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警玄北宋 943 — 1027
禅师名警玄
祥符中。
避国讳易为警延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住持金陵崇孝寺。
往依以为师。
年十九。
为大僧。
听圆觉了义经。
问讲者。
何名圆觉。
讲者曰。
圆以圆融有漏为义。
觉以觉尽无馀为义。
笑曰。
空诸有无。
何名圆觉。
讲者叹曰。
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以益之。
政如以秽食置宝器。
其可哉。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指壁间音像。
曰此是处士𦘕。
拟进语。
急索曰。
遮个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底。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曰何不道取一句子。
曰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献偈曰。
我昔初机学道迷。
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辩古终难会。
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
夜放乌鸡带雪飞。
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奉。
一时声价藉甚。
殁。
辞塔出山。
大阳
坚禅师
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乃受之。
咸平庚子岁也。
谓众曰。
廓然去。
肯重去。
无所得心去。
平常心去。
离彼我心去。
然后方可。
所以古德道。
牵牛向溪东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牵牛向溪西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不如随分纳些些。
渠总不妨。
免致捞扰。
作么生是随分。
纳些些底道理。
但截断两头。
有无诸法。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若能如此者。
法法无依。
平等大道。
万有不系。
随处转辘辘地。
更有何事。
僧问。
僧迁化。
向什么处去。
曰。
亡僧几时化。
僧曰。
争奈相送何。
曰。
红炉𦦨上绦丝缕。
叆叇云中不点头。
见僧种瓜。
问曰。
甜瓜何时可熟。
对曰。
即今熟烂也。
曰拣甜底摘来。
对曰。
什么人吃。
曰不入园者。
对曰。
未审不入园者。
还吃也无。
曰汝还识他么。
对曰。
虽然不识。
不得不与。
笑曰。
去。
其僧后病。
入延寿堂看之。
问曰。
是身如泡幻。
泡幻中成办。
若无个泡幻。
大事无因办。
若要大事办。
识取个泡幻。
作么生。
对曰。
遮个犹是遮边事。
曰。
那边事作么生。
对曰。
匝地红轮秀。
海底不栽花。
笑曰。
乃尔惺惺耶。
僧喝曰。
这老汉。
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
神观奇伟。
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越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年八十。
坐六十一
叹无可以继其法者。
以洞上旨诀。
叶县省公之子法远
使为求法器。
传续之。
尝注释曹山三种语。
须明得转位始得。
一曰。
作水牯牛是随类堕。
注曰。
沙门转身语。
是异类中事。
若不晓此意。
即有所滞。
直是要伊一念无私。
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
不受食是尊贵堕。
注曰。
须知那边了。
却来遮边行李。
若不虚此位。
即坐在尊贵。
三曰。
不断声色是随处堕。
注曰。
以不明声色。
故随处堕。
须向声色里。
有出身之路。
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
答曰。
声不自声。
色不自色。
故云不断。
指掌当指何掌也。
予尝作随类堕偈曰。
纷然作息同。
银碗里盛雪。
若欲异牯牛。
与牯牛何别。
作尊贵堕偈曰。
生在帝王家。
那复有尊贵。
自应著珍御。
顾见何惊异。
作随处堕偈曰。
有闻皆无闻。
有见元无物。
若断声色求。
木偶当成佛。
今并系于此。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
其略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停笔而化。
赞曰。
延嗣梁山观。
观嗣同安志。
嗣先同安丕
云居膺
洞山之门。
为高弟也。
余观大阳盛时。
有承剖两衲子
号称奇杰。
卒至于不振。
惜哉。
远录公
则洞上正脉。
几于不续矣。
呜呼延之知人。
可以无愧也。
