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道隆
全宋文·卷五八○
道隆僧。
少时师事石门彻禅师,后谒广慧禅师,遂为广慧之嗣。
至和初京师,客景德寺,为仁宗所知,诏馆于大相国寺
此后出入禁庭,谈禅秘殿,礼遇甚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后请退居庐山,不许,诏于曹门外护国寺北建精舍以居,号华严禅院
道隆为人宽厚,不矜伐,尝举怀琏自代。
年八十馀卒。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七。
禅师名道隆
不知何许人。
至和初
京师
景德寺
曰纵观都市。
归尝二鼓。
谨门者呵之不悛。
一夕还不得入。
卧门之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
见龙蟠地。
惊觉。
中夜遣中使
往视之。
乃一僧熟睡已再鼾。
撼之惊矍。
问名字归奏 上闻名道隆
乃喜曰。
吉徵也。
明日 召至便殿。
问宗旨。
奏对详允。
上大悦。
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
王公贵人。
争先愿见。
未漱盥。
户外之屦满矣 上以偈句相酬唱。
络绎于道。
或入对留宿禁中。
礼遇特厚。
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少时师事石门彻禅。
师尝问曰。
古人云。
但得随处安闲。
自然合他古辙。
虽有此语。
疑心未歇如何。
彻曰。
知有乃可。
随处安闲。
如人在州县住。
或闻或见。
千奇百怪。
他总将作寻常。
不知有而安闲。
如人在村落住。
有少声色。
则惊怪传说。
洞山示众曰。
欲知此事。
如人家养三儿。
以一著州中。
一著村中。
著县中。
其一用家中财物。
其一用外处钱物。
有一人不得家中钱物用。
亦不得外处钱物用。
且道那一个。
合在州中。
那一个合在县中。
那一个合在村中。
有僧便问。
三个莫明轻重否。
曰是。
僧曰。
如何是此人出身处。
曰。
知有却不知有。
是此人出身处。
僧曰。
未审此人。
从今日去也无。
曰亦从今日去。
僧曰。
恁么则属功也。
曰是。
僧曰。
唤作恁么功。
曰。
唤作功就之功。
僧曰。
此人还知有州中人否。
曰。
知有。
始解奉重矣。
僧曰。
恁么则村中人。
全明过也。
曰是。
僧曰。
如何是此人过处。
曰。
不知有。
唤作闲人。
是此人过处。
不见先师道。
今时学道人。
须知有转身处。
始得。
曰。
古人知有。
便能如州里人耶。
亦须因奉重而至耶。
彻曰。
洞山曰。
向时作么生。
奉时作么生。
功时作么生。
共功时作么生。
功功时作么生。
时有僧便问。
如何是向。
曰。
吃饭时作么生。
又问。
如何是奉。
曰。
背时作么生。
又问。
如何是功。
曰。
放下钁头时作么生。
又问。
如何是共功。
曰不得色。
又问。
如何是功功。
曰不共。
此名功勋五位也。
譬如初生鸠儿。
毛羽可怜生。
久久自能高飞远荡。
亲受洞上旨诀。
后谒广慧琏禅师
遂为广慧之嗣。
皇祐二年
僧怀琏至阙。
演法于浚苑化成殿 上召问话。
机锋迅捷。
上悦。
侍卫皆山呼。
即奏疏曰。
臣本凡庸。
混迹市里。
夤缘佛法。
依近天颜。
出入禁廷。
恩渥至厚。
荐更岁籥。
衰病相仍。
未甘退于山林。
坐贪蒙于雨露。
因循至此。
愧负在颜。
恭惟 皇帝陛下。
天纵圣神。
生知妙道。
染为词翰。
如日昭回下饰万物。
而臣蒙许赓和。
似雾领略。
才见一班。
人虽不言。
臣岂无怍。
伏见僧怀琏
比自林薮。
召至京都。
议论得其渊源。
词句持出流辈。
禁林侍问。
秘殿谈禅。
臣所不如。
举以自代。
伏望 圣慈。
许臣于庐山一小刹。
养痾待尽。
不胜犬马恋轩之情。
取进止疏奏不许。
有旨于曹门外。
护国寺北。
建精舍以居。
华严禅院
既得谢事。
喜见言色。
闲居奇衲。
名缁多过从。
有乘侍者
来自大阳。
乘后住福严
问在大阳得力句。
对曰。
明安尝问曰。
有一人遍身红烂。
卧在荆棘林中。
火绕周匝。
若亲近得此人。
禅门大启若。
亲近不得。
佛法无灵验。
时对曰。
六根不具。
七识不全者。
亲近得此人。
明安曰。
令渠出来。
我要相见。
时又答曰。
适来无左右。
祇对和尚
曰。
相随来也。
即礼拜退。
曰。
若果如此。
冷如毛粟。
细如冰雪。
乘曰。
禅师亲见石门
如何却嗣广慧
曰。
我初见广慧
渠方欲剃发。
使我擎子来。
广慧曰。
道者我有橙子诗。
听取。
诗曰。
放下便平稳。
我时便肯伊。
后因叙陈在石门
所悟公案。
广慧曰。
