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赵湘北宋 959 — 993
全宋诗
赵湘(九五九~九九三)字叔灵,祖籍南阳(《南阳集》卷一《后感知赋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
据《宋诗纪事》卷五)。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授庐江
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卷四五《南阳集序》)。
有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成六卷。
事见《南阳集》卷五《释奠纪》。
 赵湘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南阳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十三年江西书局覆刻武英殿本(简称殿本)。
底本较四库本增《春夕偶作》(《宋文鉴》)、《剡中唐郎中所居》(《剡录》)、《赠水墨峦上人》、《赠张处士》(《瀛奎律髓》)、《秋夜李式西斋》(《文翰类选》)、《别耶溪诸叔》(《云门集》)六首。
底本卷三之七绝五首,又见韩维南阳集》卷一四,今删归存目。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有《答圣俞设鲙示客》一首,卷三有帖子词二十七首,及从《严陵》等书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魏野北宋 960 — 1020
全宋诗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
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
广交僧道隐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
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
卒后赠秘书省著作郎
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
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为《钜鹿东观集》十卷。
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
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林绪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
五代末,杜门避世,慕严光陶潜之为人,无意功名。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州郡以应举,特授将仕郎、本军教授
葛闳北宋 1003 — 1072
全宋诗
葛闳(一○○三~一○七二)字子容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信州上饶县,寻知蒙州,罢监在京药蜜库,出知婺州兰溪县,移知化州,转殿中丞通判常州
历知、台二州。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致仕,明年卒,年七十。
事见《苏魏公集》卷五六《葛公志铭》。
今录诗十一首。
另十五首,《宋诗纪事补遗》卷七辑自《严陵》,已见张伯玉诗,今删归存目。
张伯玉
全宋诗
张伯玉字公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早年举进士,又举书判拔萃科
仁宗庆历初秘书丞并州太谷县时,范仲淹推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范文正》卷一八《举张伯玉应制科状》)。
至和中通判睦州,时年三十,后迁知福州,移越州睦州
有《蓬莱集》二卷(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已佚。
 张伯玉诗,据《严陵》、《会稽掇英总集》等书所录,编为二卷。
叶棐恭北宋
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叶棐恭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徙平江(今江苏吴县),昭映子。
庆历六年进士皇祐中长兴,累迁都官员外郎
元祐初朝议大夫严州
见《严陵》卷八、《长兴集》卷二七。
杨时宋 1053 — 1135
全宋诗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
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
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馀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
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
乞致仕,提举崇福宫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
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
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
谥文靖
有《龟山》。
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为底本。
校以清顺治八年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刊本(简称光绪本)等。
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释自圆南宋
释自圆号普云
绵州雍氏子也。
夙有灵根少能割爱。
卸欲梏如鱼脱网。
入法苑似凤栖梧。
十九试经得颂祠牒。
染衣之后先探律宗。
作犯止持白圭良璧。
淹流教海五祀。
而后出关南下。
参游四众咸推英俊。
遍扣尊宿。
始入龙门偶步廊庑。
睹绘壁间胡人之像忽尔有省。
至夕白于高庵
庵举法眼偈曰。
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
语不令人会。
须得人译之。
庵即筴火示之曰。
我为汝译了也。
于言下大悟呈偈曰。
外国言音不可穷。
云亭下一时通。
口门广大无边际。
吞尽杨岐栗棘蓬。
高庵遣侍佛眼。
眼曰。
吾道东矣。
释善能高庵嗣法门人。
其族严陵未详姓氏。
一日高庵普请择菜。
次庵知其缘熟忽以猫儿掷怀中。
拟议。
被庵拦胸踏倒。
豁然大悟起惟吟笑而已。
历侍既久德馨远闻。
缁素倾心天人拥出。
住持福州际大阐宗风。
世称双树法幢云
董棻北宋
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董棻字令升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居宜兴,逌子。
宣和中镇江府学教授
绍兴中历官广西提刑,入为吏部员外郎,试太常少卿,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权礼部侍郎
集英殿修撰衢州
徽猷阁待制、知严州
罢,提举台州崇道观
久之,起为左中大夫、知婺州
绍兴三十二年敷文阁待制致仕。
有《严州图经》八卷(残)、《閒燕常谈》一卷(存),辑《严陵》九卷(存)。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七○、八四、九二、九三、九七、一○八、一一一、一一六、一七二、一九八,《宋史翼》卷二七。
宋松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德操
高宗绍兴间进士
喜史学,尤留意唐朝史事。
严陵户曹,秩满,调信州录事参军
于官所筑一阁,名曰“纳书”,网罗群书,退而校雠,寒暑不倦。
陈公亮南宋
全宋文·卷六二一二
陈公亮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一说武义(今浙江武义)人。
绍兴三十年进士第
淳熙中严州
绍熙初福建运判,改提点刑狱
三年,移浙西提刑、摄知临安府四年江西转运副使
又曾自江东提刑福建转运副使
在朝任右司郎中
见《攻愧集》卷三八,《止斋文集》卷一七,《严陵》卷九,《吴郡志》卷七,《景定严州续志》卷一,《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夷坚丁志》卷一,《宋史》卷三六、一七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
陈淳南宋 1159 — 1223
全宋文·卷六七一一
陈淳(一一五九——一二二三)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
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授以《近思录》。
朱熹漳州请受教,为学益力,为朱熹晚期得意门生,南宋理学重要传人。
居乡不沾名徇俗,恬然退守,然名播天下。
忧时论世,感慨动人,郡守以下皆礼重之。
嘉定九年待试中都,归遇严陵郡守郑之悌,延请讲学郡庠
十六年,以特奏恩授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卒,年六十五。
著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女学》等书,门人集其语录为《筠谷濑口金山所闻》。
子矩编其平生所作诗文为《北溪大全集》五○卷。
陈宓北溪先生志铭》,《宋史》卷四三○有传。
郑克宽南宋
全宋文·卷六九四○
郑克宽字伯厚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
松阳县学,以就项安世,得闻朱熹之学。
开禧元年进士第,授严陵郡博士,积阶至朝议大夫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
又按雍正浙江通志》同卷载同年登进士第者另有一郑克宽,注云「松阳人,知房州」,疑是同一人,误分为二。
徐天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军清江人字仲祥
徐得之子。
宁宗开禧元年进士
抚州临安府教授,为宗学谕武学博士
轮对,言君主当持心以敬。
奉祠仙都观通判惠州潭州,权知英德府权发遣广西转运判官,所至兴学明教,有惠政。
辞官归,筑亭萧滩上,画严子陵像祠之。
有《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汉兵本末》、《西汉地理疏》、《山经》等。
黄文雷南宋
全宋诗
黄文雷字希声号看云南城(今属江西)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赵与■知临安,辟为酒官
舟归次严陵滩,溺死。
有《看云小集》。
事见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
 黄文雷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及《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赵与东南宋 1222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2—? 【介绍】: 宋太祖十世孙,字宾旸
严陵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赣州教官,仕至司农寺排岸班,改奉议郎,入朝俯就乡校,主经义讲席。
工诗。
有《鲁斋小稿》。
吴思齐宋末元初 1238 — 1301
全宋诗
吴思齐(一二三八~一三○一)字子善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
由荫入仕,监临安新城税。
嘉兴县,摄县事。
镇江幕府,忤贾似道,流寓浦江自号全归子
宋亡,曾与谢翱方凤严陵西台文天祥
元大德五年卒,年六十四。
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一、清光绪浦江县志》卷九。
今录诗二首。
谢翱宋末元初 1249 — 12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5 【介绍】: 建宁浦城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
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
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
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
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
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
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