大阳禅师警玄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金陵崇孝寺。
师往依之。
年十九为大僧。
听圆觉。
即能辩屈讲者。
讲者叹曰。
是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益之。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山指壁间观音像曰。
此是处士画。
师拟进语。
山急索曰。
此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者。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山曰。
何不道取一句子。
师曰。
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山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师献偈呈解。
山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师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
一时声名藉甚。
山殁。
出山至大阳
坚禅师
欣然。
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咸平庚子岁也。
师神观奇伟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逾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浮山远公居众时。
尝参师于大阳。
师以腊高无可继法之人。
一日喟然谓曰。
洞上一宗。
如悬丝欲断。
惟汝兴之。
曰。
有平侍者在。
师以手指𮌎云。
平此处不佳。
又捏拇指叉中。
示之云。
伊向去当死于此。
于是以皮履布裰付
嘱令求人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作偈。
王曙侍郎
偈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掷笔而化。
遗嘱云。
瘗全身十年无难。
当为大阳山打供入塔。
后果为平侍所戕。
平亦坐是返俗。
流浪无依。
为虎所食。
师言验矣。
受大命。
得青华严。
转付履裰。
嗣师法焉。
省禅师
省禅师
叶县广教院。
冀州贾氏子也。
弱冠依易州保寿院。
出家受具。
后游方。
首山
山一日举竹篦问曰。
唤作竹篦即触。
不唤作竹篦即背。
唤作甚么。
师掣得掷地上曰。
是甚么。
山曰。
瞎。
师于言下豁然顿悟。
浮山远公
其得法子也。
释善暹
开先善暹禅师
临江军人
操行清苦。
智识明达。
远禅师在德山。
师往依之。
一日远升堂。
顾视大众云。
狮子频呻。
象王回顾。
师忽有省。
入室陈解。
远云。
子作么生会。
师回顾曰。
后园驴吃草。
远然之。
自此机辩迅捷。
禅林目曰海上横行暹道者
又参雪窦显
爱其俊逸。
留座下数年。
欲举住明州金鹅。
闻之。
书二偈于壁而去。
曰。
不是无心继祖灯
道惭未厕岭南能。
三更月下离岩窦。
眷眷无言恋碧层。
三十馀年四海间。
寻师择友未尝閒。
今朝得到无心地。
却被无心趁出山。
后住开先
嗣德山远禅师
却通雪窦书。
山前婆子。
见专使来问。
首座出世。
为谁烧香。
专使。
云德山远和尚
婆子遂骂云。
雪窦抖擞。
尿肠说禅。
为汝得恁么。
辜负恩德。
开堂日上首白槌罢。
曰。
千圣出来也。
祇是稽首赞叹。
诸代祖师。
提挈不起。
是故。
始从迦叶迄至山僧
二千馀年。
月烛慧灯
星排道树
人天普照
凡圣齐荣。
且道承甚么人。
恩力老胡也。
秪道明星出现时。
我与大地有情。
同时成道。
如是则彼既丈夫。
我亦尔。
孰为不可良由诸人。
不肯承。
当自生退屈。
所以便推排一个半个。
先达出来。
递相开发。
祗是与诸人作證明。
今日人天会上。
莫有久游。
赤水夙在荆山
怀袖有珍。
顶门有眼。
到处践踏觉场底衲僧么。
却请为新出世。
长老作个證明。
还有么。
师住开先
凡十八年。
而化于本山
嫡嗣云居元也。
别具。
释倚遇北宋 1003 — 1079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曰。
人言庵主汾州
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即礼拜。
问曰。
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曰。
谢供养。
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曰。
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曰。
令北禅莫乱统。
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因倒心师事之。
慈明禅师
兴化
贤公室。
侍立。
看其谈笑。
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未及对。