石门所示如百味珍羞。
只是饱人不得。
后来有一炷香。
不欲两头三绪。
为伊烧却。
乘曰。
艺不辜人。
有僧诵琏公诗 上问佛偈曰。
有节非干
三星偃月宫。
一人居日下。
弗与众人同。
曰。
诸佛说心。
为破心相。
作此偈。
虚空钉橛也。
乃曰。
虚空钉铁橛。
平地起骨堆。
莫将闲学解。
著佛阶梯。
又见达观颖禅师
戏作偈曰。
解答诸方语。
能昑五字诗。
二般俱好艺。
只是见钱迟。
曰。
佛法却成戏论。
后生无识。
递相效学。
不可长也。
但曰。
二般虽杂道。
也胜别施为。
有僧曰。
洞山宝公
讥五祖戒禅师行藏。
落人疑似。
其至洞山
乃上堂说偈曰。
嗟见世聱讹。
言清行浊多。
若无阎老子
谁人奈你何。
曰。
尘行不逊。
卖师取名。
不可取也。
曹溪曰。
真实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来说他人短。
自短先在。
暴其师之失。
教谁捡点。
沙门释子。
寂默为要。
华严论曰。
唯寂唯默。
是心造如来之样。
不著不恋。
是路入法界之辙。
洞山
双峰地
已为道取笑也。
为人宽厚。
不矜伐。
真慈普敬行心。
殁时年八十馀。
盛暑七日
手足柔和。
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赞曰。
夜卧寺阃之外。
朝登秘殿之上。
揖让人主。
谈出世法。
有补宗教
盖所谓有异能解。
一世奇禅衲也。
殁未五十年。
丛林且不闻其名。
况机缘语句乎。
可为太息。
予少时客华严。
及见其檀越岑氏之子孙。
家藏偈藁。
并被遇之迹甚详。
今追绎十。
才得其一二。
著于此。
以俟知者耳。
道隆禅师
未详里族。
初参石门彻和尚
问曰。
古者道但得随处安閒
自然合他占辙。
虽有此语。
疑心未歇。
时如何。
门曰。
知有乃可随处安閒
如人在州县住。
或闻。
或见。
千奇百怪。
他总将作寻常。
不知有而安閒
如人在村落住。
有少声色。
则惊怪传说。
师于言下有省。
门尽授其洞上宗旨。
及出世。
乃嗣广慧
或问曰。
禅师亲见石门
如何却嗣广慧
曰。
我初见广慧
渠方欲剃发。
使我擎凳子来。
因曰。
道者
我有凳子诗。
听取诗曰。
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
因叙在石门所得。
曰。
石门所示。
如百味珍馐。
只是饱人不得。
后来有一炷香。
不欲两头三绪。
为伊烧却。
至和初
游京客景德寺
日纵观都市。
归常二鼓。
一夕不得入。
卧于门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
见龙蟠地。
惊觉。
中夜遣中使视之。
乃一僧熟睡。
已再鼾。
撼之始觉。
问名字归奏。
帝闻道隆
乃喜曰。
吉徵也。
明日召至便殿。
问宗旨。
师奏对详允。
帝大说。
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
由是道化大振。
尝与大觉琏公
说法化成殿。
机锋迅辩。
帝大悦。
侍卫皆山呼。
或偈颂酬答。
或留宿禁中。
礼遇厚。
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师因奏疏。
自代。
帝览表不允。
有旨于曹门外。
建精舍延师。
师额华严禅院
有僧颂琏公诗。
上问佛偈曰。
有节非于
三星偃月宫。
一人居日下。
弗与众人同。
曰。
诸佛说心。
为破心相。
作此偈。
虚空钉橛也。
乃曰。
虚空钉铁橛。
平地起骨堆。
莫将闲学解。
安著佛阶梯。
又见达观颖禅师
戏作偈曰。
解答诸方语。
能吟五字诗。
二般俱好艺。
只是见钱迟。
曰。
佛法却成戏论。
后生无识遽相。
效学不可长也。
但曰二般。
虽杂道也胜别施为。
有僧曰。
洞山宝公
讥五祖戒禅师
行藏落人。
疑似其至洞山
乃上堂说偈曰。
嗟见世聱讹。
言清行浊多。
若无阎老子
谁人奈你何。
曰。
粗行不逊。
卖师取名。
不可取也。
曹溪曰。
真实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来说他人短。
自短先在我。
暴其师之失。
教谁检点。
沙门释子。
寂默为要。
华严论曰。
唯寂唯默。
是心造如来之样。
不著不恋。
是路入法界之辙。
洞山
双峰地
已为道人取笑也。
师为人宽厚不矜伐。
真慈普敬行心。
殁时年八十馀。
盛暑安坐七日
手足柔和。
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系曰。
夫寺门鼾睡僧。
入天子梦。
梦其为龙。
不为所恶。
复尊宠之至宿留禁中。
非师道洽天下。
