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王圭北宋 1019 — 1085
全宋诗
王圭(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
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
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
谥文恭
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
有集百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六十卷,附录十卷。
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为四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圭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圭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其中诗六卷)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吕大防北宋 1027 — 1097
全宋诗
吕大防(一○二七~一○九七)字微仲蓝田(今属陕西)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
冯翊主簿、知永寿青城县,入权盐铁判官
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泗州
直舍人院,除知制诰
四年,知延州,以事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临江军,徙华州秦州
元丰初,徙永兴
数年,知成都
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
三年,超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哲宗亲政,以党籍,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
绍圣四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至虔州信丰病卒,年七十一。
谥正悯
宋史》卷三四○、《东都事略》卷八九有传。
今录诗六首。
吕陶北宋 1027 — 1103
全宋诗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
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太原府判官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
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
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
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
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
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
徽宗即位,起知梓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马骐序)。
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三十八卷。
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
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
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范纯仁北宋 1027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尧夫
范仲淹次子。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尝从胡瑗孙复学。
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
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
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
哲宗立,除给事中
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
后拜相。
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
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
卒谥忠宣
有《范忠宣公集》。
邓润甫北宋 1027 — 10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4 【介绍】: 建昌人字温伯
曾以字为名,别字圣求
仁宗皇祐间进士
神宗熙宁中,历编修中书条例知制诰御史中丞翰林学士
有文名,一时制作,独倚其力。
哲宗立,一夕草制二十二。
翰林学士承旨,撰《神宗实录》。
梁焘所劾,出知亳州
哲宗亲政,首陈绍述之说,拜尚书左丞
刘挚北宋 1030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97 【介绍】: 永静军东光人字莘老
仁宗嘉祐中进士
以荐召试,补馆阁校勘
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反对新法,谪监衡州盐仓。
神宗元丰中右司郎中,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劾新党并罢常平、免役法。
尚书右丞,累迁右仆射
以言官劾其援引私党等,罢知郓州
哲宗亲政,连贬新州安置。
有《忠肃》。
全宋诗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徙江陵观察推官
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
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
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
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
明年,起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一○九一。
尚书右仆射
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
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
有《忠肃》四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
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
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六六五
刘挚(一○三○——一○九八)字华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人。
嘉祐四年进士,调试南宫治平中韩琦荐召试馆职,补馆阁校勘
熙宁四年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论列新法扰民,遂贬责监衡州盐仓。
元丰中,历右司郎中,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元年尚书右丞
后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为朔党领袖
六年拜右仪射,旋为言官弹劾,出知郓州
哲宗亲政,累贬新州安置,绍圣四年末卒于贬所。
著作有《忠肃》等。
宋史》卷三四○有传。
李清臣北宋 1032 — 1102
全宋文·卷一七○九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皇祐五年进士,调邢州司户参军和川
治平二年秘阁为第一,对策入等,以秘书郎签书平江军判官
欧阳修荐,得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神宗器其才,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
元丰中,自吏部尚书尚书右丞哲宗立,转左丞
因反对废除新法,罢知河阳,徙河南永兴等地。
哲宗亲政,拜中书侍郎
范纯仁去位,清臣独颛中书
后坐事罢知河南,寻落职知真定府
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
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
金紫光禄大夫
著有诗文一百卷、奏议三十卷、《平南事览》二十卷、《吴书实录》三卷、《真宗圣政记》一百五十卷、《政要》十卷、《仁宗观文览古图记》十卷、《元丰土贡录》二卷。
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章惇北宋 1035 — 11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106 【介绍】: 建州浦城人,寓居苏州字子厚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初王安石秉政,擢为编修三司条例官
察访荆湖,用兵溪洞,拓境数百里,置沅州
元丰二年参知政事
坐事罢知蔡州,徙陈、定二州。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除知枢密院事
司马光力辩免役法不可废,为刘挚苏轼等所劾,黜知汝州
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引用蔡卞蔡京等,倡“绍述”之说,尽复青苗、免役诸法。