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曰。
谁像。
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曰。
如何。
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欲掌之。
英约住曰。
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作么。
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却指石上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灵源叟
俱驰往。
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释道臻北宋 1014 — 1093
全宋诗
释道臻(一○一四~一○九三)字伯祥俗姓戴福州古田(今属福建)人。
浮山远禅师法嗣,南岳下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
年十四出家,二十为大僧。
后嗣东京净因大觉琏禅师
神宗召对,令主慧林、智海二刹。
哲宗即位,诏至福宁殿说法,赐号净照禅师
元祐八年卒,年八十。
工墨,与黄庭坚等善(《画继》卷五)。
禅林僧宝传》卷二六有传。
禅师名道臻
字伯祥
福州古田戴氏子也。
幼不茹荤。
十四岁去上生院。
持头陀行。
六年
为大小经论。
置不读。
曰。
此方便说耳。
即持一钵。
江淮
参知识甚多。
而得旨决于浮山远禅师
江州承天。
虚席致
非所欲。
而游丹阳
寓止因圣。
一日行江上。
顾舟默计曰。
当随所往。
信吾缘也。
问舟师曰。
载我船尾可乎。
舟师笑曰。
师欲何之。
我入汴船也。
云。
吾行游京师
因载之。
而北谒净因大觉琏禅师
使首众僧于座下。
众请以嗣焉。
开法之日 英宗中使降香。
赐紫方袍徽号。
京师四方都会。
有万好恶。
贵人达官日填门。
一目之 慈圣上仙 神宗诏至庆寿宫。
赐对甚喜。
诏设高广座。
恣人问答。
左右上下。
得未曾有。
欢声动宫殿。
赐与甚厚 神宗悼佛法之微。
悯名相之弊。
始即相国
为慧林智海二刹。
其命主僧。
必自择之。
宿老皆从风而靡。
高丽使三僧来就学。
随根开悟 神宗上仙。
被诏至福宁殿说法。
道臻素有德行。
赐号净照禅师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所居都城西隅。
衲子四十馀辈。
颓然不出户。
三十年如一日。
元祐八年八月十七日殁。
前尝语门弟净圆曰。
吾更三日行矣。
及期沐浴。
更衣说偈已。
跏趺而化。
阅世八十。
坐六十有一夏。
性慈祥纯至。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乃能雪方丈之西壁。
文与可扫墨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初说法于庆寿宫。
僧问。
慈圣仙游。
定皈何所。
曰。
水流元在海。
月落不离天。
上悦以为能加敬焉。
赞曰。
余至京师
尚及见之。
时年已八十。
褊首婆娑。
面有孺子之色。
取次伽梨。
曳履送客。
可画也。
黄鲁直题其像曰。
老虎无齿。
卧龙不吟。
千林月黑。
六合云阴。
远山作眉红杏腮。
嫁与春风不用媒。
老婆三五少年日。
也解东涂西抹来。
释法演北宋 ? — 1104
禅师讳法演
绵州巴西邓氏。
少落发受具。
预城都讲席。
习百法唯识论。
窥其奥置之曰。
胶柱安能鼓瑟乎。
即行游方所至。
无足当其意者。
浮山远录公
久之无所发明。
曰。
吾老矣。
白云端炉鞴。
不可失也。
唯诺径造。
白云端曰。
川藞苴汝来耶。
拜而就列。
一日举。
僧问南泉
摩尼珠语。
以问端。
端叱之。
领悟。
汗流被体。
乃献投机颂曰。
山前一片闲田地。
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
为怜竹引清风。
端颔之曰。
栗棘蓬禅。
属子矣。
掌磨。
有僧视磨急转。
指以问
此神通耶。
法尔耶。
褰衣旋磨一匝。
端尝示众云。
古人道。
如镜铸像
像成后。
镜在什么处。
众下语不契。
作街坊。
自外来。
端举示
前问讯曰。
也不争多。
端笑曰。
须是道者始得。
初住四面。
迁白云。
上堂云。
汝等诸人。
老和尚
鼓动唇舌。
竖起拂子。
便作胜解。
及乎山禽聚集。
牛动尾巴。
却将作等闲。
殊不知檐声不断前旬雨。
电影还连后夜雷。
又云。
悟了同未悟。
归家寻旧路。
一字是一字。
一句是一句。
自小不脱空。
两岁学移步。
湛水生莲华。
一年生一度。
又云。
贱卖担板汉。
贴秤麻三斤。
百千年滞货。
何处著浑身。
张丞相谓。
其应机接物。
孤峭径直。
不犯刊削。
其知言耶。
出世四十馀年。
晚住太平
东山
崇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上堂辞众。
时山门有土木之工。
躬自督役。
诫曰。
汝等好作息。
吾不复来矣。
归方丈。
净发澡浴。
旦日吉祥而逝。
阇维得舍利甚夥。
塔于东山之南。
盖年八十馀。
先是五祖遗记曰。
吾灭后可留真身。
吾手启而举。
吾再出矣。
住山时。
塑手泥涞(音来)中裂。
相去容匕。
众咸异之。