乌能及此。
京师禅法。
由是大弘
并见仁宗识洞高远。
若遇庸君。
师其不为齑粉乎。
予故表而出之。
释顺
顺公
西蜀人
有远识。
为人勤劬。
丛林后进。
皆母德之。
得法于老黄龙。
初出蜀。
圆通讷偕行。
已又与大觉琏游甚久。
有赞其像者曰。
偕行。
偕处。
得法于南。
为南长子。
然缘薄。
所居皆远方小刹。
学者过其门莫能识。
师亦超然自乐。
视世境如飞埃过目。
寿八十馀。
坐脱于香城山
颜貌如生。
平生与潘延之善。
将终。
使人要之叙别。
延之至。
师已去矣。
其示众多为偈。
皆德言也。
有偈曰。
夏日人人把扇摇。
冬来以炭满炉烧。
若能于此全知晓。
尘劫无明当下消。
又作赵州勘婆偈曰。
赵州问路。
婆子答云直与去么。
皆言勘破老婆。
婆子无你雪处。
又作黄龙三关颂曰。
长江云散水滔滔。
忽尔狂风浪便高。
不识渔家玄妙意。
偏于浪里飐风涛。
又曰。
南海波斯入大唐
有人别宝便商量。
或时遇贱或时贵。
日到西峰影渐长。
又曰。
龙老和尚
有个生缘语。
山僧承嗣伊。
今日为君举。
为君举猫儿。
偏解捉老鼠。
杨则之
全宋诗
杨则之字彝老昆山(今属江苏)人(《至正昆山郡志》卷四)。
曾学诗于西湖释清顺,学禅于大觉释怀琏
有《禅外集》,已佚。
事见《中吴纪闻》卷六。
今录诗五首。
释法远北宋
禅师
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十九出家。
先谒汾州
得一盼相印。
复参叶县省公。
天衣怀
同往叶县住持。
枯淡严密。
诸方畏之。
师至值雪寒。
县喝骂驱逐。
至以将水泼。
众僧衣履皆湿。
怒而散去。
唯师与怀
自若整衣。
敷具复坐如故。
县到。
呵曰。
汝更不去。
待我打耶。
师近前不审。
云。
某数千里而来参。
和尚为明大事。
岂以杓水泼之便去。
县笑。
因而遂留。
相依数年。
万方挫折。
师始终一如。
所谓真金烈火。
愈锻而愈明。
县始以衣法付之。
开堂日拈香曰。
汝海
枯木上生花。
迎春色。
盖指叶县也。
师与王质
待制论道。
画一圆相
问曰。
一不得匹马单鎗。
二不得衣锦还乡
鹊不得喜。
鸦不得殃。
速道速道。
王罔措。
师曰。
勘破了也。
师暮年休会圣岩。
叙佛祖奥义。
作九带。
启迪学者。
与因棋说法一事。
莫不家喻户晓。
师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自称柴石老人
殁时已七十馀。
范文正公
铭其塔曰。
呜呼远公
释子之雄。
禅林甘泽。
法海真龙。
寿龄有限。
慧命无穷。
寒岩瘗骨。
千载清风。
师平生贵尚真实。
参證痛抑浮辩。
尝谓道吾真公曰。
学未至道。
衒耀见闻。
驰骋机解。
以口舌辩。
利相胜者。
犹如厕屋涂污丹雘。
秪增其臭耳。
得法弟子道臻者。
大觉琏
净因
法道大弘京师
当英神启三朝。
数入宫说法。
恩遇隆渥。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尝雪方丈之西壁。
文与可扫墨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元祐八年殁。
释倚遇北宋 1003 — 1079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即礼拜。
问曰。
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曰。
谢供养。
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曰。
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因倒心师事之。
慈明禅师
兴化
过贤公室。
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曰。
谁像。
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曰。
如何。
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欲掌之。
英约住曰。
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作么。
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却指石上曰。
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曰。
乱统作么。
