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胡君防五代至宋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朝宗连州(今属广东)人。
五代至宋初在世。
邓洵美黄匪躬齐名。
晚年与魏野相识。
诗多效李长吉体。
著有《檗川诗集》,已佚。
《粤诗搜逸》卷一载其事迹,并存诗5联。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李渎北宋 957 — 1019
全宋诗
李渎(九五七~一○一九)初字河神改字长源洛阳(今属河南)人。
淳淡好古,不求仕进。
往来中条山中,不事产业。
魏野为中表兄弟(《宋史》卷四五七《魏野传》)。
真宗天禧三年卒,年六十三。
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释用晦
全宋诗
释用晦江东僧。
魏野友善,有诗唱和。
见《钜鹿东观集》卷一○。
王衢
全宋诗
王衢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德州推官(《钜鹿东观集》卷九《送王衢任德之推官》)。
魏野友善,相互酬唱。
王专
全宋诗
王专字贞一(《钜鹿东观集》卷九《疑山石泉序》),尝为河中推官(同上书卷一○《寄河中王专推官兼呈知府孙学士》)。
魏野同时,有诗唱和。
杨朴
全宋诗
杨朴字契玄(一作先),郑州东里(今河南新郑)人。
少与毕士安同学(《温公续诗话》),后归隐,与魏野齐名。
太宗真宗尝以布衣召,皆辞归。
事见《瀛奎律髓》卷二七《莎衣》诗注。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东里杨聘君集》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杨朴诗》一卷,均佚。
今录诗六首。
张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州寿光人
从学于种放,与吴质魏野杨朴宋澥为友。
性高洁,为文奇涩。
有诗文集。
林逋北宋 967 — 1028
全宋文·卷二一一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克己,仕吴越钱氏为通儒院学士
少孤力学。
景德间江淮归,结庐杭州西湖孤山,与为侣,二十年不入城市。
真宗长吏岁时劳问。
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一,仁宗赐谥曰「和靖先生」。
善行草,喜为诗,其诗孤峭澄淡,名齐魏野,其咏之「疏影」、「暗香」一联尤为绝唱。
然其诗稿未尝自录,故所存百无一二,皇祐中孙大年始掇拾为集,《宋史·艺文志》著录《林逋诗》七卷,又《》二卷。
今传世之《林和靖诗集》为四卷。
其外尚有《摘句图》一卷、《省心录》一卷(存)。
事迹见曾巩林逋传》(《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八),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咸淳临安》卷六五、九一,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
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上亦有传。
曹汝弼北宋
全宋诗
曹汝弼字梦得号松萝山人休宁(今属安徽)人。
隐居不仕,真宗景德大中祥符间种放魏野林逋交游(《瀛奎律髓》卷四七)。
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人物·隐逸传》。
有《海宁集》,已佚。
今录诗五首。
王辟
全宋诗
王辟,尝以太常博士荣州(《钜鹿东观集》卷五《送王太博荣州》)、建昌军(同上书卷八《送王太博建昌军》)。
魏野同时,有诗酬唱。
臧奎
全宋诗
臧奎,官殿中侍御史(《钜鹿东观集》卷九《送武屯田赴峡路均输兼简臧奎殿院》)、陕西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七《夏日怀寄西川峡路淮南薛臧王三运使》)。
魏野友善,互相唱酬。
魏闲北宋 980 — 10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63 【介绍】: 陕州人字云夫
魏野子。
少喜为诗,学鼓琴,不乐仕进。
仁宗皇祐二年赐号清逸处士
薛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中河东人字希稷
少师种放,与魏野友善。
进士
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累迁侍御史益州路转运使
以民间私行“交子”而为富家所告,数致争讼,请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未报。
寇瑊益州,方奏用其议,人便之。
官至右谏议大夫,知同州,徙永兴军,未行卒。
有《河汾集》。
全宋诗
薛田字希稷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人。
师事种放,与魏野友善。
进士,初仕丹州推官
历知中江县通判陕州亳州,入为三司度支判官,改益州路转运使,知河南府
真宗乾兴元年(一○二二)使契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八)还,擢知开封府
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益州(同上书卷一○一)。
五年知审刑院,迁右谏议大夫
延州
久之,因病徙同州,又徙永兴军,辞不行,卒。
宋史》卷三○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三
薛田字希稷河中河东(今属山西永济)人。
少师种放,与魏野友善。
进士,累官知中江县
大中祥符中通判陕州亳州
殿中侍御史权三司度支判官
八年,改侍御史益州路转运使,奏置交子务。
天禧三年,进直昭文馆、知河南府
仁宗即位,复入为度支副使户部郎中
天圣元年,以枢密直学士益州
代还,特迁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徙同州,卒。
宋史》卷三○一有传。
杨及北宋
全宋文·卷三九四
杨及真宗末为职方员外郎
天圣四年宁州八年坊州
又曾任川峡路提刑
尝重修《五代史》,于天圣五年上之。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八、一○四、一○五,《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七九,魏野东观集》卷九。
叶茵南宋 1199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
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
著《顺适堂吟稿》五卷。