尝拜塔。
以手指云。
当时与么全身去。
今日重来记得无。
复云。
以何为验以此为验。
遂作礼。
及其将亡也。
山摧石陨。
四十里内。
岩谷震吼。
得法子。
惠勤
克勤
清远
皆知名当世云。
赞曰。
临济七传而得石霜圆。
圆之子。
一为积翠南。
一为杨歧会。
南之设施。
如坐四达之衢。
聚珍怪百物而鬻之。
遗簪堕珥。
随所揬焉。
骎骎末流。
冒其氏者。
未可以一二数也。
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
珷玞废矣。
故其子孙。
皆光明照人。
克世其家。
盖碧落碑无赝本也。
释祖觉北宋 1087 — 1150
释祖觉嘉州杨氏子也。
自幼聪慧书史过目成诵。
乃著书排斥释氏。
忽恶境现前。
大怖悔过。
出家依慧日能和尚
未几疽生膝上。
五年医治莫愈。
因书华严合论。
毕夕遂感异梦。
旦即舍杖趋履。
仍前一日诵至现相品曰。
佛身无有生而示出生。
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
无住亦无去处处皆见佛。
遂悟华严宗旨。
至是始登僧籍。
府帅请讲于千部堂。
而词辩宏放众所钦服。
适南堂静禅师过其门谓曰。
观公讲说独步西南。
惜未解离文字相耳。
问道方外。
即今之周金刚也。
欣然罢讲南游禅社。
遂依圆悟钟阜
一日入室悟举。
罗山道有言时踞虎头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
无言时觌露机锋如同电拂。
作么生会。
罔对。
于是夙夜参究忽有所省。
作偈呈曰。
家住孤峰顶。
长年半掩门。
自嗟身已老。
活计付儿孙。
悟未许可。
次日入室问。
昨日公案作么生。
拟对。
悟喝曰。
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复留五年愈更迷闷。
后于庐山栖贤阅浮山远削执论云。
道悟有亲疏。
岂有旃檀林中却生臭草。
始豁然大悟。
遂作偈寄圆悟曰。
出林依旧入蓬蒿。
天网恢恢不可逃。
谁信业缘无避处。
归来不怕语声高。
大喜持示众曰。
觉华严彻矣。
自是诸方皆称曰觉华严云。
上堂僧问。
最初威音王末后楼至佛未审。
参见甚么人。
曰。
家住大梁城更问长安路。
僧问。
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曰。
血溅梵天。
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师子。
曰。
惊杀野狐狸。
曰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曰。
验得你骨出。
曰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曰。
直须识取把针人。
莫道鸳鸯好毛羽。
系曰。
觉华严既于讲席有声。
南堂过而稍施提勉。
便能罢讲南游。
正所谓见鞭影而行者也。
岂不骏哉。
至为圆悟项门一锥。
虽然魂飞要且命根未断。
尚依识见。
呈偈遭圆悟一喝。
直得气索。
五年而始大彻。
噫古为人师者必俟学者寒灰焰发绝后复苏方肯点头。
未尝轻许而贼夫人子。
今人才见灵利后生。
便使拈弄公案。
作得一偈顿焉称赏。
不亦彼此皆瞎也。
杀人之恶小害人之恶大。
其谁乎善于讲者又当以觉公良范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祖觉嘉州杨氏子。
自幼聪慧,书史过目成诵,乃著书排斥释氏,忽恶境现前,大怖悔过。
出家依慧日能。
未几,疽生膝上,五年医治莫愈,因书《华严合论》毕,夕感异梦,旦即舍杖趋履如故。
一日诵至《现相品》曰:“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
无住亦无去,处处皆见佛。
”遂悟《华严》宗旨,至是始登僧籍。
精究贤首宗旨,尽得其奥。
府帅请讲于千部堂,而词辩宏肆,众所钦服。
适南堂静禅师过其门,谓曰:“观公讲说,独步西南,惜未解离文字相耳,傥能问道方外,即今之周金刚也。
欣然罢讲,南游禅社,遂依圆悟钟阜
一日入室,悟举罗山道有言:“时踞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无言时觌露机锋如同电拂,作么生会?
罔对。
于是,夙夜参究,忽有所省,作偈呈曰:“家住孤峰顶,长年半掩门。
自嗟身已老,活计付儿孙。
”悟未许可。
次日入室,问:“昨日公案作么生会?
拟对,悟喝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复留住五年,愈更迷闷。
后于庐山栖贤,阅浮山远《削执论》云:“若道悟有亲疏,岂有旃檀林中却生臭草?
”始豁然大悟,遂作偈寄圆悟曰:“出林依旧入蓬蒿,天网恢恢不可逃。
谁信业缘无避处,归来不怕语声高。
大喜,持示众曰:“觉华严彻矣。
”自是,诸方皆称“觉华严”云。
上堂,僧问:“最初威音王,末后楼至佛。
未审参见什么人?
曰:“家住大梁城,更问长安路。
”僧问:“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曰:“血溅梵天。
”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师子?