对曰。
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灵源叟
俱驰往。
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释居讷北宋 1010 — 1071年3月16日
禅师名居讷
字中敏
出于蹇氏。
梓州中江人
生而英特。
读书过目成诵。
年十一。
去依汉州什邡竹林寺元昉
十七试法华得度。
受具于颖真律师
以讲学冠两川。
耆年多下之。
会有禅者自南方还。
称祖道被天下。
马大师什邡人
应般若多罗谶。
蜀之豪俊。
以经论闻者。
如亮公。
而亮弃徒隐西山
如鉴公。
而鉴焚疏钞。
称滴水莫敌巨海。
怃然良久曰。
汝知其说乎。
禅者曰。
我不能知也。
子欲知之。
何惜一往。
于是出蜀。
放浪荆楚
屡阅寒暑。
迄无所得。
西至襄州洞山
留止十年
读华严论。
至曰须弥在大海中。
高八万四千由旬。
非手足攀揽可及。
以明八万四千尘劳山
住烦恼大海。
众生有能于一切法。
无思无为。
即烦恼自然枯竭。
尘劳成一切智之山。
烦恼成一切智之海。
若更起心思虑。
即有攀缘。
即尘劳愈高。
烦恼愈深。
不能以至诸佛智顶也。
三复之叹曰。
石巩云。
无下手处。
马祖曰。
旷劫无明。
今日一切消灭。
非虚语也。
后游庐山
道价日增。
康太守程师孟
请住皈宗。
遂嗣荣禅师
又住圆通 仁宗皇帝闻其名。
皇祐初
诏住十方净因禅院
称目疾。
不能奉 诏。
有旨令举自代。
遂举。
僧怀琏禅学精深。
居讷之右。
于是诏
至引对。
问佛法大意。
称 旨。
下贤知人。
临众简严。
不妄言笑。
尝习定初。
叉手自如。
中夜渐升至膺。
侍者每视。
以候鸡鸣。
其精进如此。
住持二十年。
移住四祖开元两刹。
所至丛林。
号称第一。
既老休居于宝积岩。
熙宁四年三月十六日
无疾而化。
阅世六十有二。
坐四十有五夏。
欧阳文忠公
贬异立教者。
独尊敬
与贤良苏洵明允游。
相好云。
赞曰。
法道陵迟。
沙门交士大夫。
未尝得预下士之礼。
津津喜见眉目。
却 万乘之诏。
而以弟子行。
尊法有体。
超越两远。
观其标致。
可讽后学。
至于临众。
造次不忘自治。
在易家人。
上九有孚。
威如终吉。
象曰。
威如之吉。
反身之谓也。
释道臻北宋 1014 — 1093
全宋诗
释道臻(一○一四~一○九三)字伯祥俗姓戴福州古田(今属福建)人。
浮山远禅师法嗣,南岳下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
年十四出家,二十为大僧。
后嗣东京净因大觉琏禅师
神宗召对,令主慧林、智海二刹。
哲宗即位,诏至福宁殿说法,赐号净照禅师
元祐八年卒,年八十。
工墨,与黄庭坚等善(《画继》卷五)。
禅林僧宝传》卷二六有传。
禅师名道臻
字伯祥
福州古田戴氏子也。
幼不茹荤。
十四岁去上生院。
持头陀行。
六年
为大小经论。
置不读。
曰。
此方便说耳。
即持一钵。
江淮
所参知识甚多。
而得旨决于浮山远禅师
江州承天。
虚席致
非所欲。
而游丹阳
寓止因圣。
一日行江上。
顾舟默计曰。
当随所往。
信吾缘也。
问舟师曰。
载我船尾可乎。
舟师笑曰。
师欲何之。
我入汴船也。
云。
吾行游京师
因载之。
而北谒净因大觉琏禅师
使首众僧于座下。
众请以嗣焉。
开法之日 英宗中使降香。
赐紫方袍徽号。
京师四方都会。
有万好恶。
贵人达官日填门。
一目之 慈圣上仙 神宗诏至庆寿宫。
赐对甚喜。
诏设高广座。
恣人问答。
左右上下。
得未曾有。
欢声动宫殿。
赐与甚厚 神宗悼佛法之微。
悯名相之弊。
始即相国
为慧林智海二刹。
其命主僧。
必自择之。
宿老皆从风而靡。
高丽使三僧来就学。
随根开悟 神宗上仙。
被诏至福宁殿说法。
道臻素有德行。
赐号净照禅师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所居都城西隅。
衲子四十馀辈。
颓然不出户。
三十年如一日。
元祐八年八月十七日殁。
前尝语门弟净圆曰。
吾更三日行矣。
及期沐浴。
更衣说偈已。
跏趺而化。
阅世八十。
坐六十有一夏。
性慈祥纯至。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乃能雪方丈之西壁。
文与可扫墨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初说法于庆寿宫。
僧问。
慈圣仙游
定皈何所。
曰。
水流元在海。
月落不离天。
上悦以为能加敬焉。
赞曰。
余至京师
尚及见之。
时年已八十。
褊首婆娑。
面有孺子之色。
取次伽梨。
曳履送客。
