八三有传。
赵炅北宋 939 — 9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
宋太祖弟。
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
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
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
四年,亲征,平北汉。
乘胜攻,于高梁河大败而归。
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
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崔仁冀宋初
全宋文·卷七九
崔仁冀字子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笃学,事吴越王钱俶,为通儒院学士,拜丞相
太平兴国三年仁冀决策纳土于宋,太宗仁冀淮南节度使,累擢卫尉卿判大理寺、知抚州,卒。
见《咸淳临安》卷六五,又《十国春秋》卷八七有传。
杨覃北宋 958 — 1011
全宋文·卷一六八
杨覃(九五八——一○一一)字申锡本名蟫太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献书吴越王钱俶署为著作佐郎
归宋,为禹城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授徐州观察推官,改著作佐郎,知戎州
再迁太常博士,使陕西
淳化中寿州,又与林特同判永兴军府事。
咸平中判三司磨勘凭由理欠司,出为陕西转运使,徙知潭州
累官至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
勤于政事,以干济称。
大中祥符四年卒,年五十四。
宋史》卷三○七有传。
释思悟北宋
思悟
钱塘人
慈云最久。
深达观道。
尝以咒水愈人疾。
求者如市。
当课诵时。
身及奉像。
俱出舍利。
天圣三年
慈云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
文穆王公
将闻之朝。
曰。
此非尝事也。
子将助之。
乃绘千手大悲像。
课咒以誓曰。
事果遂当焚躯为报。
会公薨。
咒益精。
明年得旨。
师喜甚。
积薪为楼。
慈云求火种。
云于炉中举红炭与之。
引手以承。
了无难色。
即入薪楼。
火灭后。
袈裟覆体。
俨然如生。
云乃加香木。
行咒愿以焚之。
随𦦨而化。
五色舍利无数。
慈云为赞。
以刻石曰也吾徒。
法捐躯。
其𦦨赫赫。
其乐愉愉。
逮火将灭。
俨如加趺。
逮骨后碎。
粲如圆珠。
信古应有。
今也则无。
芳年三十真哉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