曰:“惊杀野狐狸。
”曰:“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曰:“验得你骨出。
”曰:“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曰:“直须识取把针人,莫道鸳鸯好毛羽。
尝修《北宋僧史》并《华严集解》、《金刚经注注》、《水陆斋仪》若干卷。
释景深南宋 1090 — 1152
禅师名景深
台州王氏子。
幼喜林泉。
不乐城居。
每玩名山图志。
恍若身游。
年十八。
竟走紫箨山之广度院。
求度于德沙门爱。
其标帜不凡。
即为披剃。
广度为东南禅窟
瓢笠挂搭者不绝。
辄闻少室宗风。
行脚。
难之。
泣告曰。
日月迫人。
速如转毂。
生死事大。
敢自放乎。
悯而遣之。
出岭而心誓曰。
此去若不发明大事。
以报四恩非须眉丈夫也。
遂扣净慈象之室。
象或垂问。
便依理而默解之。
一日闻象怒叱诸禅曰。
思而知。
虑而解。
皆鬼家活计。
悚然束包而去。
西入泐潭。
阐提炤。
炤有条约。
凡僧来泐潭。
须𨽻名行单半载。
方许告香。
犯其禁。
直剖己见于照公榻下。
照曰。
此事直须断起灭念。
向空劫已前。
扫除玄路。
涉正偏。
尽却今时。
全身放下。
放尽还放。
方有自繇分。
顿领旨。
炤大喜。
乃击鼓告众曰。
阐提大死之道。
阇黎得之矣。
汝辈宜依之。
一众大惊。
争识面。
以故丛林共称
大死翁
建炎初
出领兴国军智通寺
绍兴壬子
还台住宝藏岩。
因事民其服。
恬然不辨顺受之。
有司知深有道。
奏还僧衣。
智朋禅师
新从清凉。
退居明州瑞岩
闻而叹曰。
嗟乎不陷于荣。
不逃于辱。
宝藏法兄。
真得泐潭先师之道矣。
我芙蓉师翁之风。
不亦大哉。
适明守挽
再赴清凉。
一笑书偈。
使者曰。
相烦耑使入烟霞。
灰冷无汤不点茶。
寄语甬东太守
难教枯木再生花。
遂殁。
闻恸之。
乃上堂曰。
来不入门。
去不出户。
来去无痕。
如何提唱。
直得古路苔封。
𦏪羊绝迹。
苍梧月锁。
丹凤不栖。
所以道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
若如是去住无依。
了无向背。
还委悉么。
而今分散如云鹤。
你我相忘触处玄。
绍兴二十二年壬申三月十三日
为众小参罢便告寂。
有偈曰。
不用剃头。
何须澡浴。
一堆红焰。
千足万足。
虽然如是。
且道向上还有事也。
无竟敛目而逝。
自复僧衣。
其升堂入室提唱宗旨。
切切无虚日。
有僧问正中偏。
答。
黑面老婆披白练。
中正
答白头翁子著皂衫。
正中来。
答屎里翻觔斗。
兼中至。
答雪刃笼身不自伤。
兼中到。
答昆崙夜里行。
僧曰。
向上还有事也无。
曰。
捉得乌龟
唤作鳖。
乞师再垂方便。
曰。
入山逢虎卧。
出谷鬼来牵。
曰何得干戈相待。
曰三两线一斤麻。
深之道眼精明。
机用自在。
于宝峰门下。
称贤肖焉。
赞曰。
芙蓉之后。
异苗番茂。
阐提炤公辈可想也。
其门弟德止禅师
不假师授。
神悟绝伦。
倾当世有国者。
时称为太阳再世
不谬矣。
至于景深禅师
则炤公独提奖于人天众前。
师资缘会。
夫岂偶然哉。
及其弘道。
而荣辱喧天人风。
确不可撼。
在往哲有所不能。
而独能之。
得羼提三昧者。
其可得欤。
呜呼二师于诸乐并作之际。
而大振黄钟。
远录公之功。
政未替也。
释正觉北宋 1091 — 1157
禅师名正觉
姓李氏
李氏为隰州善族。
觉公生则肉环特起于臂。
盖其母孕时。
梦感之徵也。
七岁日诵数千言。
佛陀逊禅师见而大异。
以法室祥麟记之。
又四载公果得度。
年十八游方。
决誓而行。
亲友俱贤之。
遂依枯木成禅师香山
香山多佳士。
成独器公。