可画也。
黄鲁直题其像曰。
老虎无齿。
卧龙不吟。
千林月黑。
六合云阴。
远山作眉红杏腮。
嫁与春风不用媒。
老婆三五少年日。
也解东涂西抹来。
释了元北宋 1032 — 1098
禅师名了元
字觉老
饶州浮梁林氏。
世业儒。
父祖皆不仕。
元生三岁。
琅琅诵论语。
诸家诗。
五岁诵三千首。
既长从师授五经。
略通大义去。
读首楞严经。
竹林寺
爱之尽捐旧学。
白父母。
求出家度生死。
宝积寺沙门日用
试法华。
受具足戒。
庐山
谒开先暹道者
暹自负其号。
海上横行。
俯视后进。
与问答捷给。
暹大称赏。
以为真英灵衲子也。
时年十九。
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
惊其翰墨曰。
骨格已似雪窦。
后来之俊也。
书记怀琏
方应 诏而西。
元嗣之职。
江州承天法席虚。
又以当迁。
郡将见而少之。
曰。
齿少而德壮。
虽万耆衲。
不可折也。
于是说法。
为开先之嗣。
时年二十八。
自其始住承天
移淮山之斗方。
庐山之开先归宗。
丹阳金山焦山
江西之大仰。
又四住云居
凡四十年之间。
德化缁白。
名闻幼稚。
缙绅之贤者。
多与之游。
苏东坡黄州
庐山对岸。
元居归宗。
詶酢妙句。
与烟云争丽。
及其在金山
东坡得释还吴中
丹阳
以书抵曰。
不必出山。
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得书径来。
东坡迎笑问之。
以偈为献(或作戏)曰。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三门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
大千都是一禅床。
东坡抚掌称善。
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
将至之夕。
子由洞山真净文禅师
圣寿聪禅师
连床夜语三鼓矣。
真净忽惊觉曰。
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
不思而梦。
何祥耶。
子由聪公
曰。
吾方梦见戒禅师
于是起。
品坐笑曰。
梦乃有同者乎。
俄报东坡已至奉新
子由𢹂两衲。
候于城南建山寺。
有顷东坡至。
理梦事问。
戒公生何所。
曰陕右。
东坡曰。
十馀岁时。
时梦身是僧。
往来陕西
又问。
状奚若。
曰。
失一目。
东坡曰。
先妣方娠。
梦僧至门。
瘠而眇。
又问终何所。
高安大愚
今五十年。
东坡时年四十九。
后与真净书。
其略曰。
戒和尚不识人嫌。
强颜复出。
亦可笑矣。
既是法契(或云法器)。
愿痛加磨励。
使还旧观。
自是常著衲衣。
以裙赠之。
东坡酬以玉带。
有偈曰。
病骨难堪玉带围。
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
夺得云山旧衲衣。
又曰。
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尤相称。
乞与佯狂老万回。
所居方丈。
特高名妙高台
东坡又作诗曰。
我欲乘飞车。
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
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
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
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
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
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
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
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
只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
请学长不死。
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
滁州日。
琅琊山藏院。
呼梯梯梁。
得木匣发之。
忽悟前身。
盖知藏僧也。
写楞伽经。
未终而化。
安道续书残轴。
笔迹宛然如昔。