排挤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
又反对还西夏故地,断绝岁赐,战争重兴。
哲宗死,力阻议立徽宗
徽宗立,累贬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湖州
全宋诗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徙居苏州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耻名位于侄衡下,委敕而出。
再举甲科,调知商洛县
神宗熙宁初,历湖南湖北察访使,入为右正言知制诰直学士院,出知湖州
十年(一○七七),入为翰林学士乾道临安》卷三),知审官院
元丰三年(一○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四年,出知、定三州。
五年,召拜门下侍郎
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旋黜知汝州提举洞霄宫
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徽宗立封申国公,为山陵使
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崇宁二年(一一○三),改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改湖州
四年卒,年七十一。
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追赠太师
东都事略》卷九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实录《章丞相惇传》、《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五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嘉祐二年进士,耻出侄衡下,四年再登甲科,调商,与苏轼游。
熙宁初王安石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经制北江群蛮,命为湖南、北察访使。
召还,擢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
因言者论,出知湖州,徙杭州,入为翰林学士
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蔡州,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
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
宣仁听政,驳司马光所更役法,黜知汝州
哲宗亲政,起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复熙、丰之政,力排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天下怨愤。
徽宗初,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徙睦州
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一。
著有《导洛通汴记》一卷(存)、《熙宁新定孝赠式》一五卷、《元符敕令格式》一三四卷。
见《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卷二○三、二○四《艺文志》二、三。
范祖禹北宋 1041 — 10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8 【介绍】: 成都华阳人字淳甫一字梦得
范镇从孙。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书成,除秘书省正字
哲宗立,除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实录》检讨官,历给事中翰林学士
哲宗亲政,出知陕州
绍圣初,言者论其所修《实录》诋斥神宗,附会司马光变更新法,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永州安置。
卒谥正献
撰《唐鉴》,论述唐高祖昭宣帝三百年间政治得失;又有《范太史》。
向皇后北宋 1046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6—1101 【介绍】: 宋神宗后。
怀州河内人
向经女。
英宗治平三年,归神宗于颍邸,封安国夫人
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哲宗死,无嗣,后独决策迎立端王,是为徽宗
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
越半年即还政。
卒谥钦圣宪肃
全宋文·卷二三五二
向皇后(一○四六——一一○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向敏中曾孙。
治平三年归于颍邸。
神宗即位,立为皇后
哲宗立,尊为皇太后
元符三年哲宗崩,独决策迎端王,是为徽宗,遂权同处分军国事,才六月,即还政。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五十六。
谥钦圣宪肃
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释义天北宋
简介
本名王煦字义天,后为避宋哲宗讳,以字行。
高丽文宗之子,少时出家为僧。
曾入宋求法。
回国后奏请置教藏都监兴王寺
殁后,肃宗王颙赐谥大觉国师,又设《仁王经》道场,与群臣皆玄冠素服,辍朝三日而追悼之。
邢恕
全宋诗
邢恕字和叔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人。
早年从二程学,举进士,补永安主簿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崇文院校书,忤王安石,出知延陵县十年,复为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
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馆阁校勘(同上书卷二九八)。
谄事蔡确,累迁职方员外郎
哲宗即位,除起居舍人
元祐四年(一○八九)蔡确败,贬永州监仓(《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
哲宗亲政,知青州,召为刑部侍郎,累迁御史中丞
元符中出知汝州
徽宗即位,贬少府少监分司西京,居均州
崇宁三年(一一○四)蔡京当国,起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
以谋略乖方,徙知太原等州府,未几夺职。
卒年七十。
东都事略》卷九九、《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今录诗十首。
刘皇后北宋 1067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01 【介绍】: 宋哲宗后。
初为御侍,明艳为后庭之首,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为哲宗盛宠。
阴造奇语以谤孟皇后,至孟被废而代之立为皇后
徽宗立,尊为太后
颇干预政事,且以不谨闻。
后为左右所逼,自缢死。
谥昭怀
孟皇后北宋 1073 — 11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
洺州人
孟元孙女。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
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
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
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
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
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
赵佶北宋 1082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35 【介绍】: 即宋徽宗
神宗子,哲宗弟。
绍圣三年封端王
元符三年即位。
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余人为奸党,皆予贬谪。
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
遣使浮海,约金攻,以夺回燕云之地。
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南下。
惧而传位钦宗,自称“太上皇”。
钦宗靖康二年,为金人俘虏北去,后死于五国城
在位二十六年。
工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传世。
擅画,有《芙蓉锦鸡》等存世。
又能诗词,有《宣和宫词》等。
全宋文·卷三五四三
宋徽宗赵佶(一○八二——一一三五),神宗第十一子。
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
绍圣三年封端王
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崩,无嗣,遂即位。
初欲调和新旧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
穷极土木,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是以群小竞进。
约金攻,致金师深入,遂传位太子,尊为道君太上皇帝
靖康末为金人俘虏北去,后崩于五国城
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徽宗博通百艺,书画尤工,自成一家,书称瘦金体。
有《千字文卷》、《芙蓉锦鸡》、《池塘秋晚》等传世。
能诗词,善著述,有集百卷,今存《御注西升经》等及近人所辑《宋徽宗诗》、《宋徽宗词》。
见《宋史》卷一九至二二《徽宗纪》,《玉海》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