公受严折不发。
闻诵法华经有省。
即陈所悟于成。
成指台上香盒曰。
里面是甚么物。
对曰。
是何心行。
曰你悟处又作么生。
公画圆相呈之。
又抛向后。
成曰。
弄泥团汉有甚么限。
曰错。
成曰。
别见人始得。
公诺诺而去。
造丹霞。
丹霞淳禅师居焉。
为芙蓉楷之子。
揩嗣投子青
嗣太阳玄。
玄公神观奇伟。
慎其付授。
年至八十。
叹无可继者。
乃以皮履直裰。
浮山远录公
使为求法器。
兼谶以偈。
偈曰。
杨广山头草。
凭君待价焞。
异苗翻茂处。
深密固灵根。
既任两宗。
居圣岩。
出洞下宗旨示
悉妙契。
以大阳顶相皮履直裰。
续其宗系。
淳之祖。
原思下十二世也。
受公展讫。
即问曰。
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
对曰。
井底虾蟆吞却月。
三更不借夜明帘。
曰未在更道。
公拟议。
以拂打曰。
又道不借。
大悟其旨。
便作礼。
曰。
何不道取一句。
对曰。
某今日失钱遭罪。
辗然曰。
未暇打得你。
自此丹霞白椎日。
非公莫敢发响。
大洪
命公居七众之首。
四年又分同门真歇了之座于圆通。
六年出住泗州普照
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
俱为禅衲区薮。
而洞上之风大廓。
有问五位宗旨。
公以颂示曰。
正中偏。
霁碧星河冷浸天。
夜半木童敲月户。
暗中惊破玉人眠。
中正
海云依约神仙顶。
妇人鬓发白垂丝。
羞对秦台寒照影。
正中来。
午夜长鲸蜕甲开。
大背摩天振云翼。
翔游鸟道髅难该。
兼中至。
觌面不须忌讳。
风化无伤的意玄。
光中有路天然异。
兼中到。
斗柄横斜天未晓。
鹤梦初醒露叶寒。
旧巢飞出云松倒。
建炎初。
又住天童
屋庐湫隘。
衲子结草树居。
常数千指。
未几所废俱成。
而宏胜冠南国焉。
有羽客。
私进乾汞之术。
公曰。
我辈非不能也。
顾欲檀家有所植福耳。
为汝验之。
以汞纳口坐。
踰时吐白金于地。
客骇谢而去。
公之再住天童
适金人陷明州
诸刹皆燬。
及窥小白岭。
见谷积阴云。
疑有伏甲。
惧而退。
时江声绝渡。
千二百众俱安床藉。
知事忧之。
顷之嘉禾钱氏致谷千斛。
岁虽艰。
远施无厌。
赡众之馀。
存活白衣老少数万人。
有诏移灵隐
未越月解归。
公于天童计三十载。
而名号所彰。
万方革面。
上堂曰。
黄阁帘垂。
谁传家信。
紫罗帐合。
暗撒真珠。
正恁么时。
视听有所不到。
言诠有所不及。
如何通得个消息去。
梦回夜色依稀晓。
笑指家风烂熳
又曰。
诸禅德。
吞尽三世佛底人。
为甚么开口不得。
照破四天下底人。
为甚么合眼不得。
许多病痛。
与你一时拈却了也。
且作么生得十成通畅去。
还会么。
擘开华岳连天色。
放出黄河到海声。
僧问。
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
曰文彩未痕初。
消息难传际。
僧曰。
一步密移玄路转。
通身放下劫壶空。
曰诞生就父时。
合体无遗照。
僧曰。
理既如是。
事作么生。
曰历历才回分化事。
十方机应又何妨。
僧曰。
恁么则尘尘皆现本来身也。
曰透一切色。
超一切声。
僧曰。
如理如事又作么生。
曰路逢死蛇莫打杀。
无底篮子盛将归。
僧曰。
入市能长啸。
归家著短衫。
公曰。
木人岭上歌。
石女溪边舞。
又僧问。
如何是向去底人。
公曰。
白云投壑尽。
青嶂倚空高。
如何是向来底人。
公曰。
满头白发离岩谷。
半夜穿云入市廛。
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
公曰。
石女唤回三界梦。
木人坐断六门机。
公提唱语句。