号二生经
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
东坡曰。
此经在他人。
犹为希世之瑞。
况于公乎。
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
东坡代书之。
镂板金山
时士大夫。
欧阳文忠公为古文。
公佐韩子
诋我以原性。
性者与生俱生之论。
为铨量。
故以是劝之。
又尝谓众曰。
昔云门说法如云雨。
绝不喜人记录其语。
见必骂逐曰。
汝口不用。
反记吾语。
异时裨贩我去。
今室中对机录。
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
随所闻即书之。
后世学者。
渔猎文字语言。
正如吹网欲满。
愚即狂。
时江浙丛林。
尚以文字为禅。
谓之请益。
以是讽之。
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至明州
传云。
义天弃王者位出家。
上疏乞遍历丛林。
问法受道。
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
馆伴所经。
吴中诸刹。
皆迎饯如王臣礼。
金山
床坐。
纳其大展。
次公惊问故。
曰。
义天亦异国僧耳
僧至丛林。
规绳如是。
不可易也。
众姓出家。
同名释子。
自非买崔卢。
以门阀相高。
安问贵种。
次公曰。
卑之少徇时宜。
求异诸方。
亦岂觉老心哉。
曰。
不然。
屈道随俗。
诸方先失一只眼。
何以示华夏师法乎。
朝廷闻之。
为知大体。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
出守南昌
自以久帅西塞。
滥杀罚。
留神空宗。
祈妙语。
以藻雪之。
而元适至。
子淳请说法于上蓝
炷香曰。
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
立地成佛大居士
一众哗曰善。
子淳亦悠然意消。
源清禅师在众时。
厕云居法席。
痛自韬晦。
而声名自然在人口。
升座。
举以为堂中第一座。
丛林服其公。
清公
如感铁面哲真如
百丈肃。
山简
所赏识也。
李公麟伯时
写照。
曰。
必为我作笑状。
自为赞曰。
李公天上石麒麟
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花明大事。
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
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
太平时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
听客语有会其心者。
轩渠一笑而化。
其令𦘕笑状。
而赞之。
苟然也。
阅世六十有七。
坐五十有二
骨面而秀
临事无凝滞。
过眼水流云散。
其为人服义疾恶。
初举感铁面。
嗣承天。
感曰。
使典粥饭。
供十方僧。
可也。
欲继嗣。
慈感已有师。
元奇之。
又举宣长老甘露
宣后卖
白于官曰。
宣演法未有宗旨。
乞改正。
宣竟以是遭逐。
杨次公曰。
牵牛蹊人之田。
而夺之牛也。
不恤。
尝游京师
曹王
王以其名。
奏之神考
赐磨衲。
号佛印
东坡滑稽于翰墨。
戏为之赞。
世喜传。
故并记之。
赞曰。
佛印种性从横。
慧辨敏速。
新生驹。
不受控勒。
盖其材足以御侮。
观其临事。
护法之心深矣。
释道潜北宋 1043 — ?
道潜
字参寥
杭于潜何氏子。
幼试法华得度。
于书无所弗窥。
能文章。
尤喜为诗。
秦太虚苏长公
为方外交。
苏甚重之。
以书告文与可谓。
其诗句清绝。
林逋相上下。
而通了大义。
见之令人肃然。
苏谪居齐安
师不远二千里相访。
留期年。
汝海
庐山
复归于潜山中。
及苏守钱塘
卜兆山智果精舍。
率宾客十六人。
各赋一诗。
送入院。
后南迁。
师欲转海访之。
苏以书固止之。
当路亦捃师诗语。
谓有讥刺。
得罪返初服。
建中靖国初
曾肇在翰院。
言其非辜。
诏复为僧。
赐号妙总大师
崇宁末
归老于潜山。
参寥子集。
行世。
人谓师之诗。
雅淡真率。
上欲窥陶白。
而下有雁行句。
即未脱子瞻烟火。
雅不乐与宋人烟火。
参寥自有为参寥
非第以子瞻重也。
斯言得之。
宋景濂
育王山寺碑。
谓。
大觉琏日。
九峰韶公。
佛国白公
参寥潜公
讲道一室。
扁曰蒙堂
丛林取则焉(可入传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