湖海争馨炙之。
均以为因公得见青楷二尊宿也。
公虽年老。
日常过午不食。
缕丝不衣。
有巨贾献奇制新锦。
公坚却之曰。
老僧一人。
劳千里信施。
老僧不忍居也。
必不已。
估直以供众。
是以廉约成风。
天下效之。
绍兴丁丑九月
出队言别于越帅赵公令詪
及诸檀信。
次月七日还山。
遂作书请妙喜主我法门后事已。
而沐浴更衣。
告众曰。
梦幻空花。
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
秋水连天。
俄报妙喜至。
公泊然蜕去。
妙喜为公剃发。
舍利随指而下。
龛留七日
颜不少异。
塔于东谷
谥曰宏智
塔曰妙光。
赞曰。
觉公唱教。
当乾坤鼎沸之
辟启东南。
缜言密行。
为湖海倾归。
妙喜尚左逊之
其馀欲并驾争驱。
知其孰可也。
嗟乎洞上宗风。
微公孰慰浮山之望。
而足太阳之心哉。
释崇岳南宋 1132 — 1202
禅师名崇岳
号松源
龙泉吴氏子也。
师事密庵
得法后。
凡七竖刹竿。
有嗣一十二人。
人各有名。
为人重。
嘿每见贵客。
则问曰。
大力量人
因甚抬脚。
不起见禅流。
则问曰。
明眼衲僧
因甚脚跟红线不断。
有对者辄哂而顾之。
时称应庵之机得密庵之用云。
早岁厌尘弃家。
以白衣参灵石妙。
不契即上径山
径山万指轩腾。
随众末听妙喜杲和尚说法。
蒙无所知。
但闻盛赞。
当今应庵真得临济正传。
辄走参应庵
应庵益难近。
乃奋励。
垢面露肘。
不暇恤。
应庵怜之示曰。
世尊有密语。
迦叶不覆藏。
随声进曰。
钝置和尚
应庵喝之。
有省。
应庵笑曰。
者俗汉成得甚么。
乃求剃发。
时年三十矣。
既受满分戒。
入闽见木庵永
谛视曰。
树倒藤枯
知落处么。
对曰。
裂破。
曰。
琅琊道好一堆柴聻。
对曰。
矢上加尖。
休去。
于是益自负。
曰。
公每下语。
老僧不能过。
其如未在。
他日拂柄在手。
为人不得。
验人不得。
曰。
为人者。
使博地凡夫。
一超入圣。
固难矣。
验人者。
打向面前过。
不待开口。
已知骨髓。
何难哉。
举手反覆曰。
明明向你道。
开口不在舌头上。
愤去之。
出岭逢二道者
耦坐评论诸方。
所举心肯者。
道者皆拂之。
曰。
如是则谁可君意。
道者以指。
密庵不凡四字。
已知密庵为人。
遂至衢之西山
折节事之。
几进商略。
密庵几笑之。
复心疑。
乃至密庵移居双径。
于入室时始彻。
木庵道。
开口不在舌头上。
久之出世澄炤
演唱宗乘。
以报密庵
湖海以言行无欺。
多从之。
迁光孝。
遂有大名
庆元间
诏移灵隐
盖晚年也。
是时门弟有文礼辈。
已阐化大方。
仍升堂入室。
从未以风晨雪夕不打参钟尝以秘魔擎叉语。
接谦头陀。
以有贼无赃语。
接肇道者
以心学无闻语。
陆游枢密
得證后。
镜湖
自称放翁
嘉泰壬戌秋
岳年七十有一。
忽召众言别。
有偈曰。
来无所来。
去无所去。
瞥转玄关。
佛祖罔措。
跏趺脱去。
塔于北高峰
灵隐时。
密庵尊严无异。
密庵灵隐
首众僧。
密庵常称疾。
阖户不许通谒。
上座窃议之。
曰。
不然。
师严道尊千古。
明鉴当今。
汲引豪贵者。
将谓行道建立为心。
殊不知
轻则慢易生。
辞繁而情识长。
尘劳卜度。
安有了期。
缁俗既为道而来。
必发露真心。
至诚激切。
然后一言入耳。
永为道种。
兜率悦之待张无尽
叶县省之接浮山远
是也。
若区区老婆禅。
何足重哉。
赞曰。
岳公以白衣有省。
应庵语下。
固非草草矣。
终乃死心于密庵
其祖父壸奥。
樊将军拥盾入鸿门
孰得而禦之。
故驱耕夺食。
于分座灵隐时。
班班著闻见焉。
不然。
天目礼辈。
各抱奇志。
其甘入公彀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